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七筆勾》注釋
《蓮池大師七筆勾》注釋
朱智超居士注釋
蓮池大師(1535—1615)明代高僧。名袾宏,浙江杭州人。俗姓沈,出身世家,年少有才名。除夕飲宴,玉杯落地,因悟一切無常,產(chǎn)生厭離,作七筆勾詞,傳誦一時。三十二歲出家,后住持杭州云棲寺,提倡凈業(yè),嚴持戒行,說法四十余年,著述甚多,皈依弟子數(shù)千人,受教化的不計其數(shù)。大師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六月初進杭州城與朋友告別,七月初—晚,告訴大眾說:“我明天往生了!”第二天晚間,有小病,在方丈室閉目而坐,城內(nèi)弟子們均趕來,大師開眼說:“大眾:要老實念佛,不要捏怪,不要破壞我的規(guī)矩!”說后,面向西方念佛而逝,僧臘五十,世壽八十一。殞后,王春宇將遺著編輯成《云棲法匯》,共三十四卷行世。大師與憨山、紫柏、藕益(智旭)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被尊為凈宗第八代祖師。
1
恩重山丘①,五鼎三牲未足酬②。親得離塵垢③,子道方成就。嗏④!出世大因由⑤,凡情怎剖⑥。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⑦。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⑧。
[解]①丘:土山,比喻父母恩重如山。②鼎是三足兩耳的盛器,亦作烹飪用,五鼎三牲,指用豐富的飲食孝敬父母。酬:報答。③塵垢即煩惱,意謂使父母得離生死煩惱,則為子之道方算圓滿完成。④音叉、或差,感嘆詞,多用于曲調(diào)中。⑥超塵出世的大事因緣,也就是報答罔極親恩的無上福德因緣。⑥凡夫的淺知陋識怎能剖析這真實義諦。⑦有心孝順父母的賢孝子孫。應該好好研究博大精深的佛教,悟一真法界,證真空妙理,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子得道,九祖超升,佛祖得果后,超拔父母,具有經(jīng)典記載。⑧求得富貴,顯親揚名,榮宗耀祖,都是眼前幻景。畢竟沒有一法可得,因此一筆勾銷。
[釋]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懷胎,三年乳哺,推干就濕,咽苦吐甘。恩比山高,德如海深,不是能用五只鼎器烹牛豬羊三牲之血祀,能報答于萬一的。若想報答父母之恩,惟有皈依三寶,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則不僅一生父母,得蒙拔濟,生生父母,盡得超升。這樣孝子之道,就圓滿了。唉!想報父母恩,須向出世法之大事因緣中求。但凡夫之情見,怎樣理解得了呢?孝子賢孫們,只有明白世間法都是無常的,如幻如化,從而向無為真空的解脫境界中去參究,才能放得下。不要追求什么“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所以把五色封章從思想上勾銷。
2
鳳侶鸞儔①,恩愛牽纏何日休②?活鬼喬相守⑧,緣盡還分手④。嗏!為你倆綢繆⑤,披枷帶扭⑧,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⑦。
[解]:①鳳和鸞同類,神話中神鳥。儔;伴侶。比喻如鸞鳳一樣親密無間的伴侶。②難分難舍的恩愛牽纏著,什么時候才能罷休?③像活鬼一樣喬裝假相,互相欺騙,迷戀不悟。④因緣盡時,各自分離。就如旅行時遇到的朋友。雖然互相仰慕,但畢竟要分離。人生在世,也如客人住旅店,夫妻如旅店中遇到的朋友,旅店不是長久之家,路上所遇到的朋友也是要分離的。⑧綢繆:纏綿的意思。恩愛難舍,互相牽掛。⑥枷、扭;古代刑具,披枷帶鎖,比喻被恩愛牽纏,不得解脫。⑦覷:音區(qū)。覷破,看破。今日夫妻,往往是前世冤家。古德云;“夫妻好似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焙螞r每日同居,勾心斗角。同床異夢,互相疑忌者,計較爭論者,紛紛擾擾,各懷異己之心,何待緣盡。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釋]:恩愛夫妻,同心異形,朝夕相處,都想白頭到老,但往往不能如愿,雖然相互牽纏掛礙,無休無止。但世事無常,轉(zhuǎn)瞬即逝,因緣盡時,還得分手。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金錢萬貫,不能帶走分文;子孫滿堂,誰也不能代死。只有生前的所作所為善惡之業(yè),如影隨形的決定著自己的去向。善者升,惡者墮,因此便有天堂地獄。欲念輕的升天堂,欲念重的生人道:欲念無休止的,墮畜生道;欲念全無的,出離三界,成阿羅漢;兼行大慈大悲的,菩薩法界;萬德圓滿,佛法界;嗔恨心重的,成阿修羅;邪見深重,是地獄種子。吾人平時心念,即十法界受生因緣,不可不慎!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不向出世法中求解脫,萬劫沉淪無已時。唉,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值得深省!要知恩愛乃生死之根本,恩與怨同根,互相轉(zhuǎn)化。恩是怨的開始,怨是恩的結(jié)局。今日恩愛,安知不是昔日冤家?眼前對頭,焉知不是過去夫妻。俗眼誰知,只見情愛綢繆,以慧眼觀之,實在可憫可憐!披枷帶扭,所為何事!明智之士,應具慧眼,盡早看破,跳出情網(wǎng)?斓稊貋y麻,永不受纏縛。人從淫欲而生,故淫根難斷,生死難了。為佛弟子,應時加警策,克制防范,如臨大敵,如臨深淵,其對治之法,離不開教中經(jīng)典所說,其要有三:(一)悟佛知見。即明了即心即佛,人人本具,個個現(xiàn)成。但伏見思惑,任運無為,才能明白佛性,所謂“無念境界,唯證方應!本d綿密密,心無間雜,自然斷惑證真,破無明顯實相。(二)知自心是佛,雖末見性,但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也不管善念惡念,盡皆放舍,隨它去。如古德云:“休歇即是菩提!比绾宜阑,古井不波。如禪宗參話頭,凈土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妄心的對治方法,水清月現(xiàn),心凈佛現(xiàn)。(三)修不凈觀、九想觀、白骨觀等,皆是對治欲念的方法。不凈觀,即觀此身,皮肉筋骨,五藏六腑,各盛污濁之物,猶如皮囊,內(nèi)裝腥臭。白骨觀,觀頭是骷髏,胸骨及四肢骨,逐一觀之,觀心純熟,淫念自輕,若平日不修對治,遇境逢緣,即為境所轉(zhuǎn)。以上三法時時覺照,綿綿用功,常使正智現(xiàn)前,妄情脫落,習氣凈時,自然本地風光,盡大地無非如來法身,揚眉瞬目,皆是法事,豈不快哉!
3
身似瘡疣①,莫為兒孫作遠憂②。憶昔燕山竇⑧,今日還存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后④。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⑤。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⑥。
[解]:①瘡:瘡毒。疣:贅瘤。說我們這個幻身,如瘡毒贅瘤,使自己受苦,即“身是罪藪” 、“身是苦本”之意。②不要為兒孫作馬牛。②從前燕山人(今河北省)竇禹鈞費盡心機,教成五子,名揚天下,今日什么也不存在!如水中泡沫,虛幻影子,剎那即滅。④世間萬事萬物,皆是無常,須臾變化,沒有可戀。早期自度,休得自誤。⑤要覺悟甜,我們?nèi)巳吮揪叩恼嫒绫拘?卻是永恒常存,永不生滅,何不求證此真常凈妙本地風光,而常妄情于后代賢達之癡情乎?⑥把希望子孫成龍成風的癡妄情想一筆勾。
[釋]: 人的身體是四大和合的假相,看外表相貌堂皇,察其內(nèi)膿血腥穢,生老病死苦,人人難免。遍身瘡疣浸襲,有如浮囊度海,朝不保夕,哪能把這個寶貴的時光花在為子孫顯貴的浮名上呢?就拿竇燕山來說,雖然教成五子,名播海內(nèi)。現(xiàn)在看起來,還不是舞臺上的一場假戲,戲散后,空無所有。生死路險。無常迅速,世間一切皆不常久的。生命有限,得罷休時且罷休。再如,你雖為兒孫著想,但后輩能體諒你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繼承你的志愿嗎?所以說積財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惟有積陰德于冥冥之中,而子孫自食其報?鬃淤周易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果之理不可不知。
4
獨占鰲頭,漫說男兒得意秋①。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②。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⑧。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④。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⑤。
[解]:①獨占鰲魚頭,比喻中狀元,這是男兒最得意的時候了吧。②佩掛金印如斗,可以煊赫一時,但轉(zhuǎn)瞬即逝,可憐不常不久。③唉!多少人白白花了許多功夫,昔日童顏,轉(zhuǎn)眼白了少年頭。真是枉馳求,空悲切!④到頭來,黃粱夢醒,俱是過眼煙云;眼光落地,一雙空手見閻羅。⑤奉勸君,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xiāng)。何不早回頭,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做個清涼漢,撒手往西方,位居不退,快樂無疆。
[釋]:寒窗十年,磨穿鐵硯,一旦得中了狀元,好不榮耀,但時光如駛,片刻也不能停留,雖擁有斗大的金印,這聲名威勢是不能長久的。世上有多少人,枉自向外奔馳,求名求利,今日童顏,轉(zhuǎn)瞬間就變成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真如一場黃粱大夢,相傳呂洞賓學成趕考,路過邯鄲,住宿旅店,遇漢鐘離授他一枕頭,忽然倦臥入夢。夢見少年登第,出將入相,貴顯無比。后來打了敗仗,貶官殺頭,一夢驚醒,鍋里的黃粱飯尚未煮熟。由此息了功名心,而去學仙。功名富貴,過眼煙云,切不要迷惑在這幻夢中。要知道享福必然造罪;招致后苦,稱為三世怨,生生相報,無有了期。
5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①。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②。嗏!淡飯勝珍饈③,衲衣如繡④.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⑤。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解]:①家宅田產(chǎn),富比王侯,雖然是歡喜事,僧家看來卻是無盡憂愁。②有了錢,雖然是享受自在,可是又怕盜搶,又怕火燒,連自己妻子兒女也不相信,日夜憂愁著害怕?lián)p失,所以佛說,錢是毒蛇,飽暖思淫欲,它能驅(qū)使人廣造惡業(yè)。③唉,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肚皮,心中無求,快樂自在,勝過那美味珍饈。④百衲寶衣,只要遮蔽身體,抵御寒冷,胸懷淡泊,安貧守道,比那身穿錦銹莽袍的帝王還要自在。所以康熙皇帝說:“惟有袈裟披最難”。⑤隨所住處恒安樂,盡天地間,無非我安居茅廬,而且不須要勞心營造。因此把勞勞碌碌廣置田宅的思想—筆勾。
[釋]:錢多了,是很喜歡的吧,但我看財多并非是福,卻因此而憂愁,多塵煩惱,無有片刻安寧。有錢人千方百計想賺錢,絞盡腦汁又怕營業(yè)失利,思前慮后,憂心忡忡,坐臥不安。財多累已,變成金錢的奴隸。那能比受用自在、無憂無慮的道人生活呢?前人有詩說:“青菜豆腐著鹽炒,粗茶淡飯一腹飽,日餐三頓能足腹,安樂自在無煩惱,身穿百衲無價寶,莽袍錦銹多煩惱,天地即我結(jié)茅處,何必營謀家園好。若信山僧閑言語,管取快樂直到老”。
6
學海長流,文陣光茫射斗牛①。 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②。嗏!錦繡滿胸頭,何須夸口。生死跟前,半字難相救③。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解]:①學識淵博深如海,文章光芒萬丈,②多才多藝,斗酒千篇,③縱使?jié)M腹文章,但又有什么值得夸口的呢?生死到來,一點也不能相救。是修心了生死好?還是文章蓋世好?憑君選擇吧!
[釋];才學淵博,筆思敏捷,倚馬成文,傾瀉如流,琴棋書畫,件件皆精,才華蓋世,因此放浪無羈,縱酒貪花,目中無人,不可一世;垩劾溆^,有什么值得夸耀?要知道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不因為你文章寫得好,可以留在世上。所以生死到來,毫無用處,只能說你白白虛度年華,錦心繡口,能救卿卿性命否?佛法無邊,苦海慈航,廣則舉手低頭,童子游戲,聚沙成塔,皆種菩提種子,究竟佛果;深則悟佛密因,與佛祖一鼻孔出氣,一言一行,皆秉佛旨,了義正印,普利有情,彌陀愿深,四眾同登慈航;觀音悲切,三途悉獲解脫,知而不信,諸佛奈何?信而不行,等于未信,行而不切,自怠磋跎!普勸大眾,生死路險,無常迅速,時已末法,休再貽誤!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累世受余殃!
7
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稠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②,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后,可惜光陰,懡(忄+羅)空回首③,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解]:①夏觀賞,春旅游。歌舞場中游興正濃。稠:(音愁)。濃密的意思。②倚翠偎紅,尋花問柳,迷戀多少浪蕩子,酒席會上書畫琴棋,親朋歡聚,逍遙終歲。③可誰知風流一時,痛苦百世,苦歸身后。白白浪費了寶貴光陰,可知欠下多少風流帳;老來懺悔,惜己晚矣!因此應即早回頭,收拾蕩心,洗心滌慮,莫再風月情懷逞風流。懡(忄+羅):梵語,(音么啦)。羞愧之意。
[釋]:世人多有以放蕩享樂為受用和自得者,因此縱情任性,放浪形骸,奔走歌樓,調(diào)情月下,炫富恃才,自逞風流。殊不知折損福報,深積罪愆,種禍招殃,苦歸身后,殃及妻女,終得償報。
- 蓮池大師:執(zhí)滯之著不可有,執(zhí)持之著不可無
- 蓮池大師:用黃豆替代佛珠,念佛供養(yǎng)兩不誤
- 蓮池大師:若能信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
- 凈界法師:為什么蓮池大師一生崇尚念佛又勸人看教理?
- 蓮池大師:修學佛道要有堅定不疑的心
- 蓮池大師:無常迅速,要把生平要緊事處理了當
- 蓮池大師:早念佛,莫等懊悔!
- 蓮池大師:菩薩為什么不分身示現(xiàn)度化眾生?(文白對照)
- 蓮池大師:最難得最高貴的嗜好是好凈自心
- 蓮池大師:阿彌陀佛成佛之前是如何修行的?
- 蓮池大師:為何人無論富貴貧賤都會憂愁
- 蓮池大師:如何制心一處?
- 蓮池大師:不信有奇事,事怕有心人
- 仁禪法師:念佛究竟應該念四字還是六字?
- 大安法師:遠離名利,老實念佛
- 蓮池大師:圓寂像游戲一般的輕松愉悅
- 蓮池大師:念佛要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
- 蓮池大師:出家人不能貪圖財富 不然后果很嚴重
- 蓮池大師:謗無凈土即謗諸佛
- 會性法師:走夜路害怕的時候怎么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法師]死亡像什么呢?
- [黑茶]黑茶是怎么來的?黑茶的起源
- [禪宗公案]不得其門
- [生活故事]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 [哲理故事]包容勝過萬般責難
- [佛與人生]人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怎樣才算活明白了?
- [佛學常識]“無我”觀有什么針對性嗎
- [佛學常識]無我分幾類
- [其他漢傳法師]世間的事業(yè)不外乎成住壞空這四大原則
- [黃茶]蒙頂黃芽屬于什么茶,外形有什么特點?
- [禪宗文化]叢林清規(guī)對中國文化貢獻如何?
- [生活故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哲理故事]遇事兼容并蓄,對手亦可是知音
- [佛與人生]多情至極是無情
- [佛與人生]順其自然,便能萬事遂心
- [佛與人生]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從容
- [佛與人生]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