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論 >

楞嚴經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十)-海仁老法師(2)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huán),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此四遍常邪論中之第一種,計生類常。是人,謂想陰已破,而于行陰境中修行之人。欲窮究行陰心境二性之本元,即追究行陰心境生滅,起自何處?但因修習能力所限,只知二萬劫內,所有十方眾生,心境生生滅滅,俱皆循環(huán)不已,相續(xù)無間;二萬劫內,人死還復做人,畜死仍投畜趣,不曾散失其類,因計生類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此四遍常妄計中,第二種計生體常。是破想陰,于行陰中修行之人,欲窮究地水火風四大根元,地性堅,水性濕,火性暖,風性動,堅濕暖動四性,為四大之本元。從不更改,故曰四性常住。因其修習能力所限,僅能知四萬劫內事,四萬劫外冥無所知。見量雖較前倍增,然猶未能究諸法本元,達萬法之體性。不知四大本空,唯識變現(xiàn)。因見四大種,自四萬劫來,不曾更改,遂計此四大種,是周遍恒常,十方眾生,所有生滅,既皆攬此四大種為體,則眾生之體,當然恒常,因計生體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zhí)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huán)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此四遍常妄計中之第三種,計生心常。是于三摩地中修行,想陰盡,行陰現(xiàn)之人,由于欲窮盡六根中,所具之六識,及恒審思量之末那識,執(zhí)受根身器界種子之阿賴耶識。遂于八識心王,七識意根,以及前六識中,發(fā)現(xiàn)諸法,生起根本元由之處,其性恒常。因其修習,所得知見能力,僅限于八萬劫內之事,八萬劫外,則冥然不知。今以其有限之知見,觀一切眾生,于八萬劫中,此死彼生,輾轉循環(huán),不曾散失,即據(jù)此循環(huán),不失之性,妄計心意識三,本來周遍常住。實則此皆妄想顛倒,非真常住,故此計執(zhí),謂之外道邪見。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此四遍計中之第四種計行陰常。是人既盡想陰,則八識中,所含種子之動相已滅。行陰生滅之根元,隨之而顯。則此猶如野馬,熠熠清擾之生理,便更無流止運轉。此人限于智力,不知行陰為一切生滅之根元,誤以為粗顯生滅之想心,今既已滅,則今所顯行陰之生理,自然成為不生滅性。由于妄心執(zhí)著,計度恒量,而執(zhí)行陰為常。

  由此計常以下,是結成常見外道。由于此人,不知生死無常,四大皆空,心意識三皆妄,行陰生滅遷流不息,遂計偏計常,因而亡失正知正見,墮落常見外道,迷惑喪失菩提真性。是則名為,第二種外道,立四遍常論者。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辛三計一分常

  前二科皆云凝明,今云堅凝,正顯定力愈深越堅,不易為境所動。于想陰十境,始終不起貪愛之心,故曰正心。魔王飛精附人,亦不得其便,故破想陰,行陰得以顯現(xiàn)。此人于行陰中,欲研究眾生十二種類生死之根本,故用觀智,觀破行陰,幽隱輕清之體,及其常擾動元之相,遂于自他依正二報,起諸計度,致墜入四種顛倒邪見。即于我計常,他計無常;于國土計一半常,一半無常;于心計常;身計無常,于色受想陰計無常,于行陰計常;謂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此是四顛倒中之第一種,計我常他無常論。妙明心指真妄和合之行識二陰。因觀妙明心湛然不動,以為是最勝究竟之神我。從此則計神我,遍十方界,廣大周圓,凝明不動。十方眾生,皆于神我心中,自生自死;神我之心性,則無生滅,名之為常。彼有生滅之眾生,真是無常。此即外道二十五諦中,最后一諦,四種我見之中,屬廣大我。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此四顯倒中第二種,計國土一半常,一半無常。此人不觀自心,反觀外境。前觀正報,今觀依報;前于正報中,執(zhí)心為常,眾生無常。今遍觀十方,依報國土;國土有成住壞空四劫,壞劫時三災并起,壞后復空,遂于壞不壞國土中,計一半常,一半無常。處于壞劫空劫之國土,名無常,正處于成住劫之國土,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生死,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此四種顯倒中第三種,計心常身無常。是人于行陰中,別觀自心,動相微細,謂之精細。行相幽隱,謂之微密。猶如塵微,能于剎那間,流轉十方,而此心性,無遷移改變。此即外道所計,四種我中之微細我。此我性雖不改,但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因而計其不改不壞之心性是常,其即生即死從細我流出之身是無常。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性。

  此四顛倒中第四種,妄計行陰常,色受想陰無常。是人于想陰盡時,見行陰相,遷流不息,便于此常流之性,妄計為常。而色受想等三陰,今既已滅盡,當知名為無常,實則遷流不息正是無常,今于無常,反計為常,故佛目之名為顛倒。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由于是人,于自他依正二報,及于色受想行四陰中,計一分常,一分無常。成四種顛倒妄執(zhí),而墮落外道,自此迷惑菩提種性,斷成佛之種子,是則名為,第三種外道,立一分常,一分無常論者。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

  辛四計四有邊

  初四句結想陰盡相,次三句是起行陰相。如前釋。今是人于分位中,生計度者。分位有四:謂三世、見聞、自他、生滅等。是人于四種分位,妄計有邊無邊,故墜于四有邊論。

  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xù)心,名為無邊。

  是四有邊論中第一種,于三世分位,妄計有邊無邊。生元即行陰,因行陰為十二類生之根元故,行陰生滅遷流不息,若計過去,過去已不可得,若計未來,未來未至,亦不可見,故名之為有邊。若計現(xiàn)在,行陰生滅,相續(xù)不斷,目前可見,無窮無盡,名為無邊。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

  此四有邊論中之第二種,于見聞分位,妄計有邊無邊。是人為智力所限,但知八萬劫內事,八萬劫以前之事,則無見聞。今于無見聞處,名為無邊,于八萬劫內,見有眾生之處,名為有邊。此中有無二邊,與前第一種不同。前以無限際為無邊,以有限際為有邊,今是以有見聞故為有之一邊,以無見聞故,為無之一邊。僅憑個人能見聞否,以定眾生之有無。故佛名為顛倒論者。

  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xiàn)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

  此四有邊論中之第三種,于自他分位,妄計有邊無邊。是人既想陰盡行陰現(xiàn),得天眼通,于八萬劫內,橫能見小千世界,豎能見過現(xiàn)未三世,名為遍知。既能遍知八萬劫中,小千界內,三世遷流,遂計我能遍知。于諸法中,得無邊之性。而彼一切眾生,皆現(xiàn)于我之知見中。海公謂‘我曾不知彼之知性’是倒置,應云:‘彼不曾知,我之知性’意謂我能遍知彼等眾生,而彼眾生,不能遍知于我,因彼等眾生,未得無邊心,所見有限,但名有邊之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