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欲,欲中無禪。只要你心中還有欲望,你就進不了禪定了。這個禪定的淺深有四禪,我們先看第一個初禪,看看初禪的相貌。

  初禪,亦名“離生喜樂地”,謂行者禪定初成,內(nèi)心已離欲界五欲,而生起初禪之喜樂。此中行者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氣息悉皆出入,入無積聚,出無分散,心中猶存覺、觀二種粗細(xì)之心理活動,是名“初禪”。

  初禪,又叫作離生喜樂地。這個“生”指的是什么呢?離開了欲界的五欲叫作生,他遠(yuǎn)離了欲界五欲的需求。他身心出現(xiàn)什么呢?出現(xiàn)兩種的感受“喜”跟“樂”。這個“喜”是比較粗重的,它是種粗重的快樂;這個“樂”是比較微細(xì)了。

  在唯識學(xué)上說,這個“喜”跟“樂”就像一只鳥,一只鳥要飛到空中的時候,它振動它的翅膀,這個是比較粗重的動作叫作“喜”;它在空中飛翔的時候,它的翅膀只要保持平衡就好,那個就是“樂”。

  就是剛開始從平等的感受要生起快樂的時候,是先喜,喜是很粗重的。慢慢慢慢快樂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保持穩(wěn)定的時候叫作樂,比較精細(xì)。所以他這粗細(xì)兩種快樂都具足。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禪定初成。這個人他到過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最后才達到初禪,他也經(jīng)過一段長時間的修行。他要修專注,要調(diào)伏欲望,要減少飲食睡眠,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這個時候,他那個初禪成就以后,就不再需要前面的粗重的五欲了。一個人在修禪定的過程,他要勉強自己調(diào)伏五欲。但是他得到禪定以后,自然不需要五欲,因為他有更好的東西。

  所以在因地的時候他是調(diào)伏,在果地的時候叫作脫落,他自然就不需要。所以他產(chǎn)生這種初禪很殊勝的喜樂。這個時候——“身心凝然”,第一個他是寂靜不動;第二個,他身體會產(chǎn)生變化。

  前面身心凝然,是指他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寂靜不動的。這以下講他的色身變化,他的毛細(xì)孔開始自動地呼吸。他是怎么呼吸呢?“入無積聚,出無分散”,特別的順暢。

  這個禪定人,在止觀的書上說,他散亂的心慢慢地收回來。比方說,他注意呼吸或注意佛號——心于佛號專一安住,心于佛號相續(xù)安住。我們一般是心光外泄,心的能量是散亂的,今天攀緣這兒,明天攀緣那兒。他把那個心的能量慢慢集中起來以后,變成一個強烈的水柱的時候,你的身體產(chǎn)生變化。

  第一個,最重要就是身體那個地水火風(fēng),風(fēng)大生起了,你會產(chǎn)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氣息,從丹田開始生起,然后慢慢慢慢周遍身心,它會有一種很殊勝的氣息。禪定的力量,那個氣息改變就是一個征兆。

  所以一個人要得禪定,第一個先產(chǎn)生氣,精氣神的氣。因為他的精神集中,所以他精力的能量加強,由精轉(zhuǎn)成氣,由氣再提升為神,所以他的氣開始生起的時候,這是禪定的最重要的征兆。他不需要靠鼻孔呼吸,他全身毛孔都開始呼吸,而且他的氣息是周遍身心。

  但是初禪也有缺點。他有覺觀兩種粗細(xì)的活動。這個覺觀我們解釋一下。

  這個覺觀是怎么來?為什么禪定的喜樂當(dāng)中又有覺觀呢?因為他是從欲界慢慢爬上來,欲界有貪愛煩惱,禪定是進不去的。你整天打坐,你只要煩惱沒有調(diào)伏,你進不去禪定。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guān)卡。所以他必須要修觀,觀身不凈。

  觀察我們色身是種種不凈物充滿于身內(nèi),內(nèi)相不凈;然后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利用九孔慢慢排出來。所以他慢慢慢慢觀察,我們色身是不可愛樂的,這個時候他對男女色身的愛取,慢慢地調(diào)伏了。

  慢慢地他那個波浪調(diào)下來了,這個時候他才能由專注力跟不凈觀兩種加持力,從欲界而進入到禪定。所以,他這個覺觀是幫助他脫離欲界,進入禪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助緣。

  當(dāng)然這個地方入了禪定以后變成累贅了。他前面透過覺觀的智慧,從欲界把他帶到初禪,但是他到禪定的時候,他這個覺觀的波動對他禪定的寂靜產(chǎn)生了干擾,我們到二禪就會說明。

摘自:佛法修學(xué)概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