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如何讀懂《金剛經(jīng)》(十)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fù)有人,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德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

  佛問須菩提:如果有人,拿滿三千大千世界最值錢、最貴重的金、銀、琉璃、硨磲、玻璃、赤珠、瑪瑙等七種寶物去作布施,他所得的福德多嗎?須菩提當然回答說甚多,因為佛弟子都相信布施肯定會得到福報,這是由因果法則所決定的。老子《道德經(jīng)》中也說:“既以與人己愈多。”即便今生現(xiàn)世得不到福報,來世肯定會得到,會轉(zhuǎn)生為非常富有的人,甚至貴為國王、皇帝。國王、皇帝、富人就是這樣修的,要獲得首先要付出,要給予很多的人很大的利益。金、銀、寶石等七寶,只是比喻很多財富。說因果報應(yīng),布施修福必定得到福報,這只是世俗諦。而佛說布施得甚多福德的理由,是在勝義諦,從勝義諦看,所謂福德,無非是金錢、財物、物質(zhì)享受、健康長壽、名望地位等,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都無常難保,畢竟空,所以即非福德性,即沒有福德的常住不變的自性、實體,由此,佛才說福德多。

  三千大千世界,簡稱大千世界,為佛經(jīng)所說的世界基本單元。一日月外圍四個住人的大洲及八中洲、無數(shù)小洲,上覆六重欲界天、三層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上覆一二禪三層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上覆一三禪三層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上覆一四禪九層天及四層無色界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共有三個千世界,約百億日月,故稱三千大千世界,大概相當于一個銀河系吧。小乘經(jīng)中說一個大千世界為一佛的國土,稱為一佛剎。大乘《華嚴經(jīng)》等說,無量無數(shù)的大千世界組成一個世界種,無量無數(shù)的世界種組成一個世界海,宇宙有無量無數(shù)的世界海,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華藏莊嚴世界海”包括無量個大千世界。現(xiàn)在有人認為現(xiàn)在科學(xué)所認識的宇宙只是一個大千世界。

  佛在這里說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得福德甚多,是為反襯受持此經(jīng)的福德:受持此經(jīng)乃至僅僅受持經(jīng)中的四句偈等,并為他人解說,其福德勝過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為什么?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及諸佛所得無上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般若經(jīng)中講:般若是諸佛之母,或諸佛之祖母。四句偈,就是經(jīng)中一個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若能理解經(jīng)義,得正知見,便有了正確的人生司南,發(fā)菩提心,樹立堅強的精神支柱,解決了安身立命的大本。若更依教奉行,則必當明心見性,漸漸圓滿;,成就佛果。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法的般若就是如此寶貴,能夠引導(dǎo)眾生修行成佛。但這樣說,也還在世俗諦,佛馬上又破這佛法相了,說所謂佛法即非佛法。這句話中的前一個“佛法”,指此經(jīng)及其它經(jīng)中佛所說的法,叫做文字般若,又稱“安立諦”,即人為建立的真理,這種法雖然寶貴,但也只是引導(dǎo)眾生證悟?qū)嵪、修行成佛的指月之指,并非能?a href="/remen/zhengd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證得無上菩提的諸法實相本身,所以說“即非佛法”;后一個“佛法”,指諸法實相,即本然的真理,又叫做“非安立諦”,即非人為建立的本然真實。佛說法不是像哲學(xué)那樣,我是什么觀點就說什么觀點,講得明明白白。佛說法不是這樣,所說不一定都是絕對正確的真理,而是針對眾生的執(zhí)著予以破執(zhí)之言。在佛臨滅度前不久說的《無量義經(jīng)》中,佛明確地講,他四十九年說法的實質(zhì),是以種種方便引導(dǎo)眾生,“令離諸著”。你若執(zhí)著實有,他就說空,但是佛法實際上并非只是一個空;你若執(zhí)著空,他就說有?蘸陀,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都是一種破除執(zhí)著的工具而已。不理解佛說法的實質(zhì),將他所說的某些法當作絕對真理,互相諍論,會誤解佛法,增益執(zhí)著。所以佛說了佛法的寶貴后,馬上破除法執(zhí),強調(diào)“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fā)菩提心者,持于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佛又再次述說受持此經(jīng)的福德果報,說不要說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就是拿滿無量無數(shù)世界的七寶去布施,其福德也不如發(fā)了菩提心的善男善女受持讀誦這個經(jīng),乃至這個經(jīng)里面的四句偈等,并為人解說。為什么?因為七寶、財物布施,屬有為法,是有價的、有限的,其所得福報再大,也必然有價、有限,而且絕不能獲得出世間的無限福德。發(fā)了菩提心者受持讀誦此經(jīng),乃至僅僅受持此經(jīng)中表達完整意思的四句偈等,可以獲得出世間的般若智慧,以之為導(dǎo),修行菩薩道,可以證得無上菩提。為他人解說,可以引導(dǎo)他人或遲或早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無余涅槃無為法,超越時空、數(shù)量,其價值是無法用數(shù)量來衡量的。拿財物布施,可以使窮人暫時得到一些利益,暫時緩解貧苦,但也只能享用一段時間,不去布施的時候他們又窮了,其功德非常有限。

原標題:傳承|陳兵:如何讀懂《金剛經(jīng)》(九)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