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白話(十)
2卷下
(1)第四大門
第四大門本文:
第四大門中,有三番料簡。第一、依中國三藏法師,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詳審圣教,嘆歸凈土,今以勸依。第二、據此經宗及余大乘諸部,凡圣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為要門。第三、問答解釋,顯念佛者得種種功能利益,不可思議。
第一、依中國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余五翳面墻,豈寧自輒?但以游歷披勘,敬有師承,何者?謂中國大乘法師流支三藏。次有大德,呵避名利,則有慧寵法師。
次有大德,尋常敷演,每感圣僧來聽,則有道場法師。
次有大德,和光孤棲,二國慕仰,則有曇鸞法師。
次有大德,禪觀獨秀,則有大海禪師。
次有大德,聰慧守戒,則有齊朝上統(tǒng)。
然前六大德,立是二諦神鏡,斯乃佛法綱維,志行殊倫,古今實希,皆共詳審大乘,嘆歸凈土,乃是無上要門也。問曰:既云嘆歸凈土,乃是要門者,未知此等諸德,臨終時皆有靈驗已不?答曰:皆有不虛,如曇鸞法師,康存之日,常修凈土。亦每有世俗君子,來呵法師曰:‘十方佛國皆為凈土,法師何乃獨意注西,豈非偏見生也?’法師對曰:‘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須系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
雖復難者紛紜,而法師獨決,是以無問一切道俗,但與法師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勸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勸歸凈國。是故法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旛花映院,盡聞異香,音樂迎接,遂往生也。
余之大德,臨命終時,皆有征祥。若欲具談往生之相,立不可思議也。
第二、明此彼諸經,多明念佛三昧為宗者。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后六就緣依相,明念佛三昧。
第一、依花首經,佛告堅意菩薩:‘三昧有二種,一者、有一相三昧。二者、有眾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薩聞其世界,有其如來,現在說法。菩薩取是佛相,以現在前,若坐道場,若轉法輪,大眾圍繞。
‘取如是相,收攝諸根,心不馳散,專念一佛,不舍是緣。如是菩薩,于如來相,及世界相,了達無相。常如是觀,如是行,不離是緣,是時佛像即現在前,而為說法。‘菩薩爾時,深生恭敬,聽受是法,若深若淺,轉加尊重。菩薩住是三昧,聞說諸法皆可壞相,聞已受持,從三昧起,能為四眾,演說是法。’
佛告堅意:‘是名菩薩入一相三昧門。’
第二、依文殊般若,明一行三昧者。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一行三昧?’
佛言:‘一行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應在空閑處,舍諸亂意,隨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念無休息。即是念中,能見過現未來三世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即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是名菩薩一行三昧。’第三、依涅槃經,佛言:‘若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諸佛,恒見此人,如現在前。’
是故涅槃經云,佛告迦葉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專念佛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晝若夜,若坐若臥。諸佛世尊,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恒與此人,而住受施。’
第四、依觀經及余諸部,所修萬行,但能回愿,莫不皆生。然念佛一行,將為要路,何者?審量圣教,有始終兩益。若欲生善起行,則普該諸度。若滅惡消災,則總治諸障。
故下經云:‘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壽盡必生。’此名始益。言終益者,依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住世長久,兆載永劫,亦有滅度。般涅槃時,唯有觀音勢至,住持安樂,接引十方。其佛滅度,亦與住世時節(jié)等同。然彼國眾生,一切無有睹見佛者,唯有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者,常見彌陀,現在不滅,此即是其終時益也。所修余行,回向皆生。世尊滅度,有睹不睹。勸后代審量,使沾遠益也。
第五、依般舟經云,時有跋陀和菩薩,于此國土,聞有阿彌陀佛,數數系念,因是念故,見阿彌陀佛。既見佛已,即從啟問:‘當行何法,得生彼國?’
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當念佛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比。’第六、依大智度論,有三番解釋。
第一、佛是無上法王,菩薩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應當常念佛也。
第二、有諸菩薩自云:‘我從曠劫以來,得蒙世尊長養(yǎng)我等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禪定、智慧、無量行愿,由佛得成。為報恩故,常愿近佛。亦如大臣蒙王恩寵,常念其主。’
第三、有諸菩薩復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惡知識,誹謗般若,墮于惡道經無量劫。雖修余行,未能得出。后于一時依善知識邊,教我行念佛三昧,其時即能并遣諸障,方得解脫。有斯大益,故愿不離佛。’
第七、依華嚴經云:‘寧于無量劫,具受一切苦,終不遠如來,不睹自在力。’又云:‘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后生佛前。見彼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善財童子求善知識,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師云何修菩薩道,歸普賢行也?’是時比丘告善財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謂念佛三昧門。何者?于此三昧門中,悉能睹見一切諸佛,及其眷屬、嚴凈佛剎,能令眾生遠離顛倒。念佛三昧門者,于微細境界中,見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諸劫不顛倒。念佛三昧門者,能起一切佛剎,無能壞者,普見諸佛,得三世不顛倒。’
時功德云比丘,告善財言:‘佛法深海,廣大無邊,我所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門。余妙境界,出過數量,我所未知也。’第八、依海龍王經,時海龍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彌陀佛國,當修何行,得生彼土?’
佛告龍王:‘若欲生彼國者,當行八法,何等為八?一者、常念諸佛。二者、供養(yǎng)如來。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佛形像,修諸功德。五者、回愿往生。六者、心不怯弱。七者、一心精進。八者、求佛正慧。’佛告龍王:‘一切眾生,具斯八法,常不離佛也。’問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離佛不?答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說寶云經時,亦明十行具足,得生凈土,常不離佛。時有除蓋障菩薩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不?’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無闕,余之九行,悉名清凈,勿致疑也。’
又大樹緊那羅王經云,菩薩行四種法,常不離佛前,何等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勸眾生皆作往生見如來意。二者、自勸勸他,樂聞正法。三者、自勸勸他,發(fā)菩提心。四者、一向專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處,常在佛前,不離諸佛。又經云,佛說菩薩行法有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器,持戒是圣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劍樹鑊湯器,發(fā)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凈土是見佛器。略舉六門,余者不述。圣教既爾,行者愿生,何不常念佛也?
又依月燈三昧經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諸根不亂動,心無迷惑與法合,得聞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攝念行于經行所,能見千億諸如來,亦值無量恒沙佛。第三、問答解釋,顯念佛三昧有種種利益,有其五番。
第一問曰:今云常修念佛三昧,仍不行余三昧者?
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但行念佛三昧多故,故言常念,非謂全不行余三昧也。第二問曰:若勸常修念佛三昧,與余三昧能有階降以不?
答曰:念佛三昧勝相不可思議,此云何知?如摩訶衍中說云,諸余三昧非不三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嗔癡。或有三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癡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癡,不能除貪嗔;蛴腥,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第三問曰:念佛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力大者,未審亦能資益行者,使延年益壽以不?
答曰:必得,何者?如惟無三昧經云,有兄弟二人,兄信因果,弟無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鏡中,自見面上死相已現,不過七日。時有智者,教往問佛。佛時報言:‘七日不虛,若能一心念佛修戒,或得度難。’
尋即依教系念,時至六日,即有二鬼來,耳聞其念佛之聲,竟無能前進。還告閻羅王,閻羅王索符,已注云:‘由持戒念佛功德,生第三炎天。’
又譬喻經中,有一長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忽夜夢見剎鬼索符來欲取之,不過十日。其人眠覺,惶怖非常。至明求覓相師占夢,師作卦兆云:‘有剎鬼必欲相害,不過十日。’
其人惶怖倍常,詣佛求請,佛時報云:‘若欲攘此,從今已去,專意念佛,持戒燒香,然燈懸繒旛蓋,信向三寶,可免此死。’
即依此法,專心信向,剎鬼到門,見修功德,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緣斯功德,壽滿百年,死得生天。
復有一長者,名曰執(zhí)持,退戒還佛,現被惡鬼打之。第四問曰:此念佛三昧,但能對治諸障,唯招世報,亦能遠感出世無上菩提以不?答曰得,何者?如華嚴經十地品云:‘始從初地,乃至十地,于一一地中,皆說入地加行道。’地滿功德利己不住道,訖即皆結云:‘是諸菩薩,雖修余行,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上妙樂具,供養(yǎng)三寶。’以斯文證得知,諸菩薩等,乃至上地,常學念佛、念法、念僧,方能成就無量行愿,滿功德海,何況二乘凡夫,求生凈土,不學念佛也。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攝六度,通行通伴故。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