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課、真言宗(一)
第廿三課 真言宗(一)
一、顯密略義與小史
在佛法中,有所謂顯教與密教,顯教者:即應須佛釋迦牟尼如來,說一切大小乘教法,其文其義,明顯易知,故稱為顯教。密教者:即法身佛大日如來 (1) 說內(nèi)證的真言教法,其文其義,秘密難曉,故稱為密教。依顯教義,法身佛不能說法,然此宗則謂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說大法,特凡夫煩惱障深,不能見聞,故密而不顯耳。天臺宗有釋迦即大日之說,謂遇顯教之機則說顯,遇密教之機則說密,亦言之成理。
毗盧遮那如來,在摩醯首羅天 (2),金剛法界宮 (3),為金剛薩垂 (4) 諸大菩薩,說真言法,上首的金剛薩垂,將所說者錄出,藏于南北竺 (5) 的鐵塔中,后有龍猛菩薩 (6) 于佛滅八百年頃,開此鐵塔,親晤金剛薩垂,面受大法,傳于弟子龍智,龍智傳 善無畏及金剛智,后來此二人,及金剛智的弟子不空,皆于唐玄宗時,來中國宏密法,稱開元 (7) 三大士,遂為真言宗之始。
二、得名由來及所依經(jīng)論
此宗注重持咒,而咒為如來的真言,故稱真言宗。又真言屬秘密藏,為如來三密 (8) 中的語密,故又稱密宗。以大日經(jīng) (9)、金剛頂經(jīng) (10)、蘇悉地經(jīng) (11)、為根本的經(jīng)典,更加瑜祗經(jīng) (12)、略出念誦經(jīng) (13)、合稱五部秘經(jīng)。而菩提心論 (14)、釋摩訶衍論 (15)、則為所依據(jù)的論典。
三、開元三大士
善無畏中印度人,甘露飯王 (16) 的后裔,生而容貌秀異,十三歲嗣烏荼 (17) 王位,后讓位于兄而出家,證法華三昧 (18)。曾旅行遇盜,乃默念真言,感準提菩薩 (19) 出現(xiàn),盜皆畏伏,知持咒有效,益深究之,后見龍智,蒙傳法為阿黎 (20),聲譽遠提。唐玄宗夢異 僧,命人圖畫形像于殿壁,開元四年,畏到長安 (21),貌與圖合,帝極欽重,乃敕譯密宗經(jīng)典,后寂于長安,世壽九十九。
金剛智南印度人,少年出家,學于中印度那爛陀寺 (22),顯密義理,無不通曉,后禮龍智為師,受五部灌頂 (23),曾于作法中,感觀自在菩薩現(xiàn)身,證其學之成就,又蒙指往東土,禮文殊,弘密乘,遂航海來華,開元八年抵京,到處設(shè)壇度眾,又譯密教經(jīng)軌數(shù)十種,開元二十年寂于洛湯,壽七十一。
不空南印師子國人 (24),師事金剛智,隨之到中國,助譯經(jīng)教,后奉師囑返印,覓大日經(jīng)及金剛頂經(jīng)完本,天寶 (25) 五年,攜多數(shù)梵本,重回東土翻譯,共得一百十部,百四十三卷,其弟子惠果,傳法于日僧空海,遂為東密之始,不空于大歷 (26) 九年寂,世壽七十。
四、曼荼羅
曼荼羅是印度語,其義為輪圓具足或壇。向例在印修法時,必須筑壇,壇中安置佛像,后來把修法時所筑的壇及佛像,繪成圖案,亦名曼茶羅。壇上的佛菩薩諸天等,互相圓融,相即相入,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圓滿真理。在曼荼羅中,能攝盡密教所有的問題,若向之詳加考察,便能明白佛身的相狀、建立、象徵等,同時也可以了解本宗的教理,與組織大綱。故曼荼羅是本宗的精髓,它是用藝術(shù)來表現(xiàn)宗教中,湛深美善的境界,此中用理智不二的方法,所烘托出來的,便是金剛和胎藏界兩部曼荼羅,這種人格的具體表現(xiàn),確是本宗的最大特色。
【注釋】
(1) 梵語摩訶毗盧遮那,譯為大光明遍照,具有破暗之義,故亦翻為大日如來,或最高顯廣眼藏如來,為密教的本尊。
(2) 譯為大自在天,在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王。
(3)
即摩醯首羅天宮,金剛喻實相智,法界喻智體。
(4) 因執(zhí)持金剛杵,故又名金剛手菩薩,密宗以大日如來為初祖,此菩薩為第二祖。
(5)
印度古稱天竺,劃為五分,號五天竺,當南方者,名南天竺。
(6)
舊譯曰龍樹,新譯曰龍猛,參看中級教本第二十課注六。
(7)
為唐玄宗年號。
(8)
身密、語密、意密、稱為三密,分如來自證的三密,與眾生修的三密兩種。如來三密者:身等于語,語等于意,本來平等,皆遍法界 ,乃佛自證之境,非凡夫所知,故謂之密。
(9)
大毗 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的簡稱,唐善無畏、一行、共譯,計七卷,前六卷為經(jīng)文,第七卷為供養(yǎng)法。
(10)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xiàn)證大教王經(jīng)的簡稱,唐不空譯,計三卷。
(11)
蘇悉地羯羅經(jīng)的簡稱,唐輸波迦羅譯,計三卷。
(12)
金剛逢樓閣一切瑜伽瑜祗經(jīng)的簡稱,唐金剛智譯,計二卷。
(13)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jīng)的簡稱,唐金剛智譯,計四卷。
(14)
金剛頂瑜伽中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的簡稱,龍樹造,不空譯,計一卷。
(15)
是釋大乘起信論者,常簡稱釋論,龍樹造,姚秦筏提摩多譯,計十卷。
(16)
是釋尊的季父。
(17)
東印度的國名。
(18) 詳?shù)诎苏n注六。
(19)
準提譯曰清凈,贊嘆心性清凈之稱,禪宗以為觀音部的一尊,東密以為六觀音之一,現(xiàn)三日十八臂形像。
(20)
見中級第二十四課注三。
(21)
為唐代國都,即今陜西西安。
(22)
譯曰施無厭,在中天竺摩竭陀國,為印度第一大寺。
(23)
此有三種:第一種:一、阿闐黎灌頂,即傳法灌頂。二、受明灌頂,又云成就灌頂。三、息災灌頂,又云滅罪灌頂。四、增一灌頂,又云求果灌頂。五、降伏灌頂,又云除難灌頂,見入壇鈔二。第二種:一、光明灌頂,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頂,以香水灌頂也。三、種子灌頂,觀種子而布于身心也。四、智印灌頂,以印契加持于五處也。五、句義灌頂,觀真言之義,布于心胸,使之起悟解也,見金剛頂義釋。第三種:五種的三昧耶,稱為五種灌頂。
(24) 即現(xiàn)今印度錫蘭島。
(25) 唐玄宗年號,在開元之后。
(26) 唐代宗年號。
【習題】
(一) 顯教與密教,區(qū)別處在那里?
(二) 述真言法的由來,及本宗傳承梗概。
(三) 真言宗所依據(jù)的經(jīng)論,是那幾部?
(四) 述金剛智航海來華的動機。
(五) 創(chuàng)始東密的日僧是誰?他是何人的弟子?何人的再傳弟子
(六) 準提菩薩的形像,有何特徵?
(七) 何謂「曼荼羅」?
- 上一篇:第廿四課、真言宗(二)
- 下一篇:第廿二課、讀經(jīng)錄要(三)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gòu)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zhuǎn)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