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第十二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論
第十二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從此已上四十七眾。若別列十普賢眾。即五十六眾諸大眾海。皆是大眾圍繞分。從此初段中有三十行經(jīng)。分為三段一初有七行半經(jīng)?偭衅兴_之數(shù)。及陳同號普賢菩薩之名。二從海月光大明菩薩以下至十佛世界微塵數(shù)。于此一段文中有七行半經(jīng)。陳異名菩薩眾。并都結已上諸菩薩數(shù)。三從此諸菩薩已下至成就無量功德。于中有十五行半經(jīng)。陳大眾本修行之因。及嘆大眾之德。從初段中七行半經(jīng)。列同號普賢之內。義分為三。一釋菩薩名下之義。二釋菩薩同號之義。三舉眾所為因緣。
一釋菩薩名下之義者。略釋普賢菩薩一號。余可準知。行與理齊。利生皆遍。號之為普。知根利俗。稱之為賢。菩之言覺。薩言眾生。善覺眾生。號名菩薩。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梵言摩訶菩提薩埵。此云大覺眾生。為常于生死海覺悟無盡眾生故。已下九個同號為普者。普賢菩薩通號也。明一一菩薩皆有此十種德行。約德為名故。為表德行圓滿始終具十。一一菩薩隨行之號無盡故。為行無盡行故。但以其名下之義。即彰自行。余準知之。總以十波羅蜜為體。
二釋菩薩同號之義者。明此十普之義。是一人之普一一菩薩具十普也。一切菩薩總然。下名別者。明一一普能遍別故。方知普義得成也?偸鞘街T佛同行共行。更無故新。如大王路發(fā)跡蹬之者。即是無奈不行之何。一念隨善少分見性智慧現(xiàn)前。總是不離佛正覺根本智故。不離普賢行故。如普賢行。一念中少分善心?偸窍蚍髡吖。如下經(jīng)云。聞如來名號及所說法門。聞而不信。猶能畢竟至于金剛智地。何況生信修行者也。
三舉眾所為因緣者。明佛出興世所現(xiàn)依正二報大集普賢菩薩眾海意。為令眾生見果生信修行故。此是舉果勸修生信分。如來是十方諸佛正覺根本智之果。十普賢等是十方諸佛差別行果。舉此二法中因果。報得令眾生信樂修行趣入故。如三轉法輪中。一示八相成道是。二勸修。以觀果知因勸人天等修學。三證同如是。三乘一乘等證。今此一乘中將此佛乘根本智果普賢遍法界行果。勸令大心眾生生信修行。此乃即是五位中十一地普賢等覺位門。十方諸佛成佛竟。亦行之不息。如初發(fā)菩提心者行之不息。今將此位以為信門。若不如是以何為信入。故佛果后普賢行純是利他。初發(fā)心以后普賢行是自利。利他行故。今此初眾并佛所為如是舉果勸修。生信樂修行趣入故。今經(jīng)之大意。為若此也。將舊果勸初心。向下海月光大明菩薩諸神天眾。即明信已入十住十地修行進趣漸漸增修因果也。明立隨位當分之因果。令后學者見其體樣信樂無疑。趣入隨位各異故。若不如是滯在一法智無增勝故。已上一段。且是初見佛成道見佛果五位菩薩集眾示現(xiàn)入法。入即同佛。所知與佛齊見。若信他佛。然初心菩薩未能然也。未是自信自心自身是佛。大智境界是佛法身。是堪行普賢行者。從第二會光明覺品已后。一切處金色世界寶色世界。即明自心法性是金色白凈無染。名為所居世界。不動智佛即是自心。于無性理中。分別之智。本來無動。上首菩薩文殊師利。明是自心無性之中善能簡擇妙分別慧。覺首菩薩即是自心如是真信之首。目首菩薩即是自心。明見可信之心心境俱佛。如海門國法。普見自他俱佛故。至文廣釋。方明是身是佛是心作佛心外見佛不名信心。已上大眾圍繞分中。釋同號眾竟。
第二釋海月光等名異眾。其意如何。此七行半經(jīng)。其中義分為四。一陳菩薩眾意。二釋菩薩名號。三都結眾數(shù)。四嘆德。
一陳菩薩眾意者。此十個異名眾。所以異名。前同號意。況如前段已釋意。此一段異名意趣。為明以彼普賢行入俗利生隨其行異名亦還異。為明以普遍別方名為普。其眾意。為明入俗利生教化眾生。還令眾生得自身之法。是故寄位在十住初心。以明用彰。十住初心一下頓乘古法。不移古跡故無異舊道。如大王路新舊同行。以此以舊古法入俗利生。開悟迷流還令學古。以是義故。還將佛果位內普賢異名之眾。寄位成十住初心。為彰后悟不移舊跡故。又明前如來成正覺佛果。及普賢行果。古今諸佛所乘常道。是明所信之門。此入俗利生異名之眾。即明所化眾生入道初心還同自法不移古跡故。后有發(fā)心之士。一一自心以定慧力照之可見。不可以情信者。堪為自非久種善根應當聞而不惑。設使三乘根種六通菩薩。尚自懷疑。凡流之中一乘之性。處凡流而信入。如下經(jīng)自有明文。為三乘種性劣解。佛隨根性。且說此娑婆為穢土。是五濁故。凈土在他方;蜓源朔绞欠x。向上第四禪已上別有菩薩凈土;蛘f佛果在僧祇之后方成。未說凈穢含容塵含法界。凡圣同居。各無妨礙。三乘等教。執(zhí)權成實。難信此法界一乘之門。為學假詮假教假觀破粗現(xiàn)無明系著故。行一分粗波羅蜜門。得三種意生身。見諸佛國土。有自有他。有凈有穢。忻彼厭此。兼修凈行。修諸假真如觀及空觀等。得一分神通。報勝諸天。神通亦勝。忻厭心勝。更亦不生惡國穢土。為本愿力有佛成道處暫來還去。如說三乘教中多有此事。未回心者常當如是。學權教者。為根下劣故不聞此教。聞亦不信。如經(jīng)下文。自具說故。如維摩經(jīng)法華經(jīng)。為破彼故。方始一分略說。猶未具論。是故學教者。慎勿偏習一門。諸部經(jīng)文?偢魃钏家馊。大有一生學道。為聞慧不妙不廣。返謗真言。廣說云云。且略而陳爾。以上陳異名菩薩眾意趣竟。
二釋菩薩名者。此十個菩薩名。一個是隨十住位中。一個波羅蜜之通稱。一一中具十。為隨行成名故。此十個菩薩所行十個波羅蜜。各是五位中菩薩通行。又隨五位行中。十住具十。十行具十。十向具十。十地具十。十一地具十。通為百數(shù)。此明一波羅蜜中有十。十中有百。又十住中一一住中具十。十住中具百。五位總然。通成五百個波羅蜜門。隨其行位名目感果。各別通位?偸谴耸畟菩薩之名號是也。何故號曰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以法行無邊大悲廣利如海。所有蒙益?偭钜娦郧鍥。號名月光。既得清涼之后。智無不照。號曰大明。一切世界大覺眾生故摩訶菩提薩埵摩訶菩提。此云大覺也。薩云薩埵也。此云眾生。為不舍眾生生死故。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略云菩薩。梵云摩訶菩提薩埵。此云大覺道心眾生。為自覺道。不舍生死。大覺悟眾生故。又眾生生死是菩薩菩提故。明法界一真無異相故。此是檀波羅蜜為主。余九菩薩名號為伴。明以法界行大施門廣濟如海利他得益為月光除煩惱熱得清涼故。以此名號即是所行之行。即此十個菩薩之號。是十住位中初發(fā)心上十波羅蜜之主伴萬行故。此像下文十住品位內菩薩本所事佛下名。號之為月。十住位中十個佛下名悉同。號之為月。仿此法也。次戒波羅蜜中菩薩號云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者。明性戒大悲普雨法音。故號云音。性戒無染。猶如大海不宿死尸故。明法界無性以為戒體。無法不凈如海廣大故。光者。明性戒之體心境俱真。名之為光。又以凈智常當照俗。名之為光。無垢者。法性無染也。藏者。明法界性常含萬像無法不凈明一真故。總別俱真無垢凈故。故號云音海光無垢藏。菩薩如前次忍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寶髻智生者。明法忍莊嚴其身故。號名功德寶髻。寶髻者。首上之飾。明菩薩發(fā)心忍為上首故。寶嚴其頂也。智生者。以能忍故是智生也。菩薩如前。明忍為華髻義故。次精進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自在王大光者。明勤行饒益眾生招多功德所行萬行無不益他故。自在如王大光者普照也。以常于生死海中以智光明益生無倦故。并令開曉故號大光。菩薩如前。次禪波羅蜜中號善勇猛蓮華髻菩薩者。明法界為禪體從凡夫地起信心已入證之初。明一念無思頓超諸想真智冥會故。云勇猛也。智能達俗處世無染故。號蓮華也。髻者。明此位菩薩表法中以蓮華冠頂。明禪體處世即真不染寂亂故。次般若波羅蜜中號普智云日幢菩薩者。明第六智慧如云雨法雨故;酃馄瓢。名之為日。摧邪顯正。號之名幢。次方便波羅蜜中號大精進金剛臍菩薩者。明第七住第七行第七回向第七地五位中凡是第七位總修悲位故。以其真理圓融染凈故名方便。如下十地中第七地菩薩舉喻云。譬如一國純凈一國純穢。于此凈穢事難可了知。如善財童子于第七住中見休舍優(yōu)婆夷。此云滿愿。為明此第七住位成就深厚大悲滿一切眾生愿故。又告善財言。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如是之意。明每位位中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位。言八萬四千同行眷屬者。八萬四千一切諸塵勞門我皆同行。常以生死為園林故。如此菩薩即明是十住位中初發(fā)心住一住中十個波羅蜜中第七波羅蜜故。非是第七住中第七波羅蜜故。十住之中有十個。第七方便波羅蜜。當一一住中。各各以方便圓其悲智萬行故。余波羅蜜亦同于十住中。一一具十。十行十向十地十一地總然。各有十。仿此十個菩薩名號。且圓初發(fā)心住。上第一住內十波羅蜜中第七方便門故。且圓一住中悲智主伴十波羅蜜故。明大悲堅固處生死而無疲倦名大精進。壞他堅垢號曰金剛。處俗同纏無虧中道。號之曰臍臍者。明處智悲中際。如佛放受生光在臍輪者表智悲中際。廣意在下文。方明菩薩如前。此是十住位中初發(fā)心住內第七方便波羅蜜。且明一住中十波羅蜜主伴也。治地住修行住。如是十住。各自具十波羅蜜主伴圓融。一住具十。十住具百。五位例然。通有五百。乃至無盡。次明第八愿波羅蜜中菩薩名號香焰光幢者。大愿弘芳號之為香。智能隨愿依根破惑故名為光。入邪破障故號為幢。如第八位中。多作外道邪師。與邪同行。破邪師道。如八住中毗目多羅仙等是。善財?shù)诎俗≈猩浦R也。明智凈方能破邪故。次第九力波羅蜜中菩薩名號大明德深美音者。明力波羅蜜為大法師位善說法故。故名大明德深美音也。菩薩如前釋。次第十智波羅蜜中菩薩名大福光智生者。明此是智波羅蜜故。此上十菩薩名。明初發(fā)心住中以十波羅蜜用治初發(fā)心住中障成法身悲智門故。計此修治法合一法。今說諸波羅蜜。各各修行不同。明于一法上以十法修治慣習增明。以成一故。其法不離舊行也。時亦不移舊時也故。時無性故。三世無去來故。但于一法上具十個波羅蜜行門體用。但于一法上修行生熟處分一住二住。但于一法上會智悲愿行。生熟淺深不同。隨不同處分其地位差別故。非是法異故。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義圓通可知。
三都結眾數(shù)者。經(jīng)云。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shù)者是也。
四嘆德者。以下十五行半經(jīng)是也。經(jīng)自具文。不煩更釋。如是以上大眾之海?偸瞧召t行滿。常住世間。安立法則。成就菩薩十住十行十地等位。次第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常為世間一切依護。如上嘆德中具明。以下獲益中亦具明。如獲益中總是作利生方便入法次第。入即同佛所知。與后學者作見道之樣。迷即是凡。悟即同佛。知見皆是本來舊達。并是影響眾也。以下神天亦同此例。皆是助佛揚化顯德。令佛法化流行世間。眾生獲益故。
二復有佛世界微塵數(shù)執(zhí)金剛神。此一段有十三行半經(jīng)。于中義意分之為四。一寄位表法。二釋名配行。三列數(shù)。四嘆神德。
一寄位表法者。明神眾。是見道已性齊諸佛智同真理。隨普賢行處世護持。稱之為神。護持正法故。隨行表法者。為表十住位內第二治地住門主戒波羅蜜。明戒為防護義故。以法身為戒體。稱真不壞。號曰金剛。前海月光大明菩薩。為十住中初發(fā)心住。于中意義如前段文已釋。此一眾有十神。明第二治地住法門主戒。為防護義故號為執(zhí)金剛神。執(zhí)者。軌持不犯。名之為執(zhí)。其智應真。號之為神。
二釋名配行者。此之一眾神。以戒波羅蜜為體。十個神名即是隨戒體上十個波羅蜜名。一個神是一行。第一妙色那羅延執(zhí)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以性戒成檀感招妙色。法空破惑故號那羅延。是不壞義。此位明以持性戒故得不壞身。執(zhí)者軌持義也。金剛者。不壞義也。二日輪速疾幢執(zhí)金剛神。主性戒中戒波羅蜜。為戒光無缺名號日輪。見者應真名為速疾。自他惑盡名之為幢。心無異念名之為執(zhí)。性無可破號曰金剛。稱真自在名之為神。以智為神故。三須彌華光執(zhí)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忍波羅蜜。為法忍高勝號曰須彌。以忍嚴行人見皆悅號之曰華。親之破慢號之為光。忍心無失名之為執(zhí)。法性為忍猶如金剛。智無思而知萬有號之為神。四清凈云音執(zhí)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履俗恒真名為清凈。演法無懈潤澤含識。號曰云音。聞法破惑號之金剛。智不為而知萬有。稱之名神。五諸根美妙執(zhí)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為禪無思而六根隨智而用故名諸根美妙也。用而恒寂名之為執(zhí)。無思可破號曰金剛。又無思之智能破自他惑。故號曰金剛。寂然智不動正慧隨用號之為神。六可愛樂光明執(zhí)金剛神。主慧能破暗故。七大樹雷音者主第七大悲門。樹是覆蔭義。明方便波羅蜜門覆蔭眾生故。八師子王光明者。主愿波羅蜜。起無功用智。自在如師子王。能破外道諸雜論故。九密焰勝目者。主力波羅蜜。法力自在潛流同事;蜃魍獾佬皫熗缕扑倒。此位是大法師位。凡第九波羅蜜。遍入五位中五百個波羅蜜門。皆第九為法師位。十住第九為法王子住。如善財童子善知識。十住中第九住法師位中作勝熱婆羅門。示入外道。五熱炙身。上刀山入火聚等。此名密焰勝目。密潛同事設教破愚故名密焰。智目知根故名勝目。十蓮華光摩尼髻執(zhí)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智波羅蜜。如善財童子第十灌頂住中善知識。作童女名曰慈行。得真不證處俗無污名曰蓮華。大智知根名之為光。位升灌頂名曰摩尼髻。摩尼者。此云離垢寶也。此是第二治地住中十位十波羅蜜主伴。十位主伴萬行。號曰十個執(zhí)金剛神。神名皆以行位立名之故。明十住中一住具十十位具百。五位皆然。一一次第以名義配當。法合如然。第三已下列數(shù)嘆德。二門。如文可知。
第三是十住中修行住。于中六行半經(jīng)。義分為四。一列數(shù)。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重結其數(shù)并嘆神德。
一列數(shù)者。如上初行是。
二寄位表法者。此十個身眾神。寄位表十住中忍波羅蜜。以法忍成就。于生死中利生自在。號曰為神。下文嘆德中。成就大愿供養(yǎng)承事一切諸佛。明于住昔以調忍心承事一切眾生令其成佛。為諸佛眾生體無有二故。已成諸佛。何須籍其供養(yǎng)以無量身無量眾供具承事。于一切時中供養(yǎng)一切眾生。令其成佛。是調忍義是身眾義。
三釋名配行者。此十個神。是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故。明一一行遍一切行故。第一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檀波羅蜜。明忍辱為華鬘報得以嚴其頂上之飾故。身眾者。為忍位中行檀。明以眾多身云眾多嚴具遍周法界承事供養(yǎng)廣利眾生故。神者智隨忍行自在故號為神。此十波羅蜜以忍為體。二光照十方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此位中以法忍為戒體明。忍戒圓明見者歡喜法忍戒光。號之為光照十方。身眾神如前釋。三海音調伏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故。海音者。明聞諸善惡毀贊音聲廣多。猶如海潮之音不生憂喜。是調伏義。是為能忍也。又以自聲如海潮音知時。教化眾生令無失時故。四凈華嚴髻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法忍進名之為凈也。進行可觀。名之為華。因行招果用嚴頂髻。明精進是長道之首故。故以華嚴頂飾。五無量威儀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稱根現(xiàn)法名為無量。動止常寂名為威儀。明行住坐立不離定體名曰威儀。六最上光嚴身眾神者。主智慧照曜自他故。明以定慧光明照燭心境以嚴法身。七凈光香云身眾神者。明第七大悲方便染凈不拘。名為凈光。慈悲含覆出言成法悅可眾心。號曰香云。明法雨潤眾生故。即明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也。八守護攝持身眾神者。明智隨大愿攝持一切眾生故。八住八地。但五位第八位中。明無功之智功成即得十方諸佛手灌其頂。是諸佛攝持義故。九普現(xiàn)攝取身眾神者。明第九波羅蜜法力自在法王之位。普現(xiàn)諸教。九十五種邪見流及一切眾生悉同行故。名普現(xiàn)攝取也。即勝熱婆羅門等是。十不動光明身眾神者。明第十智波羅蜜。名不動光明。亦為灌頂位名不動光也。且明此忍位中十波羅蜜之一。
終四結數(shù)嘆德如文可知。以上十波羅蜜。以忍為體。此明善惡毀贊得不動智也。
第四段中有六行半經(jīng)。義分為四。一舉眾數(shù)。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shù)嘆德。
一舉眾數(shù)者。如初一行都列數(shù)是。
二寄位表法者。此十個足行神。表十住位中生貴住。主精進波羅蜜。如下嘆德中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舍。是精進義。為明以法性真如為行之體。以此法行用嚴法身。足行者。表精進義。以眾行滿足故名足行神。神者是隨行之智。
三釋名配行者。一寶印手足行神者。主精進波羅蜜中檀波羅蜜明以法寶之智印行精勤之行引接眾生故。手為引取之義。二蓮華光足行神者。明生貴住中精進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常居生死之海。猶如蓮華無所染故。見者發(fā)心名之為光。足行是精進修行無疲勞義。智自在故號之為神。三清凈華髻足行神者。主精進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法。忍無垢名為清凈也。忍招依果。華嚴頂飾。為忍華鬘義故。四攝諸善見足行神者。主精進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攝諸善見者。是精進義。為常攝諸根不令起見即無見不善。五妙寶星幢足行神者。主禪波羅蜜以妙理為禪故名為妙寶者道也。隨行破惑故名星幢。為萬行為星。不離禪體。皆有光照。隨根破惑。知根了了。名之為星。此位以精進行為禪體。禪能現(xiàn)智智能知法。還以善知法故名為星也。幢為定也。六樂吐妙音足行神者。主慧波羅蜜。樂吐妙音者。為以精進為慧體故。常樂為人說法故。七栴檀樹光足行神者。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行故。以香樹為名。表慈悲覆蔭義故。光者照燭眾生義。八蓮華光明足行神者。主愿波羅蜜智隨大愿。隨所利生無所染故。九微妙光明足行神者。主力波羅蜜法王之位。以微妙法光化眾生故。十積集妙華足行神者。主智波羅蜜。以智積集諸教。猶貫華結鬘。不令散失。教化眾生。已上十波羅蜜。皆以精進波羅蜜以為體。位位內自有同別義。思之可見。不可作一概準之。
四結數(shù)嘆德。如文可知。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