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

  九眾生居品第四十四

  概要:首先為有關(guān)于九種眾生的居處之事,依次為:嚫愿的九種之德,惡比丘有九法,比丘應(yīng)成就九法,男子被婦人所囚的九法,一切諸法根本經(jīng)之事,佛陀親自看護比丘之事,世間有九種人應(yīng)被尊重之事,滿呼王子之懺悔,對釋提桓因之說法。

  三九○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有九種眾生的居處,都是眾生曾經(jīng)所居、已居、當(dāng)居的地方(所謂眾生都欣樂而住故,立此有情之居。其它如惡處或惡業(yè)的羅剎之被逼令住之居,則不立為有情居,第四禪則唯無想天為有情居)。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侯,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九種的眾生之居處,是眾生所居的地方。那九種呢?(一)或者有眾生,為若干種之身,也具有了若干種之想,所謂欲界的諸天,及人類是。(二)有若干種身,而同為一想,所謂梵迦夷天(譯為凈身,色界初禪天的通名),是初出現(xiàn)的(最初生在于此世間的眾生),(三)或者有眾生,為一身,而具有了若干之想,所謂光音天(二禪之第三天)是。(四)或者有眾生,為一身,也為一想,所謂遍凈天(第三禪之第三天)是。((五)或者有眾生,為無想,無所覺知,所謂無想天,第四禪天別出。以上經(jīng)文漏列。)(六)或者有眾生,為無量的空,所謂空處天是。(七)或者有眾生,為無量的識,所謂識處天是。(八)或者有眾生,為不用處,所謂不用處天(無所有處天)是。(九)或者有眾生,為有想無想,所謂有想無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是。這些諸位眾生所生之處,名為九種類。這就是所謂。比丘們!所謂九眾生居處,為群萌(眾生)之類,曾居過,已居過,當(dāng)居住的地方。因此之故,比丘們!當(dāng)求方便,離開此九處。像如是的,諸比丘們!當(dāng)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三九一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嚫愿有九種之德,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成就信、誓愿、不殺生,第二類為:所施之物成就色、香、味,第三類為:受施者成就戒、慧、定。當(dāng)求方便,去成就此九種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當(dāng)會演說嚫愿(達嚫,和咒愿同。達嚫為僧受食之后,對施主之回報,而為其說法。咒愿就是祝愿,也就是唱法語,而愿求施主的福利之義),有九種的功德,你們聽后應(yīng)善思念其義!我現(xiàn)在當(dāng)會敷演其義!惯@時,諸比丘就受佛的教誡。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甚么為之嚫愿有九種之德呢?比丘們!當(dāng)知!檀越(檀那-布施能超越的人)施主,能成就三法,所施之物,也成就三法,受物的人,也成就三法。(一)那些檀越施主,怎樣成就三法呢?于是(是這樣的:)檀越施主為信成就、誓愿成就、也不殺生,就是所謂的檀越施主之成就此三種法。(二)所施之物,怎樣成就三法呢?于是(是這樣的:)所施之物,乃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就是所謂的施物之三事成就。(三)甚么叫做受物之人之成就三事呢?于是(是這樣的:)受物人乃戒成就、智慧成就、三昧成就,就是所謂的受施的人之成就三法。

  像如是的,達嚫乃成就此九種之法,而獲大果報,而至于甘露滅盡之處的。凡是施主之欲求其福報的話,就應(yīng)求方便,去成就此九種法。像如是的。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二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惡比丘會成就九種法。所謂:強顏、耐辱、貪心、慳著、健忘、少睡、淫泆隱匿、無返復(fù)、念不舍離等是。當(dāng)舍這些諸惡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成就九種法的。那九種呢?所謂強顏、耐辱、貪心、慳著、心念不舍離、健忘、少睡、隱匿淫泆、也無返復(fù),(沒有返復(fù))就為之九種之法。這就是所謂,比丘們!為成就此九種之法的。惡比丘也同樣的會成就此九法。那九法呢?于是:惡比丘乃強顏、耐辱、貪心、慳著、健忘、少睡、淫泆隱匿、也無返復(fù)、念不舍離,為之其九法。

  (一)甚么叫做惡比丘之強顏呢?于是(是這樣的:).惡比丘乃對于不應(yīng)該求的,而強求,乃為違背沙門之行,像如是的比丘,名叫強顏。(二)甚么叫做惡比丘之耐辱呢?于是,惡比丘乃在于諸位賢善的比丘之處,而自稱嘆說(自已稱贊自已),而毀呰他人(誹謗他人),像如是的比丘,名叫耐辱。(三)甚么叫做比丘之生貪心呢?于是,比丘如看見財物時,都會生貪心,此名叫做貪(指惡比丘之貪心)

  (四)甚么叫做惡比丘之慢著呢?于是,比丘所得的衣缽,不和人共有,都恒自藏舉(私自藏起來),像如是的,名叫慳著。(五)甚么叫做比丘之健忘呢?于是,惡比丘都恒多漏失那些妙善之言,也不思惟方便(不精勤思惟真理),都論說國事兵戰(zhàn)之法,像如是的惡比丘,乃成就此健忘之法。(六)甚么叫做惡比丘之少睡眠呢?于是,惡比丘乃對于所應(yīng)該思惟之法,卻不去思惟,像如是的惡比丘,就是少于睡眠(應(yīng)思而不思,就亂想會增加,而致失眠)。

  (七)甚么叫做惡比丘之匿處淫泆呢?于是,惡比丘所為的都隱匿,都不向他人說,都說:我現(xiàn)在行淫泆,不可使他人知道。像如是的比丘,乃隱匿其淫泆之事。(八)甚么叫做惡比丘之無返復(fù)呢?于是,惡比丘乃沒有恭敬之心,都不奉事師長,不尊敬貴重的人(不尊敬應(yīng)尊敬的人)。像如是的惡比丘,并沒有返復(fù)(沒有報恩之心)(九)如果惡比丘成就此第九法,此心念不舍離的話,終究不會成就道果的。因此之故,比丘們!對于那些諸惡之法,就應(yīng)當(dāng)念念舍離。像如是的,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三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以孔雀鳥之成就九法,譬喻賢善的比丘之成就顏貌端正、音響清徹、行步庠序、知時而行、飲食知節(jié)、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少欲知返復(fù)等九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孔雀鳥乃成就九種法。那九種呢?于是(一)孔雀鳥的顏貌端正,(二)音響清徹,(三)行步庠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jié),(六)常念知足,(七)念不分散,(八)少于睡眠,(九)又是少欲而知道返復(fù)的。

  這就是所謂,比丘們!孔雀之鳥乃成就此九種法。賢哲的比丘們,也同樣的成就九種法。那九種呢?于是(是這樣的:)賢善的比丘,(一)其顏貌很端正,(二)音響清徹,(三)行步庠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jié),(六)常念知足,(七)念不分散,(八)少于睡眠,(九)又是少欲,而知道返復(fù)。

  (一)甚么叫做賢善的比丘,其顏貌很端正呢?所謂那些比丘,其出入、行來、進止之宜,始終不失敘,像如是的賢善的比丘,乃為顏貌端正的。(二)為甚么比丘的音響清徹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乃善于分別義理,始終不錯亂,像如是的,為之比丘的音響清徹。

  (三)為甚么比丘的行步為庠序(有次序)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乃知時而行,不會失去其次敘(次序)。又知道可誦,知道而誦,知道可習(xí),知道而習(xí),知道可默,知道而默,知道可起,知道而起,像如是的,比丘乃知道時節(jié)。(四)為甚么比丘為知時而行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乃應(yīng)該往時,即往,應(yīng)該住時,即住,乃隨順而聽法,像如是的,比丘為知時而行。

  (五)為甚么比丘乃為飲食知節(jié)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所得的遺余之物,乃與人共分,并不愛惜其所有,像如是的,比丘為之飲食知節(jié)。(八)為甚么比丘乃少于睡眠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在于初夜之時(下午五點至九點),乃習(xí)于警寤,都修習(xí)三十七品(三十七種助道之學(xué))并沒有漏脫。都恒常經(jīng)行(往復(fù)慢步而思惟真理),都臥覺而凈其心(禪坐而清凈身心)。又在于中夜(夜間九點至翌晨一點)思惟到深奧處,到了后夜時(零晨一點至五點),右脅著在地,腳與腳相累,思惟計明之想(光明之想),又起來徑行,而凈其心。像如是的,比丘乃少于睡眠。

  (九)甚么叫做比丘之少欲,而知道返復(fù)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乃承事三尊(佛法三寶),非常的奉敬師長的。像如是的,比丘乃少欲,而知道返復(fù)(報恩)。像如是的,賢善的比丘,乃成就如是的九法,現(xiàn)在的此九法,應(yīng)當(dāng)念念而奉行!像如是的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經(jīng)文略載第六常念知足,與第七之念不分散。而斟酌其文,則知盡在于第八之少于睡眠之中。)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四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女人會以九法去系縛男子的。其中乃以更樂(感觸)之縛人最為急,會牢系男子而不放。應(yīng)提高警覺,而舍棄如是的九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女人乃成就九種法,而系縛男子。那九種法呢?所謂歌、舞、伎、樂、笑、啼、常求方宜、自已用幻術(shù),顏色形體,計量種種事當(dāng)中,唯有以更樂(觸),縛系他人最為急(利害),是其它的百倍、千倍,終究不能相比之多。如我今天觀察這些事當(dāng)中,還是以更樂(觸)縛人最為急,并沒有能超出于此事的,隨著那些男子,把他系縛的牢固的!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念念舍棄如此的九種法。像如是的,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五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諸比丘演說一切諸法之本。說明凡夫與學(xué)佛之人之處事觀察等,都為相反。尤其是談至得證涅槃,而不著于涅槃等法,叫人當(dāng)念閑居樹下,端意禪坐,去思惟其妙義。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優(yōu)迦羅的竹園中,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要為你們演說妙法,初也善,中也善,竟也善(始終都為好的法),義理非常的深邃,為清凈而修行梵行的。這部經(jīng)名叫『一切諸法之本!荒銈兟牶髴(yīng)善念它!」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這時,諸比丘們乃從佛受教。

  佛陀對他們說:「它,為甚么名叫一切諸法之本呢?于是(是這樣的:)比丘們!凡夫的人,乃不覩觀賢圣之教,也不掌護如來的言教,不親近于善知識,不受善知識的言教。他們觀察此地大時,都依他們的見解,而如實而知道為這樣:此是地,如審(果然)是地,如實是地(確實是地)。其它又同樣的是水,又同樣的是火,又同樣的是風(fēng)。而乃以此地水火風(fēng)之四事合之而為人的,而為愚者所娛樂的。

  對于天神自已,也自知為天,也快樂在于其天中;梵天也自知為梵天;大梵天也自知為大梵天,沒有能超出的。光音天們,還自相知,都由于光音天而來的;遍凈天也自知為遍凈天;果實天(廣果天,色界第四禪中)也自知為果實天,而不錯亂;阿毗耶陀天(無煩天,色界第四禪,五凈居天之一)也自知為阿毗耶陀天;空處天也自知為空處天;識處天也自知為識處天;不用處天(無所有處天)也自知為不用處天;有想無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也自知為有想無想處天;見者自知為見;聞?wù)咦灾獮槁?欲者自知為欲;智者自知為智;一類的,自知為一類;若干類的,自知為若干類;悉具足的,自知為悉具足;涅槃的,自知為涅槃;都在于其中,而自娛樂。所以的緣故就是:并不是智者所說的緣故。

  如果為圣弟子,去親覲于圣人,去承受其法,而和善知識從事,恒常親近善知識的話,則觀察此地種都均會分明,而知道其來處,也不執(zhí)著于地,也沒有污染之心。對于水、火、風(fēng)也是如是的。對于人、天、梵王、光音、遍凈、果實、阿毗耶陀天(無煩天)、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見、聞、念(覺)、知,一種、若干種,乃至對于涅槃,也不會執(zhí)著于涅槃,不會起涅槃之想。所以的緣故就是:均由于善分別、善于觀察之故。如果那位比丘為漏盡的阿羅漢,所作已辦,又舍棄于重?fù)?dān),已盡于生死的原本,而平等解脫的話,則他乃善能分別地種,都不會起想者。對于地種等,及人、天、梵王,乃至有想無想處,也是同樣的道理。至于涅槃,乃不著于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的緣故就是:均為由于壞滅淫、怒、癡之所致的。

  比丘們!當(dāng)知!如來、至真、等正覺,乃善能分別于地,也不執(zhí)著于地種,不起地種之想。所以的緣故就是:均為由于破滅愛網(wǎng)之所致的。由于有,而有了生,由于生,而有了老死,這些、這些,都皆除盡,因此之故,如來乃成就最正覺!狗鹜诱f此語時,這時,諸比丘們,都不受其教。所以的緣故就是:由于弊魔波旬,閉塞其心意之故。

  「此經(jīng)名叫:『一切諸法之本。』我現(xiàn)在都已具足講說,諸佛世尊所應(yīng)修行的,我現(xiàn)在都已具足施行。你們應(yīng)當(dāng)念念在于閑居樹下,端意坐禪,去思惟妙義。如果現(xiàn)在不作的話,后悔就無益(后悔不及)!這就是我的教誡!」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六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親自瞻視病患的比丘,并為他說法,比丘因此而漏盡意解。其次為佛陀集諸比丘,教他們應(yīng)展轉(zhuǎn)互相瞻視病苦。說瞻病患的人,乃無異于瞻視如來。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竹林精舍),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個時候,在羅閱城(王舍城)內(nèi)有一位比丘,身罹疾病,極為困悴,倒臥而大小便,不能自已起止(舉止動作都不能自由),也沒有比丘去瞻視他的,晝夜都稱佛的名號而說:「為甚么世尊,獨不見愍于我呢?」

  這時,如來乃以天耳,而聽到那位比丘在稱怨,在喚呼投歸于如來的聲音。當(dāng)時,世尊就告訴諸比丘們說:「我與你們,都案行諸寮房,去觀察諸比丘的住處!怪T比丘回答說:「如是!世尊!」

  這時,世尊就和諸比丘僧,被他們前后圍繞,到諸寮房去案行。那時,病比丘遙見世尊之來到,就欲從座(臥床)而起來,但是卻不能自轉(zhuǎn)搖(不能翻身起來)。當(dāng)時,如來就到那位比丘之處,告訴他說:「止!止!比丘!不可以自已動轉(zhuǎn)。我自有坐具(尼師檀,坐臥時,展敷的布),足夠得以坐下來的!」

  這時,毗沙門天王知道如來的心中所念的,就來至于佛所。梵天王又同樣的知道如來心中所念之事,就從梵天隱沒,來至于佛所,行頭面禮足之禮后,坐在于一邊。這時,四天王也知道如來的心中所念之事,也來至于佛所,也行頭面禮足之禮后,站在于一邊。

  當(dāng)時,佛陀告訴病比丘說:「你現(xiàn)在的苦患是否有損?不至于增極吧?(病體有好一些嗎?)」比丘回答說:「弟子所患的病苦,乃遂增而不損(不減輕),乃極為少賴(沒有望了)。」佛陀告訴那位比丘說:「瞻病的人現(xiàn)今在那里呢?到底是誰來相瞻視呢?」比丘白佛說:「現(xiàn)在遭遇此病苦,并沒有人相瞻視的!狗鹜痈嬖V比丘說:「你從前沒有病苦的時候,是否曾經(jīng)去問訊病患的人嗎?」比丘白佛說:「并不去問訊過諸病人的!

  佛陀告訴那位比丘說:「你現(xiàn)在并沒有善利于正法里面。所以的緣故就是:均由于不去瞻視病患的人之故的。你現(xiàn)在,比丘!你不可懷著恐懼之心,我當(dāng)會親自供養(yǎng)于你,使你不會有所缺乏。如我現(xiàn)在的今天,在于天上、人中,可說是獨步無侶(無人能勝佛)但是也能瞻視一切的病人。對于那些無救護的人,能給與而作他的救護,對于盲者能作為其眼目,而救諸疾病的人!惯@時,世尊,乃自除其不凈(拂棄塵穢),更敷其坐具。

  這時,毗沙門天王,以及釋提桓因(帝釋天),都白佛說:「我們自當(dāng)會瞻護這位疾病的比丘,如來您,不再執(zhí)勞為是!狗鹜痈嬖V諸天說:「你們且止!如來自當(dāng)會知道時宜。如我自憶起往昔之時,還未成就佛道,而修菩薩行的時候,由于一只鴿的緣故,而自投命根(生命),更何況今天已經(jīng)成就佛道,怎么當(dāng)會舍棄這位比丘呢?終皈不會有這道理的!再說,釋提桓因先前并不瞻視此病比丘,毗沙門天王為護世之王,也同樣的不相互瞻視!惯@時,釋提桓因,以及毗沙門天王,都默然不回答。

  那時,如來親自手執(zhí)掃篲,去除棄污泥,更施設(shè)坐具,又給他洗浣衣棠,三法而視之,扶病比丘使其坐下,以凈水為他沐浴。有諸天在于上面,用香水去灌病患者之身。這時,世尊沐浴病比丘后,還坐在于床上,親手自授食給與病比丘。

  那時,世尊看見該比丘吃食之后,就為他除去缽器,告訴那位比丘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舍棄你三世之病。所以的緣故就是:

  比丘!當(dāng)知!如轉(zhuǎn)生來時,必定會有處胎的苦厄,由于生,而定會有老。凡是老的人,其形會羸,其氣會竭。由于老,而會有疾病之產(chǎn)生,凡是生病的話,坐臥都會呻吟,四百四病(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為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fēng)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也就是說:風(fēng)增而氣起,火增而熱起,水增而寒起,土增而力盛,都由此四病而起四百四病,所謂土屬身,水屬口,火屬眼,風(fēng)屬耳:),都一時俱臻。由于疾病而有死,所謂死,其形神會分離(意識由身脫出),而往趣于善或惡之道。假如罪惡多的話,當(dāng)會墮入地獄,會在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等地獄里;蛘邥D(zhuǎn)生為畜生,會被人所驅(qū)使,所食的是芻草,受苦無量。又會在于算不盡的無數(shù)劫中,作為餓鬼之形(轉(zhuǎn)生餓鬼道),其身長為數(shù)十由旬,咽細(xì)如針,又用融銅去灌其口(食如火炎,而不得食),經(jīng)歷無數(shù)劫的苦楚之后,雖然得作為人身(罪報完畢,再轉(zhuǎn)為人),但是為人時,常受搒笞拷掠,不可算得出的苦楚。又經(jīng)過無數(shù)劫后,得生在于天上界,然而就中曾經(jīng)過恩愛之合會,又遇恩愛之別離,貪欲又不能厭足,不得脫離這些輪回之苦,必須得學(xué)賢圣之道,然后乃能得以脫離這些痛苦之事。

  現(xiàn)在有九種的人,已離開于苦患。那九種呢?所謂向阿羅漢(阿羅漢向)、得阿羅漢,向阿那含(阿那含向,向于不還果)、得阿那含,向斯陀含(斯陀含向,向于一來果)、得斯陀含,向須陀洹(須陀洹向、向于入流果)、得須陀洹,以及種性之人(能生之種,數(shù)習(xí)之性,指四果圣者前所修的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的加行者,已接近于初果的階段之人),就是其九種人。這就是所謂,比丘啊!如來出現(xiàn)在世間之事,乃甚為難以值遇的事,人身也是非常的難得到之事,出生在于正國中(文化中心)又是難以遭到之事,和善知識能得相遇,也是如是的不容易之事。能聽聞法言,也是不可遇到的事,法與法之相生,時時乃有的(不是隨便的)。比丘!你應(yīng)當(dāng)知!能在于如來今日出現(xiàn)在于世間時,得以聽聞到正法,諸根又不缺欠,堪任聽聞其中的正法,現(xiàn)在如不殷勤的話,后悔就來不及的,這就是我的教誡!

  那時,那位比丘聽如來之教言后,熟視佛的尊顏,就在于其座上(病床中)得證三明,而漏盡意解。佛陀乃告訴該比丘說:「你已經(jīng)解病的原本了嗎?」比丘白佛說:「我已了解疾病的原本,已經(jīng)去離(離開)此生、老、病、死了。這都是如來的神力所加庇的。如來乃以四等之心(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而覆護一切眾生,乃為無量無限,不可以稱計,使人的身口意都得清凈!巩(dāng)時,世尊具足其說法之后,就從其座起來后離去。

  那時,世尊告訴阿難說:「你現(xiàn)在快去打揵椎,去叫諸比丘之在羅閱城的,都皆集到普會講堂來!惯@時,阿難從佛受教,就集諸比丘來到普會講堂。阿難乃趨前白佛說:「比丘們都已聚集了,唯愿世尊,宜知是時!

  那時,世尊就到講堂,在那里,就座而坐。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學(xué)道的動機,是否畏懼國王、盜賊,才出家的嗎?比丘們!你們是否信心堅固,而修無上的梵行?是否欲得舍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也是欲離開十二種牽連(十二因緣)的嗎?」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所以出家的話,就應(yīng)該共為一師,同為一水乳才是,但是各各(各人)卻不相互瞻視。從今以后,大眾應(yīng)當(dāng)展轉(zhuǎn)互相瞻視。假如疾病的比丘當(dāng)中,沒有弟子的話,就在于大眾當(dāng)中,差次(依次)去使其看護病人。所以的緣故就是:離開此事(指看護病人)外,更不見所為處(看不到其它之事),其福能勝于瞻視病患的人的。你們要知道!那些瞻病的人,即是和瞻仰我一

  樣的福德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設(shè)有供養(yǎng)我及過去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無畏

  (假如有供養(yǎng)于我,以及供養(yǎng)過去的諸佛的話,則這種布施給我的福德,乃和瞻視病患者福德,并沒有不同!)

  那時,世尊說此教示后,并告訴阿難說:「從今以后,諸比丘們則各各都應(yīng)當(dāng)相互瞻視。如果又有比丘,知道而不去作的話,就案規(guī)律去治他。這就是我的教誡!」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七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有九種人值得尊敬,值得貴重的。如有人供養(yǎng)他們的話,

  就能得福。所謂四果四向(計為八種),以及向種性的人(具有圣法的種子,能把它顯現(xiàn)出來的人)。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九種的人,為之可敬可貴的人,如果供養(yǎng)他們的話,就能得到福德的。那九種呢?所謂向阿羅漢(阿羅漢向)、得阿羅漢果(應(yīng)供、解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向于不還的三果)、得阿那含果,向斯陀含(斯陀含向,向于一來之二果)、得斯陀含果,向須陀洹(須陀洹向、向于入流之初果)、得須陀洹,以及向種性之人(具有顯現(xiàn)圣法的種子之人。上面所說的:四向四果的圣者之前所修的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的加行者,已能顯現(xiàn)圣法的階段),就為之九種人。這就是

  所謂,比丘們!所謂對于九種的人,供養(yǎng)他們的話,就能得福,終皈沒有耗減的!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九八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滿呼王子之供佛及僧,而輕視朱利盤特之故,不予供延。佛曾留缽在朱利盤特之處,令王子親往取缽。然而朱利盤特卻分形坐在五百樹下,使王子無策而皈。佛則叫王子去請盤特。其次為王子在佛前懺悔,佛乃說九種人之出世,并贊盤特之能以神足度人。和阿難之能觀相知意,唯此二人能在空中取滅度。王子則白佛:愿恒常供養(yǎng)盤特。佛叫他先向其懺悔,末后,佛乃為他說法與咒愿。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個時候,滿呼王子往至于世尊之處,行頭面禮足之禮后,坐在于一邊。這時,滿呼王子白世尊說:「我曾經(jīng)聽說:『朱利盤特比丘和盧迦延梵志共論道理時,這位比丘乃不能答對!晃矣衷(jīng)聽說:『如來的弟子大眾當(dāng)中,諸根闇鈍,沒有慧明的,沒有人能出于這位比丘之上(盤特最愚之義)。如來的優(yōu)婆塞當(dāng)中,居在于俗家的人,則那些迦毗羅衛(wèi)城中的瞿曇釋種(指釋迦種族),乃為諸根闇鈍,情意閉塞的!弧

  佛陀告訴王子說:「朱利茉特比丘乃有神足之力,乃得上人之法,不習(xí)于世間的談?wù)撝。再?王子!當(dāng)知!這位比丘乃極有妙義的比丘!」這時,滿呼王子白世尊說:「佛陀所說的雖然是如此,但是我的內(nèi)心還是生起此念的:為甚么有大神力的人,卻不能和那些外道異學(xué)的人共互論議呢?我現(xiàn)在要請佛,以及比丘僧來供養(yǎng),唯除那位朱利盤特(不歡迎他之義)。」

  當(dāng)時,世尊則默然接受其邀請。這時,王子看見世尊已納受其邀請之事后,就從座起,將頭面禮拜世尊之足,右遶世尊三匝之后,便退而去。就在于其夜間辦理種種的甘饌、飲食,敷好坐具,翌日去向世尊白言:「時間已到,現(xiàn)在正是時候!」

  那時,世尊將其缽叫朱利盤特比丘拿捉,而在于后面住下來,世尊則帶引諸比丘眾,被他們前后圍遶遶,進入于羅閱城(王舍城)。到達那位王子之處后,就令各人依次第坐下。那時,王子白世尊說:「唯愿如來,伸手授缽給與我,我現(xiàn)在欲親自供飯給如來。」佛陀告訴王子說:「我的缽,現(xiàn)在放在于朱利盤特比丘之處,并不持來!雇踝影追鹫f:「愿世尊,派遣一位比丘去取缽來!」佛陀告訴王子說:「你現(xiàn)在去取如來的缽來!」

  那個時候,朱利盤特比丘,曾化作五百株的華樹,在每一樹下都有朱利盤特比丘坐在那里。那時,王子聽佛的教言后,就要親自去取缽。他遙見五百株的樹下,都有朱利盤特比丘在其樹下禪坐,都系念在前,沒有分散其精神的樣子。王子見后,便作如是之念:那位是朱利盤特比丘呢?滿呼王子既認(rèn)不出真正的盤特是那一位,就還來世尊之處,白佛而說:「我到那園內(nèi)時,所看到的都是朱利盤特比丘,不知道那一位是真正的朱利盤特比丘?」

  佛陀告訴王子說:「你再去園中,住在于最中央,就彈指而作如是之說:『那一位是真實的朱利盤特比丘,就請你從座起來!』」這時,滿呼王子受佛教言后,又到園內(nèi),站在于中央,而作如是之言:『如為是真實的朱利盤特比丘的話,就請你從座站起來!』王子正作如是之語后,那些化作的五百比丘們自然的消滅,唯有一朱利盤特比丘在那里。這時,滿呼王子就和朱利盤特比丘至于世尊之處,行頭面禮足之后,站在于一邊。那時,滿呼王子白佛說:「唯愿世尊!接受我現(xiàn)在的自責(zé)!我曾經(jīng)不信如來的言教之說:『這位比丘有神足大威力!弧

  佛陀告訴王子說:「聽許你的懺悔!如來所說的,始終不會有二樣的。再者,在此世間里,有九種人周旋往來。那九種呢?第一就是豫知人情,第二就是聽后便知道,第三就是觀相,然后乃知道,第四就是觀察義理,然后乃知道,第五就是知道其味,然后乃知道,第六就是知道義,與知道味,然后乃知道,第七就是不知道義,也不知道其味,第八就是學(xué)習(xí)思惟神足之力,第九就是所受之義很少(為少)。這就是所謂,王子,九種的人之出現(xiàn)于世間。像如是的,王子!那種觀相之人(不開口就知),在于八人當(dāng)中,乃最為第一,沒有人能超過的,F(xiàn)在的這位朱利盤特比丘,乃習(xí)于神足,不學(xué)其余之法,這位比丘乃恒常以神足去為人說法。而我現(xiàn)在的這位阿難比丘,乃觀相便能知道,便能豫知人情,知道如來須要這樣,不用這事等,也知道如來應(yīng)當(dāng)會說是這樣,會離開是這樣,都能一一分明。如現(xiàn)在來說,并沒有人能出于阿難比丘之上的。他乃博覽諸經(jīng)義,沒有不周遍的。再者,這位朱利盤特比丘,乃能化一形體,而作為若干的形體,又能還合而為一形體。這二位比丘,在于后來,當(dāng)會在于虛空中取滅度,我更不看見過其余的人之取滅度,能如阿難比丘、朱利盤特比丘之比的!

  這時,佛陀又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的聲聞中的第一比丘,能變化身形,能使其為大,能使其為小的,沒有人能如朱利盤特比丘之比的!

  這時,滿呼王子乃親自以手斟酌,去供養(yǎng)眾僧。等到大眾都吃食之后,就為他們除去缽器,然后更取一小座,在于如來的前面,叉手而白世尊說:「唯愿世尊!聽

  允朱利盤特比丘,能恒至于我的家中,隨著其所要的衣被、雜物,乃至沙門之法所須要,都盡在于我的家中去取,我當(dāng)會盡形壽去供給其所須要的!

  佛陀告訴王子說:「你現(xiàn)在,王子!你應(yīng)向朱利盤特比丘懺悔,應(yīng)親自去請他!所以的緣故就是:沒有智慧的人,欲分別智慧之事,此事乃難遇之事(困難之事)。如果說有智慧的人之能分別有智之人,就可以有此道理而已!」這時滿呼王子,實時向朱利盤特比丘敬禮,自稱自已的姓名,向他求懺悔而說:「具有大神足的比丘!我生意(心起)輕慢,自今以后,更不敢再犯。唯愿納受我的懺悔,更不敢再犯了!」朱利盤特比丘回答說:「聽你的悔過,以后不可再犯!也不可再誹謗賢圣者。王子!當(dāng)知!如那些眾生,有人誹謗圣人的話,必定當(dāng)會墮落于三惡道,而趣生于地獄之中,像如是的,王子!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佛陀和滿呼王子演說極妙之法,勸發(fā)他,使他歡喜后,就又在于座上,演此如下之咒愿而說:

  祠祀火為上經(jīng)書頌為最人中王為尊眾流海為首

  星中月為先光明日第一上下及四方諸所有形物

  天及世間人佛者最為尊欲求其福者供養(yǎng)三佛陀

  (祭祀乃以火為上的,經(jīng)書即以頌為最好的,人類當(dāng)中是以國王為尊,眾水流里面,就是以海為首的,星宿當(dāng)中,是以月亮為先的,而光明即以太陽為第一的。上下,以及四方里面的諸所有的形物,所謂天,以及世間的人,乃是以佛陀最為尊貴的,如果欲求其福佑的話,就應(yīng)供養(yǎng)三佛陀〔正覺者-佛陀〕。)

  那時,世尊說此偈之后,就從其座起來。

  這時,滿呼王子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三九九

  大意:本經(jīng)敘述阿難以為善知識是半梵行的人,佛乃提示而說善知識為全梵行人,佛陀之成就正覺,也是由于善知識處得來的,因為善知識乃能引人向于善道,乃至無為之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阿難白佛說:「所謂善知識者,就是半梵行之人是。因為能帶引人入于善道,以至于無為的境界!」

  佛陀告訴阿難說:「不可以作如是之言:『說甚么善知識就是半梵行的人!凰缘木壒示褪:因為所謂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的人之故,和他共為從事的話,就能得見妙好之道的。我也是由于善知識而成就無上正真,成就等正覺的。由于成就道果之故,才能度脫眾生,不可以稱計之多,使他們都均能免于生、老、病、死。由于此方便,而知道所謂善知識的人,乃為全梵行的人的。

  其次,阿難!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和善知識共為從事的話,就能增益信根,其聞、施、慧等功德,也都均能具備的。猶如月亮欲盛滿,光明則漸增,乃倍于常時那樣。這也是如是的,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親近善知識的話,其信根,以及聞、念、施、慧等功德,都能增益。由于此方便,則知道那些善知識即是全梵行的人的。

  假如我往昔之時,不和善知識從事的話,終皈不會被燈光佛(燃燈佛)所見而授決(授記,豫言成佛),由于與善知識從事之故,得能遇提和竭羅佛(譯為燃燈佛、燈光佛,過去久遠劫前之佛,授記給世尊之佛),被這位佛陀所見,而被他授決。由于此方便,而知識那些善知識,即是全梵行的人。

  如果,當(dāng),阿難!如果當(dāng)世間沒有善知識的話,就不會有尊卑之?dāng)?不會有父母、師長、兄弟、宗親等倫,則和那些豬犬之屬同為一類,而造諸惡緣,種地獄的罪緣。由于有善知識之故,便會有父母、師長、兄弟、宗親等別的!

  這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善知識非惡親法非為食將導(dǎo)于善路此親最尊說

  (善知識不是惡友,親法并不是為了食。善知識能引導(dǎo)你向于善路,這種親,乃最為尊貴之說!)

  因此之故,阿難!不可以再說:『善知識是半梵行的人!弧鼓菚r,阿難從佛受教,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四○○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帝釋天說明眾生的性行都不同,想念也各異。佛陀說:如眾生都同一性行的話,就不會有九眾生居,也不會有地獄等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靈鷲山),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這時,釋提桓因,從三十三天隱沒,來至于佛處,行頭面禮足之禮后,站在于一邊,而白世尊說:「天,以及人民,到底有甚么想念?內(nèi)心有甚么所求呢?」

  佛陀告訴他說:「世間為流浪,其性都有所不同,所趣的地方都依各人而有異,想念乃不一相同。天帝!當(dāng)知!我在往昔的無數(shù)阿僧祇劫之時,也生如是之念:天,以及眾生之類,其意都趣向于甚么地方?其所求的都是甚么愿呢?自從那個時劫至于今天,都看不見有一人心為共同的。釋提桓因!當(dāng)知!世間的眾生,都起顛倒之念,都生無常而妄計為常之想,不樂而計為是真樂之想,無我而計為是我之想,不凈而計為是有凈之想,正路而為為邪路之想,作惡而為有福之想,作福而為有惡之想。由于此方便,而知道眾生之類,其根機乃難以思量,其性行乃各為有異!

  假如當(dāng)眾生都同為一想,而沒有若干之想的話,則九眾生的居處,就不可以知道,也難以分別九眾生之居,其神識所止之事,也難以明白,又不知有八大的地獄之事,那些畜生所趣之事,也同樣的難以知道。也不能分別有地獄之苦,不知道有四姓的豪貴與否,也不知道有阿須倫(阿修羅,非天)所趣之道,同樣的,也不能知道有三十三天之事。假如都同為是一心的話,就當(dāng)會如同為光音天的了。因為眾生有若干之想,想念也有若干之種之故,得以知道有九眾生的居處,有九神所止處,知道有八大地獄等三惡道,乃至三十三天,也是同樣的道理。由于此方便,而知道眾生之類,其性都不同,所行都各異!

  這時,釋提桓因白世尊說:「如來所說的,乃甚為奇雅之事。所謂:眾生之性,其行都不相同,想念也各異。由于其眾生所行的都不同之故,致有青、黃、白、黑、長、短不均等事。又且,世尊(再次-在此時要稟告世尊),因為諸天之事猥煩,我欲還皈天上了!」(在此告假了)

  佛陀告訴釋提桓因說:「宜知是時(好的,時間差不多了。)!

  這時,釋提桓因就從其座站起,頭面禮足之后,便退而去。

  那時,釋提桓因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結(jié)頌如下:)

  九止嚫孔雀系縛法之本病供養(yǎng)盤特梵行若干想

  ((一)九止〔九眾生居處〕經(jīng),(二)嚫愿經(jīng)1.2.,(三)孔雀經(jīng),(四)系縛經(jīng),(五)法之本經(jīng),(六)瞻病經(jīng),(七)供養(yǎng)經(jīng),(八)盤特經(jīng),(九)梵行經(jīng),(十)若干想經(jīng))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