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踐——以妙心寺為例(下)

  ◎ 95.5.21發(fā)表于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踐

  ——以妙心寺為例(下)

  釋傳道、伍麗滿

  七、追求真理的人間佛教學者──丘敏捷居士

  邱敏捷(1961~),臺灣臺南縣人,現(xiàn)任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系副教授,博士論文為《印順佛教思想研究》55。她與傳道結緣,是在就讀臺南師專(今臺南大學)時,曾參加明道佛學社,該社團于1979年至妙心寺參訪而認識傳道;師專畢業(yè)后在高雄市國小任教,就較少機緣走訪妙心寺。直到1987年就讀研究所,計畫撰寫佛學的論文時,才再度拜訪傳道。傳道為她介紹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讓她印象深刻,她回憶:

  1991年有一次在電話中與師父談到印順導師,師父講了將近兩個小時,我還一面作筆記,從那時候開始認真的閱讀導師著作。56

  但是因為印順導師的著作頗多,內容豐富,有教史、教理、教制、教典、部派思想等,涵蓋的層面既深且廣,因此要在短時間認識其思想是不容易。丘敏捷即靠著向傳道請益,慢慢的理解印順導師佛教思想的輪廓,經(jīng)此有了進一層的了解,使她決定博士論文以「印順佛教思想研究」為題。她表示:

  認識印順導師思想的基礎是來自師父,他也是影響我寫導師思想的主因。57他(傳道)長期講述印順導師的思想,包括概論性的《成佛之道》、《佛法概論》,以及艱深的《空之探究》,使我能亦步亦趨的跟上來。58

  丘敏捷除了聽過傳道所有講述印順導師著作的課程錄音帶,并一一閱讀印順導師的相關著作,每遇疑惑時,即向傳道叩問。因這一助力讓她能堅定的走下去,她表示:

  其實我閱讀導師的著作過程中,若沒有師父可以請益,是無法閱讀進去的。59他給我很多叩問的機會,讓我逐漸厘清印順導師的佛法觀點,沒有他(傳道)的講解,我是難窺探導師博大精深的思想奧義的。60

  她更指出:

  我是把師父對導師的理解用學術的方式去討論,師父是通俗化的演講,重點是佛法的道理,我把它學術化,從學術的角度將之條歸出來并討論之。但是基本背后的理念是來自師父。61

  這些理念不僅體現(xiàn)在她的論文寫作中,也對其教學及生活上均有所啟發(fā),她表示:

  我在學校開設佛學課程,內容以導師的佛學思想為主,方法上學習師父對佛法的善巧詮釋。在生活上遇到困惑時,師父常能適時的點出問題的癥結,并提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帶給我不一樣的啟示,諸如此類的觀念,對我?guī)椭艽?我也將這些觀念帶給學生。62

  從上述得知,她因撰寫佛學論文的因緣,獲得傳道的引導而對印順導師的佛學有深刻理解與研究,除了學術外,更內化成為她的信仰。當初傳道是基于有人愿意認識導師的佛學思想,是一件好事,因此,盡其所知為其解說,猶如諮詢中心,有問必答,不論白天或晚上63。這片熱誠的心,確實發(fā)揮其影響力,除了讓研究印順導師佛學思想的論著增添一文外,也間接影響在大學開立佛學課程,而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

  丘敏捷在她的博士論文《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64中探討〈印順與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印順人間佛教思想〉、〈印順緣起性空思想〉、〈印順對禪宗凈土宗的批判〉、〈印順佛教思想的影響與略評〉五個主題。在完成學位論文后,她又陸續(xù)發(fā)表有關印順導師思想的研究,包括:〈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臺灣當今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65、〈《肇論》研究──近代學者「哲學角度」的論述〉66、〈從僧肇到印順導師──《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67、〈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兩性平等意識及其影響〉68、〈印順《中國禪宗史》的特色──兼論其觀點之影響〉69、〈當代「人間佛教」的諍辯──記數(shù)年前的一場大風暴始末〉70、〈牛頭禪析論──從胡適到印順〉71等,繼續(xù)闡揚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八、不「惡名畏」的文化尖兵──林金悔居士

  林金悔(1949~),臺灣臺南縣漚汪人,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教育廳股長、視察,臺南市教育局局長,歷史博物館展覽組主任,文建會副次長,文化資產(chǎn)保存研究中心籌備主任,現(xiàn)任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他是在就讀臺灣師范大學時,開始接觸佛教,參加佛學社團中道社,后擔任該社團之社長。有次至臨濟寺參訪時,與傳道結緣,曾多次接觸,讓他印象深刻。畢業(yè)后,接著當兵、教書、念研究所,以后又至教育廳服務,一連串的人生歷程,使他忙于求學、工作,以致未與傳道聯(lián)系72。直至1984~1986年擔任臺南市教育局局長,得知傳道在臺南,因此再度聯(lián)絡,并常相往來;又加上二人同樣對藝文有興趣,故時而相邀出席藝文活動,因此關系更密切。傳道之對藝文有所涉獵,并參加藝文活動,主要目的是要度化、影響藝文界的人士73。因此常善用互動的過程中,不時將佛教的內涵帶入其中。林金悔回憶說:

  我在文建會服務時,因工作關系常出差,到南部都會到妙心寺掛單,師父是一個很健談的人,無所不聊,常聊到深夜一、兩點,雖然累,但有啟發(fā)性,讓我收獲良多74。

  其中對他啟發(fā)最深的是「凡夫菩薩」,他表示:

  傳道法師對「凡夫菩薩」的闡述講得很好,他的意思是:我們都是凡夫,只是欣求菩薩的境界,盡量來行菩薩道。因為基本上是凡夫,所以我們對于任何人,均要用這樣的觀念來看,不可要求每個人都是很完美,我們對待別人,應視其大體,重要的部分,不逾矩即可。亦即是我們要以比較人性的觀點來看一個人,如此無論對方是世俗人或者是宗教人士,也才比較適當,落差不會太大75。

  由于得之于傳道對「凡夫菩薩」闡述的精義,當他自己面對別人誤解時,也能坦然以對。例如:1994年經(jīng)他的促成,而由妙心寺企畫編印,文建會出版的《蘇雪林山水》一書,在出版過程中曾被蘇雪林76誤解,并在其書信中責罵他77。然而他卻能不念舊惡,反而這么表示:

  蘇老長年與外界少有往來,而且文人又比較有個性,加上主觀的揣測,因此引起不必要的誤解。我自認完全出于一片好意,因此,不以為意,反而堅定該做還是要去做的心念,終于完成該書的出版。78

  這一段插曲,讓他深刻的體會「凡夫菩薩」的精神所在,即使是利他的過程中被誤解,仍要抱持堅定的心愿達成任務。

  另外,傳道也啟發(fā)他幫助眾生要把握「及時」的態(tài)度,不要拘泥形式,固執(zhí)不通。他說:

  師父曾告訴我說:「僧團雖有固定的功課,早晚課或個人的功課,但若是信徒有重要的問題要請益時,不能說等我做完功課再談」。這句話對我有所啟發(fā)。我退休后幾乎天天念經(jīng)做功課,有親朋好友有事找我?guī)兔?我總不能說我要念經(jīng)啊!不要吵我,而是應該馬上幫忙處理。學佛應該不要固執(zhí)不化,重視形式而忽略實質,修行是自度度人,當有人需要你幫他忙的時候,應該立即處理。這觀念影響了我。79

  經(jīng)由他的自述,我們知道傳道與他的交往除了藝文互動之外,還對他的人生態(tài)度有重要的啟發(fā)及影響。傳道原愿以藝文當橋梁,借機讓藝文界的人士能有機會認識佛教。但從林金悔的敘述中,發(fā)現(xiàn)此一志愿,豈止搭橋播種,實則已萌芽發(fā)育,成長茁壯,相信未來當有更多藝文界的人士。更能發(fā)揮人間佛教的精神,自度度人,利他利己,進而和樂社會,凈化人心。

  九、植「大樹」關懷社會的長者──郭麒麟居士

  郭麒麟(1945~),臺灣臺南市人,隆美窗簾的董事長,旗下?lián)碛薪偌疫B鎖門市,現(xiàn)任法云文教協(xié)會理事長、臺灣省布商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1985年 2月與其同修至妙心寺求受皈依,后親近傳道,對于其闡述的佛法理念非常認同,他表示:

  師父愿意去關懷這個社會、國家,及弱勢的人,這些理念與我非常相契合,而他不談迷信講正信,更重視教育,能提升我們的智慧。這也是讓我想要親近的原因。80

  除了理念的相契外,更經(jīng)傳道的啟發(fā),讓他對于如何關懷社會的相關觀念有所認識與了解。他表示:

  師父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我是一個生意人,對關懷社會、環(huán)保等相關觀念,非常貧乏,經(jīng)由師父的開示,讓我對于關懷的層面及如何落實,有更深一層的認知。81

  有了相關觀念的認知后,他即熱心參與「臺南佛教法云慈善會82」(今更名為「臺南市法云文教協(xié)會」)的成立,并被推選為首任的理事長,積極的落實「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凈化」,關懷的層面有:政治、環(huán)境、兒童、青少年、老人等,還有急難救助,以及舉辦專題講座、文化等活動。2000年再度接任理事長后,于9月18日起,開辦「大樹計畫──課輔安親」活動。為單親家庭或低收入戶及行為偏差者的小三至小六學生,免費課業(yè)輔導,并教導才藝,心靈教育及人格發(fā)展的培養(yǎng),給予長期的關懷與輔導,而且與學校及家長保持聯(lián)系,溝通、研討,做到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解決問題,同時推動持續(xù)性的認輔制度,期望對這些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正面而深遠的影響83,他表示:

  我們做的是預防產(chǎn)生中輟生的工作,是治本積極的;而政府做的只是治標消極的工作,政府是在發(fā)現(xiàn)中輟生再予以輔導,期能改變他們,因此成效不彰。而我們的關懷是從小學生做起,針對缺乏愛及照顧的孩子,給予關懷,并漸進的影響導正他們,使他(她)們不會演變成為中輟生。84

  由于郭騏麟的大力推展,「大樹計畫」的施行已近六年,有的孩子已升上國中,甚至高中,截至目前為止,僅有一位成為中輟生85,其成效深獲肯定與贊許,并獲得臺南市政府的補助,報章雜志更為此作過專訪報導86。

  郭麒麟受傳道的啟發(fā),除了落實社會關懷外,更對他的事業(yè)及生活有很深的影響,他進一步表示:

  師父對我觀念的啟發(fā)非常深,改變我的人生觀,讓我看事情比較不會執(zhí)著,對我的日常生活受益良多。而師父開示的佛法,對我的事業(yè)也很有幫助,譬如:對員工的關懷,重視顧客的意見等,可說我一生受用無窮。87

  郭麒麟雖是一位商人,卻沒有多數(shù)商人的錙銖必較的習性,而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因有這樣的特質,所以,一經(jīng)傳道的啟發(fā)及指導,即能很快掌握佛法慈悲濟世的精神,并能將佛法落實于生活中,用心的察覺一般人忽略卻應該做的事情,不僅富涵悲心,還能運用智慧思考解決之道。

  十、充滿愛心的人間菩薩──蘇素娥居士

  蘇素娥(1933~),臺灣臺南人,臺南忠義國小教師(今已退休)。接觸佛教因緣,是經(jīng)由妙心寺慈恩婦女會會員方杏心的介紹,1985年四月至臺南市立圖書館育樂堂聆聽圣嚴法師主講、傳道擔任臺語翻譯的講座,深深覺得傳道翻譯得非常好,對其印象深刻。她表示:

  師父翻譯得非常好,聽了很歡喜,我即問明他是那一寺院的師父及在那里講課,后得知師父在德化堂講《法句經(jīng)》,我就每周固定都去聽講,覺得他講的內容好像是為我們而講一樣,非常相契,而且?guī)煾赣钟哪?攝受力強,讓聽者法喜充滿。88

  由于覺得傳道所說的佛法與之相契,不但至妙心寺皈依,更因認同理念而加入慈恩婦女會的行列,并積極的參與會務工作,到各醫(yī)院去慰問病患,熱心助人。她秉持的是:

  師父說要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隨分隨力的去做。89

  所以,她在時間許可的狀態(tài)下,自發(fā)性的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說:

  我參與妙心慈恩婦女會時,常訪視貧困的人,有次至救濟院愛護寮(又名乞丐寮),贈送一些日常用品給該院,當時有一位生牛皮癬的老人,看起來很可怕。因為那里的衛(wèi)生習慣不好,老人大多不到大澡堂淋浴,僅用毛巾擦拭而已,因此癬的擴散更快。后來我每天發(fā)心為這位老人洗澡,自備消毒水,以及帶他去皮膚科看診,經(jīng)一段時間老人的牛皮癬好了。90

  即使她積極的助人,但也不曾疏于家庭的照顧,而且連周遭的環(huán)境也會去關注,更不拘傳統(tǒng)學佛的形式,她表示:

  我常記住師父說過的話,要先將家庭照顧好,才能去幫忙別人。不要到寺院誦經(jīng),置家庭于不顧,引起家人的反感,這樣是不對的。自己處在什么樣的因緣,就應盡心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拘于禪修、佛七才是學佛。師父也提醒我們隨時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像我住的公寓,電梯內無人清掃,我就去清掃,舉手之勞,隨處都可以去作利益眾生的事,這些不都是修行嗎?91

  有了這樣的理念,所以,她能安于所處的因緣、隨分隨力,盡心力的扮演好角色。當她先生罹患食道癌開刀住院期間,她除了照顧先生外,更協(xié)助同病房肺癌病患的家屬清理排泄物,她回憶當時的情形:

  與我們同病房的阿伯,是肺癌患者,他有兩個兒子未婚,一位是計程車司機,另一位是理發(fā)師。阿伯惡化的很快,初來時還能上下床,三天即無法下床,大小便需要別人協(xié)助,他兒子晚上來醫(yī)院常呼呼大睡。因此都是我?guī)退袋c滴,上廁所時需要有人攙扶,上大號時他兒子抱他,我?guī)退帽闫骷安疗ü?他們覺得不好意思,我說沒關系,病人是需要幫助。住了五個星期,每天都協(xié)助他們,他們非常的感激。其實,我的想法是做得到的事情,可以幫忙就去幫忙。92

  這樣的思想與行為的源頭,是來自聽聞傳道的開示。她除了幫助他人之外,也幫助自己面臨人生最黑暗的時期,她表示:

  先生食道癌往生當日,媳婦產(chǎn)下唐氏癥孩子,我的內心百感交集,無法言喻。還好慶幸自己學佛,平常聆聽師父的開示所累積的基礎,及師父的開導,讓我很快度過,不至于走向自我毀滅的地步。93

  由于有這樣的基礎,因此她的煩惱能迅速的轉化,她表示:

  對于唐氏癥孫女,我轉念的想:是菩薩知道我們家有愛心,這孩子誕生在我們家,會得到很好的照顧。我開始買有關唐氏癥的相關書籍,那年暑假即到瑞復益智中心當義工,接近唐氏癥的孩子,發(fā)現(xiàn)唐氏癥的孩子很可愛。94

  至今,她全心全意的照顧唐氏癥的孫女,并訓練她生活自理,栽培她高中畢業(yè),并接洽餐廳,安排她以義工的方式去學習。雖然她現(xiàn)在更沒有時間接近道場及親近師父,但她表示始終謹記傳道的開示,將佛法落實于日常生活,隨分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肆、結語

  導師的治學從論入手,重辨異,重思維,并抉發(fā)現(xiàn)實的佛教為何與理想相差甚遠?于是治印度佛教史,溯源「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95的本懷,因而提出「人間佛教」的思想。妙心寺奉行此思想并建立修行方法、實踐準則,積極地從事「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凈化」,不但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更展現(xiàn)人菩薩行的具體實踐內涵。

  綜觀上述,可知妙心寺在弘揚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層面,對教界與社會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且所播下的種籽,已在各行各業(yè)中萌芽。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追隨者皆能掌握人間佛教的思想要義,而且不拘任何形式靈活運用于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中,盡心盡力、隨分隨力的實踐「人間佛教」的理念,不僅沒有任何業(yè)績壓力,也不會有與人格格不入的情形,并能將此理念傳遞給他人,不但凈化自己也凈化了別人,足見人菩薩行是符合現(xiàn)代人的需要,值得現(xiàn)代人躬身力行。

  注釋:

  55.后來出版為《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臺北:法界,民89年1月)一書。

  56.~57.丘敏捷訪談錄(2006.3.6)。

  58.丘敏捷,〈自序〉,《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臺北:法界,民89年1月),頁21。

  59.~62.同注56.。

  63.傳道法師訪談錄(2006.3.18)。

  64.丘敏捷,〈目次〉,《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臺北:法界,民89年1月),頁1~6。

  65.弘誓文教基金會主辦,《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民88年11月24~25日。

  66.《南師學報》第37卷第2期,民92年10月,頁17~28。

  67.現(xiàn)代佛教學會,《印順導師思想:邁向2000年佛學研討會》,民89年1月22~23日。

  68.弘誓文教基金會主辦,《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民90年3月31日。

  69.現(xiàn)代佛教學會主辦,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學術研討會「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民93年9月25~26日。

  70.《當代》第215期,民94年7月,頁54~61。

  71.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民94年8月30日~9月2日。

  72.林金悔訪談錄(2005.9.7)。

  73.釋傳道訪談錄(2004.9.5)。

  74.~75.同注72.。

  76.蘇雪林(1896~1999),安徽太平縣嶺下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師范畢業(y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肄業(yè),1921年赴法國入中法學院,后又進入里昂國立藝術學院,以母病輟學歸;貒,曾任教于安徽省立大學、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等校。1950年再赴巴黎,研究神話兩年。1952年抵臺灣,在臺灣師范大學任教,1956年轉到成功大學。1973年退休之后,仍在家從事著述,曾獲得中山學術及文化建設獎等大小獎項后因病辭世,享年104歲。在臺40年余年間,蘇雪林以研究屈賦為主,著有〈屈賦新探〉,其他著述還有〈遼金元文學〉、〈唐詩概論〉、〈屈原與九歌〉、〈天問正簡〉等多種。

  77.~79.同注72.。

  80.~81.郭麒麟訪談錄(2006.3.20)。

  82.「臺南佛教法云慈善會」1987年7月12日于妙心寺成立,敦請傳道法師為該會的導師。1989年為擴大社會服務,遂將會址遷于臺南市金華路二段。1991年,正式立案并更名為「臺南市法云文教協(xié)會」。

  83.法云文教協(xié)會理事長郭麒麟暨全體理監(jiān)事致傳道法師函(2002.3.6)。

  84.同注80.。

  85.據(jù)大樹計畫輔導老師張惠珠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追蹤這些孩子,只有一位孩子成為中輟生!

  86.張歸帆〈社區(qū)安親班溫暖弱勢學童〉,《中華日報》,民90年1月19日。

  陳美文〈法云大樹呵護單親學童〉,《中國時報》,民90年7月23日。

  吳幸樺〈找回中輟生大樹計畫獲認同〉,《自由時報》,民92年3月7日,第13頁。

  陳銀全〈法云協(xié)會要讓中輟生越來越少〉,《中華日報》,民92年6月20日。

  87.同注80.。

  88.~94.蘇素娥訪談錄(2005.3.4)。

  95.《增一阿含經(jīng)》〈等見品〉,《大正藏》第2冊,頁694a。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