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安樂集白話(十二)

  (2)第五大門

  第五大門本文:

  第五問曰:初地已上菩薩,與佛同證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濟運眾生,何須更學(xué)念佛三昧,愿見佛也?答曰:論其真如,廣大無邊,與虛空等,其量難知。譬如一大闇室,若然一燈二燈,其明雖遍,猶為闇也。漸至多燈,雖名大明,豈及日光?菩薩所證智,雖地地相望,自有階降,豈得比佛如日明也?

  第五大門中,有四番料簡,第一、泛明修道延促,欲令速獲不退。第二、此彼禪觀,比校勸往。第三、此彼凈穢二境,亦名漏無漏比校。第四、引圣教證成,勸后代生信求往。

  第一、泛明修道延促者,就中有二,一、明修道延促。二、問答解釋。

  明延促者,但一切眾生,莫不厭苦求樂,畏縛求解,皆欲早證無上菩提者。先須發(fā)菩提心為首,此心難識難起,縱令發(fā)得此心,依經(jīng)終須修十種行,謂信、進、念、戒、定、慧、舍、護法、發(fā)愿、回向,進詣菩提。然修道之身相續(xù)不絕,逕一萬劫,始證不退位。

  當(dāng)今凡夫,現(xiàn)名信想輕毛,亦曰假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宅。何以得知?據(jù)菩薩瓔珞經(jīng),具辦入道行位法爾,故名難行道。

  又但以一劫之中,受身生死,尚不可數(shù)知,況一萬劫中徒受痛燒。若能明信佛經(jīng),愿生凈土,隨壽長短,一形即至位階不退,與此修道一萬劫齊功。諸佛子等,何不思量,不舍難求易也?

  如俱舍論中,亦明難行、易行二種之道。難行者,如論說云,于三大阿僧祇劫,一一劫中,皆具福智資糧,六波羅蜜一切諸行,一一行業(yè)皆有百萬難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難行道也。易行道者,即彼論云,若由別有方便,有解脫者,名易行道也。今既勸歸極樂,一切行業(yè)悉回向彼,但能專至,壽盡必生。得生彼國,即究竟清涼,豈可不名易行之道?須知此意也。

  二問曰:既言愿往生凈土,隨此壽盡,即得往生者,有圣教證不?

  答曰:有七番,皆引經(jīng)論證成。一、依大經(jīng)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欲于今世,見無量壽佛者,應(yīng)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國,即得往生。’

  故大經(jīng)贊云:‘若聞阿彌陀德號,歡喜贊仰心歸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則為具足功德寶。設(shè)滿大千世界火,亦應(yīng)直過聞佛名。聞阿彌陀不復(fù)退,是故至心稽首禮。’

  二、依觀經(jīng),九品之內(nèi),皆言臨終正念,即得往生。

  三、依起信論云,教諸眾生,勸觀真如平等一實。亦有始發(fā)意菩薩,其心軟弱,自謂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yǎng),意欲退者。當(dāng)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愿往生,以常見佛故,永離惡道。

  四、依鼓音陀羅尼經(jīng)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dāng)為汝演說,西方安樂世界,今現(xiàn)有佛,號阿彌陀。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亂,精勤修習(xí)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彌陀佛,皆得往生。’

  五、依法鼓經(jīng)云:‘若人臨終之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六、如十方隨愿往生經(jīng)云:‘若有臨終及死墮地獄,家內(nèi)眷屬為其亡者,念佛及轉(zhuǎn)誦齋福,亡者即出地獄,往生凈土。’況其現(xiàn)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

  是故彼經(jīng)云:‘現(xiàn)在眷屬為亡者追福,如餉遠人,定得食也。’

  第七、廣引諸經(jīng)證成,如大法鼓經(jīng)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系意,稱念諸佛名號者,十方諸佛,一切賢圣,常見此人,如現(xiàn)目前。是故此經(jīng),名大法鼓。當(dāng)知此人,十方凈土,隨愿往生。’

  又大悲經(jīng)云:‘何名為大悲?若專念佛,相續(xù)不斷者,隨其命終,定生安樂。若能展轉(zhuǎn)相勸行念佛者,當(dāng)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是故涅槃經(jīng)云,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挍量。’又增一阿含經(jīng)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供養(yǎng)一閻浮提人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阿難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數(shù)量。’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善心相續(xù),稱佛名號,如一構(gòu)牛乳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量,無有能量者。’

  大品經(jīng)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若人散花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故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議也。十往生經(jīng),諸大乘經(jīng)等,立有文證,不可具引也。第二、次明此彼禪觀比挍,勸往生也。但此方穢境亂想難入,就令修得,唯獲事定,多喜味染。又復(fù)但能伏業(yè)報,生上界,壽盡多退。

  是故智度論云:‘多聞持戒禪,未得無漏法,雖有此功德,是事未可信。若欲向西修習(xí),事境光凈,定觀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進,究竟清涼。’如大經(jīng)廣說。問曰:若西方境界勝,可為禪定感,此界色天劣,不應(yīng)為禪定招。答曰:若論修定因,該通于彼此。然彼界位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說為勝。此處雖復(fù)修定克,但有自分因,闕無他力攝,業(yè)盡不免退,就此說不如。

  第三、據(jù)此彼凈穢二境,亦名漏、無漏者。若論此處境界,唯有三涂丘坑,山澗沙鹵,棘刺水旱,暴風(fēng)惡觸,雷電礔礪,虎狼毒獸,惡賊惡子,荒亂破散,三災(zāi)敗壞。語論正報,三毒八倒,憂悲嫉妒,多病短命,饑渴寒熱,常為司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穢惡,不可具說,故名有漏,深可厭也。

  往生彼國勝者,據(jù)大經(jīng)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國者,莫不皆獲種種利益也。何者?一生彼國者,行則金蓮捧足,坐則寶座承軀,出則帝釋在前,入則梵王從后。

  一切圣眾,與我親朋。阿彌陀佛,為我大師。寶樹寶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中游神濯足。形則身同金色,壽則命與佛齊,學(xué)則眾門立進,止則二諦虛融。十方濟運則乘大神通,晏安暫時則坐三空門,游則入八正之路,至則到大涅槃。一切眾生但至彼國,皆證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第四、引圣教證成,勸后代生信求愿往者。依觀佛三昧經(jīng)云,爾時會中有十方諸佛,各于華臺中結(jié)跏趺坐,于空中現(xiàn)。東方善德如來為首,告大眾言:‘汝等當(dāng)知,我念過去無量世時,有佛名寶威德上王,彼佛出時,亦如今日說三乘法。彼佛滅后,末世之中,有一比丘,將弟子九人,往詣佛塔,禮拜佛像。

  ‘見一寶像嚴顯可觀,觀已敬禮,目諦觀之,各說一偈,用為贊嘆。隨壽修短,各自命終。‘即命終已,即生佛前,從此已后,恒得值遇無量諸佛,于諸佛所,廣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諸佛現(xiàn)前,即與授記,于十方面,隨意作佛。‘東方善德佛者,即我身是。自余九方諸佛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是。十方佛世尊,因由禮塔一偈贊,故得成為佛,豈異人乎?我等十方佛是。’

  是時十方諸佛,從空而下,放千光明,顯現(xiàn)色身,白毫相光,各各皆坐釋迦佛床。

  告阿難言:‘汝知釋迦文佛,無數(shù)精進,百千苦行,求佛智慧,報得是身,今為汝說。汝持佛語,為未來世,天龍大眾,四部弟子,說觀佛相好,及念佛三昧。’說是語已,然后問訊釋迦文佛。問訊訖已,各還本國。

  第五大門譯:

  第五個問題:證初地以上的菩薩,和佛同樣證了真如之理體,叫做生到了諸佛之家,自己已經(jīng)能夠做佛,救濟運度眾生了,何必還要學(xué)念佛三昧,發(fā)愿要見佛呢?

  答:真如的理體,是廣大而沒有邊際的,和虛空一樣,難以知道它的限量。譬如一間黑暗的屋子,如果只點了一兩盞燈,雖然滿屋子都照明了,可是仍然顯得很暗。即使燈數(shù)漸漸增多,可以說是大大光明了,然而,又那里比得上太陽光呢?菩薩所證得的智慧,雖然每一地都各有高低,然而,又怎么比得上如太陽光的佛呢?第五大門中,分四部分來講,第一、說明修道時間的長短,以便快速獲得不退之位。第二、分別此土與凈土在修禪觀照的不同,勸眾人往生。第三、此穢土與彼凈土的境界不同,也叫做有漏與無漏的比較。第四、引用經(jīng)典證明,勸后代的人起信心求往生。

  第一、說明修道時間的長短,分二部分講,一、說明修道時間的長短。二、回答問題。

  一、說明修道時間的長短,一切的眾生,沒有不厭惡痛苦,追求快樂的。全都畏懼束縛,追求解脫,也都想早日證成無上菩提。因此,首先必須要發(fā)起菩提心,而這個菩提心很難識知,很難發(fā)起。即使發(fā)了菩提心,經(jīng)上說,還必須要修信心、精進、憶念、戒律、禪定、智慧、舍心、護法、發(fā)愿、回向等十種修行,才能往菩提路上前進。而且此修道的身體,還必須要相續(xù)不絕,有一萬劫之久,才能證得不退的果位。而現(xiàn)今的凡夫,目前只能叫做信心想力輕如鴻毛,也叫做假有之名字,也叫做不定聚,也叫做外凡夫,尚未能脫離三界的火宅。何以知道呢?因為根據(jù)菩薩瓔珞經(jīng)中所說,完全具備入道的修行果位,就是如此,所以叫做難以修行的道路。而且在一劫之中,所受的生死之身,都多得數(shù)不清了,何況在一萬劫之中,白白受到痛苦之火所燒。如果能夠明白相信佛經(jīng)所言,發(fā)愿往生凈土,不管這輩子壽命的長短,只要一往生,就能登不退之位,和修行一萬劫的功德相等。諸位佛弟子呀,為何不想想,而不舍棄難行道,轉(zhuǎn)修易行道呢?

  在俱舍論中,也有提到難行道及易行道這二種道。論上說,難行道是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的每一劫,都要具備福德及智慧的資糧,還有六波羅蜜的一切諸修行。而每一種修行中,又都有百萬種難行的道路,如此才能進入一個果位,這就叫難行道。

  該論又說,易行道是有特別的方便法門,而達到解脫的目的,這就叫易行道。

  現(xiàn)在勸大家歸向極樂世界,把一切的修行功業(yè),全都回向凈土,只要能專心至極的念佛,命終時必定能往生。只要能生到該國,就能獲得究竟的清涼,這樣豈能不叫做易行道嗎?要知道這個道理啊。

  二、回答問題:你說只要發(fā)愿往生凈土,在此土壽命盡了之后,就能往生,經(jīng)典上可有證明?

  答:分七部分,引用經(jīng)論來證明。一、無量壽經(jīng)上說,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果有眾生,想要在這輩子,見到無量壽佛的話,就應(yīng)當(dāng)要發(fā)無上的菩提心,修行功德,發(fā)愿往生無量壽國,就可以往生。’

  所以無量壽經(jīng)贊嘆說:‘如果聽聞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起了歡喜贊嘆仰慕歸依的心,甚至只要起一念這種心,就能獲得甚大的利益,就能具足功德的寶藏。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都充滿大火,也要從中經(jīng)過以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不再退轉(zhuǎn),所以要以至誠的心向彌陀佛頂禮。’

  二、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中說,九品之內(nèi),只要臨命終時心有正念,就能夠往生。

  三、大乘起信論中說,要教導(dǎo)諸眾生,勸大家觀照真如之性是平等的,同一的,真實的。有才開始發(fā)菩提心的菩薩,他們的心很軟弱,認為如果自己不能經(jīng)常遇到諸佛,親自承諸佛教導(dǎo),親自供養(yǎng)諸佛,就可能會退心的人,如來有殊勝的方便法門,以收攝守護他們的信心,就是要專心想念佛,就能隨所愿而往生凈土。由于能經(jīng)常見到佛之故,所以就能永遠離開惡道。

  四、鼓音陀羅尼經(jīng)中,世尊告訴諸比丘說:‘我要告訴你們,西方安樂世界,現(xiàn)在有佛,叫做阿彌陀佛。如果四眾弟子,能夠以正信的心,受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很堅固的心念,來憶念阿彌陀佛,在十天十夜之中,能夠把散亂的心去掉,很精進勤力的修習(xí)念佛三昧。要是能夠念念都不斷絕的話,在十天之中,一定能見到阿彌陀佛,也都能夠往生安樂世界。’

  五、法鼓經(jīng)上說:‘如果有人臨命終時,沒有辦法念佛,而只要知道西方有佛,心里起念要往生西方凈土,也是可以往生的。’

  六、十方隨愿往生經(jīng)中說:‘如果有人臨終之際,及死后墮入地獄之后,家中的眷屬為死亡者念佛及誦經(jīng)齋僧培福的話,亡者就會從地獄中出離,而往生到凈土。’何況是現(xiàn)在自己能夠修行念佛,又怎么不會往生呢?

  所以該經(jīng)又說:‘活著的眷屬為死亡者追造福業(yè),猶如宴請已經(jīng)遠離的先人,是一定能夠吃到的。’

  第七、引用諸經(jīng)證明,大法鼓經(jīng)上說:‘如果善男子和善女人,經(jīng)常能夠收攝心意,稱念諸佛的名號,那么十方的諸佛及一切的賢圣,都能夠經(jīng)常見到此人,猶如在眼前出現(xiàn)般。所以這部經(jīng),叫做大法鼓經(jīng)。要知道,此人能夠隨自己的心愿,往生十方的凈土。’

  大悲經(jīng)上說:‘為何叫做大悲?如果能夠?qū)P哪罘?心念一直相續(xù)不斷的話,命終之后,一定生到安樂國中。如果能夠展轉(zhuǎn)勸別人念佛的話,這些人全都叫做修行大悲心的人。’所以涅槃經(jīng)中,佛陀告訴大王說:‘假使把大倉庫打開,在一個月之內(nèi),把倉庫內(nèi)所收藏的東西,布施給一切的眾生,所獲得的功德,不如有一個人,稱念一聲佛號的功德,念佛人的功德,超過前面布施者多得算不完。’

  增一阿含經(jīng)中,佛陀問阿難說:‘如果有眾生,供養(yǎng)一個閻浮提的人,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他所獲得的功德,多不多?’

  阿難回答佛陀說:‘世尊,甚多甚多,多得算不完。’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果有眾生,以善心相續(xù)不斷的稱佛名號,時間只要短得像擠一下牛乳般,他所獲得的功德,超過上面那個人,多得數(shù)不完。’

  大品經(jīng)上說:‘如果有人以散亂的心稱念佛號,乃至于命終,所獲得的福報是數(shù)不完的。如果有人向佛散花并稱念佛號,乃至于命終,所獲得的福報是數(shù)不完的。’所以知道念佛的利益甚大,是不可思議的。此外,十往生經(jīng)及諸大乘經(jīng)等,都有說念佛的利益,不過無法一一引證了。

  第二、比較在此世界及在凈土,修禪定及觀照的不同,而勸大家往生凈土。此世界環(huán)境穢濁,人們心思雜亂,難以進入禪定中觀照。即使修成,也只是獲得事相上的定境而已,而且人們大多還會沉迷在此定境之中。此外也只能伏住業(yè)報,生到天界,等到天界的壽命終了之后,大多就退墮下界。

  因此大智度論上說:‘博學(xué)多聞且持戒又修禪定,然而尚未獲得無漏法之前,雖然有這些功德,還是不能確信不會出差錯。如果在西方凈土修行的話,那兒的事相及環(huán)境是光明而清凈的,禪定中的觀照容易成就,于是就能除去無量劫的罪業(yè)。由于長久在禪定中,所以進步神速,而證得究竟清涼的地步。’情形就如無量壽經(jīng)上所說的。

  問:如果西方凈土的境界殊勝,可以感得禪定,那么此娑婆世界色界天陋劣,不應(yīng)該招得禪定。

  答:修禪定的因緣,娑婆世界和西方凈土是一樣的,不過因為西方凈土一往生就是不退位,而且有佛力的加持,所以說比較殊勝。這里雖然也同樣修禪定,但卻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而沒有佛力的加持,這一輩子過完之后,下輩子免不了會退墮,所以說不如西方凈土。

  第三、娑婆的穢土與西方的凈土,也叫做有漏和無漏。說到目前我們所處的境界,只有三惡道及丘陵、坑洞、高山、深澗、沙漠、荊棘、水災(zāi)、旱災(zāi)、暴風(fēng)雨、雷電霹靂、老虎、野狼、毒蛇、猛獸、兇惡的盜賊、敗家的惡子,還有戰(zhàn)爭、瘟疫、饑饉的三災(zāi),造成人間一片荒蕪、混亂、破壞、失散的情景。

  說到我們色身的正報,有貪嗔癡三毒,有常、樂、我、凈、非常、非樂、非我、非凈的八倒,有憂愁、悲傷、嫉妒的情緒,又常生病,或短命而死,感到饑餓、口渴、寒冷及炎熱的痛苦,還經(jīng)常被拘魂鬼所追逐,其中的污穢惡劣,說也說不完,所以叫做有漏,實在深可厭棄。

  往生安樂國殊勝之處,據(jù)無量壽經(jīng)上說,十方世界的人類和諸天,只要生到那里,都會獲得種種的利益。有那些利益?生到那里的人,走路時有金色蓮花捧著腳,坐下來時有七寶的座位承受身軀,出門則忉利天主在前面開道,入室則有梵天王跟隨在后。

  一切的圣人,和我是親戚朋友,阿彌陀佛則是我的老師。在寶樹寶林之下,可以任意飛翔,在八功德池中,可以游玩洗腳。身形是金色的,壽命和佛同樣長。在修學(xué)上,一切法門都可以同時修學(xué),在修止時,則真俗二諦虛寂融會。到十方世界救度眾生時,就用大神通力。暫時安住則坐于空、無相、無愿三解脫門中。游行則進入八正道之道路。目的地就是到達大涅槃的境界。一切的眾生只要生到該國,都能證得此種利益。因此,為什么不想趕快去呢?

  第四、引證佛經(jīng)上修成之人,以勸后代的人相信發(fā)愿求往生。觀佛三昧經(jīng)說,在法會中,十方諸佛各自在蓮花臺上結(jié)跏趺坐,在空中出現(xiàn)。

  代表東方諸佛的善德如來告訴大眾說:‘你們要知道,過去無量世的時候,有寶威德上王如來出現(xiàn)于世間,他也和今世的佛一樣講說三乘之法。該佛滅度之后,在末法時期,有一位比丘,帶領(lǐng)九位弟子,去佛塔禮拜佛像。

  ‘他們見到一尊佛像,塑造得莊嚴美好,大家禮拜過后,仍目不轉(zhuǎn)睛的觀看,于是各人就說了一首偈語,贊嘆佛的功德相好。之后,他們就隨自己壽命的長短,而各自命終。

  ‘他們命終之后,都生到有佛的國土。從此以后,他們遇到無量的諸佛,而在諸佛處廣修清凈梵行,最后獲得念佛三昧海。獲得念佛三昧海之后,諸佛就出現(xiàn)在眼前,為他們授記,于是他們就在十方世界,隨意作佛。

  ‘東方善德佛就是我,其他九方的佛,就是我本來的九位弟子。這十方佛世尊,由于到佛塔禮拜佛,并以一首偈語來贊嘆佛,而最后都證成佛果,他們豈是別人嗎?就是我們這十方佛。’這時候十方諸佛,就從空中下來,放出千種光明,明顯現(xiàn)出他們的色身,白毫中放出無量的光芒,這十方諸佛都各自坐在釋迦牟尼佛的床上。

  十方諸佛告訴阿難說:‘你知道釋迦文佛,是經(jīng)過無數(shù)劫的精進,修百千種的苦行,以追求佛的智慧,最后獲得此佛身果報的嗎?我們現(xiàn)在告訴你,就是這種情形。你要受持我們十方諸佛的話,告訴未來世的天龍大眾,及四眾弟子,說要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還有念佛三昧的功德。’

  十方諸佛說完此話之后,就向釋迦文佛問訊。問訊完之后,就各自回到他們的佛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