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如何做功課?

  37:如何做功課?

  修行除了萬事萬物中礪練心性,還應做功課來以維持心性,訓練禪定。同學生做功課是一個道理,我們自然應該盡量努力、精進,把求取大智慧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把做功課看成生活中同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時間充裕者最好訂一個計劃,比如早、晚各一次定課,每次半小時等等。當然,具體的功課次數(shù)及時間長短,應依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本處僅針對在家人而言,因為出家人自有其特定的規(guī)定)。

  修行的法門很多,說到底開始都要入靜修定,人在禪定中才可能開慧證果。根性不同,相應的法門也不同。一般來說,為了穩(wěn)妥起見,想修密宗、禪宗的人最好有明師指點,因為許多突發(fā)的魔境和不妥之狀態(tài),初學者、不相應者僅憑自己的知見與心性是無法控制和把握的。當然,有足夠的定力和慧力的人,也有可能自己認證和空掉那些魔境與不妥之狀態(tài)。但在我有限的閱讀范圍和人際圈子內(nèi),據(jù)我所知,這樣的人幾乎很少。尤其是密宗,雖然很殊勝,但沒有根本上師的傳承和指導最好不要自己獨修。因此,想修密宗、禪宗或其它法門者,無緣遇到上師或老師時,最好不要放棄凈土法門。

  其實顯密是不二的,密宗也認為即身成佛固然殊勝,但畢竟一生成就者不多,因而導歸凈土也是密法的修行內(nèi)容之一。當然,若我們真想專一地修學密法(最好先予顯教的義理弄得較為透徹),待機緣成熟時則一定能尋訪到我們的根本上師,也可能自然相遇到我們的上師。說白了,先別怨天尤人,只要我們準備好了,上師一定就會出現(xiàn)。由于密法具體的修持方法和心要不能隨便顯露和外傳(也不可能顯露,因為本人確是個連皮毛也不懂的外行),在本小冊子就不著重講述了。想了解密法的人可以閱讀相關(guān)書籍,或去密宗寺廟,點擊網(wǎng)上的密宗網(wǎng)站等。下面我將著重講一點凈土法門的修持。

  所謂凈土法門就是指專心致誠地念“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 ,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為其今生的修行目標。所謂西方極樂凈土,即是指阿彌陀佛所在的殊勝空間。凈土法門安全可靠,下手最容易,收效也很可觀,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除了早晚定課念佛,平時還可以隨時隨地散心念佛。所謂散心念佛,就是指平時不需要動腦做事時都可以起心用來念佛。所以工作繁忙或散漫心嚴重的人很適合修凈土,因為凈土是以修六根中的“意根”為下手處(意業(yè)清凈是三業(yè)清凈的根本),輔以“耳根”或“眼根”等方面的修證。到后來六根就沒什么分別了,一就是六,六也是一,最后,順利地求生西方極樂凈土。

  關(guān)于凈土法門的殊勝和可貴,我依經(jīng)典只例舉三處,大家自然就明白了!洞蠹(jīng)》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說明凈土法門與我們末法眾生很是相應相契;《佛說阿彌陀經(jīng)》中有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shù)甚多……眾生聞者應當發(fā)愿,愿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意思是一個人修行到了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的話,他即得阿鞞跋致永不退轉(zhuǎn)的果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如此,等于就是說修行已進入“成佛”的保險箱了。不僅如此,還能同許多馬上就要成佛的大菩薩俱會一處。另外,《大乘無量壽經(jīng)》上說:“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這是講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為法藏比丘時所發(fā)下的大愿之一,以及法藏比丘道成佛果后便成就了這些大愿,并以這些殊勝的大愿力加持一切念佛者。意思是如果我們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成功,就比做一個漏盡比丘還要強。所謂漏盡比丘是指小乘圣人修行之極致,其所享之樂,是已證入涅槃性所生起的解脫妙樂。其殊勝境界可想而知。

  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共發(fā)下四十八個大愿(詳見《大乘無量壽經(jīng)》),并以此大愿力加持、護念一切念佛者,只要我們專心至誠持他名號必同他自己的本誓愿力相感應。但在日常中,我們更應常觀想阿彌陀佛的這些大愿,常仔細學習和品味這些大愿。我們不妨用心想一想,為什么阿彌陀佛會發(fā)下這么多慈悲的大愿,而我們沒有?我想,如果我們時常用這四十八大愿激勵自己,鞭策自己,視一切法界眾生都清凈平等,并以此來激發(fā)自己的菩提心的話,那我們做功課的效驗應該是很強烈的!

  念佛的方法很多,有意者可查閱凈土宗方面的書籍。最常見的念法是持名念佛:即盡量在意識里只存有一句佛號,以一念代替萬念,口中念念分明,耳中清清楚楚地專心聆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如是默念則觀想聽見了自己清晰的念佛聲)。心無旁騖,轉(zhuǎn)萬念于一念,必然入靜得定,禪定中自然可以開慧證果。對密宗有興趣的朋友請注意,其實念“阿彌陀” 三個字也是一種“語密”(密法為身、口、意三密相應),能與阿彌陀佛智慧與慈悲心地相應相通,自然感通阿彌陀佛的本誓愿力之加持(一種能量場、信息場的相應)。

  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我們以何種方法念佛,只要我們念佛時做到心系佛號,口持其名,耳觀其聲,心無二用,一心不亂,就算這輩子活著時不一定開慧證果,臨命終時必得往生(往生即是證果)。因為死亡(我們的意識體在這一期生命形態(tài)里的結(jié)束)同樣是修行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