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一日 直心與參禪
禪七講話
日慧法師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一日 直心與參禪
我們的禪七,昨日下午報到,今日才真正開始。難得各位放棄新年假期的休閑活動,來參加禪七,足證各位的求道的大志。既須如此,七日時間很短,很有限,希望分一秒也不要浪費,好好利用!珍惜!
成佛這事,雖然是件大事,但是人人有份,若肯立志,又肯力行,沒有辦不到之理。我們參禪,就是要辦這件事。
參禪沒有許多伎倆,《壇經(jīng)》只教人用個直心,引《維摩詰經(jīng)》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彼^直心,是不散亂,不虛假的心;若有好惡、親疏,就是散亂、虛假了;若文過飾非,分彼此,別人我,就是散亂虛假了;若見他是非、得失、善惡、長短……就是散亂、虛假了?傊,凡是煩惱戲論的分別心,都屬散亂虛假,不是直心。
直心是真:它是真實無二慧。真實則不虛,無二則不亂。此慧能知諸法實相,順不二道,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直心是善:它能遠離一切惡不善法,成就一切凈善之法,又能冤親平等的悲憫一切有情,饒益一切有情,雖一有情,亦不棄舍。
直心是美:它能凈化自、他,不為任何過患缺失的丑陋報點染,但為諸功德花之所莊嚴。
復次,這種直心,《大智度論》說名一心。論說〔1〕:
心有二種:一者,念念不生滅心;二者,相續(xù)次第生總名一心。以相續(xù)次生故,雖多名為一心。是時,不令貪、恚等心相續(xù)得入。何以故?貪恚等心久住,則能障般若波羅蜜,念少則不能為害。此為新發(fā)意菩薩故說。
菩薩多于般若中起種種戲論及諸邪心,是故佛教常念薩婆若,不令余心得入。常念者,心不余向,縱使死急事至,不忘薩婆若。
復有大菩薩雖行余諸善法,皆與般若和合,能令念念中余心不入。
論說念念生滅心,即是凡夫的虛妄分別散亂煩惱心,一切世間有情都以此心往來生死。
論說相續(xù)次第的一心,近人從西藏文譯為心續(xù),意即于一所緣中次第相續(xù)純一無亂之心。
論說常以此心念薩婆若,更不余向,不余向即是一直心。此薩婆若(一切智)屬佛,不屬二乘,故與一切種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同義語。如是,此一直即是成就佛菩提之心。
雖然,這一直心也有三個次第:初,心續(xù)成就時,能一念斷我見、疑、戒禁取之三結(jié),發(fā)趣無上正等菩提;次,清凈成就時,能一念滅一切煩惱及其根本,登無生法忍地;最后,坐道場時,以一念相應慧摧一切煩惱習,得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今我們參個“無”字話,不許線毫余念得入——當然也不能見異思遷,隨便變更話頭——這就是修習池初的一心或直心。要把這個疑“無”的疑情破掉,才算從凡入圣,見前所未見之義,自別有一番風光。
若問:這是個怎樣的風光?而祖師卻堅持不為人說。
去年我曾舉香巖智閑禪師參溈山公案〔2〕,溈山問:“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香巖被問得無詞以對。不得已,屢次哀求溈山為他說破,而終不獲允。
香巖于鎩羽之后,憤而自誓:“此生不學佛,免役心神,只作粥飯僧以終。”遂辭溈山,匿跡南陽。一日,除草間,拋瓦擊竹作聲,忽然省悟。
各位!香巖禪師怎么就這樣開悟了呢?須知,香巖受溈山這一極大刺激,一方面是死了求理解、求玄妙、求開悟的心,因為自覺參禪無望,只求粥飯以終老;一方面對溈山“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的話,耿耿于懷,終難釋然,甚至一時一刻都放它不下,雖然,卻是絲毫不著邊際的。這樣,溈山的話,在他的心里在是囫圇的,既吐不出,又吞不下;他不知不覺的把握住了參話頭要向無著落處討著落,活而非死,靜而不滯的要領(lǐng)——訣竅。久而久之,溈山這句話,蕩盡他無始以來所有的惡知惡覺,只剩下這一拋不掉的可疑的溈山言句,所以,在他不提防擲瓦擊竹作聲的當下,一吃驚,便驚掉了這一疑念,除去了僅存的障礙;父母未生時的本來面目,在無障地礙下,赤裸裸的赫然顯現(xiàn)。
禪和子參禪,要向這種活水頭行去,不可在死水灘上逗留。也就是說,要把話頭疑情看活,不可把它封死。要通身里外都是疑情,不可塞在胸間或腦里!稛o門關(guān)》有段話說得好〔3〕:
將三百六十骨節(jié),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nèi)外打成一片。如啞子作夢,只許自知。
這里說內(nèi)外打成一片,是心、境一味,或能緣無分別的悟后境界。這種境界,未悟前固不許說,因為語言不到;開悟后也無可說,因為語言道斷。所以說如啞子作夢,只許自知,無法說與人。禪和子參禪,千萬莫向語言邊去討下落,這跟講經(jīng)說法不同。如果用語言說是真實不虛的話,那聽經(jīng)聞法就夠了,何必修行呢?正因為多聞不能代替修行,所以才有許多行門的施設。
行門中的參禪,尤其是參話頭,因為它是依話頭單刀直入,所以切忌拖泥帶水,攀葛附藤。例如:
不調(diào)息:禪宗本來是心地法門,自必以調(diào)伏心為首要,尤其用一句無意義或不可捉摸的言句作為所緣的話頭禪,藉一句話頭來封殺一切語言道和思惟道,使心直入離言絕想的不思議境。對于依尋伺調(diào)息一道,是不能用的。呼吸只令順其自然出入耳。
放輕松:印度古德說:心像駱駝一樣的顛倒,韁繩拉得越緊,它就跑得越快,如果越放松,就會停下。心也一樣,如果越壓抑,它就越紛亂;如果懂得如何放松,它就自然澄靜。正如徑山宗杲所說〔4〕:“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庇终f〔5〕:既辦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則轉(zhuǎn)遲矣。又不得緩,緩則怠惰矣。此中道理,難以質(zhì)言。譬如調(diào)琴之法,緊緩要得中,方成曲調(diào)!边@個調(diào)琴之法,正是輕松修心的善喻。又,若心對自所行道,常存歡喜的一念,也就是自然輕松,且能樂此不疲。
不取舍:不取善境、善心,也不討厭,要外于善惡境內(nèi)外,內(nèi)于善惡心,一概不理,定、亂等一如是,即此不理它,就是不取法舍!秹(jīng)》依《般若》認為禪定、解脫是二法,尚且不論,何況其余的呢?因為禪定、解脫是一邊,散亂、束縛是一邊,兩兩相對為二邊法,《般若》正義是要離二邊行中道的;雖說中道,連中道亦不能取。取有所取是執(zhí),取有所舍也是執(zhí),取舍是參禪人最忌的。
這三點參禪注意的事,因它池容易被人忽略,所以,在這里特別提醒。其它在舉一反三。
注釋:
〔1〕見《大正》二五·六四三中。此中三段引文,二、三兩段,原文疑倒,今權(quán)改。
〔2〕見《甲戌第六日》附注二。
〔3〕見《大正》四八·二九三上。
〔4〕注同《甲戌第五日》附注三。
〔5〕見《指月錄》三十一卷四六頁。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一)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二)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三)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四)
- 禪七講話 自序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一日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二日 疑·疑情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三日 無頭公案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四日 離心意識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五日 修行歧路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六日 祖師的權(quán)便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七日 禪宗的獨特家風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二日 趨向不露頂處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三日 牧牛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四日 貴眼正不貴奇特行履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五日 德山的悟緣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六日 自悟自證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七日 向無下手處參
- 禪七講話 外一篇 參話頭開悟解疑
- 禪七講話 附 靜坐身儀解說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