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5)

  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

  成道之后的佛陀,一切的龍(印度的Naga即是蛇形的神)、鳥等動物,都來向他獻上供物,他在初七日中,也未離開菩提樹下,一邊受用他在成道之后所得輕妙無可形容的法樂,一邊則在考慮:自己已經(jīng)證得了難知難解的解脫之真理,這種寂靜高深的真理,卻唯有賢者能夠理解,應該向人宣說嗎?一般的眾生,只知耽欲、企欲、樂欲。像這樣的世間道德之構(gòu)成的因果之連鎖法則的緣起法,對于眾生而言,最難理解。眾生對于舍棄生的意志,征服煩惱的欲望,走向解脫之道的教法,是不希望聆聽的。如若將此教法說了出來,他人不能理解的話,豈不唯生倦怠和對佛起嗔呢?

  他的這種考慮,確是世間的實際情況,但也正好是天魔之所喜歡的,所以天魔又來勸請佛陀,既已成佛,應該立即進入無余涅盤,不要化度眾生了?墒,佛陀不是逃避世間的人,他是為了救濟眾生的輪回之苦而走到了成佛之路的人。

  因此,便開始了他的教化工作。據(jù)佛典中的記載,是應梵天之請,才使佛陀下了向人間宣揚佛法的決心。

  請讀者不必要求我來肯定或否定佛典之中類此的記載,是事實或寓意。站在宗教信仰的立場,必然信為事實,而且在你信為事實的堅定信仰之中,自身也會體驗到若干不可思議的奇跡異象。假如你尚未入信的話,也不妨把它視作形象化或故事化了的寓意,以說明人類的心緒,是在內(nèi)外的矛盾之下,也有求取統(tǒng)一的要求。魔王代表了人類的丑惡面和煩惱相,梵天代表了人類的善良面和清凈相,這兩幅眾生相,均在佛陀的智慧照明之下,赤裸裸地顯現(xiàn)出來。

  佛陀在一念之間,下定了宣揚佛法的決心,而那一念便開出了世界史上的一大宗教的文明。他最初教化的對象,便是伴他苦行六年,結(jié)果背棄而去的五位侍者,他們的名字是:阿若憍陳如(Ajnata-kaundinya)、跋提(Bhaddiya)、婆波(vappa)、摩訶男(Mahanama)、阿說示(Assaji)。這時候他們五人是在波羅奈斯(Varanasi)城附近的鹿野苑(Mrgadava)。如今該地距離波羅奈斯市之北,從車站走去約十公里處,如叫薩爾奈特(Sarnath),自西元十三世紀之后,經(jīng)過回教徒及印度教徒的破壞,已面目全非,現(xiàn)在則再受到印度政府把它當作名勝古跡而加以保護。

  佛陀到了鹿野苑,向這五人宣說了親自所證的妙法,他們聞法之后,隨即也證得了涅盤境界。當然,他們的福德和智慧,無法和佛陀相比,所以證的是羅漢果(Arhat值得接受供養(yǎng)恭敬的人)而不是佛果。這五位羅漢,初見佛陀前去,仍以不屑的態(tài)度相視,可是一看再看之下,已發(fā)現(xiàn)佛陀的相貌威儀,高貴之中又充滿了慈祥的吸引力,便身不由己地一齊跪拜在佛陀的膝前,接受了佛陀的教法,成了佛陀座下最早的五位比丘(bhiksu破煩惱)弟子。通常把這次說法,稱為初轉(zhuǎn)法輪。

  法輪(dharma-cakra),可以譯作正法之輪!篙啞故且环N兵器,也是印度傳說之轉(zhuǎn)輪圣王的輪寶。據(jù)傳說,當轉(zhuǎn)輪圣王出世之時,輪寶自然出現(xiàn)在圣王之前,輪寶引導圣王轉(zhuǎn)向全世界,諸小國王,無不心悅誠服,故能兵不血刃而統(tǒng)一天下,實施輪王的仁政。這是古代印度人向往天下和平的一種理想。釋尊取作比喻,以親自實證的佛法為輪寶,他以法中之王的身分,轉(zhuǎn)動正法之輪,行化天下,益利全世界的一切眾生,并且,凡是法輪轉(zhuǎn)動之處,一切的邪惡思想,無不為其摧破。

  當佛陀以教法化度了五位比丘之時,便為佛教的主體奠定了最初的基礎,此所謂佛教的主體,即是構(gòu)成佛教的三大要素,總稱之為「三寶」:徹悟了宇宙人生之真理的釋迦世尊「佛寶」;佛所親證的成佛之道,是「法寶」;依佛法修行出家弟子們,是「僧寶」。

  這在佛教而言,極其重要,信仰佛教,必須是信仰佛法僧的三寶。信佛而不信法,那是盲目的迷信,無從得到實際的利益;信佛與法而不信僧,那就沒有接觸佛法的機會,也沒有示范性的人格可學習模仿。尤其是在佛陀入滅之后,眾生的信佛和學法,必須仰賴僧寶的傳授和引導;即使佛陀住世的時代,釋尊為了強調(diào)僧寶的重要,也說他是佛陀,但他也在僧中?梢,雖是佛陀,也是以僧中一員的立場,與眾生接觸教化,亦以平等的觀念,參加僧中生活。因此,信仰佛教,名為「歸依三寶」。進入佛門之后的人,每天必修的功課,至少要念:「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遍。這是要求我們,時時不忘自己是三寶的弟子,應當照著三寶的教訓,作為待人接物的處世方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