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么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懺悔,不是帶業(yè)去,又帶業(yè)回來。

  ★在戒場盡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學威儀規(guī)矩,不是去論是非、造口業(yè)的。

  ★受了戒就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nèi)绶ň秃昧恕?/p>

  ★戒是戒自己,求懺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zhí)著,否則本是持戒,結(jié)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煩惱,不和人沖突。

  ★出家飯要吃得穩(wěn),就當切實苦行。

  ★不去貪、嗔、癡,無法開智慧。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叁寶。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

  ★去我執(zhí),從粗衣淡飯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為度眾生則恒順眾生,像哄小孩一樣,很多是為了給眾生種福田,師父并不需要,眾生見到師父生歡喜心,但師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么 。

  ★你們這些青年人很發(fā)心來出家,可是這個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們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還有什么貪境、喜愛的或掛礙的,那么臨終時就現(xiàn)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jié)果是墮落于輪回之中。但如我們凈念念佛,則臨終現(xiàn)蓮花、佛菩薩及光明等圣境。故要在世時除掉貪境,使心凈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飯,不能再著于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樣。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yǎng)身體,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一生皆在還債討債,死死生生永遠跳不出輪回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于心何忍?

  ★不得二、叁人交耳私語、結(jié)黨、背后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二堂課誦要多體會體會,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慎勿放逸。”是提醒大眾。

  ★智慧開則經(jīng)藏全在里面,經(jīng)藏是在心里面的,不是在外分別挑選的。目前法師有的是政治法門,如辦學校、講經(jīng)說法后,易貢高我慢,或衍生感情問題,比丘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們?nèi)绾稳チ松。這是對事不對人,不是有意批評,而是要我們認清方向。

  ★出家后什么事皆以忍辱為重要,會說我們的,都是我們的指路者,沒有他們,我們不會進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jīng)這么辛苦了,還這也嫌、那也嫌,沒一樣對的,干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該走到哪里去,又不能嫁人,這樣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獄。

  ★念佛才是真正清凈、正當?shù)囊粭l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須買票搭飛機,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長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有些羅漢體已經(jīng)在山中活了好幾百歲,還沒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歲仍不究竟,因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羅漢修生死的解脫,要斷祛見思二惑,要能舍身,不顧這個身體,不怕苦,修身口意叁業(yè),六根清凈,才能解脫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xiàn)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世間有很多的斗爭,我們要找個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一樣清凈的地方。

  ★我們煳煳涂涂來生,但現(xiàn)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彌陀佛。

  ★四生都在不斷輪回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們,六根對六塵起貪念,難得自在。在佛七期間,看能否找出一條了生死的路,顧肉體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愛惜這個肉體,就無法解脫。

  ★雖然我們現(xiàn)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凈則佛土凈,心清凈無煩惱。無妄想,則亦是凈土,此是娑婆凈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fā)愿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用行的,心意要轉(zhuǎn)變,諸佛菩薩都有愿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臥中皆不離佛,拜佛念佛都與佛相應,不要說為什么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

  ★練不倒單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沒有說要用什么方法?怎樣去練習?這樣就有執(zhí)著,這是一個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師父教你們唯一念佛,師父以前在山上是隨緣,眾生能吃,則人亦可吃,天人供養(yǎng)自然,如果餓了硬是要忍,身體會餓壞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練那一種不倒單、不吃東西,師父修到現(xiàn)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回,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xiàn)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行遺規(guī)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回,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能明理,怎么指導人?我們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來指導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活動,事不能隨順人,就是無度量。

  ★出家人一樣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里,道行即有感應,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于修行,故說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聽,乃屬于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么?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貪、嗔、癡,不講究衣、食、住的舒適,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嘈惺且覀兊媒饷,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yè)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fā)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yè),如不計較,我們的;劬蜁黾映鰜砹。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里來,但我們現(xiàn)在要找往哪里去的一條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叁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為了讓眾生有要去西方的觀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滅,后者則是不生不滅的。念佛要心心不離佛,不要被俗念給拖走。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凈土。念佛隨緣,什么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么……,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叁昧,念佛叁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yè)障來,不要再帶新業(yè)而去。

  ★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zhí)著、一個掛礙。

  ★師父:有佛菩薩、有凈土,是法師講經(jīng)說法向那些人講的,讓他們有個依靠,但佛經(jīng)上說,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來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夠了。 廣化法師說:親眼看到觀音菩薩圣相清晰,瓔珞亦清。師父(笑笑)說:真的嗎?哪里有什么菩薩?度眾生是要愿力去執(zhí)行,像觀音普賢亦是,但臨終應皆舍,若有愿力在,則再來度人,功德更為殊勝,愿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有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槃沒示現(xiàn),但經(jīng)、律、論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凈心念佛,從心里面自然出現(xiàn)的,才是真的。(師父鼓勵廣化法師實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么,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我們這里(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里有東西,現(xiàn)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今天講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們(指社會人)就沒有,以前古人只講一句就夠了,今天講很多,等你們回去慢慢領(lǐng)會就能悟到 .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nèi)艘獙W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后變蛇。

  ★執(zhí)事人不好做,所以執(zhí)事人交下來的事,不管好的壞的,都要歡喜承受,不起嗔心,這樣頭腦會較清楚。好的撿起來學,壞的放一邊,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順此修忍辱波羅蜜,修行不問是非,不問有理無理,出家與在家不同。你們努力修行,有問題趁師父在時提出,師父為你們解答。

  ★現(xiàn)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災難比較多,深著香、味、觸的喜愛,痛苦也比較多。

  ★有時間就看點經(jīng)書,看經(jīng)是要了解,知道要怎么修,不是看了以后去講說。有些人看經(jīng)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jīng)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jīng)等。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清凈就沒有男女相。

  ★現(xiàn)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為難。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F(xiàn)說釋儒道叁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后仍要歸凈土才能了生死。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舍,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方便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