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藝術家馬鳴菩薩
第九課藝術家馬鳴菩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話證之于馬鳴菩薩對佛教弘傳的影響,誠不虛言也。
馬鳴菩薩是公元二世紀初人,生于中印度舍衛(wèi)國婆枳多的婆羅門家族,初習外道,博學善辯,后為印度長老脅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
出家后的馬鳴,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因為他加入了佛教的行列,所以大乘佛教經(jīng)他提倡,風靡印度,盛極一時。
他是一位佛教的文學家、音樂家,他的作品涵蓋詩歌、戲劇、音樂等,都是望重當時,聞名于世。例如,他將佛陀的一生用梵語寫成的敘事詩《佛所行贊》,不但文辭優(yōu)美,敘事細膩,而且風格鮮活,可以說是古典時期梵語文學的先驅,也是開優(yōu)美文學的先河,不但于五印度及南海諸國傳誦一時,后來貴霜王朝的佛傳雕塑即依此詩偈而制成。此書與記述佛陀的異母兄弟難陀的敘事詩《孫陀羅難陀詩》,同為馬鳴菩薩重要的兩部詩歌代表作。
此外,他作「賴吒和羅」劇曲,宣說苦空無常之義,感得華氏城五百位王子發(fā)心出家修道,成為佛教史上以戲曲音律度眾的美談。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fā)現(xiàn)三部印度古戲劇殘卷,其中一部《舍利弗傳》,也是馬鳴菩薩的著作,為現(xiàn)存梵文文學中最古老的戲劇作品。
馬鳴菩薩一生以佛教的詩詞歌賦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因此聲名遠播,引發(fā)當時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興兵入侵中印度摩揭陀國時,要求以佛缽及馬鳴相抵二億金,作為撤兵條件。馬鳴到了貴霜王朝后,旋即度化迦膩色迦王,受封為國師,王每于政務余暇,時常向他請益佛法,尤其在各地行宮與其它地區(qū)興建佛塔、伽藍,形成日后佛教美術史上著名的犍陀羅美術。
馬鳴菩薩度化迦膩色迦王后,由于當時佛教不同的部派各持己見,令修學者不知如何遵循,迦膩色迦王因此禮請脅尊者廣召天下賢德之士,舉行盛大的經(jīng)典結集會議,以統(tǒng)合教義之分歧。
結集大會于克什米爾舉行,由五百羅漢與五百菩薩組成,結集結果,承認佛教十八個部派皆是講說佛陀的教義,只為廣度不同根機者而施設不同的法門,于是各部派間近百年的紛擾終于圓滿結束。此次結集同時也將戒律以及尚未記錄成文的經(jīng)藏部份寫成文字,刪訂已有的寫本,并注釋三藏經(jīng)典,大會并公推馬鳴菩薩負責修訂文句,這是佛教史上第四次的經(jīng)典結集。
馬鳴菩薩在北印度期間,廣宣大乘佛法,備受時人推崇,尊稱為「功德日」。尤其,馬鳴菩薩最重要的貢獻是造論破邪顯正,闡明佛旨,如《摩訶摩耶經(jīng)》卷下云:「佛涅槃后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乖谖鞑氐摹恶R鳴傳》中更推崇說,馬鳴菩薩是一位「沒有他不能回答的問題,沒有他不能駁倒的非難,如同強風吹倒枯木一般,他經(jīng)常折服問難者」。因此,又有「辯才比丘」的美譽。
馬鳴菩薩一方面將深奧的佛理融入音樂、戲曲、詩歌等文藝作品中,同時他所制作的佛曲、佛樂也豐富了佛教的音樂。他在論述方面的著作有《大乘莊嚴經(jīng)論》、《大乘起信論》等。其中,《大乘起信論》提出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為大乘修行的階次,須于慧解、實踐并重,才能從生死流轉門還至涅槃真如界。本論為歷來各宗所依據(jù)的重要論典之一,佛教的主要宗派,天臺、華嚴、禪、凈、密等宗,都深受影響。
綜觀馬鳴菩薩的一生,以文藝度眾,以詩偈歌詠詮釋生命苦空的真諦,并參于經(jīng)典結集,終結佛教各部派百年的紛爭。他以一部《大乘起信論》萌發(fā)了大乘佛法的種子,豐富日后中國佛教的教義內容,因此《摩訶衍論》推崇他為「大光明佛」,他不但是西域造論興宗的始祖,更是一位佛教音樂、藝術的開創(chuàng)者,影響后世佛法的弘傳至深且遠。
- 上一篇:第十課、八宗共祖龍樹菩薩
- 下一篇:第八課、彌勒歡喜佛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