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五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五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四三一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諸比丘廣說七佛的名號、種姓、道樹、所化的弟子眾、侍者、壽命等。三世諸佛,都說七佛的本末。都應念念奉行此記佛的名號經(jīng)。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眾多的比丘,都集在于普會講堂內(nèi),都各生此念:現(xiàn)在的如來,乃很奇妙!乃很奇特!對于過去已經(jīng)取般涅槃的,也都能知道其姓名、種族、持戒、翼從,都統(tǒng)統(tǒng)分明。那些諸佛中的三昧、智慧解脫、解脫見慧,以及身壽之有長短等事,都能一一知道。云何?諸賢!到底這是如來能分別法處,乃極為清凈的緣故,而知道那些諸佛的姓字所出之處的呢?或者是諸天來至佛所,來告知這些事的呢?

  那時,世尊,用天耳去徹聞眾多的比丘的各起此論之念,就到了諸比丘們之處,在于眾多人的中央坐下來。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集在這里,到底是有甚么議論?到底欲說甚么法呢?」

  諸比丘們白佛說:「我們集在這里,是為了論正法之要的。而眾人都各生此論議:如來很奇妙!很奇特!乃能知道過去的諸佛世尊的名字、姓號,智慧有多少,都沒有不貫博的,實在是甚可奇雅的!云何呢?諸賢們!這到底是如來之分別法界,極為清凈,而知道那些諸佛姓字所出之處的呢?或者是諸天來到佛所而告訴佛陀這些事的呢?」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欲得聽聞過去的諸佛的神智之力嗎?欲知為甚么得知姓字、名號、壽命長短呢?」諸比丘回答說:「現(xiàn)在正是時候,唯愿世尊,敷演其義!」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應該善思念聽到的法,我當會與你們廣演其義!鼓菚r,眾多的比丘就從佛所受其教法。

  世尊告訴他們說:「比丘們!當知!在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陀出現(xiàn)在世間,號為毗婆尸如來、至真、等正覺。又次,三十一劫前又有佛陀出現(xiàn)于世間,名叫式詰(尸棄)如來、至真、等正覺。又在于那三十一劫內(nèi),還有一佛,名叫毗舍羅婆(毗舍浮)如來出現(xiàn)在于世間。在此賢劫當中,有佛出現(xiàn)于世間,名叫拘屢孫(拘留孫)如來。又在于賢劫中,又有佛出現(xiàn)

  在于世間,名叫拘那含牟尼如來、至真、等正覺。又在于賢劫中,有佛出現(xiàn)于世間,名叫迦葉。又在于賢劫中,我乃出現(xiàn)在于世間,就是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九十一劫中有佛毗婆尸三十一劫中式詰如來出

  復于彼劫中毗舍如來現(xiàn)今日賢劫中四佛復出世

  拘孫那迦葉如日照世間欲知名字者其號悉如是

  (在過去九十一劫前當中,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過去莊嚴劫千佛倒算的第三佛〕,三十一劫前當中,式詰〔尸棄〕如來出現(xiàn)于世間〔同上倒算的第二佛〕,又在于同一劫內(nèi),有毗舍浮如來出現(xiàn)于世間〔過去莊嚴劫千佛的最后一佛〕)。

  (今日〔現(xiàn)在〕的賢劫當中,又有四位佛陀出現(xiàn)在于世間,如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連同釋迦牟尼佛〕,都如日光普照于世間那樣。假若欲知諸佛的名字的話,其名號統(tǒng)統(tǒng)就是如是的)。

  毗婆尸如來,是由于剎帝利種出身的,式詰如來,也是出身于剎帝利種的,毗舍羅婆如來,也是出身于剎帝利種的,拘屢孫如來,則出身于婆羅門種,拘那含牟尼如來,也是出身于婆羅門種,迦葉如來,也同樣的是由婆羅門種出身的,如我現(xiàn)在的出身,則為是剎帝利種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前佛有現(xiàn)者皆出剎利種拘孫至迦葉出于婆羅門

  最尊無能及我今天人師諸根而淡泊出于剎利姓

  (前佛如有出現(xiàn)的,都是出自于剎帝利種。從拘留孫佛,至于迦葉佛,都是出自于婆羅門種。)

  (最為尊上,沒有人能趕及的,我現(xiàn)在為天人之師,諸根都已淡泊,是出自于剎帝利姓的。)

  毗婆尸如來,其姓為瞿曇,式詰如來,也是出自瞿曇氏,毗舍羅婆佛,同樣的,也是出自于瞿曇姓,迦葉如來,則出自于迦葉姓,拘樓孫、拘那含牟尼佛,也是出自于迦葉姓,都同于上,并沒有不同。我現(xiàn)在如來,乃姓瞿曇!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如初諸三佛出于瞿曇種后三至迦葉出于迦葉姓

  如我今現(xiàn)在天人所敬奉諸根而淡泊出于瞿曇姓

  (如初的三位諸佛,都出身在于瞿曇之種姓,后面的三佛,也就是至于迦葉佛,都同樣的出自于迦葉的種姓。如我今現(xiàn)在,為天人所奉敬,諸根都已淡泊的,乃出身于瞿曇的種姓。)

  比丘們!當知!毗婆尸如來之姓,為拘鄰若,式詰如來也是出自拘鄰若,毗舍羅婆如來也同樣的出自于拘鄰若,拘屢孫如來則出于婆羅墮,拘那含牟尼如來,也是出于婆羅墮,迦葉如來也同樣的出自于婆羅墮,如我現(xiàn)在這位如來、至真、等正覺,乃出自于拘鄰若。」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如初諸三佛出于拘鄰若后三至迦葉出于婆羅墮

  如我今現(xiàn)在天人所奉敬諸根而淡泊出于拘鄰若

  (如初的諸三位佛陀,乃出自于拘鄰若姓,后面的三佛,也就是至于迦葉佛,乃出自于婆羅墮之姓。如我今現(xiàn)在,為天人所奉敬的,諸根都已淡泊的,乃出自于拘鄰若姓。)

  毗婆尸如來,是坐在于波羅利華樹(重葉樹)的樹下成就佛道的,式詰如來,乃坐在于分陀利樹(白團樹)的樹下,而成就佛道,毗舍羅婆如來,乃坐在于波羅樹(堅固樹)的樹下,成就佛道的,拘屢孫如來,則坐在于尸利沙樹(合歡樹)的樹下成就佛道,拘那含牟尼如來,乃坐在于優(yōu)頭跋羅樹(靈瑞樹)的樹下成就佛道的,迦葉如來,則坐在于尼拘留樹(榕樹)的樹下,成就道果的,如我現(xiàn)在,這

  位如來,乃坐在于吉祥樹(缽多樹)的樹下,成就佛道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初一成佛道波羅利樹下式坐分陀利毗舍坐波羅

  拘孫坐尸利拘那跋羅下迦葉拘留樹吉祥我成道

  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間因緣坐諸樹各成其道果

  (七佛的初一佛,成就佛道時,是在波羅利華樹的樹下,式詰佛,則坐在于分陀利樹的樹下成就佛道,毗舍羅婆佛是坐在于波羅樹的樹下成佛道,拘留孫佛是坐在于尸利沙樹的樹下成道,拘那含牟尼佛乃坐在于優(yōu)頭跋羅的樹下成道的,迦葉佛則坐在于尼拘留樹的樹下成道的。我乃坐在于吉祥樹的樹下成道的。七佛都為天中天,而照明于世間,由于其因緣而各坐其樹下,各各都成就其道果的。)

  毗婆尸如來的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之眾,式詰如來的弟子之眾,有十六萬,毗舍羅婆如來的弟子之眾,有十萬,拘屢孫如來的弟子之眾,有八萬人,拘那含牟尼如來的弟子之眾,有七萬人,迦葉如來的弟子之眾,有六萬人,如我今天的弟子之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均為是阿羅漢,諸漏都永遠滅盡,已不再有諸結縛!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百千六萬八毗婆尸弟子百千及六萬式詰弟子眾

  百千比丘眾毗舍婆弟子拘孫八萬眾拘那含七萬

  迦葉六萬眾皆是阿羅漢我今釋迦文千二百五十

  皆是真人行布現(xiàn)于法教遺法余弟子其數(shù)不可計

  (百千六萬〔十六萬〕八千之眾,就是毗婆尸佛的弟子眾。百千及六萬〔十六萬〕,就是式詰佛的弟子眾。百千〔十萬〕的比丘眾,就是毗舍婆羅佛的弟子眾。拘留孫佛的弟子,有八萬眾,拘那含牟尼佛有七萬的弟子眾。迦葉佛有六萬的弟子眾,均為是證阿羅漢果的,F(xiàn)在為釋迦文的我,有一千二百五十名的弟子,都是真人之行,均為布現(xiàn)法教。其余的遺法的弟子,有不可稱計之多的數(shù)目!)

  毗婆尸如來的侍者,名叫大導師,式詰如來的侍者,名叫善覺,毗舍羅婆如來的侍者,名叫勝眾,拘留孫如來的侍者,名叫吉祥,拘那含牟尼如來的侍者,名叫毗羅先,迦葉如來的侍者,名叫導師,我現(xiàn)在的侍者,名叫阿難。」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大導及善覺勝眾與吉祥毗羅先導師阿難第七侍

  此人供養(yǎng)圣無有不得時諷誦又受持不失其義理

  (七佛的侍者,依次為:大導、善覺、勝眾、吉祥、毗羅先、導師等人,阿難乃為第七佛的侍者。此人供養(yǎng)圣者,并沒有不得時,能諷誦,又能受持,又不失去其義理的。)

  毗婆尸如來的壽命為八萬四千歲,式詰

  如來的壽命為七萬歲,毗舍羅婆如來的壽命為六萬歲,拘留孫如來的壽命為五萬歲,拘那含如來的壽命為四萬歲,迦葉如來的壽命為二萬歲,如我現(xiàn)在的壽命乃極為減少,極壽不過是一百歲!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初佛八萬四次佛七萬歲毗舍婆六萬拘留壽五萬

  二萬二萬年是拘那含壽迦葉壽二萬唯我壽百年

  (七佛的第一佛,其壽命為八萬四千歲,第二佛的壽命為七萬歲,毗舍羅婆佛的壽命為六萬歲,拘留孫佛的壽命為五萬歲,二萬歲加二萬年〔四萬歲〕,就是拘那含牟尼佛的壽命,迦葉佛的壽命為二萬歲,唯我的壽命未超過一百年。)

  像如是說,諸丘比們!如來乃能觀知諸佛的姓名、號字,都能分明,其種類出處,沒有不貫練,持戒、智慧、禪定、解脫等,都均能了知的!

  那時,阿難白世尊說:「如來您,也曾經(jīng)說過:過去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諸佛,其取滅度的,如來都能知道,當來如恒河沙的諸佛,會當來的如來也都知道。然而如來為甚么緣故不記述這些諸佛的所造的事?現(xiàn)在為甚么只說七佛的本末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這都是有因緣本末之故,如來才只說七佛的本末的。如過去的恒沙諸佛,也是說七佛的本末,將來彌勒佛出現(xiàn)在于世間時,也當會記述七佛的本末。如果師子應如來(繼彌勒佛后之佛)出現(xiàn)在于世間時,也當會記述七佛的本末,假若承柔順佛出現(xiàn)在于世間時,也當會記述七佛的本末,如光焰佛出現(xiàn)于世間時,也當會記述七佛的名號,如無垢佛出現(xiàn)之時,也當會記述迦葉佛的本末,如寶光佛出現(xiàn)于世間時,也當會記述釋迦文佛的本末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師子柔順光無垢及寶光彌勒之次第皆當成佛道

  彌勒記式佛師子記毗舍柔順記拘孫

  光焰記牟尼

  無垢記迦葉皆說曩所緣寶光成三佛亦當記我號

  過去諸三佛及以將來者皆當記七佛曩所之本末

  (師子應佛、承柔順佛、光焰佛、無垢佛,以及寶光佛,都是繼彌勒佛之次第,皆當會成就佛道的。彌勒佛會記述式詰佛,師子應佛會記述毗舍羅婆佛,承柔順佛會記述拘留孫佛,光焰佛會記述拘那含牟尼佛,無垢佛會記述迦葉佛,都會說其曩昔之所緣,寶光佛成就三佛〔三佛陀-正覺者〕時,也當會記述我之姓號的。過去的諸位三佛〔正覺者〕,以及將來的佛陀,都會記其前的七佛的曩昔所緣的本末的。)

  「由于此因緣之故,如來乃記述七佛的名號而已!」

  那時,阿難白世尊說:「此經(jīng)名叫甚么呢?應當要如何去奉行呢?」佛陀告訴阿難說:「此經(jīng)名叫記佛名號,應當要念念奉行!」

  那時,阿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陀所說,都歡喜奉行!

  四三二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師子長者別請舍利弗等五百阿羅漢去供養(yǎng)。佛為羅睺羅說別請五百羅漢的功德,不及于供養(yǎng)僧眾所差的一人,佛陀說:喻如不能分別飲盡一切江河的諸水,而由于飲海水之故,已飲盡諸流那樣。又如酥不得廣普于水,油即能遍滿于水上,故應普供養(yǎng)比丘僧。最后為師子長者講說平等惠施,又贊師子長者能不別凡圣,廣施眾生,為在家學佛的第一平等施的弟子。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竹林精舍)。

  那時,師子長者往至于舍利弗之處,頭面禮足之后,坐在于一邊。那時,師子長者白舍利弗說:「唯愿尊者!當受我的恭請!」

  這時,舍利弗乃默然接受其邀請。當時,長者看見尊者已默然接受其邀請之后,便從座起,禮拜尊者的雙足后退去。又到大目揵連、離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滿愿子、優(yōu)婆離、須菩提、羅云、均頭沙彌等,如此上首的人五百名之處,去邀請,然后師子長者就回去,就去辦具種種極妙的飲食,也敷好坐具。等到吃食之前又去稟白而說:「時間差不多了。諸位真人阿羅漢,沒有不蒞臨的,唯愿屈顧,光降寒舍吧!」

  那時,諸大聲聞們,就各穿三法衣,持缽而進入于城內(nèi),而到達于長者之家。這時,長者見諸最尊們都坐定之后,就親手自斟酌,去進行種種的飲食?纯粗T圣眾食完之后,就進行清凈水。又布施每人一白氈,然后乃趨前去受咒愿。這時,尊者舍利弗乃對長者演說極妙之法,之后,就從座起而去,就還詣于靜室。

  那個時后,羅云回去后,乃到世尊之處,頭面禮足之后,就坐在于一邊。那時,世尊問他而說:「你現(xiàn)在從甚么地方回來的呢?」羅睺羅回答說:「師子長者今天來邀請,故從那邊回來的!狗鹜痈嬖V他說:「云何?今天的飲食為妙呢?為不妙呢?為細呢?為麄呢?」羅云回答說:「今天的飲食乃極為妙,而且又豐多。現(xiàn)在此白氈,也是從那邊得來的。」佛陀告訴羅云說:「眾僧總共為幾人?上座是那一位呢?」羅云白佛說:「和上舍利弗,為最上首,以及諸有神德的弟子,計為五百人!狗鹜痈嬖V羅云說:「云何?羅云!那位長者所獲得的福報為多嗎?」羅云白佛說:「唯然!世尊!那位長者所得的福報,乃不可以稱計之多的。

  布施一位阿羅漢的福德,就很難量,更何況有大神妙,為天人所敬奉的人呢?這次的五百人,均為是真人,其福報那能量出呢?」

  佛陀告訴羅云說:「現(xiàn)在布施五百阿羅漢的功德,和如果從大眾當中的僧次,請一位沙門,恭請后,供養(yǎng)他,則計此供養(yǎng)眾中所差遣的人之福報,以及供養(yǎng)五百阿羅漢的福報,乃為百倍、千倍、巨億萬倍,實在是不能用甚么譬喻可以形容的。所以的緣故就是:供養(yǎng)眾人當中所差遣的人的話,其福報乃為難以限量的,是能獲得甘露滅盡之處的。羅云!當知!猶如有人,自誓言而說:『我必定要飲此江河的諸水!贿@種人能堪任(達成)嗎?」

  羅云白佛說:「弗也!世尊!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此閻浮地乃極為廣大。此閻浮地有四大河,第一就是恒伽河,第二就是新頭河,第三就是私陀河,第四就是博叉河。每一條河,也都有從流五百道,而這人究竟是不能飲這么多的水,使其都盡的,只有勞動其力,事情終究是不會成功的。」

  佛陀說:「那個人又作如是之言:『我自有方便因緣,可以得飲諸水,使其都盡的!坏降资怯猩趺匆蚓,得以飲諸水呢?那個時后,那個人便作如是之念:我應當去飲海水為是。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一切諸流,都均皈投而入于大海的。云何呢?羅云!那個人能飲諸水嗎?」羅云白佛說:「像如是的方便的話,就可得飲水使盡的。所以的緣故就是:一切所有的諸流,都皈入于大海,由此因緣之故,那個人就能得飲水盡!(統(tǒng)統(tǒng)飲過之義)。

  佛陀告訴他說:「像如是的,羅云!一切的私施(對于某一種人,或某一單位之布施),都猶如那些水流那樣,或者獲福,或者不獲福。眾僧乃如那大海那樣。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流河決水(疏通水道),而入于大海中,便消滅其本來之名,惟存有大海之名而已!羅云!這也是如是的,F(xiàn)在有十類的人,都是由于大眾之中而出的,如果沒有眾的話,就不會成就的。那十類的人呢?所謂向須陀洹(預流向)、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一來向)、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不還向)、得阿那含果,向阿羅漢(阿羅漢向)、得阿羅漢果,辟支佛(獨覺)、佛陀,就是所謂的十類人均由于眾中而出,并不是獨自而立的。羅云!應當以此方便,而知道眾中的差遣的人,其福乃不可限量的。因此之故,羅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以稱計的話,就應當去供養(yǎng)圣眾。

  羅云!當知!猶如有人,用酥投入其水的話,就會凝結,而不得廣普,假如用油投入于水中的話,就能遍滿于其上。因此之故,羅云!應當念念供養(yǎng)圣眾比丘僧。像如是的,羅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師子長者曾經(jīng)聽到如來嘆說施眾之福,而不嘆說余福。當時,長者就在于余時(他時),到了世尊之處,頭面禮足后,坐在于一邊。那時,師子長者白世尊說:「我曾經(jīng)聽到如來嘆說施眾之福,而不嘆說別請人之福,從今以后,就應當常常供養(yǎng)圣眾!」

  佛陀告訴他說:「我并不是作如是之說的:『當供養(yǎng)圣眾,不供養(yǎng)余人!荒阋:現(xiàn)在布施畜生,猶然能獲其福報的,更何況布施他人呢?我所說的,唯說福報有多少的不同而已。所以的緣故就是:如來的圣眾乃為可敬、可貴,是世間無上的福田,F(xiàn)在的此眾當中,有四向、四得(四果),以及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的話,就應當從眾中去求。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三乘之道均出自于大眾之故。長者!我觀察此因緣之義之故,而說這些話而已的!我并不叫人應該只布施圣眾,也不叫人不應該布施于其余的人!

  那時,長者白世尊說:「如是!如世尊的教敕的!從今以后,如果作福業(yè)的時候,盡當會供養(yǎng)圣眾,不會選擇某人去布施他!鼓菚r,世尊就對于那位長者演說微妙之法,使他發(fā)歡悅的心。長者聽法之后,就從座起來,頭面禮足后,便退下而去。

  那個時候,師子長者意欲布施與人,以便建立福業(yè)。這時,諸天曾來告訴他而說:「這位是向須陀洹的人(初果向),這位是得須陀洹果的人,如布施這些人的話,就會得福甚多,假如布施這些人(指另一種人)的話,所得的福報會比較少!

  那時,天人即嘆頌而說:

  如來嘆擇施與此諸德士施此獲福多如良田生苗

  (如來曾稱嘆擇人而施之事,假如布施給與這些諸位有德之士的話,則布施這些人會獲得福德非常的多,有如良田之會生苗那樣。)

  那時,師子長者乃默然不回答。這時,天人又對長者說:「這位是持戒的人,這位是犯戒的人,這位是向須陀洹的人,這位是得須陀洹果的人,這位是向斯陀含的人(二果向),這位是得斯陀含的人,這位是向阿那含(三果向)的人,這位是得阿那含的人,這位是向阿羅漢(阿羅漢向)的人,這位是得阿羅漢果的人,這位是聲聞乘的人,這位是辟支佛乘(獨覺)的人,這位是佛乘(佛陀)的人,布施此人所得的福報為少,布施此人所得的福報為多。」那時,師子長者乃默然不回答。為甚么緣故呢?因為他但憶如來的教誡,并不選擇何人而施之故。

  那時,師子長者又在于其余之時,到了世尊之處,頭面禮足之后,坐在于一邊。他白世尊說:「我自憶念欲請圣眾而供養(yǎng),那時有天神來告訴我說:『這位是持戒的人,這位是犯戒的人,此人是向須陀洹的人,此人是得須陀洹果的人,乃至三乘的人』等,都一一分別的非常的清楚。又說此偈而說:

  如來嘆擇施與此諸德士施此獲福多如良田生苗

  (如來曾稱嘆擇人而施的事,假如布施給與這些有德之士的話,則布施這些人時,會獲得福德非常的多,有如良田之會生苗那樣。)

  那時,我又作如是之念:如來的教誡,乃不可以違戾,豈可以生心去選擇人而布施呢?我終于沒有是非之心,沒有分別高下之意。那時,我又作如是之念:我應當盡施一切眾生之類。你(受施者)自持戒的話,就會受福無窮盡,假如是犯戒的話,自當會去受其災殃的。唯有愍念眾生,如果沒有飲食的話,就不能濟命!」

  佛陀告訴長者說:「善哉!善哉!長者!行過弘誓(發(fā)大誓愿),菩薩所施的,乃心恒平等的。長者!當知!假若菩薩惠施之日,有諸天來告訴他說:『族姓子!當知!這位是持戒的人,這位是犯戒的人,布施此人,得福為多,布施此人,得福很少!荒莻時后,菩薩終皈并沒有這種心:此人應該布施,此人不應該布施。而且菩薩應執(zhí)意為沒有是非(無是非心),也不說這為持戒,也不說此為犯戒。因此之故,長者!應當思念平等惠施,這樣的話,就會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這時,師子長者乃憶如來的教誡,而熟視世尊,意不移動,就在于座上,得到法眼清凈。當時,師子長者就從座起,頭面禮足之后,便退下而去。

  那時,長者離開后不久之時,佛陀曾告訴諸比丘們說:「這位師子長者,因為憶平等施之故,又視如來,從頭至足,就在于其座上,得法眼凈!巩敃r,世尊并告訴諸比丘們說:「在我的優(yōu)婆塞當中,第一的弟子,為平等施的人(平等施第一的在家信徒),就是所謂師子長者是!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四三三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有十千的梵迦夷天,用偈贊舍利弗。依次為舍利弗入于金剛三昧時,被惡鬼拳打其頭,雖有頭痛,并沒有損害。佛陀為比丘們說拘留孫佛的弟子等壽,曾入金剛三昧,被牧人誤為已命終,就用火燒,而不傷損。可見入金剛定乃能免除傷害,故應求方便,去行持金剛三昧。最后為佛贊舍利弗,也勸大眾勤加精進如舍利弗。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于耆阇崛山中(靈鷲山)的屏猥的地方,正在補納舊衣。那時,有十千的梵迦夷天,從梵天隱沒之后,來到舍利弗的地方,頭面禮足之后,各各都圍繞在舍利弗的身邊,而奉侍

  于尊者。又用此偈贊嘆而頌說:

  歸命人中上歸命人中尊我等今不得為依何等禪

  (我們要歸命于人中之上的人,要歸命于人中的尊者。我們現(xiàn)在不能得知,到底是依于那一種禪呢?〔贊舍利弗的禪定的奧妙〕。)

  這時,十千的梵迦夷天說此語之后,舍利弗乃默然允可他們的心念。那時,諸天因看見舍利弗默然允可他們的心念后,就禮拜其足,然后退下而去。諸天離開后不遠之時,舍利弗就進入于金剛三昧。

  這個時后,有二位鬼神,一名叫做伽羅,第二名叫做優(yōu)波伽羅(雜阿含卷十六說有二夜叉,一名為害,二名為復害)。這二鬼,乃因受毗沙門天王的遣使,欲到毗留勒天王之處,去論人、天之事的。當時,那二鬼從那虛空而過,曾遙見舍利弗正在結跏趺之坐,系念在于前,心意乃寂然而定的情形。伽羅鬼就對另一位鬼說:「我現(xiàn)在堪任用拳頭去打這位沙門的頭。」

  優(yōu)波伽羅鬼就對那位鬼說:「你不可以興此意(起此心)去打這位沙門的頭。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這位沙門乃極有神德,有大的威力。這位尊者名叫舍利弗,是世尊的弟子當中,最為聰明,其高才并沒有能超過他的,為智慧弟子當中,最為第一的人。你如這樣做的話,就會在于長夜,受苦無量的。」

  這時,那位鬼神卻再三的說:「我能堪任打此沙門之頭!」優(yōu)波伽羅鬼就又一再的勸他而說:「你現(xiàn)在如不聽我的勸化的話,你就留在這里,我欲舍你而離開這里。」惡鬼說:「你怕這位沙門嗎?」

  優(yōu)波伽羅鬼說:「我實在會怕畏他。倘若你用手打這位沙門的話,此地當會分為二分(指其力之強大的程度)。正爾之時,當會有暴風疾雨,大地也會振動,諸天則會驚動。大地既振動之后,四天王也當會驚怖,四天王已知道的話,我們就不能安定其處哩!」這時,惡鬼仍然這樣說:「我現(xiàn)在堪任辱打這位沙門!股乒砺牶,便舍棄那個地方而去。

  這時,那位惡鬼就用手打舍利弗的頭。當時,天地則大振動,四面都起暴風疾雨,尋時而來,大地即裂分為二分,此惡鬼就乘此時,其全身乃沒入于地獄之中。那時,尊者舍利弗即從三昧起來,整其衣服,而下耆阇崛山,往詣于竹園,而到了世尊之處,頭面禮足后,坐在于一邊。

  那時,佛陀告訴舍利弗說:「你現(xiàn)在的身體,沒有疾病嗎?」舍利弗說:「身體素來并沒有甚么疾患,只是頭中有些苦痛而已。」世尊告訴他說:「這是因為伽羅鬼用手打你的頭所致的。假若那位鬼神用手去打須彌山的話,實時須彌山便會裂為二分的。所以的緣故就是:因為那位鬼神有大力之故,F(xiàn)在這位惡鬼已受其罪報之故,全身已沒入阿鼻地獄之中了!

  那時,世尊并告訴諸比丘們說:「甚奇!甚特!金剛三昧的力量,乃能至于如是!由于此三昧力之故,不會被甚么所傷害的。就是用須彌山去打其頭的話,終皈也不能動其毫毛的。所以的緣故為何呢?比丘們!要諦聽!

  在此賢劫當中,曾有佛出世,其名叫做拘屢孫如來、至真、等正覺。那位佛陀有兩位大聲聞弟子,一名叫做等壽,第二名叫做大智。等壽比丘為神足第一,大智比丘為智慧第一,如我今天的舍利弗之為智慧第一,目揵連為神足第一那樣。那時,等壽、大智二位比丘,都證得金剛三昧。當在于某個時候,等壽比丘曾在于閑靜的地方,進入于金剛三昧。那時,有些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的人,看見這位比丘禪坐的情形時(以為已命終),各各都自相謂言:『這位沙門,今天已經(jīng)取入于無常了!贿@時,牧牛人及取薪草的人,就去集諸草木,堆積在于比丘的身上,然后用火把他燃燒,之后,就舍棄那個地方而去。

  這時,等壽比丘,即從其三昧起來,就整其衣服,便退而去。當時,就在于那一天,穿衣持缽,進入于村內(nèi)去乞食。這時,諸位取薪草的人,看見這位比丘在村中乞食,各各都自相謂言:『這位比丘昨天已取命終,我們已用火把他焚燒。然而今天又復活,F(xiàn)在應當立一個字,叫他為復活!

  如有比丘,證得金剛三昧的話,即為火所不能燒,刀斫不能入,水所不能漂,不會被他人所中傷的。像如是的,比丘!金剛三昧的咸德就是如是!現(xiàn)在的舍利弗,也同樣的得此三昧,舍利弗比丘是多游入于二處的,所謂空三昧、金剛三昧是。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求方便,去行持金剛三昧。像如是的,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世尊并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當提示你們有關于舍利弗的功行之事。如舍利弗比丘,乃是一位具有智慧、大智、分別智、廣智、無邊智、捷疾之智、普游智、利智、甚深智、斷智的人。也是一位少欲知足、閑靜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柔和無爭、去惡辯了、忍諸言語、嘆說離惡、常念去離、愁念生萌(眾生)、燃熾正法,與人說法并沒有厭足的人!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十千諸天人盡是梵迦夷自歸舍利弗于靈鷲山頂

  歸命人中上歸命人中尊我今不能知為依何為禪

  如是弟子花莊嚴佛道樹如天晝度園快樂無有比

  (有十千的諸天人,均為是梵迦夷〔梵天〕,他們都自歸依于舍利弗,都是在于靈鷲山的山頂?shù)氖。他們皈命于人中的上?皈命于人中的尊者。他們說:我們不能知道到底所依的是那一種禪〔指舍利弗的金剛三昧為不可思議〕?像如是的弟子中之花,乃能莊嚴佛道之樹,有如天上的晝度園〔香遍樹為三十三天的大香樹〕,為快樂沒有比得上的。)

  所謂弟子華,即是舍利弗比丘是。所以的緣故就是:此人則能莊嚴佛樹之故。道樹,就是指如來,如來乃能覆蓋一切眾生。因此之故,比丘們!當念勤加勇猛精進,如舍利弗比丘那樣。像如是的,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五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