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第六章 阿難達與同修比庫

  第六章 阿難達與同修比庫

  在所有的比庫當中,沙利子尊者是阿難達最親密的朋友。阿難達和他的異母兄弟阿奴盧塔的關系,似乎反而沒有那么親密,因為后者喜歡獨居而阿難達則喜歡人群。沙利子是和佛陀最相像的一位弟子,阿難達可以用和佛陀說話的相同方式,和沙利子交談。

  與沙利子的友誼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所有的比庫當中,只有沙利子與阿難達兩人得到佛陀親授的尊號:沙利子被稱為「佛法大將」(dhammasenapati),而阿難達則被稱為「佛法司庫」(dhammabhandagarika)。在此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互補的角色。沙利子,猶如獅子,是主動出擊的老師,而阿難達則比較像保護者與庫藏官。在某些方面,阿難達的方法更像馬哈摩嘎喇那的,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的個性也是像慈母般與守成的。

  阿難達與沙利子經(jīng)常如團隊般一起工作。他們曾兩度拜訪生病的在家施主給孤獨長者(MN143 ;SN 55:26),并處理高賞比地區(qū)比庫們的爭執(zhí)(AN 4:241)。他們彼此也有許多佛法上的討論,彼此的友誼如此密切,因此當沙利子般涅槃時,阿難達所有的禪定訓練都派不是用場,感覺就如墮入深淵一般:

  四方八面皆暗淡,

  教法于我漸模糊;

  吾之圣友確已逝,

  一切皆沒入黑暗。(Thag.1034)

  因為噩耗的沖擊,他的身體感覺像虛脫了 ,甚至佛法的支持在那一刻也似乎棄他而去。于是佛陀便安慰他,思維沙利子是否從他身上取走了他的戒、定、慧、解脫與解脫知見。阿難達不得不承認,這些最重要的事都不曾改變,又說沙利子曾是他和其他人非常有益的伙伴與朋友。

  再次,佛陀以過去一直教導的——凡有生必有滅,來提醒阿難達,而將這對話導引到更高的層次。對其他弟子來說,沙利子之死就如大樹失去主干一樣,但這應該只是被當作「以自己為島嶼,以自己為皈依處,不要尋求外在的皈依」的另一個理由才是(SN 47:13)。

  勸導汪積撒比庫放下愛欲

  阿難達和其他弟子們的許多討論都有記載下來。但這里只能提到一些。

  有一天,汪積撒(Vangisa,古譯:婆耆沙、鵬耆舍)尊者陪阿難達去王宮,教導后宮女人佛法。汪積撒個性上似乎有強烈的愛欲傾向,當他看見宮中嚴飾的美女時,心中便充滿愛欲。突然覺得持之以久的比庫獨身生活,就如鉛塊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還俗與縱欲的想法如排山倒海般襲來。

  當他們私下交談時,汪積撒向阿難達解釋自己的困境,并請求他協(xié)助與引導。由于汪積撒是僧團中詩文第一者,他以阿難達的族名茍答馬(Gotama)稱呼他,并以偈說:

  我被愛欲所燃燒,

  吾心全被火吞沒。

  教我如何熄滅它,

  出于慈悲茍答馬(Gotama)。

  于是阿難達也以偈回答:

  此是緣于顛倒想,

  汝心才被火吞沒,

  轉(zhuǎn)移美麗之凈相,

  愛欲所繋之面向。

  觀五蘊身如陌路,

  視彼為苦而非我。

  熄滅強大欲之火;

  切莫一再引燃它。

  當修無相之禪觀,

  拋棄我慢之習氣,

  于是藉由破我慢,

  汝將重獲安穩(wěn)心。(SN 8:4;Thag.1223-1226)

  阿難達向汪積撒指出,他因為執(zhí)著女性魅力的表相,所以才會不斷為愛欲添補燃料。迷戀美色會導致失落感,心表現(xiàn)出厭倦,而厭棄出家生活。

  因此,汪積撒必須冷靜地思維那些看似美麗與可愛的事物,他必須以禪觀的解剖刀切開身體,進入迷人的表相底下,看看隱藏于其中的不凈與痛苦。以這個方式,欲望便會消退,他就能從世俗欲樂的誘惑中,堅定不屈地站起來。

  幫助闡那比庫證得入流果

  闡那(Channa)比庫因?qū)Ψ鸱ㄓ幸苫蠖鄲。佛陀在世時,他就已經(jīng)很頑固、任性而難以調(diào)伏,世尊般涅槃后,他更是充滿焦慮感。

  雖然他謙虛地從其他比庫尋求指導,但仍不滿意自己的進步。他能了解五蘊無常,但當思維無我時,就會停滯不前,因為害怕涅槃會毀了這個寶貴的自我,因此他來聽取阿難達的建議。

  阿難達先對闡那已能放松固執(zhí),認真地想了解佛法,表示他的喜悅。闡那很高興,并專心聆聽阿難達解釋佛陀對咖吒那氏(Kaccanagotta)比庫的開示(SN 12:15),開示主題是超越有邊與無邊。

  聽完阿難達的解釋之后,闡那便達到入流的道與果。因此,他高興地大叫,能有像老師一樣這么睿智的朋友真是太好了。他終于得以安住在「法」上了(SN 22:9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