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造作惡業(yè)--它決定招感痛苦的果報!

\

調(diào)伏力

  其次,就是它的枝末了——調(diào)伏力。

  前面講到無念---念而無念;蛘呶覀儼刺炫_智者大師的思想,叫做從假入空---從一切的假名、假相的因緣當中,回歸到清凈的空性。那么這個調(diào)伏力,就是無念而念,從空出假又產(chǎn)生一個念頭,當然這個念頭是善念。前面叫做正念;從正念當中,依止我們假觀的智慧,又產(chǎn)生一個善念,這叫調(diào)伏力。

  這當中有兩段:第一個止,第二是增長;能止方便與善根增長;一個滅惡,一個生善。

能止方便——

  【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不令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

  我們在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中,有很多煩惱習(xí)氣,不好的習(xí)氣也是有,善的習(xí)氣也是有。但是,我們面對不好的習(xí)氣怎么辦呢?慚愧悔過。菩薩戒中常說的---菩薩要有一種增上慚愧心。那么怎么辦呢?你要思惟業(yè)果決定。就是說,在我們當來的生命當中,是由業(yè)力決定的,我們要深信當我們造作了善業(yè)---它決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當我們造作惡業(yè)--它決定招感痛苦的果報。

  所以我們對于未來,是一種怖畏當來的三途果報——怖畏。菩薩對三途果報,深感怖畏。我們說不住,不是叫你否定,而是說你要用超然的角度,來觀察因緣。所以菩薩在觀察因緣的時候─當我們在面對惡法的時候,你要思惟這個惡法,肯定會帶我們到三惡道去,菩薩對這惡法產(chǎn)生怖畏。為什么怖畏惡法呢?因為怖畏它的結(jié)果,菩薩看到因,他是隨時看到果報的。那么因為怖畏當來的果報,而產(chǎn)生增上慚愧;以慚愧心的緣故,來止息一切身口意的惡法,不令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失故。法性本來就沒有過失,所以我斷惡的整個行為也是順從真如。這是第二個思考,從一種順從真如的角度,從無住的角度來生慚愧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