維摩詰經
《維摩詰經》簡稱《維摩經》,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又名《凈名經》或《說無垢稱經》。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維摩詰經》講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3)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文殊問:有疾菩薩生病后如何調伏自心呢?以病苦為道,初學菩薩確實不易做到,必須調伏被病苦所惱之心。
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
維摩詰回答:應該思考這個病的病因,此病因何而生呢?是從前世的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疾病,歸根結底是一種業(yè)報,業(yè)報從前世所作的惡業(yè)生,惡業(yè)從諸煩惱生,煩惱從妄想即不如實乃至顛倒的認知、見解生。要真正治好病,須從根源上著手,如實正觀病根——妄想、虛妄分別,觀其本空,沒有實體,能病的自我也空,沒有一個蒙受病苦的實我,如此以般若智慧正觀,便能滅掉病根,治好疾病。智者大師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列舉了五類病,各有各的治法,而最好的治法,就是般若正觀,說“般若一觀能治五病”,般若正觀能夠治所有種類的病。醫(yī)藥只能治四大不調的病,持咒懺悔能治宿業(yè)報的病,而般若正觀能夠治療一切種病,是佛教療法中效力最大的靈藥。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
為什么?因為身體乃是四大和合,沒有一個身體的實體,構成身體的四大都不能自作主宰,這個身體本來無我,是個不受我意志主宰的外在之物。此身得病,都是因為執(zhí)著一個實我,而身體本來無我,這樣觀的時候,對治療疾病有奇異的效應。因為病根就是我見和我執(zhí),正觀這病根無我不實,心與無我不實的真實相應,就能除掉病根。特別是以惡性增生為實質的癌癥,病根應是其阿賴耶識處理信息出了問題,而其處理信息是念念相續(xù)的流程,所以即便暫時切除了病灶,還會再生。若從根源上著手,觀實際上為阿賴耶識相分的身體無我、畢竟空,觀到與本來無我的實相相應,才具有根除癌癥的巨大力量。當然,若未能獲得熟練的觀照般若,不易觀得上。
是故于我,不應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
因此不應執(zhí)著我,除掉了作為病根的我執(zhí),就除掉了我見和眾生見。因為我和眾生體性相同,除掉了我見,知本來無我,也就除掉了眾生見,知一切眾生也都本來無我。
當起法想,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這個“法”指的是說一切有部所謂的法體,即五蘊、四大等,此身由五蘊四大和合而成,生的時候是五蘊四大生起,滅的時候也是五蘊四大滅,其中沒有一個實我生滅。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
五蘊,尤其是構成色身的四大,各是各,都沒有覺知性,不認為自己就是“我”。我的手不認為是我,我的腳也不認為是我,手疼腳疼是因為我認為這是我的腳、我的手,疼的是妄想所生的受,并不是手腳,更不是構成手腳的四大。
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
得病的菩薩不僅要滅掉以五蘊身為實我的妄執(zhí),而且要滅掉執(zhí)著五蘊四大等“法體”實有的妄想(“法想”),應該觀這法想也是顛倒見,為不如實的虛妄認知,經言:“身為苦本”,這顛倒見、虛妄認知,是出生病苦的根源,是我人的大患,應該如實觀照其本性空而遠離。
云何為離?離我、我所。
怎么樣遠離虛妄顛倒認知之大患呢?要從根本上離,根本,即是我見,要離我見和我所見,有我就必然有我所:我所擁有的東西,如身體、相貌、財富、眷屬、能力、房子、車子、成就、名望等。
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
怎樣離我及我所?訣竅是離“二”,這個“二”,相當于哲學上說的二元分裂,把一個本來是一體的法界主觀地分為兩個。
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于平等。
離二法的訣竅,是不念內外諸法,心與一切法本來平等的真如相應。既不念內在的色身、四大,也不念外在的世界和眾生,而正念內外諸法的真如,即一切法無我、畢竟空。行于平等,即是行于中道,中道即是本來無我、畢竟空的諸法實相,它一如不二,為一切法普遍共有的本性,平等無差異。
云何平等?謂我等、涅槃等。
什么叫做平等?是說我與涅槃平等不二。“我等”,意謂這個所謂的我本來無我。什么是“涅槃”?如實證得本來無我,把一切煩惱斷盡,解脫心寂滅清凈,叫做涅槃。
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
為什么說我與涅槃平等不異?因為二者皆空,體性是一。為何皆空?因為只是假名,是我們眾生以虛妄心去分別的時候,給它人為安立的名字,是意識虛妄分別所形成的概念。我和涅槃的的真實本面、實相,并非假名所表的那樣。
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
因為我和涅槃此二法沒有決定性——即從來如此、永遠如此的自性,無自性故空,這空的本性平等不二。
無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證得我和涅槃本來都空、都是假名、沒有決定性、絕無自性,就“無有余病”,病根既除,其他的病就全部被消滅了,最后只剩下一個空病。把什么都空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個空的話,這就是小乘的空。小乘著空、偏空,這也是一種病,著空會沉空守寂耽著涅槃而不能去利益、度化眾生,在大乘看來是一種病,應觀這種病本身也空,也是一種虛妄分別。
原標題:《維摩詰所說經》講解—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3)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 世尊為什么要說《維摩詰經》?
- 維摩詰經是大乘經典嗎?
- 《維摩詰經》是世尊為誰說的?
- 《維摩經》主要講了什么?維摩詰經的介紹
- 維摩詰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的來歷及重譯維摩詰經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陳兵《維摩詰所說經》講解
- 《維摩詰經》講解 總結
- 《維摩詰經》講解 囑累品第十四
- 《維摩詰經》講解 法供養(yǎng)品第十三
- 《維摩詰經》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2)
- 《維摩詰經》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1)
- 《維摩詰經》講解 香積佛品第十
- 《維摩詰經》講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3)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2)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1)
- 《維摩詰經》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3)
- 《維摩詰經》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2)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世尊為什么要說《維摩詰經》?
- 《壇經》記載了慧能臨終前對弟子的哪些叮囑?
- 《金剛經》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壇經》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維摩詰經是大乘經典嗎?
- 《佛說八大人覺經》是什么意思?
- 慧能一生與《金剛經》有何因緣?
- 《維摩詰經》是世尊為誰說的?
- 《六祖壇經》是一部怎樣的經?
- 六祖慧能為何對《金剛經》格外重視?
- 楞嚴經是一部怎樣的經典?
- 《金剛經》有幾種譯本?
- 《無量壽經》是怎樣一部經?
- 蘇轍與《楞嚴經》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哪位菩薩說的?
- 蘇軾與《楞嚴經》
- 為何《普賢行愿品》在全部《華嚴經》中如此重要?
- 《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怎么理解?
- 《六祖壇經》主要講什么內容?
- 《金剛經》說佛陀是不可描繪的,但佛七為什么要觀想?
- 《阿彌陀經》簡介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介
- 維摩詰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的來歷及重譯維摩詰經
- 龍褲國師與《金剛經》的故事
- 法華經各品的內容是什么?妙法蓮華經各品大意
- 四十二章經是什么時候出現在我國的,講了什么?
- 《華嚴經》八十卷是誰翻譯的?
- 《金剛經》出自哪部經,有多少字?
- 無量壽經是什么經?無量壽經的簡單介紹
- 《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是同一部經嗎?
- 中國最早的石刻《金剛經》在哪里?
- 八大人覺經是佛陀說的嗎?佛說八大人覺經的因緣
- 《觀無量壽佛經》主要講什么?
- 四十二章經是誰翻譯的?譯者迦葉摩騰、竺法蘭簡介
- 《寶積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寶積經》概說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