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踐——以妙心寺為例(上)

  妙心法雨

  ◎ 95.5.21發(fā)表于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shù)會議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踐——以妙心寺為例(上)

  釋傳道、伍麗滿

  壹、前言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是近代中國佛教發(fā)展路線的主流,為中國佛教抉擇出一深契佛教根本精神的思想體系,更為當代臺灣佛教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目前,包括佛光山、慈濟、法鼓山、弘誓學院、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妙心寺等佛教團體都積極的弘揚「人間佛教」,盡管這些教團對人間佛教表述的理念與實踐目標有所不同,但對整個臺灣社會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真正以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為其實踐核心的團體,除印順導師的嫡傳法脈之外,有佛教弘誓學院、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妙心寺等。而妙心寺,又可算是較早推行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道場之一。為緬懷導師之法乳深恩,今不揣淺陋,僅以妙心寺為例,作為拋磚引玉。

  1973年6月傳道銜師命接辦臺南妙心寺開始,即力行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教化志業(yè),并積極落實「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1,隨分隨力地從事文化、社教、環(huán)保及社會關(guān)懷等工作。多年來,其成效已如隨風飄散的種籽,四處播散且落地生根,正影響著各行各業(yè)的人士成為人間佛教的追隨者。因此,本文將側(cè)重此一實踐面,以田野調(diào)查方式,一一訪談相關(guān)人士,探討這些追隨者受啟迪的梗概。有關(guān)妙心寺推展文化、社教、環(huán)保及社會關(guān)懷的部分,因傳道已于〈人間佛教的實踐──略談妙心寺的嚴土熟生〉2一文中略作闡述。因此,本文的重點將著重兩個方向:一為形塑妙心寺「人間佛教」的實踐準則,二為妙心寺教化之社會效應──以人為中心的考察。

  貳、形塑妙心寺「人間佛教」的實踐準則

  妙心寺奉行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以人間凡夫的立場,發(fā)心學菩薩行」3的精神,確立「人菩薩行」的主要內(nèi)涵──「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進而達到「莊嚴國土、成熟眾生」,透過「如實觀緣起」、「如理正思維」、「如分正抉擇」4作為人間佛教追隨者的修行方法、實踐準則,茲就方法準則略述如下:

  一、如實觀緣起

  「如實觀緣起」的「如實」之意,即是一切事物本來是怎樣,就是怎樣的呈現(xiàn),且不摻雜任何自我的觀念,也就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如實觀」是沒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也沒有好惡情結(jié),本來怎么樣,就還給它怎么樣。例如:眼前看見麥克風時,沒有涉入我喜歡或不喜歡的主觀意識,因為它只是眾多因緣條件所組合、是無常生滅變化的產(chǎn)物,所以,也不是獨存,更非一成不變。此外,諸如:成功有成功的條件因素,失敗有失敗的條件因素,如果能夠如實去理解它,就會明白世間的一切都是由緣起而產(chǎn)生的,一旦因緣改變,就隨之轉(zhuǎn)變,所以,不是永遠都如此的。5

  緣起觀是佛教不共世間的法則,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現(xiàn)象之所以如此,必有其所以如此的因緣法則,如佛在《雜阿含經(jīng)》卷二.五三經(jīng)說:「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6這是著名的苦、集、滅、道四圣諦的教示。說明生死流轉(zhuǎn)的苦果,是由雜染的心念、身語行為(因緣)所集成。還滅解脫的圣果,是由離染的清凈心、行(因緣)所證滅的。7 所以,不論是生死輪回的因緣,或是還滅解脫的因緣,都必須透過如實觀四諦、十二因緣及修學八正道,而得解脫。以上是從解脫道而論。

  若從菩薩道而言,則需增加六度四攝以完成菩薩修學的目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就是發(fā)無上菩提心,并希望自他都能成佛。至于為什么要度眾生成佛,其動機何在?主要是來自同體大悲心,因為同體,所以,我們的學問、修養(yǎng)、事業(yè)一切等,都是來自于與眾生共存、輾轉(zhuǎn)相依的恩惠。因此,我們常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8這就是來自同體大悲心!竿w大悲心」之后,一定是「無緣大慈」,緣是指條件。「無緣大慈」是不論關(guān)系、條件如何,甚至不求任何回報來服務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這是基于菩薩的本分、使命與天職,如此去實踐,其動力就會源源不絕。所以,除了具「同體大悲」之理念外,更需有與「無我」相應的「性空慧」之知見,以明白眾生和我是同體的。因為,既然眾生和我是同體的,所以,是緣起無我無自性的。否則,遇到挫折、痛苦,就會難以接受。有性空慧及同體大悲,認知自他輾轉(zhuǎn)相依,沒有對立,就能感同身受,如此緣眾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眾生的離苦得樂,就是我的離苦得樂。因此,悲心自然流露,進而提升凈化,達到無事而不滯礙的境地。如同醫(yī)生,能醫(yī)好別人的疾患,即使病患沒有回來致謝,對醫(yī)師而言,是沒有差別的。因為已治好疾病,任務即已達成。

  綜上所述,從解脫道而言,緣之所以生如實知,緣之所以滅如實如,苦集滅道如實知,流轉(zhuǎn)生死如實知、還滅解脫如實知。從菩薩道而言,觀緣起無我,進而從身心相依、自他共存、物我互資的緣起正覺中,了知有情的同體平等。9

  二、如理正思維

  「如理正思維」,「如理」的「理」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10的生滅雜染因果法;「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11的還滅清凈因果法。「如理正思維」即是透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徹底通達此染凈的緣起法則,悟得因果間的必然性與普遍性,也就是思考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法則,又怎樣形成這樣的所以然。

  一般人面對任何事情,往往以「一切都是因緣」籠統(tǒng)看待,其實,應該再區(qū)分為主要因緣與次要因緣。所謂主要因緣,就現(xiàn)在而言,是形成事件的必要條件;其次的,就屬于充要條件。如欲解開煩惱的關(guān)鍵,只籠統(tǒng)地講這是因緣所形成,便無從著手解決。所以,解除煩惱之道,應先省察煩惱的根源,是由愛見所產(chǎn)生,因為愛見(無明貪愛),是見解上與情意上執(zhí)著的問題。由于無明貪愛而有我見,因此才會有我所見,并由此延伸出有「我愛、我所愛、后有愛、我瞋、我癡」等。明乎此,則知煩惱并非存在于外表的枝枝節(jié)節(jié),而須從根本處著手。「我見」沒了,就像是挖掉樹根一樣,雖然還有樹葉,但維持不久,因為根已斷了,不再提供任何養(yǎng)分,如此煩惱沒有貪愛滋潤,就可以斷除。所以,緣起無我的中道正見,是要透過如理正思維,找出真正的原因,并與「空無我慧」相應,就能破除「我見、我所見」,若要再破除其他細微的執(zhí)著,也就能得心應手。

  三、如分正抉擇

  每個人無時無刻無不在做抉擇,能如自己的身分,能恰到好處的做出該取該舍的抉擇,便是「如分正抉擇」。不合自己的身分、不合理、不合情,固然不可;即是合理合情,但不合身分,也不可以。清楚明白自己的角色功能及身分,在適地、適時、適人應該說、應該做要當仁不讓地去做。但有情眾生往往是回憶過去,憧憬未來,卻沒有把握現(xiàn)在。以三世因果來說,過去的行業(yè)會影響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行業(yè)又會影響未來。然未來是現(xiàn)在的延續(xù),所以,改變現(xiàn)在即是改變未來。以前做錯了后悔無益,該受的業(yè)果報來臨時絕不逃避,只要果敢面對好好反省、改進,以后不再犯就行了。另外,抉擇時須明白:只要有取舍,就會有得失,既然做出抉擇,就要隨時活在當下,永遠為自己的言行徹底負責。

  其實人間佛教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根境識三和合接觸時,要與「明」相應。什么是「明」?就是如實、如理、如分。該吃的時候吃,該睡的時候睡,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就不要講,若遇可意觸的,不生起歡喜心,即不貪;反之,即使遇到不可意觸,仍然清楚明白而不生討厭之心,就是不瞋;也不要回避貪、瞋而以「沒有感覺」來搪塞,就是不癡。這樣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離于染著,即當下解脫、事事解脫。

  在實踐人菩薩行時,從人間凡夫有限的心力、財力、物力與時間上來著眼,必然要面臨有所取、有所舍的抉擇,化為行動的目標,即是「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此時──應當關(guān)懷、凈化的時間點,也就是如何在不失佛法的根本立場,而將佛法的弘傳善巧地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使佛法更能滋益廣大惶惑的眾生。例如:弘法的方式、利生的事業(yè)、僧眾素質(zhì)的提升、護法團體的組織、在家居士的教化等。其次,亦應關(guān)懷現(xiàn)時代社會人心的趨向,以便依于佛法的正見而予凈化對治。此地──應當關(guān)懷、凈化當?shù)氐姆N種事務。如我們身處臺灣,就可以關(guān)懷臺灣佛教如何走出傳統(tǒng)的陰影,并排除滲入佛法中的神道及俗化思想,從而建立臺灣本土宗教的性格與特色。尤應將佛教徒的眼光,從遙遠的他方,拉回到這現(xiàn)實的本土臺灣,所以應當凈化的,亦屬臺灣本土社會,及其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困境。若身處其他地區(qū),則應關(guān)懷、凈化當?shù)氐氖聞。此人──當以此世間的眾生,尤其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類,作為教育關(guān)懷、凈化的第一順位。其中,尤應對于弱勢團體及其相關(guān)議題賦予特別的關(guān)懷,寧愿作為弱勢團體的捍衛(wèi)者,也不與擅用財經(jīng)政權(quán)優(yōu)勢者并肩立!12

  綜上可知,「如實觀緣起」、「如理正思維」、「如分正抉擇」三句,不但賅攝教、理、行、果──信、解、行、證,而且輾轉(zhuǎn)增上,相輔相成。若側(cè)重信解教「理」而言,「如實觀緣起」是聞慧,「如理正思維」是思慧,「如分正抉擇」是修慧,除了對于個人心性的修持有助益外,更有助于人菩薩行的實踐。而人菩薩行的具體展現(xiàn),就是「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所以,「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是「事」行果證的實踐歷程,且是解脫道與菩薩道融合不二的具體展現(xiàn)。也就是實踐人菩薩行時,能以緣起來觀察所觸對的人、事、物,能明了不同的因緣組合,即形成不同的結(jié)果,因此能善巧方便,不墨守成規(guī),更深入了解前因后果,發(fā)掘問題之所在,本著人法二無我法則,進而思考解決之道,更不為其成敗、得失、毀譽所牽動,只問行事過程是否盡心盡力,至于結(jié)果則隨因緣的造化,因此,在實踐的過程,沒有任何業(yè)績壓力,且能盡其在我、任重道遠地勇往邁進。

  參、妙心寺教化之社會效應——以人為中心的考察

  傳道在三十多年的弘化中,無時不以上述的實踐準則來教化信眾,數(shù)十年來的弘法遍及海內(nèi)外,受此思想的啟發(fā)者眾多,且已成為人間佛教思想的追隨者亦不少,他們均表示受到這思想的啟迪,而影響他們的觀念及態(tài)度。其中甚而有部分的法師、居士積極的成立以弘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為宗旨的團體;有的則將此思想落實于日常生活中,影響周遭親朋好友;也有將此思想傳播至職場;還有無私的服務于社會群眾。因為時間、篇幅所限,以下僅擇幾位代表人物,分別以海外、國內(nèi),再依法師、居士(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之序,略述他們?nèi)绾问軅鞯赖膯l(fā),以及如何實踐人間佛教思想,而趨近關(guān)懷社會、凈化人心之目標。

  一、道心堅固的青年菩薩──繼如法

  繼如法師(1961~)13,美籍華裔,出生于馬來西亞,1980年曾于泰國參學上座部佛教六年,后回馬來西亞依止竺摩長老座下,1986年,在臺灣受三壇大戒。1987、1988年傳道法師至馬來西亞佛學院講學,當時還在佛學院的他,對傳道法師的印象深刻,他表示:

  傳道法師的弘法對于馬來西亞的佛教青年及佛學院的學生有很好的影響,他介紹印順導師的思想及應如何在人間實踐

  菩薩道,加深我們對于菩薩行的認識。他講課的方式活潑,豐富又不死板,反應快又準,對佛法義理的掌握很精辟,讓

  我們印象深刻而且受用。14

  可知傳道赴馬講學,除了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外,也對繼如法師等人產(chǎn)生影響。繼如法師并表示受傳道的啟發(fā)后,開始閱讀印順導師的所有著作,從此激發(fā)他弘法度眾的態(tài)度。他說:

  我早年學習南傳佛教,1980年至泰國參學,1986年才回馬來西亞,1987、1988年遇到傳道法師,受他菩薩行的啟發(fā)頗

  深,經(jīng)由他認識導師,進而閱讀導師的著作,認識佛法的慈悲及信愿,讓我找到實踐的依據(jù),除了解脫道的智慧,還需

  要弘法利生的慈悲信愿,增益我攝受眾生的意愿,及對不同思想的同情。15

  對于原來學習南傳佛教的人士來說,繼如法師有這樣的轉(zhuǎn)變,確實是不容易的。而且他自此奉行菩薩道的修持,在美國積極的弘法度眾,他進一步表示:

  1995年我到美國后,接觸美國東西兩岸的佛教團體,或在中部大學作短期教學,都以介紹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為主,這

  些知識份子,很能接受此思想,這樣的工作一直持續(xù)至今。為讓佛法廣為弘傳,我深入的認識他們的文化思想、生活習

  慣等,目前已有白人跟隨學習。16

  因此,繼如法師赴美弘法,即以導師之思想為主,目前在美國固定弘法行程:于美國麻州的波士頓為普賢講堂、芝加哥正覺寺講授佛法。每周日在其創(chuàng)辦的 Mid-America Buddhist Association(美中佛教協(xié)會)17為當?shù)厝耸恳杂⑽男敕鸱爸笇е杏⒎饘W營18。

  從上述得知,傳道于馬來西亞的弘法之旅19,確實發(fā)揮了具體效益。而所播下的佛法種籽,也已萌芽成長,甚至輾轉(zhuǎn)遠播美國。

  二、解行并進的菩薩行者——王松助伉儷

  王松助(1941~),臺灣臺中人,1963年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yè),1964年赴美求學,并于1968年取得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博士學位,后至加州惠普公司擔任工程師(今已退休)。其同修黃雪珠(1943~),政治大學國貿(mào)系畢業(yè)。1968年移居美國,從事房地產(chǎn)業(yè)務。目前定居于加州圣荷西,他們是菩提學會20的學員,曾參加該會「研讀『阿含經(jīng)』讀書會」及《佛法概論》等課程。該會與美國其他佛教團體最大的差別,是閱讀印順導師著作最多的佛教團體。因此,1992年傳道至該會演講時,反應非常熱烈,黃雪珠表示:

  我覺得師父很特別,他講的佛法很有內(nèi)容及深度,有些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的,當天課程原是7:00~9:00,但是一直

  延長到11點多,還欲罷不能,對于同學們?nèi)魏蔚奶釂?師父也都能一一回答。21

  這次的演講,讓黃雪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與未去聽講的王松助分享22。后來,傳道1996年至1999年連續(xù)四年赴美國弘法,皆有安排至菩提學會的講座,這期間講過「佛教的精神與特色」、「菩提心的修習次第」、「略談業(yè)力與愿力」、「般若經(jīng)導讀」、「建設(shè)在家佛教的方針」、「怎樣克服學佛的障礙」、《空之探究》、「學佛道次第──從解脫道到菩薩道次第」、「佛經(jīng)之結(jié)集與流傳」、「四禪定次第觀」、「佛學座談會」等題目,王松助伉儷皆到場聆聽。據(jù)王松助表示:

  師父的開示讓我們更清楚理解佛法,而且能融會貫通。還有師父極力的宣揚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讓我們對人間佛教有

  深一層的認識。23

  由于更深刻的認識人間佛教,促成了王松助伉儷在2004年12月自組內(nèi)觀中心時,乃以弘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研修根本佛法,作為該中心的宗旨,并禮請傳道擔任該中心的導師,并為之命名為「妙緣內(nèi)觀中心」24。

  該中心既然以禪修為主,又為何要實行人間佛教呢?王松助表示:

  因為擔心有學員學習根本佛法,只重視個人的修行及解脫,而忽略了對眾生的關(guān)懷。所以特別強調(diào)修學印順導師的人間

  佛教,除了注重個人的修持,也關(guān)懷周遭的人及社會,這樣比較圓滿。25

  從上述得知他們有別于其他的禪修團體,不僅重視個人修持,還力行社會關(guān)懷。除此之外,也重視佛法的聞思,該中心除提供傳道講述的佛法課程DVD,并提供由傳道致贈的性廣法師佛法課程 MP3,供學員借閱。并且自2006年2月起每月排定一次,透過SKYPE網(wǎng)路視訊(遠距教學)敦請傳道為其學員講授佛法,及解答修學的疑惑,課程單元26如下:

  2006年妙緣內(nèi)觀中心傳道法師授課表

  日期課程單元

  2/18 佛法的目的──如何解除煩惱而開展人生(離苦得樂)

  3/5佛法的根本內(nèi)容──佛、法、僧三寶

  4/2佛法的教育──依四悉檀、五明兼授,轉(zhuǎn)迷成覺

  5/7佛法的基本原理──四諦、十二因緣

  6/4佛法的特質(zhì)──緣起無我的中道正見

  7/2佛法的綱目──三學八正道

  8/6佛法的實踐德目──八正道與六度、四攝

  9/3學佛行儀──禮敬三寶與行、住、坐、臥四威儀

  10/1大小乘的差別──悲愿與智證

  11/5學佛道次第──依信、解、行、證(正常道、易行道)循序漸進

  12/3研究佛法的方法──以無常、無我方法探究,期達解脫自在涅槃境地

  ※「日期欄」為美國加州之日期。時間4:00~6:30PM

  這種方法不但能讓學員們清楚耳聞傳道授課的聲音,更能目睹講學的風采,相對地也使傳道看到聽講者的反應。善用現(xiàn)代網(wǎng)路科技產(chǎn)物,使佛法的弘傳,不僅節(jié)省了講授者與學習者,來往奔波的時間,更發(fā)揮了無遠弗屆的成效,這無異是資訊時代帶來的方便與利益,值得現(xiàn)代弘法者留意這種嶄新的弘法方式。

  三、勇猛精進的菩薩行者——郭昌文居士

  郭昌文(1951~),臺灣臺北人,從事建筑業(yè),早年護持中臺山,親近惟覺法師多年,后因差別因緣而離開中臺,并于1995年移居美國西雅圖定居。有次回臺灣看到傳道的電視弘法,覺得傳道講解佛法與其他法師不同,又加上其內(nèi)心正面臨學佛路上,不知該如何再走下去的瓶頸,因此,專程南下向傳道請益。那次的會談,對他頗有助益。之后,他只要回臺灣,一定會到妙心寺,或是傳道至西雅圖弘法時,也會前往聽講。傳道為其推薦印順導師的相關(guān)著作,介紹人間佛教思想,他經(jīng)多次的請益及閱讀印順導師的著作后,重燃對佛法的信心,而且改變以往的認知及態(tài)度,他表示:

  以前感覺佛法是玄妙的與世間產(chǎn)生不了關(guān)系,但接觸傳道法師及印順導師的著作,讓我了解佛法與生活是相契合的,非

  常平實,而且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我有重生的感覺。27

  過往的觀念認為學佛就是要盡量謝絕外緣,包括親朋好友,由于這樣的心態(tài)而受到許多人的排斥,F(xiàn)在的觀念改變后,

  也讓我的人際關(guān)系有所改善,親朋好友也較能接納我。28

  可知由于接觸傳道與導師的著作,而改變了郭昌文的觀念與人際關(guān)系,更激發(fā)他積極宣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理念,并在西雅圖成立的「妙法讀書會」,以閱讀印順導師的相關(guān)著作為主。除此之外,也影響臺灣高雄的朋友,并為之成立「高雄妙法讀書會」,同樣以閱讀印順導師的相關(guān)著作為主。其活動如下表所列:29

  名稱時間閱讀書籍聯(lián)絡(luò)人聯(lián)絡(luò)電話地址

  西雅圖妙法讀書會每周四AM10:00~13:00 成佛之道郭昌文(425)747-1083 CHANG-WEN KUO 15746 Se 60th PLBellevue WA 98006-5312

  高雄妙法讀書會每周四PM19:00~22:00 成佛之道邱朝浴(07) 高雄縣鳳山市鳳甲路223號

  2004年郭昌文還受邀至馬尼拉佛教辦理的能仁中學、普賢中學演講30。2006年1月受邀至馬尼拉佛教團體演講,講演的內(nèi)容皆以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為主;此次的弘法,聽講的部分居士頗能接受這樣的思想,經(jīng)郭昌文鼓勵,有人愿意免費提供場地,讓同參們可以共修及成立讀書會(閱讀印順導師著作),郭昌文并與之約定,成立之初,愿意前往帶領(lǐng)31。

  郭昌文表示,在宣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過程中,認同的人雖然尚未普及,不過他常憶起傳道曾告知他的話:

  導師曾握著我的手說:修行不要怕苦,不要怕沒人,度一個算一個,度兩個算一雙,正信正見最重要。32

  讀書會又不是開party,不需要那么多人。33

  由于傳道的這一段肺腑之言,讓他深印腦海,因此這樣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他,讓他一路走來沒有業(yè)績壓力,且能持續(xù)的勇猛精進。

  四、懸壺濟世的菩薩行者——唐德賢伉儷

  唐德賢(1947~),臺灣臺北人,中山醫(yī)學院醫(yī)學科畢業(yè)。其夫人陳長華(1947~)中山醫(yī)學院護理科畢業(yè)。1975年移居美國,后定居于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并開立診所,行醫(yī)濟世,現(xiàn)為OHIO東北大學醫(yī)學副教授。1987年經(jīng)朋友介紹接觸佛教,起初「結(jié)緣」的是凈土法門,因此,對于佛法的認知局限于凈土思想。直至1996年傳道至美國弘法,他們聽聞說法后,始重新認識、了解佛法。陳長華表示:

  第一次聆聽師父開示,讓我非常震撼,因為他所講的內(nèi)容,與我之前聽的佛法不一樣。我比較能接受他的說法,很生活

  化、平實又貼切。我覺得若依以前所聽的法行事,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甚至有些事是根本做不到的。34

  唐德賢也表示:

  師父宣揚的人間佛教,非常生活化,讓我們受益良多。……我覺得人間佛教思想比較能被美國人接受,因為很符合美國

  社會主流,可以與之接軌。而凈土宗則很難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因為美國主流社會比較活潑,重視實際。35

  由上述可知,唐德賢伉儷聽聞傳道所講授的人間佛教思想之后,不但對佛法豁然開朗,并經(jīng)由深刻的思考,進一步重新、深入理解佛教。甚至不會與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格格不入。陳長華進一步表示:

  人間佛教思想讓我們跟信仰其他宗教的朋友也能相處融洽,沒有隔閡。而且?guī)煾笍娬{(diào)的「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

  化」,也深深的影響我們。他說:如果你是美國人在臺灣,就要認同臺灣,但如果臺灣人到美國居留,就應該認同美

  國,而且要愛護它及盡我們的義務。36

  此外,唐德賢更將此思想落實在生活及職場上,他表示:

  在美國我們應該與這個社會結(jié)下善緣,對此時、此地、此人要去關(guān)懷與凈化。我是一個醫(yī)生,病人來找我,都是有苦

  難,我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我也會與病患分享佛法,但不用佛教的名詞,美國人非常有善根,都能接受。37

  唐德賢在與病人分享佛法的過程中,還影響了一位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元老級的名教授 Louis Patsouras38(1931~),他是一位社會主義者,不信任何宗教,在其著作中曾批評天主教、基督教,可以說對宗教沒有好感。他也是美國學界主流中屬于清流的學者之一,這些清流的學者,不受外在(大財團、政府等)的影響,勇于提出批判。Louis Patsouras教授是一位頗具影響力,可說是美國國寶級的學者。39

  有次,唐德賢將澳洲華藏禪寺英譯的《妙云選譯第三集》,請他過目,他欣然表示愿意義務幫忙潤飾,他覺得內(nèi)容很好,唐德賢與他略為分享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他聽了頗有興趣,并問明唐德賢與那一位老師學習,唐德賢告知是傳道,Louis Patsouras教授即表示若有機會想與傳道會談。40

  1999年傳道再度到美國弘法,唐德賢即特別安排與 Louis Patsouras 教授會面,相談甚歡,這次的會談,讓 Louis Patsouras 教授更深刻的認識佛教,頗認同這樣的思想,唐德賢表示:

  師父為Louis Patsouras 教授先講解人間佛教思想,后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他非常認同師父的說法,對佛教的印象非常好。對人間佛教思想稱贊不已。對于一個反宗教的社會主義者,能對佛教認同,是很不簡單的。41

  除此之外,更影響 Louis Patsouras 教授著書中定義高度社會完美主義之內(nèi)容,Louis Patsouras教授2006年3月30日向唐德賢坦白表示:

  我的社會主義的定義,由于接觸佛法而更趨圓滿;高度社會完美主義是建立在尊重及全人類的尊嚴下,以慈悲、智慧為

  本,創(chuàng)造出平等均富的制度去照顧每位公民在此生、此時、此地的關(guān)懷,讓每位公民在生、老、病、死上得到均等妥善

  的照顧,這包括完善的經(jīng)濟、醫(yī)療、文化、環(huán)保和社安制度。42

  由上述得知,那次近四小時的會談確實發(fā)揮了弘法的作用,從Louis Patsouras教授對人間佛教的肯定與贊揚來看,人間佛教思想在西方文明的社會是有其發(fā)展性,也有利于生活的實踐。

  五、積極推展閱讀的菩薩──得圓法師

  得圓法師(1948~),臺灣高雄縣人,1996年禮凈心長老座下出家,曾任高雄岡山佛光寺慈友會會長、岡山凈覺寺開山住持,1995年起陸續(xù)于高雄、臺南地區(qū)成立讀書會,以閱讀印順導師的相關(guān)著作為主。

  得圓法師未出家前是一位商人,1985年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傳道,并聆聽其主講之「佛法十講」、「成佛之道」等錄音帶,深深覺得其說法較有系統(tǒng),得圓法師表示:

  以前接觸的佛法較沒有系統(tǒng),師父講的佛法比較有系統(tǒng)。43

  此后,他即聆聽傳道所有講述的佛法錄音帶,他覺得很好,應該大力推廣。他說:

  之前我在一般的文物流通處門市,竟未看過師父的錄音帶,覺得很可惜。聆聽過師父錄音帶后,覺得有推廣的必要。我

  就在佛光慈友會提議募款,請購傳道法師講課的錄音帶至各寺院結(jié)緣,此方案經(jīng)決議通過。并由我負責陸續(xù)將錄音帶贈

  送至臺灣各地的道場。44

  從其發(fā)心護持來看,他確實非常認同傳道闡述的佛法。他也表示經(jīng)由傳道的說法,讓他更確立學佛目標。另外,傳道并鼓勵他閱讀印順導師著作,他如是表明:

  親近師父后,除了讓我有系統(tǒng)的學習佛法外,也增長學佛的信心及目標的確立,他也鼓勵我要好好閱讀印順導師的著

  作。45

  可知經(jīng)傳道的介紹,他即開始積極的閱讀印順導師的著作,因心生法喜,所以,1995年于岡山慈航共修院成立華雨讀書會,其后又在岡山凈覺寺成立讀書會(現(xiàn)已交由該寺持念法師繼續(xù)帶領(lǐng)),皆以閱讀印順導師著作為主。2005年11月,又在妙心寺帶領(lǐng)佛學讀書會,同年12月復于路竹成立讀書會。

  由上述得知,得圓法師受傳道的啟發(fā)后,除了對佛法增長信心之外,更確立學佛的目標,也經(jīng)由傳道鼓勵閱讀印順導師的著作,而陸續(xù)成立讀書會。他表示:若時間許可,有人愿意閱讀導師著作,他都樂意去帶領(lǐng)。47

  六、深解緣起無我的菩薩──吳文宗居士

  吳文宗(1949~),臺灣臺南縣人,1967年師范學校畢業(yè),復就讀成功大學中文系及高師大國研所。曾任國小教師、組長、主任37年,2004年退休復從事社會關(guān)懷,目前擔任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關(guān)懷生命協(xié)會理事及妙心寺義工。

  1981年就讀成功大學中文系時,因選修「隋唐佛學」、「中國哲學史」而對佛教的思想產(chǎn)生探討的興趣,但僅將之視為一門學科來研讀。直到1983年經(jīng)學佛的長輩推薦認識傳道,而對佛教的認知自此改觀,他表示:

  從師父開示中,了解佛教不是莫測高深,一點也不迷信,完全講道理而且非常的科學。48

  從此之后,即與同執(zhí)教鞭的同修陳銀華(1947~2003)撥空聆聽傳道主講「成佛之道」。并于1987年全家皈依傳道座下,成為三寶弟子49。在親近傳道的過程中,影響了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他承認:

  從道師父的身上,我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看待事物會從不同的觀點做多方面的思考;對待問題也會從緣起的

  角度切入,這樣才不會困在以往既成的思想窠臼里無法突破。50

  因此,當他面對去年(2005)十一月十日考試院院會通過銓敘部擬具的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時,杏壇大多數(shù)的退休教師為此充滿憤怒與憂心。然而他卻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他表示:

  許多教師埋怨以前都沒有改,阿扁主政就亂改,這就是不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前因為沒有改的條件因素,或說改變

  的條件因素還沒成熟,如今各項條件因素都湊在一起,必然會成熟這一方案的實施。假如在方案實施之前,忽然條件因

  素又多一樣或少一樣,它的變化就必然又不同;縱然如今實施了,也不是永遠不會再變。51

  由于吳文宗能從佛法緣起的角度去觀察事情,因此方能坦然的面對這些變化,心緒不受波動,所謂「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52,為此他解釋道:

  因為這些變化的原因,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你我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可以改變或阻擋的;我們何不隨順因緣?假如是我們

  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可以改變的,那我們就要盡心盡力了。這樣的觀念態(tài)度也是平常親近師父所學來的人生哲學;我不會

  因此而煩惱。53

  除了以緣起來面對這些事情的變化,也用此來調(diào)適其中年喪偶的心情,他表示:

  夫妻之情當然有難割難舍的時候,可是總不能一直執(zhí)著在那個點上,誠如導師所言:「不但生是緣起,滅也是緣起。滅

  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緣起的另一種狀態(tài)的存在。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憂」,……我深信陳老師的死(陳銀華與癌共

  處40年),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早已開始。道師父說得好:只要有緣再來人間,我們依然可以在一起,一起做建設(shè)人

  間凈土的好園丁!共同來凈化人間。54

  由上述可知,他不僅以佛法的道理來面對其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得失、順逆、生死、離合等,并升華凈化自己,而且積極投入義工行列,并參與社會與生命關(guān)懷團體,實踐凈化他人的菩薩行。(待續(xù))

  注釋:

  1.釋傳道,〈人間佛教──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妙心》第64期(民90年7月),頁6:「導師在《印度之佛教》序文:『釋尊之為教,有十方世界而詳此土,立三世而重現(xiàn)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竊將之簡化為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

  2.該文發(fā)表于1999年10月24日「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shù)研討會」。

  3.印順,《佛在人間》(臺北:正聞,民81年2月),頁102。

  4.此三者為傳道承襲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融會貫通所提出之修行方法、實踐準則。

  5.釋傳道主講,陳金選、丘敏捷紀錄,〈緣起八正道──中道德行〉,《妙心》,第32期(民87年8月),頁3~4。

  6.《大正藏》,第2冊,頁12c。

  7.釋傳道主講,謝芳珠紀錄,〈中觀思想的實踐(上)〉,《妙心》第61期(民90年1月),頁4。

  8.《大正藏》,第47冊,頁288a。

  9.印順,《中觀今論》(新竹:正聞,民87年1月),序頁8。

  10.~11.《大正藏》,第2冊,頁67。

  12.釋傳道,〈人間佛教──此時、此地、此人的關(guān)懷與凈化〉,《妙心》第64期(民90年7月),頁7。

  13.繼如法師致伍麗滿函(2006.3.29):「關(guān)于個人簡介為:1990年應美國佛教會之邀到美國弘法,1992年移民至美國,1995年協(xié)助推動美國中部密蘇里州圣路易市佛教工作,并成立美中佛教會擔任秘書,1996年任美中佛教會副主席,1997年于北美創(chuàng)立青年佛教教育基金會,1999年任美中佛教會主席至今,2000年任芝加哥正覺寺主席至今,2002年任莊嚴寺及紐約大覺寺方丈。著有《解脫之道》、《「佛法概論」導讀》、《阿含系列講記》等書。

  14.~16.繼如法師訪談記錄(2006.3.6)。

  17.Mid-America Buddhist Association(美中佛教協(xié)會)。

  47.同注43.。

  48.~51.吳文宗訪談紀錄(2006.3.6)。

  52.《六祖壇經(jīng)》〈坐禪品〉第五,《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353。

  53.~54.同注48.。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