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八日(二):修行的相續(xù)問題
安居第二十八日(二):修行的相續(xù)問題
我以前經(jīng)常跟出家家人在一起打七。有些人就會想象打七可能會很艱苦,就開始打主意請假啊,下山啊,或者說要到其他寺院啊,找很多理由,這樣要走掉三分之一。也些人一聽說打七就跑來參加,但如果遇到一點不順心的,比如痛啊,脹啊,境界啊,他也會生煩惱。還有很多人的心里就說,盡量少念一點,少做一點,少修一點,因為什么呢?累!
在這個世界中,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主題,很多作為就很難堅持下去。許多人在這個相續(xù)的概念上就出問題了,什么問題呢?五分鐘修行是可以的,五分鐘打坐是可以的,五分鐘讀經(jīng)也可以的,但再一久,妄想一來,隨著妄想就跑,想到什么事,自己就要站起來去做,不做就開始感到有壓力,要變異了。這是細致的相續(xù)的相。
比如說“不下劣不恭高”這樣一個大的主線,你一天有這樣一個大目標,在這一天的相續(xù)中不管其他的了,一旦恭高下劣了就校正,跟人比高比低了、自卑了、自慢了,就及時調(diào)整自己。
過去人散心念佛,也是以不丟念佛主題為相續(xù)的。就在日常生活中也走、也吃、也坐、也跟人交往,但是念佛這個主題是不丟的,所以過去人的散念也能成就,在現(xiàn)世中能脫離雜緣的業(yè)。過去的人一天給自己規(guī)定幾萬幾萬聲佛號,最主要是樹立念佛的主題,他也有妄想,也有煩惱,但是他很自覺地校正,或者說不使這個妄想與煩惱相續(xù)地太久。妄想來了,也不去過分地抵觸它,就用念佛一個一個地逐漸把它代替了。主題,也就是不散壞的一種相續(xù)。主題不散壞,這個我們可以去觀察的,你不要太高了,太高了做不到,反而適得其反,我們可以平白地去實踐。
今年的短期出家眾授了“平等意樂戒”,就是說你這樣做就會有一個快樂的主題,我們生命會快樂起來,遠離迷失。
如果作為習慣了,你每天都可以給自己一個主題,即現(xiàn)在人說的功課。比如閉關(guān)時的一個功課,使你的生命在這個作為上不斷去串習它,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一個事情。
現(xiàn)在人對相續(xù)的概念不太清晰,好比說念了十聲佛,來了妄想就說,唉呀我不相續(xù)了,妄想給間斷了。不是這樣子的,妄想來了你不被他牽制走,你知道這是個妄想,繼續(xù)做你的事情,念佛也好,不恭高不下劣也好,這樣也還在相續(xù)。就好象我們誦經(jīng)時,有的人說,唉呀,我這個誦經(jīng)間斷了,我打妄想管不住自己,這個經(jīng)就讀不下去了。這只是你把這個妄想看得太重了,那妄想就成為主題了,你就沒有力量,沒有意樂讀下去了。
依著念阿彌陀佛名號為主題,或者以隨順佛愿作為主題,或者以感恩心為主題,任何念頭一動,你在業(yè)相續(xù)中就能警覺。你可以一天有一個主題,或者幾天有一個主題,或者幾個小時有個主題也行。
說句實話啊,現(xiàn)在許多所謂的修行者,就是沒有修行的主題相續(xù),哪怕一個小時。你不這樣做,就很不容易超越我們這種雜染的世俗習慣。所以過去閉關(guān)就有一個期段性的主題功課——我閉多長時間的關(guān),這段時間我處理一個什么樣的心理,或者徹底認知它。這樣我們的修行效果就會很顯著,你對修行也會有樂趣。下一次再去實踐一個主題,你的愿望就清晰,比如你說我這一段最大的困惑、最大的障礙是什么,那就處理什么,那么你生活的主題就不斷在調(diào)整你的現(xiàn)行煩惱,你用不同的方法來調(diào)整自己的現(xiàn)行煩惱,很快就有一個進趣,起碼說你會了解用什么方法來處理自己的現(xiàn)行,而不是說我什么都要學,我什么都需要關(guān)心,很多事情是真不需要關(guān)心的,不需要分散這些精力的。
(歲次辛卯五月十三 2011年6月14)
- 學佛心智 學佛誓愿
- 心力就越來越弱,好像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怎么辦?
- 在學佛還去愛憎就慘了
- 本凈是對善知識最大的禮敬
- 聞凈土教法即是不退之因緣
- 一顆真實的心——心念無諍
- 隨順得入,成就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如何勸說年邁的父母皈依三寶?
- 是什么掩蓋了我們圓滿覺悟生命的需求?
- 很多經(jīng)典講了念佛、觀佛的功過,念佛怎么會有過失呢?
- “眾生本來究竟圓滿”,還需要發(fā)心利他嗎?
- 三昧力在世俗中是不可思議的力
- 三皈依決定乘佛的愿力得往生
- 為活著而活著等來的是違緣與痛苦
- 少欲知足,調(diào)伏諸根
- 不生住著而見諸道
- 凈土對一切機
- 只要“念佛”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 凈土教法含廣法與略法行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