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解經(jīng)義要分清理和事(文白對照)

  圓解義趣要分清理和事

  譯文

  從前諸位祖師弘揚佛法,都是根據(jù)眾生的根性和機緣的情況,來開導利益后學。不可以說他們有失偏頗和執(zhí)著,要理解他們當時的良苦用心。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話本來沒有錯。錯在學佛人不能圓滿理解義趣,固執(zhí)地執(zhí)著一邊,就成了徐六搬運木板,只能見到一面的片面之見了。修禪未得法之人,只執(zhí)著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說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這種人本來不懂得禪,何況凈土呢?凈土諸位古大德所說的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乃是說西方凈土,不出唯心。阿彌陀佛,不出于自性。體性和相狀,道理與事相,前因和后果,都在其中圓滿彰顯。閣下錯在偏頗執(zhí)著,不能普滿含攝甚深義趣。說學佛的人根機鈍魯,難以領會則可以,說古德這個話有錯,則不可。

  “往生則必定往生,去則其實不去。”和“往生則其實不往生,去則必定去。”是道理和事相都顯豁的法言。何必過份計度考慮。不過今天的人往往是事相和道理都未能了解,便寧可按照事相說,不應當按照理性說。以免導致誤會,以成為豁達空了。印光慚愧之極。理性也未能明白許多。如果如同鸚鵡學舌,也并非全不會說,只是自己既然不以通家自居,他也不以不通為嫌隙,就不妨把自己的不通告訴他。所以不主張說理性和玄妙。閣下在大好的年華修學佛道,又學識淵博,利益大眾之心懇切。只是未能深刻懂得隨順根機施以教化,沿著時節(jié)因緣導歸佛道的道理。于是以至于認為古大德的開示有謬誤,這個也是涵養(yǎng)不夠的表現(xiàn)。

  原文

  從前諸祖宏法,均按時機,導利後學。不得謂為偏執(zhí)。須諒當時苦心。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語本無病。病在學人不解圓義,死執(zhí)一邊,便同徐六擔板耳。宗家未得之人,只執(zhí)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謂凈土彌陀,皆非實有。此種人本不知宗,何況凈土。凈土諸古德所說之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乃謂西方凈土,不出唯心。阿彌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於此中圓彰。閣下病其偏執(zhí),不能普攝。謂學者根鈍,難以領會則可。謂古德此語有病,則不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與生則實不生,去則決定去。均理事并明之法言,何必過為計慮。不過今人多是事理俱未了解,則寧可按事說,不宜按理說。免致誤會,以成豁達空耳。光慚愧之極,理性亦未大明。若學鸚鵡學人語,亦非全不會說。唯自既不以通家自居,彼亦不以不通為嫌,即不妨以不通告之。故不主張說理性與玄妙也。閣下妙年入道,學識淵博,利生心切。但以未深體隨機施教,因時制宜之道。遂致謂古德為謬,此亦是涵養(yǎng)未到之徵兆!段拟n》之《復溫光熹居士書五》(節(jié)錄》印光大師著述 佛弟子 敬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