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師同行 柒 遍界真實義 衲子常行生死腳
與祖師同行 柒 遍界真實義 衲子常行生死腳
出家人外出參學(xué)是為了了生脫死,名為行腳。但是自古至今行腳總在變味,常常被人假以游山玩水。所以,古德種種規(guī)勸不要輕易行腳,或者用《不出院歌》(見附)贊美不行腳;或者用嚴規(guī)厲矩禁止行腳;或者用高門深院關(guān)閉行腳之路;到了自己的師父,也是如此,一般不給請假的機會。
出家人必須在有一定的功夫基礎(chǔ)上,才可以外出參學(xué)行腳,至少要學(xué)好了戒律之后,才可以到外邊參訪善知識,這在師父門下是很嚴格的。當(dāng)然也有很多不聽師父話的師兄,自然得不到師父的指導(dǎo),最后可憐的是自己。因為,什么還都不知道就去行腳,往往變成了游山玩水,耽誤了自己的初發(fā)心。
出家人了生脫死是自己的大事,這樣的大事自己辦不了,要靠師父(或者是依止師)的引導(dǎo)。在師父(或者是依止師)引導(dǎo)、鍛煉下,慢慢做得來功夫了,知道了怎么去行了,才能離開師父。然后再去參訪其他的善知識,做印證。所以,常常會聽到師父說某某離師父太早,可惜了。
古人行腳,都是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當(dāng)年雪峰義存禪師有“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的記錄。臨濟祖師半夏上山,問訊黃檗禪師。見黃檗禪師在看經(jīng),臨濟祖師說:“我將謂是個人,元來是淹黑豆老僧。”住數(shù)日乃辭。黃檗禪師說:“汝破夏來,何不終夏去?”臨濟祖師說:“暫來禮拜。”黃檗禪師便打令其去。臨濟祖師行數(shù)里疑其事,再回終夏。
關(guān)于行腳參學(xué)的公案非常多,教誡弟子行腳的事例也很多。下面我們看看東山演禪師送徒弟行腳的時候是怎么教誡的:
大凡行腳須以道心為重,不可受現(xiàn)成供養(yǎng),等閑過日。須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每日十二時中裂轉(zhuǎn)面皮,討個分曉始得。若只隨群逐隊打哄過日,忽然死了,閻羅老子打算飯錢,莫道我不曾說與爾來。若是做工夫,須要時時檢點刻刻提撕,那里是得力處?那里是不得力處?那里是打失處?那里是不打失處?若如此檢點做工夫時,定有到家時候。有一等辦道人,經(jīng)又不看,佛又不禮,才上蒲團便打瞌睡。及至醒來胡思亂想,才下蒲團便與人說雜話。若是如此辦道,至彌勒佛下生時,也未有入手底時節(jié)。須是猛著精采,提一個“無”字,晝參夜參與他廝睚。不可坐在無事甲里,又不可在蒲團上死坐,須要活弄。恐雜念紛飛起時,千萬不可與他廝睚轉(zhuǎn)斗轉(zhuǎn)多。有人到這里不識進退,解免不下成風(fēng)成顛,壞了一生。宜向紛飛起處輕輕放下,轉(zhuǎn)身下地行一遭,又上蒲團,開兩眼掜兩拳,豎起脊梁,依前提起所參話頭,便覺清涼,如一鍋沸湯攙一杓冷水相似。若如此做工夫,日久歲深,自有到家時節(jié)。工夫未入手,不可生煩惱,恐煩惱魔入心;若覺得力,不可生歡喜,恐歡喜魔入心,種種禪病說之不盡。如眾中有老成道伴,千萬時時請益。若無,將前輩祖師教人做工夫語言看一遍,如親見相似。如今向此道者難得其人,千萬努力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歸來,與老僧揩背。偈曰:瞻風(fēng)撥草離家時,一念途中善護持,近日叢林風(fēng)味別,腳頭到處著便宜。
附錄
汾陽無德禪師:《不出院歌》
志靜安禪不出院,天機洞貫十方同。無為大化人難湊,有作微權(quán)世易通。真慧劍,絕磨礱,當(dāng)疑破惑濯愚蒙。正定不生諸妄解,須知萬法本元空。塵沙界一念中,百千妙理瞥然窮。彈指盡收無量義,縱橫豈礙往來風(fēng)。坦蕩蕩坐颙颙,幽庭深院對青松。澄神靜處閑心地,唯有高僧問至宗。病起藥興除妄病,病除藥遣道堪崇。鶣鵲能針虛用力,祁婆妙術(shù)枉施功。寬性海,普吞容,饒人量器列疆封。謙如育德申仁義,敦美溫良順克恭。圓自智,感殊功,人問天上廣興隆。淳樸不移山野志,樂說無生得圣聰。休計度,莫思量,眉間忽爾放毫光。照破無明多劫黑,三山鬼賊不能藏。戒定慧,解脫香,知見分明滿十方。為報諸賢須守護,遙天必定降嘉祥。寶光明殿親記說,雷音震吼法中王。伏龍鬼,化剛強,如如不動行溫良。百福莊嚴資萬乘,總持道化樂時康。實堪忍,樂深藏,不話春秋青與黃。兀兀如癡心自在,騰騰似醉性舒光。四句百非俱不著,優(yōu)游安坐法堂堂。
頌曰:行心已歇身安靜,妄斷攀緣世不拘。絲發(fā)不移通法界,河沙佛國一毫舒。
- 世間第五個不易!
- 張秀才的開悟偈
- 明一法師:得失是非障禪眼
- 話頭疑情有區(qū)別
- 與祖師同行
- 與祖師同行 壹 信者皆相應(yīng) 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
- 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佑邊尋思去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凡圣的秘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識得聲外音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花并非無百日好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桂花禪香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踏雪尋梅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樹見行人幾回老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笑問客從何處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山深因少客來游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破五通仙眼喻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吃飯睡覺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哭笑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