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華嚴經(jīng)講話 三、世界之莊嚴
三、世界之莊嚴——盧舍那佛品
提云般若與華嚴部經(jīng)典
翻譯八十卷《華嚴經(jīng)》之實叉難陀,系于闐國出身;于洛陽魏國東寺翻譯華嚴系經(jīng)論之提云般若,亦為于闐人。不可否認的,于闐與《華嚴經(jīng)》有著深切之關(guān)系。
提云般若(天智)學(xué)通大小乘教法,長于咒術(shù),亦善禪觀,實非僅為「學(xué)者」而已。于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至洛陽,謁見則天武后,武后勅命住于魏國東寺。魏國東寺,系武后為其逝于咸享元年(公元六七○年)之母楊氏所建之寺院,初名為太原寺。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改為魏國寺,載初元年(公元六九○年)改為崇福寺。太原寺因分設(shè)于東西兩京,故魏國寺亦成東西魏國寺,于洛陽者為魏國東寺,于長安者為魏國西寺。
提云般若抵「魏國東寺」之前,地婆訶羅(pakara,日照三藏)于其前身——東西太原寺從事翻譯。東西太原寺(東西魏國寺)中設(shè)有譯場,于中從事譯經(jīng)。如中宗神龍二年(公元七○六年),菩提流志(Bodhiruci)譯出《大寶積經(jīng)》。是后,般若三藏譯出《四十華嚴》亦于此寺。華嚴經(jīng)典之翻譯與此寺之密切關(guān)系,實有特別注目之降要。
至于提云般若所譯者為何?與《華嚴》相關(guān)者有下列兩種: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不思議佛境界分》 一卷(或曰二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修慈內(nèi)分》 一卷
前者于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洛陽之魏國東寺,后者于天授二年(公元六九一年)同寺(時魏國東寺已改為大周東寺)譯出。(《大周錄》卷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不思議佛境界分》不僅提云般若之譯本,實叉難陀亦有譯本。二人皆出身於于闐,同樣譯出與《華嚴》相關(guān)之經(jīng)典,此實為此經(jīng)流布于闐之證據(jù)。
此經(jīng)與六十卷或八十卷之《華嚴經(jīng)》之各品并未完全雷同。即敘述佛陀入于如來不思議佛境界三昧,于相好中示現(xiàn)十方諸佛剎,以及過去修行之種種情況?烧f即相當(dāng)于大本《華嚴經(jīng)》之序品,亦可認為系《華嚴經(jīng)》之縮圖。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修慈分》亦屬華嚴部之小經(jīng)典,即敘說慈心之重要,并贊嘆實踐慈心者之德行。
莫高窟之盧舍那佛像
敦煌莫高窟之第四二八窟,為代表北周之最大洞窟。此洞窟之南壁中央部分有一幅奇異畫像,即上至天界,下至地獄等三界六道之情況,全描繪于佛陀身上,即上邊肩部畫諸天,中央部分畫須彌山及阿修羅,下邊之衣服部分則畫人、畜生、餓鬼等;蛴腥酥^,此佛像可能即華嚴教主盧舍那佛。
與此像類似者,于克惹(kizil)、龜茲等之壁畫中亦可獲見。又佛像頸部折返之通肩,與于闐之像相同。(石田尚豐《華嚴經(jīng)繪》至文堂)
于闐出身之提云般若,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不思議境界分》中,敘述佛于菩提樹下,入不思議佛境界三昧,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中,顯現(xiàn)佛過去修菩薩行時之種種情況。即自光照王之因緣開始,乃至究竟之寶光如來為止之各種苦行。亦即顯現(xiàn)舍棄頭目、手足、身分、妻妾、男女、奴婢、僮仆、作使、大位、宮殿等等情況。
于佛陀來說,乃將其過去修行時之各種情況,示現(xiàn)于身相中;於毗盧舍那佛來說,則于身相中示現(xiàn)諸天以至地獄等三界六道之情況。
西域地方之毗盧舍那佛為立像。長安常樂坊趟景公寺華嚴院中,真俞之盧舍那佛亦為高六尺之立像。若云崗石窟第十八之本尊之立像為盧舍那佛,則知南北朝以至初唐,盧舍那佛之像皆為立像;是后之唐代,以及日本這像則為坐像,兩相比較,實為耐人尋味之事。
毗盧舍那佛之「毗盧舍那」(vairocana),譯為光明遍照。依據(jù)法藏之解釋,于光明中有智光與身光二種!钢枪狻怪幸嘤姓照胬碇饷髋c照一切眾生之光明等二義;「身光」中亦有常恒不斷之光,以及依此光能令眾人覺醒等二義。又智光與身光為一體無礙,充滿法界,且能于一切眾生前,自其身相中放出光明。
于《華嚴》中,毗盧舍那佛不僅為報身,亦為通于一切之法身。不論佛、眾和或國土,一切視為皆系毗盧舍那佛之示現(xiàn)。有關(guān)毗盧舍那佛之?dāng)⑹,即《華嚴經(jīng)》之〈盧舍那佛品〉。
蓮花之花瓣
于〈盧舍那佛品〉中,諸菩薩及世界諸王,向佛請問有關(guān)佛之境界、佛之光明、佛之音聲,以及世界海、眾生海、佛海等,究竟為何?在一片問之場面中,即展開〈盧舍那佛品〉之?dāng)⑹觥?/p>
其時,世尊自口齒間放出無數(shù)光明,此為清凈無礙、充遍法界之光明,亦為莊嚴法界之光明。自口齒間放出無數(shù)光明之形像,著實絢爛無比。此光明遍照于一切國土。
凡見此光明之諸菩薩,皆能洞見蓮華藏世界。有一菩薩于感激之余,說道:
教化無量眾生海,盧舍那佛成正覺。
盧舍那佛經(jīng)無限長之時間,修持功德,供養(yǎng)一切諸佛,救度一切眾生,始覺悟成佛。
接著又道:
盧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無有量;
如實觀察真諦法,普照一切諸法門。
盧舍那佛放出無限光明,如實地觀察真諦法,而說一切教法。
于此蓮華藏莊嚴世界之東方,有凈蓮華勝光莊嚴世界,南方有眾生寶月光莊嚴藏世界,西方有寶光樂世界,北方有琉璃寶光充滿世界;又其東南方有閻浮檀玻璃色幢世界,西南方有普照莊嚴世界,西北方有善光照世界,東北方有寶照光明藏世界,下方有蓮華妙香勝藏世界,上方有雜寶光海莊嚴世界。于此諸世界中,有佛國土,且各有其佛名、菩薩名,以及所有眷屬。
此諸世界及佛國土,其數(shù)無量;佛國土中菩薩亦無數(shù)。此無數(shù)諸菩薩,又各率其無數(shù)眷屬菩薩,于其間結(jié)跏趺坐。此時,結(jié)跏趺坐之諸菩薩,各從其毛孔中放出光明云,又從其光明中生出無數(shù)菩薩,與此同時,現(xiàn)出無數(shù)佛國土;其佛國土中,又現(xiàn)出三世諸佛之形象。此時,諸佛各說諸種教法,教化眾生,以滅眾生之諸惡道苦。
其時,世尊自眉間白毫相中放出光明,遍照一切佛國土。其佛國土中,各生大蓮華。從大蓮華之莖中生諸寶石,蓮葉則覆住一切法界,蓮華之臺系由砂金所成。法藏解釋此蓮華道:蓮華者,開敷之故,出三乘之水?dāng)常蝗局。為眾圣之峰,探證之所故。(《探玄記》卷三)
蓮華之開花,能遍覆一切,故有開敷之義。蓮花能出三乘之水,其水最后亦歸于一乘。蓮華花色潔白,不受污染;其它有微妙之美,故為群蜂求蜜之所,此乃表示蓮華之受重視。
世界方圓如水
時,從佛之眉間生出一大菩薩,其名為一切諸法勝音菩薩。此菩薩以偈文贊佛道:
佛身充滿諸法界,普現(xiàn)一切眾生前;
應(yīng)受化器悉充滿,佛故處此菩提樹。
此即為盧舍那佛遍滿法界之示現(xiàn)。佛身遍滿法界,同時又應(yīng)現(xiàn)于眾生之前,甚且不曾離開菩提樹下正覺之座。
其次,有勇猛、不知怖畏之師子炎光奮迅音菩薩說道:
盧舍那如來,轉(zhuǎn)清凈*輪;
一切法方便,如來云普覆。
此即敘述盧舍那如來轉(zhuǎn)*輪。謂盧舍那如來說法,不僅為眾生而已,同時普及于法界一切,山川草木等。能為此世界之所有一切遍轉(zhuǎn)*輪者,即盧舍那如來。所謂*輪,即指佛之教法。佛之教法圓滿,且具諸功德,能破眾生之惑障,而令至佛果,故稱為*輪。莫高窟盧舍那佛之腹中,所以能容納六道之世界,即盧舍那佛之教法遠及天界以至地獄之故。
時,普賢菩薩坐于獅子座,入一切如來凈藏三昧。諸佛皆贊嘆普賢菩薩之進入三昧,并以智力加持之。十方諸佛更伸手為普賢菩薩摩頂,眾中菩薩皆以偈文贊嘆之。時普賢菩薩承佛之神通力,欲為大眾敘說諸佛清凈不可思議的之智慧。
普賢菩薩自三昧起,時世界六種震動,一切如來大眾海中,雨十種寶王云。普賢菩薩欲令大眾歡喜,以偈文說道:
諸佛深智功德海,充滿無量無邊剎;
方便隨眾所應(yīng)見,盧舍那佛轉(zhuǎn)*輪。
接著,普賢菩薩更為之說十種世界海。所謂十種世界海,即:(一)說世界海,(二)起具因緣世界海,(三)住世界海,(四)形世界海,(五)體世界海,(六)莊嚴世界海,(七)清凈世界海,(八)如來出世世界海,(九)劫世界海,(十)壞方便世界海。此十種世界海,已成、今成、當(dāng)戒,此諸世界海,以無數(shù)因緣具故成立。
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道:佛子!諸世界海有種種形,或方或圓,或非方圓,或如水之洄澓,或復(fù)如華形,或有種種眾生之形者。
即謂于世界海中,有方形者、有圓形者,亦有非力非圓者;有如水之回轉(zhuǎn)者,有如花之形狀者,亦有如眾生之形者等等。
接著,普賢菩薩又說世界海之體、世界海之莊嚴、世界海之清凈、世界海之諸佛,世界海之劫等。所謂世界海之「!拐,法藏之說明為「繁多奧積,深廣難窮,名海!(《探玄記》卷三)
所謂世界海,即說世界海之深遂、廣大、無限。
佛國土者為畫師之所造
普賢菩薩接著又告一切大眾道:「諸佛子!當(dāng)知此蓮華藏世界海,是盧舍那佛本修菩薩行時,于阿僧世只世界微塵數(shù)支劫之所嚴凈!
即說蓮藏菩薩乃盧舍那佛于修菩薩行時,經(jīng)長時間抽莊嚴之世界。
此蓮華藏世界系由無數(shù)風(fēng)輪所撐持。此世界中,在鐵圍山、香水海、香水河、寶樹等。此等或由想像而生出者,然亦或撰(盧舍那佛品)之處,有類似之山、河、池等存在。
為賢菩薩又道:
種種華香及幡蓋,一切菩薩充法界;
能說一切語言海,是盧舍那轉(zhuǎn)*輪。
即說諸多菩薩各持華、香、幡等,遍滿一切世界,其中,盧舍那佛以各種語言說諸教法。此實為絢爛華麗之莊嚴世界。
此世界中有香水海。其海為眾所飾,海岸由摩尼珠造成,地面上覆以諸寶以諸寶羅網(wǎng)。海中充滿面寶水,岸邊敷數(shù)滿花朵,旃檀之香更盈溢于水中,處處皆可聽聞佛之音聲,此即為香水之寶海。
接著普賢菩薩又道:
盧舍那佛過去行,令佛剎海甚清凈;
無數(shù)無量無邊際,彼處一切自在轉(zhuǎn)。
此香水海水所以清凈,乃盧舍那佛過去之修行。以過去修諸菩薩行,而令香水海清凈,實為一重之大事?芍孕扌卸钍澜缜鍍,頗為重要,因修行非僅為個已之完成,實乃為工世界之完成。
香水海中有香水河,此香水河,乃自佛眉間之白毫相所流出。香水河流經(jīng)之處,皆飾以金剛寶華,其地并以砂金鋪之。
經(jīng)文中接著又敘說無數(shù)之香水少及世界。此諸佛國土,果真乃現(xiàn)實存在這客觀世界否?經(jīng)文接著又說道:
猶如工幻師,能現(xiàn)種種業(yè);
如是眾生業(yè),佛剎不思議。
如是彩畫像,知是畫師造;
如是見佛剎,心畫師所成。
眾生心不同,隨起諸妄想;
如是諸佛剎,一切皆如化。
此即說使用幻術(shù),能造諸物;又如畫師所畫諸像,諸佛國土,皆由眾生心之所造。一言以蔽之,即由心所造出之諸佛國土,有各種形狀存在。
所謂佛國土,一方面系因盧舍那佛之清凈所成,一方面則因眾生心之所造,如幻之化現(xiàn)。即絢爛華麗之清凈佛國土,為盧舍那佛之所造;余諸國土則因眾生心之妄想所成。
精進之力——普莊嚴童子
清凈之佛國土,為佛所造;污染之國土,為眾生所造。又國土之成立,以及國土之壞滅,皆由眾生之業(yè)所起。經(jīng)文至此,則由敘說絢爛毫華之佛國土,轉(zhuǎn)而敘說暗暗之國土情況:
或有佛剎起,泥土不清凈;
離明常暗冥,罪眾生所住。
此即為暗黑之國土。由暗至暗,為晦冥的所籠罩之國土,即暗夜之世界。為犯罪眾生所住之世界。
或者泥土剎,煩惱大恐怖;
樂少憂苦多,薄福之所處。
此即為泥沼之世界。為煩惱所逼,受苦多,無幸福之世界。亦即閻羅王所處之地獄,為受餓、渴等苦之處所。
接著,敘述苦樂共存之世界,以及光明輝映、寶香四溢之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所祈愿之世界,即此清凈之國王,此即為「佛國土」。
所謂國土,有各色各樣之國土:
或國土無佛,或國土有佛;
或國土一佛,或有無量佛。
有佛之國土、無佛之國土、一佛之國土、無量佛之國土,可謂國土之形形色色。曾是佛教國,而又繁榮之于闐國,有無數(shù)諸佛存在。
其中,經(jīng)文又敘述凈光普眼世界海。此世界海乃類似極樂凈土之殊勝世界。此國中有一林觀,林觀之東方,有焰光城;南方有樹華嚴城。此外,亦有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八部眾之城。
此中,焰光城有王名愛見善慧王。此王統(tǒng)率百億之城,擁有三萬七千夫人采女,二萬五千子。其次子名普莊嚴童子。此童子因善根深厚,能深入三昧中。其贊佛之音聲,能響徹國中。愛見善慧王聞悉,亦甚歡喜,更以偈文頌之。于是,令清凈城域,掃除街道,以眾寶莊飾之。而后與妻子、眷屬等共詣佛所。
其時,佛為教化眾生,而說示教法。聞佛說法后之普莊嚴童子,復(fù)入三昧中,能見一切諸佛過去之功德海。普莊嚴童子又說偈文贊之,令一切眾生起道心。佛因此更為童子說法,道:
懈怠者不能,解深方便海;
精進力成就,能進佛世界。
此即謂依精進力能入佛之世界。
因佛之教法,普莊嚴童子得入一切法普門歡喜藏三昧,乃為能令一切眾生歡喜之三昧。普莊嚴童子者,實為修行者之代表。即童子深入三昧,為自利行;以偈文將教法示之大眾,為利他行,兼修自利、利他二行者,即此普莊嚴童子。〈盧舍那佛品〉,在最后敘述「一修行者」完成其修行后,即告結(jié)束。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dāng)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xué)習(xí),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yīng)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