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這樣!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念佛一個半小時!

  不要這樣!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念佛一個半小時!我們要讓自己對念佛和所修的法,一直保持一種歡喜心,如果一旦對念佛和修法生起了厭煩心,將會給我們造成障礙。

  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 講出一個觀念,它說初學(xué)者修學(xué)法門,一開始我們的心比較粗重,不要有太大段的時間。譬如說我念佛,我一開始就要求我自己念一個半小時,不要這樣,因為你的心沒辦法靜那么久,而你太過勉強,會使令你產(chǎn)生一種疲厭的心。疲厭的心生起的時候,你下次再念這個佛號的時候,會有問題!就是你本來是思惟佛號的功德,你內(nèi)心有至誠歸依了,但是因為你念得太過分,你內(nèi)心冥冥當(dāng)中,對佛號會有一種排斥的心情,好像說你吃一個好的菜,你吃了太多,你下次再看到這個菜的時候,心情就有排斥的心情。所以宗喀巴大師勸我們說,你剛開始修,你寧可次數(shù)多一點,時間少一點,少食多餐。我發(fā)覺這個方法很好,所以這個會用功的人,他就是不同,他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就是不同。

  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我們排班,我們不是一排班就馬上就開始,有些人早到,有些人晚到。但是有時候我們會早到。早到,我們這一念心干什么呢?打妄想?這個時候你就是提佛號,你經(jīng)常訓(xùn)練自己提佛號,你就是三分鐘、兩分鐘都好,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三三四,你念它個一片、兩片都好。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這一念心,短暫的專注是做的到,而你每天這樣子不斷的提佛號,提久了它就不同,這個佛號跟你的因緣就深,它在你心中的力量,就會慢慢增長,就像印刷一樣,你今天印刷,明天印刷,它的顏色就鮮明,你久久不印刷,它就模糊,這個就攝心嘛。所以你要會利用整個佛學(xué)院片段的時間修行,三年下來,你不要看這個片段的五分鐘、十分鐘,你三年下去就不得了。所以我們應(yīng)該把握大段的時間,八點半到九點半的拜佛,但是你不要忽略了片段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它不容易昏沈,它時間短,它容易專注。所以講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對的!看你會不會利用。或者出聲、或者默念都好,這個是在潔凈處恭敬時。

  但是有時候我們到不潔凈的地方,譬如說廁所、浴室;蛘呤遣还Ь吹臅r候,譬如說我們躺在床上準(zhǔn)備睡覺,但是還沒有睡著的時候,這怎么辦呢?「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這個時候不要出聲,嘴巴動就好,不是說此時處不可念,不是這樣的。而是說你睡時出聲念,不但不恭敬而且傷氣,久則成病。你在這個時候躺在床上,不但不恭敬,而且你時間久會傷氣, 時間久就成病,你身體有病,就不容易再修行。所以印光大師說「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不管是出聲念、默念都一樣,要緊的就是你是不是攝心專注、虔誠恭敬,就是這個心的問題。這個是「動中修」。我們在動中,你要經(jīng)常提佛號,自己不必靠地鐘的引導(dǎo),不必別人起腔,也不必大眾聲給我作拉拉隊,都不必,我單獨的把佛號提起來試試看,單獨的提佛號。

  「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也」。念佛就是念茲在茲,把佛號當(dāng)做本命元辰,經(jīng)常把它抓住、執(zhí)持,不要失掉,乃至于在「造次」,「造次」就是在很匆忙的時候,你自己很匆忙的時候,匆忙的時候佛號能夠現(xiàn)前!割嵟妗咕褪呛芾仟N的時候,譬如說你病苦很嚴(yán)重的時候,佛號也能夠現(xiàn)前,這個就是念茲在茲。不過你剛開始還是要在「靜中修」,你在靜中修,先成就念佛的力量,然后你在面對煩惱活動的時候,你才能夠轉(zhuǎn)念念佛,以佛號來取代妄想,你沒有靜中修的基礎(chǔ),你在動中修就不相應(yīng)。所以印祖他是先講到早晚課,再講到動中修,最后總結(jié):念茲在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