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第二講之二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第二講之⑵

  內(nèi)容概要:一、真修行不怕餓死,自有龍?zhí)熳o(hù)持,若貪名聞利養(yǎng)而修行,易入歧途,龍?zhí)觳挥。二?a href="/remen/zhong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眾生性識無定,調(diào)服己心頗難,度眾生更是難上加難。三、短時用功不見效,累世所積業(yè)障深厚故。四、地藏經(jīng)五重玄義之辨體、明宗。

  ——界詮法師宣講(本文檔由界詮法師弘法視頻整理而成)

  然后是體,不可思議人法為名,接下來是不可思議什么為體呢?不可思議性識為體。

  這個通常跟我們天臺所了解的不一樣!盒浴痪褪佛性那個性,『識』就是八識的識。性識為體,一般的都是以實相為體是吧?其它的解釋,天臺的五重玄義里,都是以實相為體,那么這個地方以性識為體,為什么會這么樣呢?我們看一下子啊,一個是準(zhǔn)經(jīng)論而來。第二個,這個《地藏經(jīng)》,一切經(jīng)都是如是,無非是這個性識是迷悟的根本,是迷和悟的根本。菩薩的本識,所謂菩薩,依此本識而成佛。一切眾生因為造業(yè),依此而沉淪,都是依性識而產(chǎn)生差別,是這么來的。本經(jīng)里面有講到:『一切眾生為解脫者,性識無定,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后面又說念佛菩薩的名號,歷臨終人的耳根或聞在本識,此人則消無量無邊的罪,即得解脫,這是本識。

  那么從經(jīng)當(dāng)中,哪些地方看出有這么一些事情呢,本識的一個事情?你比如說很多地方講剛強的眾生難度啊、難教化,因為他性識無定,我們看一下這經(jīng)里都哪里有:

  二十五頁的第三行,『地藏菩薩摩訶薩頂禮,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diào)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這眾生剛強吧!為什么剛強呢?他性沒有定,很難以教化。

  翻過來二十六頁,第七行,『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diào)伏者,隨業(yè)報應(yīng)』,那么這都是因為性識的問題才剛強,所謂剛強就是心的問題。

  然后第三十六頁的第七行,『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xí)結(jié)業(yè),善習(xí)結(jié)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這不是講性識的問題嗎?這是三十六頁。

  七十三頁第八行,這個地方講從第七行開始,地藏菩薩跟佛講,『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号e心動念』,你想著這個,想著那個,那都是罪,那么說明他性以性識為體。

  那么再來八十四頁第三行,『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diào)難伏』,看見沒有?這么多地方講『難調(diào)難伏』。

  然后一百三十二頁第五行,『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xí)惡者多,縱發(fā)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你看這都是講性識的問題,眾生是這樣吶。

  我們昨天晚上講說“扭秧歌”是不是?“扭秧歌”什么意思啊?他一會兒進(jìn),一會左啊、右啊、前啊、后啊,一直在那兒扭啊、扭啊是不是?我們就是這樣,一天發(fā)心這樣,一天發(fā)心那樣子,對不對?昨天講講發(fā)菩提心蠻好,回去想想發(fā)菩提心,然后到了下午又退了,沒了,是不是這樣?下午還有,過一段時間沒了,《地藏經(jīng)》講完了,菩提心也完了,是不是這樣?我們就是左右徘徊,為什么呢?——剛強難化。

  你看度一個眾生有多難吶,一個不相信(佛法)的人,你要把他度過來,完全成為相信(佛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你不信去度度看嘛!哪里去度?到工地去找那些工人,對工人說:“我告訴你信佛、學(xué)佛很好的啊!彼f:“好什么?學(xué)佛能當(dāng)飯吃啊?” “能啊,怎么不能當(dāng)飯吃?”“學(xué)佛怎么當(dāng)飯吃啊?”“你出家當(dāng)和尚,你不用干活就有飯吃呢,到禪堂打坐去啊,坐香去,養(yǎng)息香一個半小時,盤著腿!彼f:“那會把我憋死啊!”

  打禪七我們早晨四點半開始,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半,都在禪堂里面坐著。他們問說:“你們坐在那兒干嘛呢?一會兒喊這個,一會兒喊那個的,嗯?”我們坐著好啊,其樂融融坐在那里啊,對不對?有人說坐著好,晚上有包子吃。好啊,你愿意坐,你吃包子,吃啥子都行。你坐啊,一天坐到晚,四點半開始,坐到晚上十一點半。不是說一次性一直坐那么久,坐完了一支香然后下來轉(zhuǎn),轉(zhuǎn)完了再坐,坐完了再轉(zhuǎn),就這樣子。上廁所當(dāng)然有上了,上完馬上回來,維那師他打一下子叫什么“小凈趕快”。你要小凈趕快就去,去完回來,要不然關(guān)門了。禪堂里面關(guān)門你不能進(jìn)來,你憋著不能出去,那能把人憋死的,對不對?

  佛教那碗飯也沒那么簡單,吃起來沒那么簡單。但是你一剃頭一出家,它利養(yǎng)供養(yǎng)就來了。你不要愁沒吃穿,穿吶吃吶都不用愁,不用發(fā)愁,歷來都是這樣子,當(dāng)和尚餓不死的,你放心。你要去“捉妖”啊、“捉怪”呀,那餓死不怪佛,不怪護(hù)法龍?zhí)。你老老實實依教奉?依佛教里面這樣做,你去修行,如果會餓死,你找釋迦牟尼佛算賬去。老佛爺你說的,當(dāng)和尚我去修行不會沒飯吃,你怎么會讓我餓死呢?你找他算賬。你自己要“捉妖捉怪”啊,那是沒辦法的,你要老老實實的。

  你不信,哪個人說要到哪里去:“我這下要修行啦,我要閉關(guān)啦!”然后昭告天下,敲鑼打鼓:“我要閉關(guān)啦,我要閉關(guān)啦!大家知道嗎?”這樣不一定你就能得到什么好的利養(yǎng)供養(yǎng),你坐在里面會怎么樣?——憋瘋的,說不定你就爬墻出來了。

  閉關(guān),把門關(guān)起來就叫作閉關(guān)?還找個人送關(guān),然后找個人開示,貼條子,一個人鎖門兒,搞什么嘛!?你搞死人了那是!你想修行,你就去修行就對了。然后你不要怕人家不知道,默默在那里修行,護(hù)法龍?zhí)煸缇涂匆娎?他就會好吃的東西會送到你那里去。你說我這不講人家怎么知道啊?居士怎么會知道我在修行嘛?你試試看嘛,你真心實意地啊。你不能明天我就躲在太姥山,找個山洞,我就躲在那里,修了半天怎么沒人知道呢?你是在那兒“捉妖”,不是真正地修行,你真正地去修行肯定沒問題。你要看破一切,放下一切。

  你想我通過這么一修行一打坐,那肯定紅包多多對不對?你要是這樣想,那就慘了,對吧?搞不好呢,你很快就開『誤』了,是不是?那是錯誤的『誤』,就有這么危險。所以說你要好好地去發(fā)心、去修行,肯定是沒問題的。所以說這佛法有很多不可思議的道理所在,一定要相信這個道理啊,是吧?

  我們這眾生,就剛才講說的剛強,你要真正去度化哪一個人,是很難的,乃至自己要說服自己都很難。我們勸天下人都容易,你勸自己不要這樣,你經(jīng)常還會這樣。你就要勸自己說:“我不要這樣!毙胁恍心?很難。說明什么?我們心識還沒轉(zhuǎn)過來,是隨習(xí)氣、隨業(yè)而轉(zhuǎn),所以說這叫剛強,你不得不相信我們很剛強。

  所以娑婆世界叫“堪忍”吶,為什么叫“堪忍”呢?他不怕苦,苦他能夠吃得了,這么苦的世界,他待得津津有味呢!生命就這么短暫,一點點時間,然后就好像我們看那個廁所,過去的廁所能夠看見蟲子呢,現(xiàn)在廁所都看不見了。廁所的蟲子,我們新鮮的大便拉下去,然后他們搶著吃,拱啊、拱啊、拱啊,就搶著吃,是不是這樣?你們見過嗎,那種廁所?沒見過帶你看看去,鄉(xiāng)下就有這種廁所。拱啊、拱啊,就在那兒搶著吃啊。

  天人、佛菩薩看我們,就跟大便的蟲一樣子:哎呀,你生命那么短暫,這個世界五濁惡世臟得很吶,你們還在那里搶啊,想當(dāng)官兒啦,想當(dāng)這個、當(dāng)那個,想害人,他覺得你很可憐。我們看它們很可憐吶,我們有時候點一盞燈,然后看那些飛蛾往那里撲啊、撲啊,“真傻得要命,你撲過去你會死的啊!”那些天人以及佛菩薩,看我們也不是一樣嗎?你知道那個東西很痛苦的,你為什么拼命往前撲呢?飛蛾撲火怎么樣呢?沒得到什么,然后最后呢?燒死了。

  然后我們想想看,我們在這個世間搶啊、搶啊,你搶搶搶,搶到什么東西嘛?最后搶到什么東西?什么東西得到?什么都沒得到。他說知道是知道,可是放不下呀,看破容易放下很難吶。道理誰不會講,條條都是道,但是真正輪到你了,放下有點難。“今天打齋的錢,我怎么沒分到呢?我去晚了,那分錢的人怎么沒看見我?豈有此理!”是不是這樣?當(dāng)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偶爾會起這樣的念,說明我們沒有真正地放下,看破也不夠徹底,所以說這心識,是很難調(diào)伏、很難調(diào)伏,這叫剛強。性又沒有定,這個性識沒有定啊!兜夭亟(jīng)》里面就講說,眾生因為沒有定,菩薩才發(fā)這樣的悲愿去度他嘛。他針對的這些人,性識沒有定,所以地藏菩薩才發(fā)如此之大愿,去救度他們,想盡辦法去救度他們,是這么來的。

  這個性識以什么為體呢?《維摩詰經(jīng)》里面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它本來是無,這無明本來就是沒有的東西,無明是空性,眾生執(zhí)著為它實在,為實在,所以無明即是法性啊,無明就是法性,眾生執(zhí)著所以就成了無明了,這本來空無的東西執(zhí)著它。那么一切圣人,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就轉(zhuǎn)迷啟悟,你執(zhí)著就產(chǎn)生染,染就是造業(yè),造業(yè)沉淪。諸佛菩薩明白了轉(zhuǎn)染成凈,那么就轉(zhuǎn)凡成圣,所以說都是以心識為主體,以心識為主體。那么《地藏經(jīng)》所要講的就是以心識為主體。

  好,這個『體』明白了,『名』知道了,然后它所要講的以什么為體,就是講的眾生心性的問題,調(diào)整眾生的心性。眾生心性沒有定吶,今天想念佛,明天又想打坐,后天又想持咒。人家說持咒好啊,很快呀,破瓦法,很快就解決問題了,又想去念咒去了。咒念念,說打坐好啊,明心見性很快的,去打坐參禪去了。那么如何去調(diào)整這個心呢?心識沒有定,我們做不了主啊!怎么辦才好呢?這是在修學(xué)上沒有主。

  然后我們平時在生活,日常生活當(dāng)中也是沒有主,不知道怎么辦,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對吧?我們的主意想到這樣,然后過一段時間又改變了,這就是沒有定,《地藏經(jīng)》是針對這一類眾生而發(fā)愿。

  好,那么第三個是『宗』,不可思議愿行為宗。愿行或者行愿都可以。不可思議行愿為宗,它的宗旨是什么?體知道了,知道這樣以眾生心性這個為體,那么它的宗旨,這部經(jīng)講的宗旨是什么呢?那么就以愿行為宗旨,要發(fā)愿,要去度化他為宗旨。地藏菩薩,就是佛敘述地藏曾經(jīng)發(fā)如此大愿,然后要成就眾生。

  文殊師利,我們前面不是看了,《地藏經(jīng)》一開始就說:那云集到那里去的分身地藏,到底有多少啊?《地藏經(jīng)》里面說有多少?佛說到底有多少啊?你看看這個里面,好像第十二頁吧,問今天去的多少人。佛問文殊師利菩薩,他說今天來這里到底有多少人,參加這個法會的有多少人呢?文殊師利說我是不知道,以我的這個智慧去測,測不到。佛說不但你測不到,我都測不到。佛怎么測不到呢?這說明無有邊際。佛智慧無有邊際,那么當(dāng)時所去的人無有邊際,這是一個。

  第二,文殊就問:這個地藏菩薩怎么這么厲害呀?他因地到底做些什么事情吶?那文殊就問佛說:地藏菩薩作何行立何愿而能夠成就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呢?佛怎么回答他?佛不是說,他是做了不少事啦,當(dāng)時在九華山修行,然后就度了他們那些人,后來肉身不爛。沒有這么簡單吧,是不是這樣?我剛才講的十二頁這里『佛告文殊』,就第七行那里:『佛告文殊師利,譬如』,到底有多少?這個數(shù)你們看能不能算得出來,用計算機!浩┤缛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這些物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萬物,『微塵,一物一數(shù)』,都把它碾成微塵。這些我們所有看到的東西,把它碾成微塵,就一個粒算一個數(shù),抹成一粒算一個數(shù)啊,那一個微塵你要作一個恒河沙,一個塵就一條恒河沙,那一個恒河沙里面的一個沙里面就一個界。

  因為我曾經(jīng)講經(jīng)講講,就是沒去一下印度啊,不知道那恒河到底有多大。這次去看看,花了一萬多塊錢值得啊。哎呀,你們不去,真是遺憾得要命,有人錢拿到少了還不去,是不是?你平時亂花錢,你這不去對不對?看看佛的圣地,原先佛度化的地方,我們?nèi)タ纯凑媸呛芎冒?那些名稱都沒改呀,舍衛(wèi)城還叫舍衛(wèi)城吶,王舍城還叫王舍城吶!中國的名稱一直都改,它沒改啊,這很殊勝的事情。那個恒河那沙灘,到底有多大呀,實在是……那恒河沙細(xì)得很,他們有的人帶回來不是?帶一整包回來,發(fā)給大家,一人一袋。

  有些居士拼命提呀,大袋小袋地背。我說你這沙背回去干嘛,建房子啊?我說你意思一下,抓一把回去:“這是恒河沙!辈痪屯炅寺!他說那個沙很好,分給大家。我說你分給大家干什么?建房子抹墻?他說那個沙很好,好是沒有錯啦,那恒河旁邊現(xiàn)在污染得很嚴(yán)重,那沙灘里面到處拉的是大便。恒河里面都是燒死尸,死尸就在恒河邊燒,他們燒死尸就像烤地瓜一樣,燒完了,那死尸往河里一掃,就下去了,狗還等在旁邊呢,可能沒燒完它們想吃呢,是這樣。

  我本來也在恒河里舀的,用那個礦泉水瓶舀了一瓶水,恒河水嘛。印度人有這恒河沙,沒有說恒河水,他們是這么講法。但是我?guī)Щ厝ヒ埠?給大家看看這恒河水。后來我看到一個排污管,這么粗的排污管直接就排下去了,他們沒有經(jīng)過處理,就那么排下去了。后來我到半路,我倒掉了,我不要了。你們有沒有喝?有人帶回來有沒有喝?怪不得你們最近身體這么好,那營養(yǎng)啊,是不是?太臟了,那搞得。

  但是印度人對那個恒河依然作非常神圣、非常神圣。那么冷啊,很冷的呢,我們穿毛衣,穿兩件毛衣,戴帽子、圍圍脖下去恒河坐那個船,去觀恒河,看日出嘛。然后印度人早早下去洗澡,他們洗澡合掌,跟恒水合掌,先合掌念些什么東西,然后就洗,他很快洗完就上來了。男的女的,婦女也跟大家洗呀。印度人比較開放,洗完就在那沙灘換衣服,她不管你看見沒看見,她那個裙子一拉就完了,就上去了,就換了,就這樣子,這我們實在是很難習(xí)慣那種。

  那個沙灘實在是非常漂亮,如果放在任何國家,會開發(fā)得非常的好,那沙細(xì)細(xì)的,細(xì)得很,沙灘非常地廣闊,平平的一個地方,如果開發(fā)旅游,而且那恒河又是圣河。那對岸呢?西岸是房子,那個房子修好一點,那就是跟夏威夷一樣的了,漂亮得很吶,有船在那里,然后放燈啊什么,很美的。那個沙灘也非常漂亮,你搞一些那個小包啊,在那里洗洗澡啊,喝喝茶啊,非常好。他們沒開發(fā),干嘛用?拉大便用。那個沙灘就是廣闊無邊吶,那個沙灘。目前我們海的所有沙灘還沒看見有那么廣的一個地方,又那么細(xì)。

  我說一個恒河沙,一個沙里面又有一個恒河,那有多少呢?兩三千年前佛講法,就用恒河來比喻。恒河沙作為比喻。到現(xiàn)在為止那個沙,依然那么多,沒有改變。還有一個,佛當(dāng)時洗澡的尼連禪河我們?nèi)チ?沒有水,干了。那佛經(jīng)里面有叫經(jīng)河,那我們看到說那沙灘那么大,一個恒河如果說一條小小河,一條小小河有一點沙,我們說那也沒多少嘛,現(xiàn)在看到實在太大了。去的人你就知道說,那個恒河到底有多大對吧?我們以沙作塔在那兒玩呢,以沙作塔,《法華經(jīng)》里面講嘛,玩一玩也好啊,我們在上面點著一朵花,這樣子。

  那么一粒沙作一個恒河,一粒沙一條恒河,那把所有的恒河里面的沙都算成恒河那有多少呢?對吧?『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作一個世界,一沙一個世界,一個世界之內(nèi)的一個微塵為一劫,這前面這么下來到底是多少啊?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佛的化土,一個佛的化土,不是我們這個地球啊,我們的一千個這么小的地球,一個太陽系為中心這樣,一個小地球才算一個小千世界,然后再合算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才為一個佛的化土,那么這里有多大的東西、多少東西?這些東西都把它磨成微塵,一塵一數(shù),一個數(shù)里面,磨成的一個微塵里面作一條恒河沙,然后每一個微塵都變成恒河了,那多少呢?無量無邊,不是無量無邊,是算不出來了。然后再每一條恒河沙里面一個沙,又再作一條恒河,一條恒河里面,一沙里面又再作一個世界,一粒沙里面再一個世界,一個世界之內(nèi)的一個微塵,再算一劫,一劫之內(nèi)所積的塵數(shù)充遍為劫啊。

  你算吧,怎么算也算不出來,怎么算?到底多遠(yuǎn)嘛,多大嘛?地藏菩薩是這么修過來的。所以我們修兩天、拜兩天,拜拜地藏王菩薩,然后做一點好事,打打坐:“師父怎么沒效果?我這個地方痛還沒好呢!”我們的業(yè)障有多少啊?我們跟地藏菩薩是一樣的啊,一樣地這么久遠(yuǎn),然后人家在修菩薩道,我們在拼命造業(yè),造完了以后你坐在那兒念兩聲“南無地藏王菩薩”,“這怎么沒好呢?”你想人家在修功德是這么修的,德是這么來的,他因為這么修,所以說今天來的人才有那么的多呀。所以說這是文殊問佛,他到底立什么愿吶?是這么來的啊,不可思議!

  那么又講了,《地藏經(jīng)》里面又講說,地藏菩薩當(dāng)時過去世為長者子的時候,為一個長者子的時候,見到哪一尊佛?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看他的相好,見到佛的相好,如此之莊嚴(yán),他就問佛說,你到底修的什么法門啊?修的什么法門,我們通常說:“哎,你這皮膚保養(yǎng)得這么好,你修的什么法門吶?”是不是這樣?光滑細(xì)膩那修什么法門吶?那么長者子,那大長者子啊,他見到如來相好,如此相好,他就問他說,問彼立何愿行。所以說,這個《地藏經(jīng)》里面講愿行或者行愿為宗旨,因為有這個愿它能夠?qū)闳バ?有行必能夠成就你的結(jié)果,就是說有如此殊勝之處。那么這以愿行,發(fā)如此之大愿,他這度眾生是這么久遠(yuǎn),已經(jīng)發(fā)愿來成就眾生了。好,所以說這部經(jīng),有本愿,本行又叫本愿,因為愿跟行相連,有愿,所以有救度眾生之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