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十【一】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qū)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癁槌嗡。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有些修行正等正覺三摩地的善男子,想蘊除盡了的,那么,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消滅了妄亂夢想,清醒時和睡覺時都是一樣的清明,覺見明朗虛靜,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不再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前塵影事。此時觀見世界中的大地山河,如同明鏡鑒照般的清晰明白,來去自由自在無所掛礙不留痕跡。心體虛明照應,了脫一切過去造作的宿業(yè)陳習,唯一的微妙精真,生滅的根元,從此而披露發(fā)明。無一遺漏地觀見十方世界中十二類眾生的類別,雖然還沒有通其識蘊,但是已觀見到了十二類眾生的七識種子,這是生滅的根元,十二類眾生出一切行蘊,莫不如此。如同浮游的云氣,熠熠清擾,成為浮動的根塵,從而究竟了十二類眾生的樞穴,這叫做行蘊境地。如果這清擾熠熠的元性,即生滅根元之性而不再清擾熠熠,入于元本澄清之際,如同翻動的波瀾化為澄靜的水,這就叫做行蘊盡。那么,這樣的人則能夠超越眾生的濁見,觀察行蘊之所由生,由于第八識中七識種子幽深隱微,生滅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于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于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yè)流灣環(huán)。死此生彼。只見眾生輪回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菩提性。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笃刑嵝。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你應當知道,這樣得正知在奢摩他中修行的善男子,定慧相助,正心不邪,十類天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這時他方得開始精心研究妙明本體,窮究十二類眾生行蘊的根本,然后于本類中求其生滅根元,如果生滅之根元露者,即是行蘊露出。又觀察任運幽清的行蘊,七識種子圓含諸動,以及諸行本生滅元,以這種觀察執(zhí)為勝性,既唯于圓擾動性起計度,則于不擾不動處全無所知,因此而墜入二無因論。一種是,這人見本無因。為什么呢?因為這人已經(jīng)察破行蘊之機,乘于清凈眼根獲得的八百功德,觀見八萬劫中所有眾生行蘊之境,業(yè)行遷流,灣轉(zhuǎn)循環(huán),死而在此,生而趨彼。只見到眾生輪回之處,而八萬劫之外,卻冥然無所觀見。于是便作這樣的見解,這世間十方的眾生,于八萬劫以來,無因而自有。由于這樣計度認為,從而亡失了正遍知覺,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第二種是,這人見末無因,為什么呢?這人對于十二類眾生已經(jīng)觀見到它們的生滅根元,知道人還從人生,悟到鳥是從鳥生,烏鴉原本就是黑的,鴻鵠從來就是白的,人和天人本來就是豎立著生活的,畜生本來就是橫著生活的,白不是洗成的,黑不是染造的,這些從八萬劫以來,并沒有什么改變,可見其各各自生,沒有不同的因,以此而知,我盡此形命之后,還生于我。而我本來就不曾見過菩提道,哪里又會有成就菩提的事情呢?由此當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從昔以來本來無因的。由這樣來認識計度,從而亡失了正等遍覺知,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做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huán)。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zhí)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huán)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zhuǎn)。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阿難,有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凝固,慧覺明凈,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想蘊已破,欲窮行蘊,于十二類眾生中,一一究其根元,觀察其行蘊幽清,常擾動之根元,于圓常中,妄起計度之念,那么,這人便墜入四種遍常論。第一種是,這人窮究心與境,以求行蘊之性,窮至無所觀處,則謂二處無因,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二萬劫中,十方的眾生,兼心與境,所有生滅,都是循環(huán)不已,不曾散失。因此以為心境二性都是常。第二種是,這人窮究內(nèi)外四大根元,見眾生身根這內(nèi)四大與眾生器界外四大的元性是常住不失的,在此修行中能夠知道,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都是體恒而不會失散的,由此計度而認為這是恒常的。第三種是,這人想蘊已破,欲窮究行蘊,故對于六根末那第七識執(zhí)受第八識,心意識中,本元由處,窮研不已,窮至無所覺處,不見生滅,便謂其性常恒不壞,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huán)往復不曾散失,本來就是常住不散,窮不失性的,于是計度為常。第四種是,這人根本想蘊已經(jīng)除盡,動相已消,露出行蘊本元,然卻不知其有微細流注,因而謬謂沒有流止運轉(zhuǎn)生滅,心想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于是計度認為常。由此而計常的,因不達行蘊唯心所現(xiàn),所以亡失正知,行蘊所覆,不見真心,所以亡失遍知,執(zhí)此為常而不相信有真常菩提,所以墮落在外道,從而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