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14

為什么要回向往生?

  愿往生極樂的這個心,必須在真實(shí)心里面去回向發(fā)愿。不要舍不得,哎呀,我修了這點(diǎn)善行,下一輩子能夠當(dāng)大官就好,下一輩子能得什么福報,生天上就好。

  如果你不是回向往生,老是回向得人天福報,那就說明你的愿,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愿不成就,那你是感通不了佛力,你就往生不了,一定要建立決定回向發(fā)愿往生凈土的這樣的愿。

  而且當(dāng)下你要智慧觀照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就是要殷勤接引眾生往生凈土的,我這一愿也是發(fā)真實(shí)的往生凈土的心,那這我的愿跟阿彌陀佛的愿海就對接了,那阿彌陀佛的愿海就攝受不舍了。

專持《大悲咒》求生極樂世界可以嗎?

  問:一位師兄看到《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愿皆得往生”,很歡喜很有信心,于是發(fā)愿一生專持《大悲咒》,至少每天一百零八遍,以求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想勸他改成專念佛號,因?yàn)楦(wěn)當(dāng)更直捷,他沒聽,我很擔(dān)心。懇請法師開示,像他這樣信愿持《大悲咒》可以往生嗎?

  答:這個佛都說了可以往生,我能說不能往生嗎?但要知道每部經(jīng)的側(cè)重點(diǎn)不一樣:在這部經(jīng)里面,一定要贊嘆《大悲咒》的功德;在凈土的主要經(jīng)典當(dāng)中,就要贊嘆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這種直捷性、勝妙性。應(yīng)機(jī)不同,側(cè)重面就不一樣,怎么去看待這些?

  如果他看得很歡喜,也想念《大悲咒》,倒也無妨礙。以念《大悲咒》的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因?yàn)檫@畢竟是觀世音菩薩由大悲心里面流現(xiàn)的智慧靈文,陀羅尼咒語,觀世音菩薩本身就在西方極樂世界,那自然他也會感應(yīng)到極樂世界去,也沒有問題。

  但就凈土來說,凈土法門的施設(shè),阿彌陀佛是建立萬德洪名來救度眾生的。他可以每天念若干遍《大悲咒》,就看他時間,如果他要上班,怎么念一百零八遍?還是蠻長時間的。但這部經(jīng)也談到,念五遍也有勝妙的功德,如果他擺正主次的關(guān)系,每天念五遍或者四十九遍《大悲咒》,其他時間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兩者結(jié)合一下,可能會更恰當(dāng)一點(diǎn)。

曾經(jīng)信愿持名,后來退轉(zhuǎn)不念佛,臨終能否往生?

  問:往生與否,關(guān)鍵看這個人是否在具足信愿的條件下念佛。那么如果一個人在平時,因生起過猛利的厭離心和欣求極樂的心,確實(shí)曾經(jīng)具足深信切愿,死心塌地念過一段時間的佛號,或甚至只念過十聲佛號,但后來又對五欲六塵生貪戀心或生懷疑心,甚至根本不再念佛。那么在他臨命終的關(guān)鍵時刻,如果生了一念瞋心、貪心或懷疑心,能往生嗎?

  答:你這種懷疑都建立在一個單方面的立場,很少去考慮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阿彌陀佛會對我們做什么。

  如果你確實(shí)具足深信切愿,曾經(jīng)念過一段時間的佛號,阿彌陀佛已然對我們攝取不舍了。那中間是不是有懷疑?是不是有退轉(zhuǎn)?臨終什么情況?這時候業(yè)力凡夫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障礙。那有障礙的時候正是需要阿彌陀佛幫忙的時候,難道阿彌陀佛就袖手旁觀嗎?

  所以這里也不是我們想當(dāng)然,漢吳兩譯的《無量壽經(jīng)》在“中輩往生”和“下輩往生”曾經(jīng)表達(dá)過一個意思:就是有一些眾生,信愿念佛中間生起了懷疑心,生起了退轉(zhuǎn)心,甚至連因果都不相信了。在這種懷疑心當(dāng)中,斷斷續(xù)續(xù),功夫不能得力。

  按他這種退轉(zhuǎn)的心來說,很難往生了。不能往生,就按他的善惡業(yè)力來牽引,正常的應(yīng)該是這樣。這種情況也就決定了我們自然就有這么一個疑惑:曾經(jīng)我是念過一段時間,中間又對五欲六塵產(chǎn)生了貪戀心,到臨命終時能往生嗎?臨命終時,如果你又不相信了,那肯定不是貪欲心,就是瞋恨心,必然是煩惱的心。

  但你要注意,就在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會幫忙的,會啟動他的緊急救助的愿力機(jī)制。他就會在這個懷疑、退轉(zhuǎn)的念佛人的夢中——佛都有夢中作佛事的能力——在夢中顯現(xiàn)佛像,或者顯現(xiàn)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yán),這一顯現(xiàn),佛也會加持他清晰地看到。

  于是這個有懷疑、退轉(zhuǎn)的眾生就在臨命終這個時刻,終于得到了阿彌陀佛慈悲的救度,他頓然地這個信心又上來了。信心上來了,就對原來的退轉(zhuǎn)不念佛,生起了很大的慚愧心,再開始念佛,就接上原來曾經(jīng)有過一段時間精進(jìn)念佛的那個功夫。接上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凈土。但是由于他曾經(jīng)有過懷疑,所以他生到邊地疑城。

  談這個問題,注意有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阿彌陀佛會來幫忙。我等眾生沒有阿彌陀佛的幫忙,那這個懷疑心、瞋恨心、貪欲心等等,也是我們的正常的心態(tài),一般人都好不到哪兒去。所以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法藏菩薩對我們莊嚴(yán)的承諾。既然“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他就有辦法令我們破疑生信,令我們佛號相續(xù),感通佛力,帶業(yè)往生。

  所以,不要單方面站在我們業(yè)力凡夫的這種立場去看問題。一定要站在凡夫跟佛之間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天性相關(guān),感應(yīng)道交,佛的大慈悲、大威力、大愿不舍任一眾生的那種深刻的、慈悲的立場去看待這個問題,你就會有信心的。

怎樣判斷一個念佛人是否具備信愿?

  問:我們通過什么樣的現(xiàn)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愿?

  答:這個事情是一個很抽象、很形而上的問題。你平時是不是具足信愿呢?你是不是真的厭離娑婆了?是不是一到醫(yī)院檢查得了晚期癌癥,趕緊念佛求往生,等到下次復(fù)查——哦,搞錯了,沒有病,我還去趕緊做事業(yè)。那你的信愿是有問題的;蛘咭徽劦缴∫溃秃ε碌靡——恐懼死亡,第一個念頭就是馬上求醫(yī)問藥,把阿彌陀佛拋到東洋大海去了。種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具備信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我們這些在三界輪回無量劫的人,這種貪生怕死,這種身見我執(zhí),這種對超越的佛境界的陌生,就會直接導(dǎo)致我們懷疑、猶豫不決、患得患失。

  比如有些人好像信凈土法門又不信,你說信吧,信愿就得念佛,但是他又覺得世間的五欲六塵、事業(yè)好像也比較重要,所以他就老是在這兩端糾結(jié)。就有一個居士跟我說:“我每天晚上是抽時間在念佛,我念的時候,老是跑出念頭‘你看我在這里用兩三個小時念佛,我那些朋友同事,人家都去很滋潤地玩這個去了玩那個去了。我在這念佛,有極樂世界往生還好,如果沒有怎么辦呢?沒有,我不虧了嗎?’”他老是覺得“我是不是吃虧了”。那就說明這個信愿就有問題,他有懷疑。

  你真正相信極樂世界的存在,相信那是唯一的一個好地方,相信這個世界沒有一點(diǎn)值得留戀的地方,這就是火宅,是茅坑,是牢獄,不容一刻的停留。一談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往情深;一談娑婆世界的有為的事業(yè),就能做減法,能放下就放下,可能就有點(diǎn)感覺了。這當(dāng)然因人而異。

往生極樂世界后還有因果論嗎?

  往生極樂世界,三界內(nèi)的那個因果、業(yè)力種子不會起現(xiàn)行了,但仍然在極樂世界修因證果,佛法的因果也還是有的。因?yàn)槟阍谀抢镄?a href="/remen/pusad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菩薩道,在那里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不只是一忍、二忍、三忍,乃至不可計數(shù)的無生法忍,這些跟你修行的功夫、發(fā)心的大小、智慧的淺深也有關(guān)系的。這叫無因果當(dāng)中還是要論因果,論因果就是不無修證。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凈土帶業(yè)往生矛盾嗎?

  問:《楞嚴(yán)經(jīng)》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又聽師父說要修到阿羅漢的果位,淫欲的念頭方可斷盡,如此看來我等凡夫想出六道輪回是非常困難的。但凈土法門又說任何眾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乃至十念,必得帶業(yè)往生。這一難一易兩種說法,如何理解?矛盾嗎?

  答:《楞嚴(yán)經(jīng)》,佛門當(dāng)中稱為開悟的《楞嚴(yán)》。從《二十五圓通章》來看,先要了解真妄二心,然后要以不生不滅的那個因獲得不生不滅的果位。那要找到不生不滅的因,就是叫作舍識用根,舍那個分別識,用不分別的那個性,比如見性、念性、耳根的聞性,是談這個。所以二十五圓通指向的是你要證得圓通,證得圓通就是破無明的境界,至少是破一分無明。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生滅滅已,寂滅現(xiàn)前”,那馬上證得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那個體性,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他馬上就有三十二應(yīng)、十四種無畏、種種的應(yīng)化身,這些都至少是圓教初住的水平。

  圓教初住的水平,從斷惑的程度來看,要斷見思惑。斷見思惑,這里的談淫欲的心,屬于思惑的范圍。淫怒癡三毒煩惱,這是欲界眾生最難斷的。所以從小乘果位來說,斷見惑的初果圣人,他還有淫欲心,正因?yàn)橛幸,他才會有七次往返天上人間,還要七次來這個世間。到了二果斯陀含,他的淫欲心比較薄,還要來一次。證到三果阿那含,他就沒有欲界的淫欲心了,他就生到五不還天,五凈居天,在那里斷上二界的思惑。那離開飲食男女,就是初禪就沒有這個淫欲了,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

  所以,自力法門豎出三界是很難的,凡夫想斷這個淫欲心很難。眾生煩惱越來越重,業(yè)障越來越重,這個淫欲的煩惱是越來越重。你只要看看網(wǎng)絡(luò)、報紙、小說,這些都是這方面的煩惱,越來越重。

  了解到這個問題,凡夫想靠自力斷見思惑出輪回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事實(shí)。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這種情況下,才凸顯了凈土法門的這種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也是阿彌陀佛見證到他方世界的眾生尤其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斷這個淫怒癡三毒煩惱之難,難于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來發(fā)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凈土,建立六字名號,令我等眾生信愿念佛,感通佛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蓮臺來接引,帶業(yè)往生。

  所以既然帶業(yè),就是你有淫欲心,有淫欲的行為也沒有關(guān)系。為什么居士能夠往生?居士他就沒有斷淫嘛。但是你不能邪淫了,正淫是允許的。這是屬于特別法門。本來上樓梯,上一百零八層樓梯是要爬樓梯的,但有一種特別法門給你安了一個電梯,一般是沒有這個電梯的,阿彌陀佛太慈悲了,給你安了一個電梯。你只要坐上了電梯,哪怕你是一個殘疾人、連樓梯都爬不動的人,你也可以“唰”一下子到了一百零八層的頂層去,很快。是這個意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