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jīng)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簡稱《四十二章經(jīng)》,佛教著作,據(jù)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jīng)典。內(nèi)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講記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shù)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這一段文字,是用簡潔的對話方式,來說明人命的無常。本章題目〈生即有滅〉,就是有生必有死,天底下沒有一個人生下來不會死的,雖然有的宗教,要求長生不老,希望得到不死藥,但是人生終究是無常,不會永遠不死的,彭祖活到八百歲,最后還是免不了要死的。

  ‘佛問沙門\’,釋迦牟尼佛有一天特地問一個沙門(出家人):‘人命在幾間?’我們一個人在世間究竟能夠活多久呢?

  ‘對曰:數(shù)日間!’這一個弟子回答說:‘依我的看法,是在幾天之間。我們看看,很多人今天是活潑潑的,說不定幾天以后已經(jīng)死了,所以,人在世間,數(shù)天之間就有很大的變化!

  ‘佛言,子未知道!’子,是文言文,‘你\’的意思。釋迦牟尼佛說:‘你對這個道理還沒有了解!’

  ‘復問一沙門\’,接著,又問另外一個沙門:‘人命在幾間?’剛才他答的,我認為不對,現(xiàn)在我再問你,究竟一個人活在世上壽命有多長呢?

  ‘對曰:飯食間!’這個弟子回答說:‘師父,他說要數(shù)天,我認為太長了。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頓飯的時間這么久。有的人吃飯之前,還是好好的,可是一頓飯還沒有吃完,他已經(jīng)嗚呼哀哉──死了!’

  ‘佛言:子未知道!’釋迦牟尼佛說:‘你對這個道理,還是沒有徹底明白!’

  ‘復問一沙門\’,釋迦牟尼佛再問另外一個沙門:‘人命在幾間?’你再告訴我,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活多久呢?

  ‘對曰:呼吸間!’呼,就是出息;吸,就是入息,把外面新鮮的空氣吸進身體里面,又把體內(nèi)的濁氣呼出來,一呼一吸,我們的生命才能夠維持下去,要是一口氣轉(zhuǎn)不過來,那就什么都完了。因此,這位沙門回答釋迦牟尼佛:‘依我的看法,生命只不過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結(jié)束了!’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釋迦牟尼佛聽了這位弟子的回答,非常歡喜,立即贊嘆他說:‘很好,你答對了!你的確是了解了!’

  關(guān)于‘善哉\’這兩個字,我們看電影或錄影帶,要是看到出家人,就會聽到他們說:‘善哉!善哉!’這是編劇的人,不懂得‘善哉\’真正的含義而亂用了。

  這一章,釋迦牟尼佛主要是告誡我們?nèi)嗣鼰o常,假如我們能夠真正了解這個道理,大家都會看破,都能夠互相忍讓。看看世間,大家互相爭斗,爭到最后,一口氣不來,整個江山財產(chǎn),還不是都得放下來,什么也帶不走的。因此,我們學佛,要徹底認識生命太短促了,應該好好珍惜,不可以隨便浪費寶貴的生命。

  在大陸大叢林里面,經(jīng)常都住著幾十個、上百個出家人,每天大家一起上早晚殿,在晚課念到后面,維那師就呼一首偈,就是提醒大家對無常的警覺。這首偈名叫〈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今天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的生命也隨著這一天光陰的消逝,減少了一天。‘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舉一個譬喻,好像魚是生活在水里面的,要是水一天一天地干枯、減少了,那魚的生命,已將到了盡頭,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這無常短促的生命,還有什么可快樂的呢!‘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大眾師父啊!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努力精進,好像我們的頭發(fā),突然著了火,燒起來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要趕快救火,把它撲滅。要知道,我們的生命無常,在呼吸之間,非常的短促,這是不能放逸、懈怠的,要珍惜我們寶貴的時間。這是出家人每天上晚殿的時候,都要念的。

  其實,不但是出家人要時時刻刻珍惜時間,精進辦道,凡是學佛的人,都必須這樣,憶念無常,才不會虛度光陰,讓寶貴的生命白來人間走一趟。也才不會辜負了我們學佛的因緣福報。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