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

  八十八、郁多羅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郁多羅之孝養(yǎng),于現(xiàn)世有名稱,死后得生天等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郁多羅(孝養(yǎng)),來參詣佛陀。到后,在世尊前問訊,慰勞,然后退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世尊!我都恒常依法而行乞食,用來供養(yǎng)父母,使父母得到快樂而離苦。世尊!我這樣做,有多福與否呢?」佛陀告訴郁多羅說:「實在有很多之福的。為甚么呢?因為如果有人如法去向人乞食,去供養(yǎng)父母,去使父母安樂,而除棄其苦惱的話,實在有大福之故!惯@時,世尊用偈而說:

  如汝于父母 恭敬修供養(yǎng) 現(xiàn)世名稱流 命終生天上

  (像你這樣的對于父母能恭敬,而修供養(yǎng)的人,在于現(xiàn)世當中,其名稱會遠流!命終之后,會生到天上去!)

  佛說此經(jīng)后,年輕的郁多羅,非常的歡喜隨喜。向佛行禮后,離開該處。

  八十九、優(yōu)婆迦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陀不稱贊因祭祠大會而殺生,乃稱贊不殺生者。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年輕的婆羅門,名叫優(yōu)婆迦,來參詣佛所,到后,在世尊前面相問訊、慰勞,然后,退住在一邊。他向佛說:「瞿曇!諸婆羅門們,都常稱嘆邪盛(以畜生祭祀)的大會。沙門瞿曇您,是否也會稱嘆邪盛的大會嗎?」佛陀告訴優(yōu)婆迦說:「我不是一向都稱嘆的。有的邪盛大會可以稱嘆,有的邪盛大會不可稱嘆之故!箖(yōu)婆迦仰白佛說:「那一種邪盛大會可以稱嘆,那一種邪盛大會不可以稱嘆呢?」佛陀告訴優(yōu)婆迦說:「如果舉行邪盛大會時,都系縛群少的特牛(雄牛)、水特(雄的水牛)、水牸(雌牛),以及諸羊犢(小羊)等弱小的眾生,均予以傷殺,都逼迫苦切(迫使牠們苦痛驚惶)。對于仆使工作人員,則以鞭笞恐惶,使他們悲泣號呼,不喜不樂,都以眾苦而役使人家去工作。像如是的邪盛大會,我就不會稱嘆。因為會造大難之業(yè)之故(不得近于阿羅漢)。假如舉行祭祀大會時,不系縛群牛等,乃至不使眾生那么的辛苦去工作的話,則這種大會,就是我所稱嘆的。因為不會造成大難之故!

  這時,世尊,就說偈而說:

  馬祀等大會 造諸大難事 如是等邪盛 大仙不稱嘆

  系縛諾眾生 殺害微細蟲 是非為正會 大仙不隨順

  若不害眾生 造作眾難者 是等名正會 大仙隨稱嘆

  惠施修供養(yǎng) 為應法邪盛 施者清凈心 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會者 是則羅漢會 是會得大果 諸天皆歡喜

  自行恭敬請 自手而施與 彼我悉清凈 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 信心解脫 無罪樂世間 智者往生

  (以牛馬去祭祀的大會,會造成諸多大難之事。像這等邪盛的大會,乃大仙〔佛自稱〕我,不會稱嘆之事。)

  (系縛殺害那些眾生,也傷害殺滅很多微細之蟲。這不能叫做正法,大仙我,是不會隨順這種作法的。)

  (如果不殺害眾生,不造成眾難的話,這些事,才名叫做正會,是大仙我,會隨喜而稱嘆的。)

  (以惠施而修供養(yǎng),依照正法去行邪盛〔祭祀〕,惠施的人,乃以清凈之心,是梵行的良福田!)

  (像這種大會,就是名叫阿羅漢之大會。這種會,能得大的果報,是諸天均會歡喜的!)

  (自己先行恭敬之儀,且自已親自施與,則彼此〔施者、受施者〕,均為清凈,這種惠施,必定能得大果!)

  (有智慧的人,會如是的去行惠施〔有關于祭祀等儀事〕,也以虔信之心,就會得解脫。會到?jīng)]有罪業(yè)的極樂的世界,有智慧的人,就會往生到那個地方!)

  佛說此經(jīng)后,那位優(yōu)婆迦婆羅門,聽佛所說,非常的歡喜而隨喜。禮謝佛陀后,離開佛所。

  九十、優(yōu)婆迦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有關于清凈的祭祀,乃有良福田,能往生樂界如前經(jīng)。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廣說如上述。其它有差異的地方,就隨說異偈而說:

  無為無諸難 邪盛時清凈 如法隨順行 攝護諸梵行

  馨香歸世界 超過諸凡鄙 佛于邪盛善 稱嘆此邪盛

  惠施修供養(yǎng) 邪盛隨所應 凈信平等施 梵行良福田

  彼作如是施 是施羅漢田 如是廣大施 諸天所稱嘆

  自行恭敬請 自手而供養(yǎng) 等攝自他故 邪盛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 凈信心解脫 于無罪世界 智者往生彼

  (無為而作,也沒有造成諸災難的話,則舉行邪盛〔祭祀〕大會時,也會成為清凈的大會。也就是說:如法而隨順眾生而行,就能攝護諸梵行 !)

  (罄香所歸的世界,乃超過諾凡鄙的。佛陀對于邪盛大會,如舉行得適當?shù)脑?也會稱嘆此邪盛大會!)

  (惠施而修供養(yǎng)邪盛大會,即隨著所應行的禮儀去行,而以凈信去平等惠施供養(yǎng)的話,就是梵行的良福田!)

  (他們?nèi)绻魅缡嵌┑脑?就是惠施于阿羅漢的福田。像這樣的廣大而施的話,就是諸天所稱嘆的!)

  (凡事親自行恭敬,而且都親自以手去供養(yǎng)。這樣則能平等而收攝自他之故,其邪盛的大會定會得大果報!)

  (有智慧的人就是像這樣的去行惠施,都以清凈的信心而得解脫。在于沒有罪業(yè)的世界,有智慧的人,會往生到那個地方!)

  佛說此經(jīng)后,優(yōu)婆迦婆羅門,聽佛所說,而歡喜,禮謝佛陀后離去。

  九十一、郁阇迦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在家的俗人,于現(xiàn)在與當來之世之能得利樂之法等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郁阇迦,來詣佛所,禮拜佛足后,退住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世尊!俗人,在家之人(向往出家的在家人),應該要行那些法,才能在于現(xiàn)世得到安隱,在于現(xiàn)世法當中得到安樂呢?」佛陀告訴那位婆羅門說:「有四種法,俗人之在家者,能依之而得現(xiàn)法之安,以及現(xiàn)法之樂。那四種呢?所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智識具足,正命具足是。

  甚么叫做方便具足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在種種的工巧業(yè)處,以自營生。如種田、商賈(買賣),或者以王事(參與政事),或者以書疏、籌劃(算籌、謀畫)。在這些工巧業(yè)處(技術性的工作場地),一方面精勤努力工作,一方面修行,這叫做方便具足。

  甚么叫做守護具足呢?所謂:善男子之所有的錢財谷物,由于方便而得,也就是親手執(zhí)作(工作),如法而得,能極為守護,不使王、賊、水、火等所劫奪漂沒而失去,不會像不善守護者之亡失,不被愛念者輙取,及不被諸災患所壞,這名叫做善男子之善于守護。

  甚么叫做善智識具足呢?假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兇險的話,則如是的知識(善友),乃善能安慰,對于未生起的憂苦,能使它不生起,已生起的憂苦,能使其開覺,未生起的喜

  樂,能使其速生,已生起的喜樂,善能護持,使其不失,這名叫做善男子的善知識具足。

  甚么叫做正命具足呢?所謂善男子,其所有的錢財,出納稱量,都周圓掌護,不使其多入少出,多出少入。好像以秤去秤物那樣,缺少的話,就把它增之,多的話,就把它減之,知道平準而舍之。像如是的,善男子能善秤量財物,等入等出,不可使其入多出少,或出多入少(所謂善能經(jīng)營而有公德心之義)。如果善男子沒有錢財,而廣散的濫用錢財,這種生活,人人都會叫他為之優(yōu)曇缽果(優(yōu)曇華三千年開一次華,為稀有之義)。所謂沒有種子,而由于愚癡貪欲之故,乃不顧其后,是也!

  或者有一位善男子,雖然其財物非常的豐富,但是不能食用,傍邊的人都會說他為愚癡的人,有如將餓死的狗一樣。因此之故,一位善男子,其所有的錢財,能自稱量,能等入等出(善能運籌)。這叫做正命具足。像如是的,婆羅門啊!此四法如果皆能成就的話,就能達成現(xiàn)法安隱,現(xiàn)法快樂!」

  婆羅門又仰白佛說:「世尊!在家之人,要有那些法,才能使后世安隱,后世快樂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使后世安隱。后世快樂!那四法呢?所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是也。

  甚么叫做信具足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在于如來所,得信敬之心,而建立信本。這乃不是諸天、眾魔、梵王,以及其余的世人、同法所能破壞的。這叫做善男子之信具足。

  甚么叫做戒具足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能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媱、不妄語、不飲酒,這叫做戒具足。

  甚么叫做施具足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離開慳垢之心,居于在

  家,而行解脫施,都常以親手施與,喜樂修習那些舍施,以平等心去行布施。這叫做善男子之施具足。

  甚么叫做慧具足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如實而知苦圣諦,如實而知集、滅、道圣諦。這叫做善男子之慧具足。假如有一位善男子,居在俗家而學佛,而實行此四法的話,就能得后世要隱、后世快樂!」

  這時,世尊又說偈說:

  方便建諸業(yè) 積集能守護 知識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凈信戒具足 惠施離慳垢 凈除于迷道 得后世安樂

  若處于居家 成就于八法 審諦尊所說 等正覺所知

  現(xiàn)法得安隱 現(xiàn)法喜樂住 后世喜樂住

  (以善巧方便之法去建立諸事業(yè),積集家業(yè)后,須要善能守護它。要作為具有知識的善男子,要以正命〔為生活而作的正當?shù)墓ぷ鳌?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要具有凈信,要具有凈戒。要惠施而離開慳吝的垢染之心。要有智慧去凈除會生迷惑之法。這樣,則后世能得安樂。)

  (假如在家學佛的人,能成就此八法〔1.方便,2.守護,3.善知識,4.正命,5.信,6.戒,7.施,8.慧〕,能夠真實去審察世尊所說之法,去行等正覺〔佛陀〕所知之法的話,則現(xiàn)在世能得安隱,現(xiàn)在世能夠安住喜樂里,后世也能住于喜樂的世界。)

  佛說此經(jīng)后,郁阇迦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禮謝佛陀后,離去。

  九十二、憍慢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憍慢婆羅門乃一位不孝父母,不尊重師

  長的人。然而聽佛說法后,即皈佛而出家。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乃住在于拘薩羅(喬薩羅)國,在人間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來。

  這時,舍衛(wèi)國里,有一位名叫憍慢的婆羅門住在那里。他的父母的出身、種性,均為清凈(良好的家庭),并沒有瑕點可言。祖先七世相承,都是非常清白的世家。是一位婆羅門的師范,通達于諸言論。上萬的諸論記典,都能了達。也能了解法之優(yōu)劣,能分別諸字。均能了知萬事的久遠以來之本末因緣,也詳知每句記說,容貌也非常的端正。然而或因生性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聰明志高,財富志高之故,并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前輩,不敬重師長。他聽人說沙門瞿曇,住錫在于拘薩羅國,于人間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來。他聽到此消息后,曾作此念而說:「我應該到那位沙門瞿曇之住處。如果他有甚么法要對我說的話,就應和他辯論,假如沒有甚么法可說的話,就默然而回來好了!」

  這時,憍慢婆羅門,乘坐在白馬所駛的車輛,有好多年輕的婆羅門,前后引導隨從。有的持金柄的傘蓋,有的手執(zhí)金瓶,就這樣的去見世尊。他們到了園的門之前,就下車步行而入。這時,世尊在大眾圍遶下,正在說法當中,并沒有時間去顧念憍慢婆羅門。因此,憍慢婆羅門乃于此時,生起此念:「沙門瞿曇并不顧念于我,我應回去!」這時,世尊知道憍慢婆羅門的心念,就說偈而說:

  憍慢既來此 不善更增慢 向以義故來 應轉(zhuǎn)增其義

  (橋慢啊!你既然到此地來了,為甚么不善于處理其目的,而更又

  增加憍慢呢?你乃抱著你所謂正義之故而來,就應該轉(zhuǎn)增而伸其義才對!)

  這時憍慢婆羅門,曾作此念:「沙門瞿曇已經(jīng)知道我心內(nèi)所想之事。我就應該去敬禮他!」這時世尊告訴憍慢婆羅門說:「止!止!(不要!不要!)不須要禮拜!你的心已凈就夠了!」

  諸大眾們,在于此時看到此光景后,各人都高聲而唱說:「奇哉!世尊!真有大德大力!這位憍慢婆羅門,乃依恃他的出身而憍慢,依族姓而憍慢,依容色而憍慢,依聰明而憍慢,依財富而憍慢。同時,因憍生慣養(yǎng)之故,不敬父母、諸尊、師長。然而現(xiàn)在于沙門瞿曇之處,卻一變而為非常的謙卑,異常的底心下氣,欲行禮拜佛足之大禮!」

  這時,憍慢婆羅門,乃在于大眾之前,發(fā)聲叫大家肅靜。他請示佛陀而說偈說:

  云何不起慢 云何起恭敬 云何善慰喻 云何善供養(yǎng)

  (對于甚么人不可以起憍慢?對于甚么人應該要起恭敬心?對于甚么人要慰諭他?對于甚么人要善于供養(yǎng)?)

  世尊也于此時,說偈而回答說:

  父母及長兄 和尚諸師長 及諸尊重者 所不應生慢

  應當善恭敬 謙下而問訊 盡心而奉事 兼設諸供養(yǎng)

  離貪恚癡心 漏盡阿羅漢 正智善解脫 伏諸憍慢心

  于此賢圣等 合掌稽首禮

  (對于父母,以及兄長、和尚〔親教師〕,和其它諸師長,暨諸尊重者〔指品德兼優(yōu)的諸善知識〕,都不可以生起憍慢之心。應該要好好的恭敬他們,自己要謙卑,而去請安。要盡心去奉事他們,同時也要設種種的供養(yǎng),去供養(yǎng)他們!)

  (離開貪瞋癡之心,已漏盡的阿羅漢〔無煩惱可漏〕,乃以正智而善能解脫,而降伏諸憍慢之心。對于這種賢圣等人,應該要合掌,稽首禮拜!)

  這時,世尊也為了憍慢婆羅門而說種種之法,啟示教誨,令其得到法喜。所謂如佛世尊通常教化眾生之次第說法。如說布施、持戒、生天的功德,以及愛、欲、味、患等煩惱之清凈之法,和怎樣出要、遠離等諸清凈分。像這樣的廣說,好像白凈之衣裳,并沒有諸黑點之惡,很快就會納受染色那樣,憍慢婆羅門就在法座之上,了解苦集滅道之四圣諦,而得無間等(通達,證悟)。

  這時,憍慢婆羅門,因之而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已度脫諸疑惑,不免依他緣而得度,在于正法中,得到無所畏懼的境地。他于是就從他的座位站起,整一整其衣服,向佛行禮,合掌而仰自佛陀說:「我現(xiàn)在是否可以在正法當中出家,受具足戒嗎?」佛陀告訴憍慢婆羅門說:「你現(xiàn)在可以在于正法當中出家、受具足戒!」

  這位婆羅門就這樣的出家,就獨自一人在閑靜之處,去正思惟出家學佛之所以(因由究竟):「一位善男子,剃除須發(fā),穿著袈裟,乃由于正信而從家庭到了沒有家庭(非家)而為出家人,而學道,而得阿羅漢,而心善解脫!」

  九十三、長身經(jīng):長身婆羅門設大會,欲殺生。佛說殺生罪深。并聞斷貪瞋癡及供養(yǎng)根本、居家、福田等三火。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乃住在于拘薩羅,在人間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長者婆羅門,擬作如是的邪盛(祭祀)大會:將七百只的特牛(雄牛)排隊,系縛在木柱,也將特(雄)、牸(雌)等水牛,以及諸羊犢(小羊),暨弱小動物,都一一系縛起來。同時辦諸飲食,擬作廣行布施。諸外道均受邀請,都由各地方而云集到邪盛大會的場所來。

  這時,長身婆羅門,曾經(jīng)聽說沙門瞿曇在人間游行,由拘薩羅國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來。就作此念:「我現(xiàn)在將舉辦邪盛大會,因此,而把七百只特牛排列而系縛在柱子,乃至小小(弱小)的諸蟲(動物),也都一一把牠系縛起來。因為舉辦邪盛大會之故,種種的異道,都從諸國來到此地。我現(xiàn)在應該到了沙門瞿曇所住錫之處,去請問邪盛大會之法節(jié),不可以使我在作邪盛大會的禮節(jié)當中,有了不周到的地方。」他作此念后,就乘白馬所駛之車,被好多年輕的婆羅門前導后從。侍從門持有金柄的傘蓋,也執(zhí)金的澡瓶,出舍衛(wèi)城,去參詣世尊之住處,擬恭敬承事。他們到了祇園精舍之門前時,就下車徒步而進,而到了佛前。他們向佛敬禮慰勞后,退坐在一邊。而仰白佛陀說:「瞿曇!我現(xiàn)在擬舉行邪盛的大會,將七百只特牛排列系縛在柱子,乃至諸弱小的動物也把他系縛起來。同時為了參加邪盛大會之故,種種不同的道家,都由各地云集而到了邪盛大會的會場來。又聽到瞿曇您從拘薩羅國,人間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來。因此,我現(xiàn)在到此精舍來請教瞿曇您,有關于邪盛大會之法節(jié)、祭品、儀禮等事。為了不使我所舉行的邪盛大會諸禮節(jié)、禮品當中,有所缺少不周之故!」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或有一種邪盛的大會,主人原為實行布施作福,然而卻產(chǎn)生罪業(yè)來,都被三種刀劍所刻削,得不到善的果報。那

  三種呢?所謂身刀劍、口刀劍、意刀劍是。

  甚么叫做意刀劍而生諸苦報呢?如一位大會的主人,舉行邪盛(祭祀)大會,而作此思惟:『我將要舉行這邪盛的大會之故,應當殺你們這些少壯的牪牛(雄的黃牛),和水特(雄的水牛)、水牸(雌的水牛)、羊犢(小羊),以及種種的諸蟲(弱小的動物)』。這名叫做意刀劍,而生諸苦報。像這樣的施主,雖然興起舉行種種的布施,種種的供養(yǎng),然而不但不會得到福報,實在是已生罪業(yè)!

  甚么叫做口刀劍,而生諸苦報呢?就是說:有一大會的主人,將舉行邪盛的大會,而教人說:『我現(xiàn)在要舉行邪盛的大會,你們應該把這些少壯的特牛,乃至這些微細之蟲(弱小動物)殺掉!贿@就是名叫口刀劍而生諸苦報。大會主雖然舉行這么盛大的布施、供養(yǎng)的大會,然而不但不會得到福報,實在是在造業(yè)而生罪!

  甚么叫做身刀劍而生諸苦報呢?就是說:有一大會主,舉行邪盛的大會,以自己之手去殺、害這些特牛,乃致殺害諸弱小的動物,造名叫做身刀劍,而生諸苦報。那位大會主,雖然有意舉行盛大的祭典,以便實行種種的布施,種種的供養(yǎng),然而不但得不到福報,實在是在造業(yè)生罪!

  一位婆羅門,應當勤于供養(yǎng)三火,要隨時恭敬、禮拜、奉事,奉施而令其得到安樂!那三種呢?第一就是根本火,第二為居家火,第三為福田火。

  甚么叫做根本火,要隨時恭敬、奉事、供養(yǎng)、奉施而使其得到安樂呢?就是說:一位善男子,因為方便而得財物,都是親自動其手足,勤勞辛苦,以正當?shù)墓ぷ魉枚鴣淼摹⑦@些財物去供養(yǎng)父母,使其能得安樂,就名叫做根本火。為甚么名叫根本呢?如善男子,乃依他們而生的,所謂父母之故,名叫根本。善男子乃由于崇本之故,應隨

  時恭敬、奉事、供養(yǎng),要奉施而使其得到安樂!

  甚么叫做居家火,而善男子要隨時育養(yǎng)惠施,而使其安樂呢?所謂善男子,由于方便而得財物,都是親自動其手足,努力勤苦而如法所得的財物。要將這些財物供給于妻子、宗親、眷屬、仆使、傭客,要隨時給與,要恭敬施安。這名叫居家火。為甚么緣故叫做家呢?這位善男子,住在家庭,快樂則和人同樂,困苦則和人同苦,有所作為時,則大家均相順從,故名為家。因此之故,一位善男子,應該要隨時供給,施與安樂。

  甚么叫做田火,而一位善男子,要隨時恭敬、尊重、供養(yǎng)、奉施,而使其安樂呢?就是說:善男子由于方便而得財,親自動其手足,而辛勤勞動,如法而得的財物,將此財物奉事、供養(yǎng)那些諸沙門、婆羅門之善能調(diào)伏貪、恚、癡的尊者。像如是等沙門、婆羅門,乃為建立福田,崇向增進,有樂分樂報,未來會轉(zhuǎn)生到天上界,這名叫做福田火。為甚么叫做田呢?因為能為世間之福田,也就是說,是應供(應受人間的供養(yǎng),而人能由之而得福報,猶如良田能種諸谷,而獲諸谷物)。因此之故,名叫做田。一位善男子,應隨時恭敬、奉事、供養(yǎng)、奉施,而使其安樂!

  這時,世尊,又說揭偈而說:

  根本及居家 應供福田火 是火增供養(yǎng) 充足安隱樂

  無罪樂世間 慧者往生彼 如法財復會 供養(yǎng)所應養(yǎng)

  供養(yǎng)應養(yǎng)故 生天得名稱

  (根本火,以及居家之火,和應供福田之火。對于這些火,如能增供養(yǎng)而充足的話,就能得到安隱快樂!)

  (沒有罪業(yè),而能使世間快樂的有智慧的人,就能往生于那個快樂的世界。)

  (如法而得的財物,或舉盛會去供養(yǎng)所應供養(yǎng)的人。由于供養(yǎng)應供養(yǎng)之人的緣故,能得生天,而得好名稱譽!)

  佛陀說此偈后,又進一步的訓示而說:

  「雖然如是,但是婆羅門啊!現(xiàn)今善男子,先前所供養(yǎng)的三火,應該要斷除,使它消滅!那三種火呢?所謂貪欲火,瞋;,愚癡火是。為甚么呢?因為如果貪火不斷除,不消滅的話,就會自害、害他,自他均會有災害。在現(xiàn)世之法當中,會得罪業(yè),后世會得罪報,現(xiàn)法后世均會得罪。因為緣于貪火而生心法之憂苦!;稹V火,也是如此。婆羅門啊!如果善男子,積聚柴薪,奉事于火的話,就會隨時辛苦,隨時燃燒,隨時還要滅火(指貪瞋癡),由此因緣而受苦哩!

  這時長身婆羅門聽后,默然而不作聲,而靜住在那里。同時有一位婆羅門的子弟,名叫郁多羅,也坐在于會中。長身婆羅門作少刻的默然思惟后,就告訴郁多羅說:「你能到達邪盛大會的會場,去放那些被系縛在柱子的特牛,以及受系縛的其它眾生,統(tǒng)統(tǒng)把它們放生嗎?同時告訴這些眾生說:『長身婆羅門有話對你們說: 們此后可以隨意自在,在于山澤曠野之處,去食那些吃不斷的草,去飲那些天然的清凈的流水,去受四方吹來的涼風當中,領受快樂自在!』」郁多羅回答道:「我會聽從大師您的教語的!」就這樣的到達邪盛大會的會場,去把那些眾生統(tǒng)統(tǒng)放生。臨放之時,對諸眾生說:「長身婆羅門有話對你們說:『 們此后可以隨 們所要之樂,在于山澤曠野,可以飲水食草,被四方的涼風所吹而自適!』」。

  這時,世尊知道郁多羅去放生的一切。知道后,曾為長身婆羅門說種種法,示教照喜(示教利喜)。世尊乃依從來說教的規(guī)律,而有程序的說法。首先說戒、說施,以及生天的功德。繼之而說愛、欲、

  味、患(如前述,乃針對五受陰之弊而說的)。同時也叫他應出要清凈(超出上述諸患)、煩惱清凈,這樣的開示顯說!譬喻鮮凈的白氈容易受染色一樣,長身婆羅門,也和此道理同樣的,那時在于其座上得見四真諦,而得無間等(解脫)之道。

  這時長身婆羅門已見到法、得到法、知道法、入于法。度諸疑惑,不須依他人而能自度,在于正法當中,已得無所畏!因此而從他的座位站起,重整其衣服,偏露右肩之肉(被袈裟的形態(tài)),合起雙掌而仰自佛陀說:「我已得度了,世尊!我從今天起,盡有壽命止,都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而為優(yōu)婆塞。愿世尊為我證知!同時,唯愿世尊,和諸大眾,納受我將供養(yǎng)的飯食!惯@時世尊,默然而允許他的邀請。

  那時長身婆羅門知佛納受其請愿后,就向佛行禮,右繞佛陀身邊三匝后,離開該處。長身婆羅門離開佛處后,就還回邪盛大會的會場,去作諸應供所需之物,而恭辨清凈美好的食品,也布置?座。他遣人去請佛,而仰白佛陀說:「供佛及僧的時間已到,惟圣者知道時宜!」

  世尊在于此時,乃著衣持銖,被大眾圍繞,和大眾一齊到達長身婆羅門的會場,在大眾前坐下來。這時長身婆羅門知道世尊已坐定后,乃親自供養(yǎng)種種的飲食。俟食后,即為佛澡漱洗缽。然后另敷卑下之林,就在大眾的前面端坐而聽佛說法。

  這時,世尊乃為長身婆羅門說種種之法,示教照喜后,就從座而起,而離開該處!

  九十四、僧迦羅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善男子和不是善男子之差別等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僧伽羅,來詣佛所,和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詭:「瞿曇!怎樣知道(分辨)為不善男子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譬喻猶如月亮!蛊帕_門又問:「怎樣知道(辨認)為善男子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譬喻猶如月亮!蛊帕_門白佛說:「為甚么不善男子有如月亮呢?」

  佛陀回答婆羅門說:「好像月亮之黑分那樣。一旦如此,則其光明也會消失,色焰也會消滅,其所系的也會失,日夜消減,乃至不顯現(xiàn)。譬例有人,他曾在如來之所,得到深信寂靜心之義。曾受持清凈的禁戒,善于勤學而多聞。一切都損己,而布施他人,其正見乃非常的真實!雖然如是的在于如來之處勤學,而得凈信、持戒、惠施、多聞、正見、真實,但是后來又再退失。對于持戒、多聞、布施、正見等,都統(tǒng)統(tǒng)忘失,都日夜消減,乃至須臾之頃,一切都已忘失的干凈!

  又次,婆羅門啊!如果善男子不習近于善知識,不常常聞法,不正思惟,而身行惡行,口行惡行,意行惡行的話,即由于行惡業(yè)的因緣之故,在其肉身敗壞而命終時,就會墮入于惡趣|泥梨(地獄)當中。婆羅門!像這種人就是不善男子。乃譬喻有如月亮!

  婆羅門又請示佛陀說:「為甚么譬喻善男子為如月亮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譬喻如明月,在凈分時會光明,其色澤日日夜夜都在增明,乃至到了滿月,一切都圓凈。和這情形一樣,一位善男子對于

  如來所說之法與律,而得到凈信之心,乃至正見真凈,而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都日夜在增長。又在于余時,都親近善知識,去聽他所說的正法。聽后,內(nèi)心正思惟,而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因此之故,能藉此因緣,在他的肉身敗壞命終時,能夠化生在天上。婆羅門啊!由此之故,善男子乃譬喻為如月亮!」

  這時世尊,又以偈頌而說:

  譬如月無垢 周行于虛空 一切諸星中 其光最盛明

  凈信亦如是 戒聞離慳施 于諸慳世間 其施特明顯

  (譬喻滿月,沒有半點的垢穢,而在虛空中周行時,在一切星宿當中,其光明乃最為盛明那樣!凈信也是如此,有持戒、多聞,而離慳貪的布施,乃在于諸慳貪的世間里,其惠施乃特為明顯!)

  佛說此經(jīng)后,僧伽羅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禮謝佛陀后,離去。

  九十五、生聞經(jīng):生聞婆羅門聽人說佛曾說布施佛及僧,即可得大果報,布施他人即不然,諮問佛。佛為開示。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生聞婆羅門,來詣佛所,在世尊前問訊慰勞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瞿曇!我曾經(jīng)聽人說瞿曇您這樣的說過:『唯一應該布施給于我(指唯供養(yǎng)佛),不可惠施于其它之人。布施我的話,就能得大果報,布施其它之人的話,則不能得大果報。也應

  該布施我的弟子,不應該布施其它之人的弟子。布施我的弟子的話,就能得大果報,并不是布施他人之弟子能得大果報(也就是說布施供養(yǎng)佛教以外的弟子的話,則不能得到善的大果報。)瞿曇!你認為怎樣?講這些話的人,是實在的嗎?是不是為了謗毀瞿曇你,才放出這些話的嗎?是否如人說而說?如此法而說?是否依法之次,而將此法說過的嗎?是否為他人用同法來呵責的嗎?」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那些作如是說的人,就是謗毀我的了。我之說,并非他們所說之說,不是如那種法而說,不是依他們所說之法次而照法去說的!我所說的,不會致于他人用同法來呵責。為甚么呢?因為我并不像他們之說那樣,說甚么:『應該布施我,不應該布施其它之人。布施我,能得大果報,并不是布施他人能得大果報。應該要布施我的弟子,布施我的弟子的話,就能得大果報,并不是布施他人的弟子能得大果報』。然而要知道,婆羅門啊!如果我作如是之說的話,就會作二種的障礙。第一為障礙施主之布施(指會障礙施主的福德),第二為障礙受施者的利益。就是婆羅門,乃至是一位士夫,用洗器將余食放著于凈地,也能使那個地方的眾生,即得利樂。我說這些行動,也會入于福德之門,更何況又布施于人,怎么不會有福報呢?婆羅門啊!然而我也曾經(jīng)說過:『奉施于持戒的人,能得果報,不同于布施給犯戒的人!

  生聞婆羅門白佛說:「像如是的!瞿曇!我也是像如是而說:『奉施于持戒的人,能得大果報,并不是布施給犯戒的人能得大果報!」

  這時,世尊又用偈而說:

  若黑若有白 若赤若有色 犁雜及金色 純黃及鴿色

  如是等牸牛 牛犢姝好者 丁壯力具足 調(diào)善行捷疾

  但使堪運重 不問本生色 人亦復如是 各隨彼彼生

  剎利婆羅門 昆舍首陀羅 旃陀羅下賤 所生悉不同

  但使持凈戒 離重擔煩惱 純一修梵行 漏盡阿羅漢

  于世間善逝 施彼得大果 愚者無智慧 未嘗聞正法

  施彼無大果 不近善友故 若習善知識 如來及聲聞

  清凈信善逝 根生堅固力 所往之善趣 及生大姓家

  究竟般涅槃 大仙如是說

  (世上有黑色的,也有自色的,也有赤色的,也有其它之色的。犁牛之有雜色的,以及有金色的,也有純黃色的,和鴿色的一樣。)

  (像這些牸!泊婆!,其牛犢〔小!持玫,則如壯丁,其力都具足,調(diào)節(jié)使其善于行,行的非常的快速捷疾。唯看其堪以運搬重物,不問其出生以來之甚么色!)

  (人類也是像這樣的,各人都隨著各各不同的業(yè)力轉(zhuǎn)生而來。如生在剎帝利〔王族〕、婆羅門〔神職人物〕、昆舍〔商人〕首陀羅〔農(nóng)工〕;蛏鸀殪雇恿_〔屠者、賤民〕,那種最下賤之人,所出身的,均為不同的身份。但是假使這些不同出身的人,如果能善持凈戒,能離開如重擔之煩惱,純一去用功修習梵行的話,就能成為漏盡的阿羅漢。此人就是在于世間當中的善逝〔了脫生死之人〕,奉施給這種人的話,就能得大果報)。

  (對于愚癡而沒有智慧,而未曾聽聞正法的人,如果布施給他,也并沒有甚么大果,因為不親近善友之故)。

  (如果習近于善知識,以及如來,暨聲聞〔指得道者〕等人,而發(fā)清凈心,而深信善逝的話,即由于此根,而愈會生起堅固之力!)

  (因此,就能想往生之善趣,以及出生在大姓之家,終能究竟入于般涅槃〔寂滅、解脫〕。大仙〔佛陀自稱〕我,乃說如是之法!)

  (大仙本為外道向佛陀之尊稱,這里乃循俗而自稱為大仙)。

  佛陀說此經(jīng)后,生聞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禮謝佛陀后離去。

  九十六、婆羅門經(jīng):一婆羅門為子積財聚妻后,被棄而行乞食。佛授與偈,其子聞偈而悔悟,而迎父回家。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世尊在于早晨,著衣(披袈裟),手持缽器,進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那個時候,有一位婆羅門,年耆根熟(年老衰邁),一手依執(zhí)拐杖,一手持缽,正在挨戶乞食。這時世尊告訴婆羅門說:「你現(xiàn)在為甚么這么大的年紀(衰邁),還要靠著拐杖持缽,按戶乞食呢?」婆羅門回答說:「瞿曇!我家中所有的財物,統(tǒng)統(tǒng)已交付兒子了,也為孩子迎娶妻媳,然后乃離開家庭。因此之故,都靠杖持缽,挨家挨戶去乞食。」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能不能在我所,受誦一偈頌,還回你的家中,去說給你的兒子聽嗎?」婆羅門仰白佛說:「我能夠受誦啊!瞿曇!」

  這時,世尊就說偈而說:

  生子心歡喜 為子聚財物 亦為娉其妻 而自舍出家

  邊鄙田舍兒 違負于其父 人形羅剎心 棄舍于尊老

  老馬無復用 則奪其 麥 兒少而父老 家家行乞食

  曲杖為最勝 非子為恩愛 為我防惡牛 危險地得安

  能卻兇暴狗 扶我阇處行 避深坑空井 草木棘刺林

  憑杖威力故 峙立不墮落

  (得生兒子時,其心就會大歡喜。為人父母的,都為了兒女們而努力工作,去積聚諸財物。也為此兒而迎騁其妻媳,然后被迫而獨自舍棄其家去出家。)

  (邊鄙的田舍郎〔不知世事的田野人〕們,實在有辜負其父親的恩情。這種人可說就是人形羅剎心〔人面獸心〕,而將尊老棄舍于不顧)。

  (牛馬老了,不能再使用了,就把其吃嚼以維生命的 麥,也予以奪走。兒子年輕力壯,而父已老,然而還要挨家挨戶去乞他人的食物!)

  (彎曲的拐杖就是唯一可靠,最優(yōu)勝的親屬了,并不是兒子可以為恩愛可賴的。此物能為我防備惡牛之來襲,危險之處也能依之而得到安隱。同時也能卻退兇暴的野狗,能扶持我在黑闇之處行走自在。那些深坑、空井、草木、棘刺之林,都能因此杖而得以避開。由于憑靠這枝拐杖的威力之故,能夠峙立而不墮落!)

  這時婆羅門,從世尊受此偈頌后,就回歸婆羅門大眾當中,擬為其子而誦說此偈。他首先告白大眾說:「大家請聽我說!」然后就開始誦偈,如上述廣說那樣。其子聽后,非常的慚愧而惶恐,即抱摟其父親,將其迎入家內(nèi),為其父摩身洗浴,將凈潔的青衣給其父親穿上,也立為一家之主人!

  這位婆羅門在此時,生起此念而說:「我現(xiàn)在能夠得以回復這么優(yōu)勝的族姓,完全都是沙門瞿曇的恩德。在我婆羅門教的經(jīng)典里,曾經(jīng)這么說:『如為師父,就要如師之禮,去供養(yǎng)他.,為和尚(力生,親教師),就應如和尚之禮去供養(yǎng)他』。而我現(xiàn)在得有今日的幸運,

  均為是沙門瞿曇之力所賜的!即瞿曇就是我的師父,我現(xiàn)在應該要用上妙的好衣去奉獻給瞿曇!」

  婆羅門于是在此時,就奉持上妙之衣,到了世尊之處,在佛前問訊問要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瞿曇!我現(xiàn)在能回家居住,完全都是瞿曇您的威力所致!我經(jīng)曾記述說:『為師者,以師供養(yǎng),為和尚者,以和尚供養(yǎng)』(語譯如上)。今天瞿曇您就是我的師父,愿納受此衣,為哀愍我故!」世尊就將其納受,是慈悲哀愍這位婆羅門之故。世尊納受其奉獻之衣后,就為這位婆羅門說種種法,也就是示教照喜!婆羅門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就禮謝后,離去。

  九十七、乞食經(jīng):本經(jīng)乃闡明比丘與乞食者之不同之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聽說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世尊在于早晨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在乞食時,遇有一位婆羅門,已年邁衰老,攝杖持缽,挨家挨戶的乞食。這位婆羅門遙見世尊,而生起此念:「沙門瞿曇,乃攝杖持缽,挨家挨戶的乞食,我也是攝杖持缽,挨家挨戶的乞食。這樣,即我和瞿曇,都同為是一位比丘的了。」世尊知道其念,乃說偈應答而說:

  所謂比丘者 非但以乞食 受持在家法 是何名比丘

  于功德過惡 得離修正行 其心無所畏 是則名比丘

  (所謂比丘,并不是只靠向人乞食之謂。如受持在家之法,也就是有家庭的俗人的話,怎么能夠名叫比丘呢?)

  (對于功德、過惡,也就是善惡是非,均予以離開,而修正行,其心得達無所畏懼的心境,才能名叫比丘!)

  佛說此經(jīng)后,那位婆羅門,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就禮謝佛陀后,離去。

  九十八、耕田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耕田婆羅門認為佛也應親自下田耕種。佛陀即告之以耕心田之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錫在于拘薩羅國,在于人間游行,而到了名叫那羅的聚落,住在于一那羅的林中。

  這時,世尊,著衣持缽,進入那羅村去乞食,而作此念:「今天太早,現(xiàn)在暫且可以先經(jīng)過耕田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之興辦飲食的地方。由于耕田而有名的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有五百具的耕田的牛犁,正準備出發(fā)去耕田,而正在作飲食。他于此時,遙見世尊,就招呼世尊來,而白言說:「瞿曇!我現(xiàn)在都是過著耕田下種的生活,以便賺些財物來供飲食。沙門瞿曇你也應該像我這樣的耕田下種,以便供給飲食!」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也是在耕田下種,以供飲食啊!」婆羅門白佛說:「我都看不到沙門瞿曇您有甚么牛犁,或牛軛(牛項上之彎的擔木),或鞅(套在牛頸上的皮帶),或縻(系),或 (除草用的農(nóng)具),或鞭等耕田所需之物。而現(xiàn)在瞿曇你卻說:『我也是在耕田下種,以供飲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時耕田的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又用偈頌說:

  自說耕田者 而不見其耕 為我說耕田 令我知耕法

  (自己說他自己也是一位耕田的人。但是卻看不見其有耕田的跡象。您到底是在耕甚么田,且為我說明耕田的所以,使我知道您所謂耕田之法!)

  這時世尊,也說偈回答而說:

  信心為種子 苦行為時雨 智慧為犁軛 慚愧心為轅

  正念自守護 是則善御者 包藏身口業(yè) 如食處內(nèi)藏

  真實為真乘 樂住無懈怠 精進無廢荒 要隱而速進

  直往不轉(zhuǎn)還 得到無憂處 如是耕田者 逮得甘露

  如是耕田者 不還受諸有

  (以信心為種子,以苦行為時雨,以智慧為犁軛,以慚愧心為轅!〔車前兩邊駕車的木頭〕)

  (以正念而自守護〔將正念持護不斷〕,就是善于駕御的人。包藏身口之業(yè)〔保持身口意三業(yè)之凈行〕,有如食處之內(nèi)藏一樣〔善守持,而不使其奔色逐香等〕。)

  (以真實為真乘,要安樂而住于真理,沒有懈怠之念。要精進,而沒有半點的荒廢,要安隱而速進,直往而不轉(zhuǎn)還,而能得到無憂之處。)

  (像這樣的耕田的話,就能得到甘露之果,像這樣的耕田的人,就不會還受諸有之身。也就是能得解脫,而不會再于輪回轉(zhuǎn)生為眾生之身)。

  這時耕田的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仰白佛說:「善能耕田啊!瞿曇!極為善能耕田啊!瞿曇!」耕田的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因為聽聞世尊所說之偈,心即轉(zhuǎn)而增長其信仰之心,就用滿缽的香美的飲

  食,供奉世尊。世尊并不接受,因為恐被誤會由于說偈而得食之故,就以偈說:

  不因說法故 受彼食而食

  (不因為說法之故,才受其供食而食〔說法為度人,并不求報。和乞食后說法,大有不同〕。)

  世尊在此,并為其人廣說法要,其教言都如前述,都為火與婆羅門廣說過的一樣。

  這時耕田的婆羅豆婆遮羅婆羅門仰白佛說:「瞿曇!那么,現(xiàn)在這些食物,要安放在甚么地方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并不看到如諸天、天魔、梵天、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耐堪授受此食物而食,而能得以安身的眾生。婆羅門啊!你應該將此食物,放置在無蟲水中,以及少生草之地!惯@時,婆羅門就持此食物,放置在無蟲的水中,剎時其水即煙起,而涌沸,而發(fā)出啾啾的聲音。有如將熱鐵丸投入在冷水里,而啾啾作聲一樣。也就是像這樣的,那些食物,放置在無蟲的水中時,實時煙起涌沸,啾啾作聲!

  婆羅門在于此時,乃作此念而說:「沙門瞿曇實在非常的奇妙特殊!有大德大力,才能使此食物,如此的神變!」這位婆羅門看見食物有如此的瑞應后,愈增其信心,就仰白佛陀說:「瞿曇!我現(xiàn)在能夠在于正法當中出家受具足戒與否嗎?」佛陀回答說:「你可以在正法當中出家,而受具足戒,得比丘的身分!」婆羅門就這樣的出家后,獨自在閑靜的地方去思惟如下之事:我這位族姓子(指婆羅門的豪族出身),所以會剃除須發(fā),而穿袈裟衣。由于正信而為非有家庭的出家人,去學道,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九十九、凈天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凈天尊者,為其母說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時。

  這時,有一位尊者,名叫凈天(比丘名),在鞞提訶國的人間游行,而至于彌絺羅城的庵羅園中。尊者凈天,在于早晨,穿衣持缽,進入彌絺羅城中去乞食。依次第去乞食,而乞到自己在俗時的本家來。這時,凈天的母親已年邁,在于中堂,捧持飲食,奉祀火神,正在祈求能生到梵天,故并不覺得尊者凈天站立在于門外。

  這時,昆沙門天王(多聞天王,位于北方,四大天王之一),對于尊者凈天其人,非常的敬信。天王乃于此時,被諸夜叉(捷疾鬼神),前導后從,乘虛空而行,看到尊者凈天站立在門外。又看見尊者之母手擎飲食,正在中堂上,供養(yǎng)祀火,而不見其子站立在門外。天王見此情形后,就從空中降下,到了凈天之母之前,說偈而說:

  此婆羅門尼 梵天極遼遠 為求彼生故 于此祠祀火

  此非梵天道 何為徒祀此 汝婆羅門尼 凈天住門外

  垢穢永無余 是則天中天 蕭然無所有 獨一不兼資

  為乞食入舍 所應供養(yǎng)者 凈天善修身 人天良福田

  遠離一切惡 不為染所染 德同于梵天 形在人間住

  不著一切法 如彼淳熟龍 比丘正念住 其心善解脫

  應奉以初佛 是則上福田 應以正信心 及時速施與

  當預建立洲 令未來安樂 汝觀此牟尼 已渡苦海

  是故當信心 及時速施與 當預建立洲 今未來安樂

  昆沙門天王 開發(fā)彼令舍

  (這位婆羅門女啊!梵天乃極為遼遠的!為了求生到那個地方之故,在于這里祠祀于火,這并不是往生梵天之道,為甚么徒在于此祭祀于火呢?)

  (你這位婆羅門女啊!妳的出家的兒子-凈天尊者,現(xiàn)在正在門外站立。他已永斷煩惱,已沒有垢穢,可說是天中之天的人!是蕭然而沒有甚么所有,是獨一而沒有甚么兼資〔形容出家后,已沒有貪欲而有之物〕。他為了乞食而到了此本舍住宅來,應該要供養(yǎng)他啊!)

  (凈天尊者,乃著于修身的人,是一位人天的良好的福田。是遠離一切的惡業(yè),不會被污染所染污的人。其福德和梵天齊等,不過現(xiàn)形在于人間而住耳!)

  (他是不執(zhí)著于一切法,好似那淳熟的龍一樣。這位比丘,乃安住于正念,其心已善于解脫。應該奉養(yǎng),用初成佛陀的禮節(jié),因為是最上的福田之故!)

  (應該要發(fā)正信之心,要適時而趕快的布施供養(yǎng)于他。應當預先建立洲島〔指果地〕,使未來能夠得到安樂。)

  (妳來看看!這位牟尼〔寂靜者,成道者〕,已經(jīng)渡過苦海的橫流了!因此之故,應當生信心,適時而趕快去奉施于他。當然,乃為預先建立未來安住的洲島,使未來能得安樂!)

  (我昆沙門天王就是這樣的啟發(fā)婆羅門女,使她舍棄祀火而發(fā)正念的!)

  這時,尊者凈天,就為其母親,說種種之法,所謂示教照喜,然后又腳踏道上而去!

  一○○、佛陀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陀告訴婆羅門,有關于佛陀。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婆羅門,來詣佛所,在佛面前,相慰勞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瞿曇!所謂佛陀,到底是以甚么而名為佛陀呢?是為父母所制定之名呢?或者是為婆羅門所制之名呢?」

  這時,婆羅門,并說偈說:

  佛者是世間 超渡之勝名 為是父母制 名之為佛耶

  (傳說佛陀乃是超渡世間的勝名。然而到底是不是父母所制而名為之佛陀的嗎?)

  這時世尊,以偈回答而說:

  佛見過去世 如是見未來 亦見現(xiàn)在世 一切行起滅

  明智所了知 所應修已修 應斷悉已斷 是故名為佛

  歷劫求選擇 純苦無暫樂 生者悉磨滅 遠離息塵垢

  拔諸使刺本 等覺故名佛

  (佛陀能夠徹見過去世之事。像這樣的,也能徹見未來世之事,同時也能徹見現(xiàn)在世之一切行的起滅等事j。

  (佛陀乃具有了明智,而了知一切的。他對于應修的,都已修畢,應該要斷滅的,都已斷滅。因此之故,名叫做佛陀)。

  (要經(jīng)歷很多的時劫去尋求,去選擇觀察〔簡擇〕,用智慧,而發(fā)見一切都是純?yōu)槭强?并沒有暫時的快樂。有生即必定會磨滅,能徹知而遠離生死,息諸塵垢〔煩惱〕。能拔除諸使刺〔煩惱〕的根本,而達到平等的覺悟之故,名叫佛陀)。

  佛說此經(jīng)后,那位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就禮謝佛陀

  后,離去。

  一○一、人間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有一位婆羅門。見佛足有干輻輪相之跡,而尋至佛所。以為佛為天,或非人。佛為說覺者的境界。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在于拘薩羅的人間游行,而在于『有從迦帝聚落』,和『墮鳩羅聚落』之二個鄉(xiāng)村的中間,坐在于一樹下,入于畫時的正受。

  這時,有一位豆磨種姓(香姓、?姓)的婆羅門,也順著那條路而行,不久即來到佛陀的后面。他看見佛陀的腳跡有千輻輪之相,印丈非常的明顯,齊輻圓輞,眾好都滿足。他看后,曾作此念:「我從來未曾看見過在人間當中,有像這樣的足跡,F(xiàn)在應該隨著此足跡,以便尋求此人!」就這樣的追尋佛陀的腳跡,而到了佛所來。他看見世尊坐在一樹下,入于晝時的正受。曾發(fā)見佛陀莊嚴的容貌,乃超絕于世,諸根都澄靜,而其心即寂定,是第一調(diào)伏,是正觀成就。其光相又是巍巍,有如金山!他觀看后,仰白佛而說:「您到底是天神與否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并不是甚么天神!

  婆羅門又問:「你是否為龍?為夜叉(捷疾鬼神)?為干闥婆(嗅香鬼神)、阿修羅(非天)、迦樓羅(金翅烏)、人非人等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并不是龍,乃至人、非人!

  婆羅門又白佛說:「如果說,非天、非龍,乃至非人、非非人,那么,是甚么呢?」

  這時世尊,以偈回答而說:

  天龍干闥婆 緊那羅夜叉 無善阿修羅 諸摩睺羅伽

  人與非人等 悉由煩惱生 如是煩惱漏 一切我已舍

  已破已磨滅 如芬陀利生 雖生于水中 而未曾著水

  我雖生世間 不為世間著 歷劫常選擇 純苦無暫樂

  一切有為行 悉皆生滅故 離垢不傾動 已拔諸劍刺

  究竟生死際 故名為佛陀

  (那些天、龍、干闥婆、緊那羅、夜叉?zhèn)?以及沒有善意的阿修羅,和諸摩睺羅伽們(大腹行),暨人與非人等,統(tǒng)統(tǒng)都是由于煩惱而生的。

  (像那些煩惱而有漏落于生死等事,一切的一切,我都已經(jīng)舍離了。已經(jīng)將其破滅,已經(jīng)把它磨滅。我乃如那芬陀利〔白蓮花〕那樣的,雖然生在水中〔污泥中〕,但是不會被污泥之水所染。我也是這樣的,雖然出生在于世間,卻不會被世間所染著。)

  (我乃經(jīng)過好多劫去選擇〔以智慧簡擇觀察〕,世間的一切都是苦惱而沒有暫時的快樂的。因為一切有為之行,均為是有生滅變易之故!)

  (我已離開塵垢,不會傾動,已經(jīng)拔除諸劍刺〔煩惱毒箭〕,已經(jīng)究竟生死的邊際,故名叫做佛陀)。

  佛陀說此經(jīng)后,豆磨種姓的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就從其來之路回去!

  一○二、領群特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拜火教的婆羅門,見佛而罵佛為賤民的領群特。佛因之而說甚么叫做領群特。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這時,世尊在于早晨,著衣持缽,進入王舍城去乞食。依次乞食,而到了婆羅豆婆遮婆羅門之宅舍。這時那位婆羅門,手里拿著木杓(勺子),正在盛諸飲食,并拿著供養(yǎng)火的祭具,而住在于門邊,乃遙見佛陀到這里來。他看見佛陀后,就對佛陀作此言而說:「且停!頌群特(賤民)!千萬不可靠近于我的門!」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知道頌群特,知道領群特之法嗎?」婆羅門說:「我不知道領群特,也不知道領群特之法。沙門瞿曇!你知道領群特,以及領群特之法嗎?」佛陀說:「我乃善知此領群特,以及頌群特之法!」

  這時,婆羅門就將事火的祭具暫時放下,很快的就敷一杯座,請佛坐在那里,然后仰白佛說:「瞿曇!請為我闡述領群特,以及領群特之法。

  佛陀就座在那里,佛陀說偈而說:

  瞋恚心懷恨 隱覆諸過惡 犯戒起惡見 處偽不真實

  如是等士夫 當知領群特 憋暴貪吝惜 惡欲慳諂偽

  無慚無愧心 當知領群特 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殺害

  無有慈愍心 是為領群特 若殺縛椎行 聚落及城邑

  無道以切責 當知領群特 住止及行路 為眾之導首

  苦切諸群下 恐但相迫愶 取利以供己 當知頌群特

  聚落及空地 有主無主物 掠護為己有 當知頌群特

  自棄薄其妻 又不入媱舍 侵陵他所愛 當知領群特

  內(nèi)外諸親屬 同心善知識 侵掠彼所愛 當知領群特

  妄語欺誰人 詐取無證財 他索而不還 當知領群特

  為己亦為他 舉責及財與 或復順他語 妄語為他證

  如是妄語者 當知領群特 作惡不善業(yè) 無有人知者

  隱諱覆藏惡 當知領群特 若人問其義 而答以非義

  顛倒欺誑人 當知領群特 實空無所有 而輕毀智者

  愚癡為利故 當知領群特 高慢自稱舉 毀壞于他人

  是極卑鄙慢 當知領群特 自造諸過惡 移過誣他人

  妄語謗清白 當知領群特 前受他利養(yǎng) 他若來詣己

  無有敬報心 當知領群特 沙門婆羅門 如法來乞求

  呵責而不與 當知領群特 若父母年老 少壯氣已謝

  不勤加奉養(yǎng) 當知領群特 父母諸尊長 兄弟親眷屬

  實非阿羅漢 自顯羅漢德 世間之大賊 當知領群特

  初上種姓生 習婆羅門典 而于其中間 習行諸惡業(yè)

  不以勝生故 障呵責惡道 現(xiàn)法受呵責 后世墮惡道

  生旃陀羅家 世稱須陀夷 名聞遍天下 旃陀羅所無

  婆羅門剎利 大姓所供養(yǎng) 乘于凈天道 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處障 令不生梵天 現(xiàn)法善名譽 后世生善趣

  一生汝當知 如我所顯示 不以所生故 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為婆羅門 業(yè)為領群特 業(yè)為婆羅門

  (常起瞋恚心,懷恨他人,而隱覆自己所作的諸罪過等惡業(yè)。又犯戒,又惡見,又虛偽而不真實。像這等士夫,當知!就是領群特〔賤民〕。)

  (行動憋暴,都貪欲而吝惜己物,惡欲而慳吝諂偽。并沒有半點的慚愧之心。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不管是一生,或二生,將世上一切的動物,均欲予以殺害,并沒有半點的慈愍心,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假如殺縛、椎打那些鄉(xiāng)村,或都市的老百姓,以無道而迫切,而呵責。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住居時,以及行路時,都常以眾人的領頭人物。然而卻常苦切諸群眾,都以恐嚇愶迫的手段對于人,都由之而竊取利益,以肥自己的人。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在部落,以及空地,不管是有主人,或沒有主人之物,都掠獲〔侵奪〕為自己所有之物。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自棄其妻,輕薄其妻,又不進入自己的媱舍,然而卻會侵陵他人所愛的人〔指媱友妻,或他人的妻妾〕。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對于內(nèi)外的諸親屬,以及同心協(xié)助你的善知識,都將他們所愛的事物侵掠〔指富而不惠顧尊長〕。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群特!)

  (以妄語去欺誑他人,去詐取,而作那些無證無據(jù)之事,以取他人之財物。他人來索債時,卻雖富而不還給人家。當知!此人為之領群特。)

  (不管是為自己,或者為了他人之事而舉債,而與債之事;蛘唔標酥Z〔討好人〕,也就是以不實之妄語作為他人的偽證。像會講這些妄語的人〔指偽證以討好人〕。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自己實在空無一物,而輕毀有智慧的人。為世利所愚昧之故,作此惡業(yè)。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貢高我慢,自己稱贊自己,而毀壞他人,這是極為卑鄙之慢!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自己造作諸罪過惡業(yè),而將罪過移禍給他人,誣賴他人。打妄語誹謗清白的人。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從前曾接受過他人的利養(yǎng),那人若來訪問你時,你卻沒有半點的恭敬回報之心。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有沙門,或婆羅門,依法來乞食時,你卻慢罵呵責,而不供養(yǎng)他。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如果父母已年邁,少壯時之力氣已謝完,而你卻不勤加奉養(yǎng)他們。當知!此人就是領群特)。

  (對于父母,以及諸尊長,暨兄弟、親屬們說不實之語。如實在并不是甚么阿羅漢〔無生、得道者〕,而自已卻偽顯阿羅漢之果德,此人乃為世間之大賊!當知!這就是領群特)。

  (出生之初,就在于上級的種姓之家,就學習婆羅門的典籍。然而在其中間,卻不守道德,而習行諸惡業(yè)。由于出身優(yōu)勝之故,不去障遮會被人呵責之惡道。致在現(xiàn)法當中受人的呵責,來世則會墮入于惡道〔指這種人雖為姓貴,也是下賊的領群特〕。)

  (雖然生在旃陀羅之家〔賤民,原住民〕,但是卻被世人稱為須陀夷〔善施〕,其名譽乃遍滿于天下,是旃陀羅所沒有之事。然而卻能被那些婆羅門、剎帝利〔王種〕等大姓所供養(yǎng)。)

  (如果乘凈天道,而安住于平等正直之行的話,就不會被出身之處所障?,不會因之而使他不能轉(zhuǎn)生到梵天〔也就是不論出身如何,如果修持凈行,就能往生到梵天界〕。在現(xiàn)法當申,能獲得善的名譽,后世也會轉(zhuǎn)生到善趣哩!)

  (我現(xiàn)在為你解說此二種眾生等事,所以你應該要知道!都是如我所顯明啟示的,絕對不會錯!不能因為所出身之處為下賤之故,就名叫做領群特。也不能因為所出生之處為豪姓之故,就名叫做婆羅門。所造的如果為惡業(yè),就為之領群特,所作的,如為善業(yè),就名叫做婆羅門!)

  婆羅門聽后,仰白佛陀說:(也是以偈記錄下來的)

  如走大精進 如是大牟尼 不以所生所 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為婆羅門 業(yè)故領群特 業(yè)故婆羅門

  (像如是的大精進者!像如是的大牟尼〔覺者〕!我已知道了!并不是所出生之處為下賤,就為之領群特。也不是因為出生為豪姓之家,就名叫做婆羅門。由于作惡業(yè)之故,就名叫做領群特。也由于修凈業(yè)之故,名叫婆羅門)。

  這時,奉事火神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因此而轉(zhuǎn)為有信心的人,就用盛滿在缽里的好的食物,奉獻給世尊。然而世尊并不納受,恐被誤會由于說偈而得食之故(說法為渡人,并不是為衣食。如向人乞食,乃欲為人的福田,和說教而得食不同)。偈頌如上述。

  這時,事火教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食物里面的瑞應后(指如前經(jīng)所述之食物申的神變,這里只略去耳),乃增長其信心,就仰白佛陀而說:「世尊!我現(xiàn)在可得為了正法、正律而出家,而受具足戒與否呢?」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現(xiàn)在可得在于正法、正律當中出家,而受具足戒。」他就因此而得以出家,就獨自在靜寂之處去思惟,都如前述,乃至得證阿羅漢果,心善解脫!

  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在于得證阿羅漢,心善解脫之時,自覺得能正受的喜樂,就說偈而說:

  非道求清凈 供養(yǎng)祠祀火 不識清凈道 猶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樂 出家受具足 逮得于三明 佛所教已作

  先婆羅門難 今為婆羅門 沐浴離塵垢 度諸天彼岸

  (修非道,而想求生到梵天之清凈界,而供養(yǎng)火神,祠祀火神。這樣的不認識真正清凈之道,乃如失明之人看不見事物一樣)。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真正的安樂──出家受具足戒,乃至得到三明,將佛陀所教的都已作完!)

  (從前自謂婆羅門,實在是很難說!現(xiàn)在則可以叫做真正的婆羅門

  了!我已沐浴而離開一切塵勞垢穢,已能度諸天而同登彼岸的人了!)

  三明:1.宿命明。能知自己和他人之宿世的一切。2.天眼明。知道自己和他人之未來世之一切。3.漏盡明。明自現(xiàn)在世之一切苦相,斷盡一切煩惱之智慧。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