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究羅檀頭經(jīng)

  (二三)究羅檀頭經(jīng){一五}

  大意:

  此經(jīng)敘述佛陀在俱薩羅尸舍婆林中時,有一位學(xué)德兼?zhèn)渲苛_檀頭婆羅門,曾經(jīng)卻退大家對于他之贊嘆。大家以為究羅檀頭婆羅門已具足世上希有的十一法,佛陀應(yīng)該到其住處去拜訪他,不應(yīng)由他去拜謁佛陀(上經(jīng)也有如是之眾議)。然而究羅檀頭婆羅門?不以為然,他知道佛陀之偉大,故還是贊嘆佛德,而率其五百弟子。以及諸居士們詣于佛所,親自接受佛陀之教訓(xùn)。佛陀為之講述大祀法(婆羅門之犧牲之儀禮),又進(jìn)一步說比大祀法之果報還優(yōu)勝之皈戒、慈心、出家功德。聽佛說法后之婆羅門,則放棄本已準(zhǔn)備齊全之牛羊等群(擬行大祀法之禮品),而受佛之皈戒,而供養(yǎng)佛陀,而證不還之果(禮品中之特牛為雄牛,牝牛為雌牛。特犢為雄犢,牸犢為雌犢。羖羊為雌羊,羯羊為雄羊)。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在俱薩羅國的尸舍婆林中時,有一位學(xué)德兼優(yōu)的究羅檀頭婆羅門,卻退弟子們贊其具有十一法后,親自贊嘆佛德,率領(lǐng)其五百名弟子,以及諸居士,至于佛所,而受佛的教誡。佛陀為他說明大祀法,然后說明更有優(yōu)勝之法的果報,所謂:皈戒、慈心、出家的功德。聽佛說法后,婆羅門即放舍牛羊,而受皈戒,供養(yǎng)佛,而證不還之果(三果阿羅漢)。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俱薩羅國(摩竭陀國),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都游行于人間,至于俱薩羅佉妙婆提婆羅門村的北方,止宿在于尸舍婆林(申恕林)中。

  這時,有一位婆羅門,名叫究羅檀頭,住在于佉妙婆提村,其村乃非常的豐樂,人民非常的熾盛,有園觀浴池,樹木很清涼,婆斯匿王即封此村給與究羅檀頭婆羅門,作為梵分(封賜之地)。這位婆羅門,乃七世以來,其父母都為真正,不被他人所輕毀的。對于三部(吠陀圣典)都諷誦得通利,種種經(jīng)書都統(tǒng)能分別,世典幽微的,都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也能瞻候吉兇、祭祀儀禮等法。有五百名弟子,都教授不廢。這時,婆羅門,欲設(shè)大祀(以犧牲舉行祭祀大會),而辦(準(zhǔn)備)五百只特牛(公牛)、五百只牸牛(母牛)、五百只特犢(小公牛)、五百只牸犢(小母牛),五百只羖羊(黑牡羊)、五百只羯羊(閹過的雄羊),欲用這些畜生來作祭祀之用。

  這時,佉妙婆提村的諸位婆羅門、長者、居士,聽到沙門瞿曇,為釋迦種族的子弟,出家成道,從俱薩羅國的人間游行,而到佉妙婆提村北,止宿在于尸舍婆林中。有大的名稱,流聞于天下,為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惡魔,若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當(dāng)中,自身作證,而為他人說法,上中下之言(始終所說之法),均為是真正,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凈!溉绱说恼嫒,應(yīng)該去覲現(xiàn)他,現(xiàn)在我們寧可一同前往拜見為是!棺鞔苏Z后,就便相率,離開佉妙婆提村,隊隊相隨(結(jié)隊成群),欲詣佛所。

  當(dāng)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在高樓之上,遙見眾人,隊隊相隨的情形,就回顧而問侍者說:「他們那些人,為甚么緣故,隊隊相隨,到底是欲往何處呢?」侍者回答說:「我聽說沙門瞿曇,為釋迦種族的子弟,現(xiàn)在已出家而成道,這次在于俱薩羅國,游行在于其人間,到了佉妙婆提村的北邊的尸舍婆林,在其中休止。乃為一位有大的名稱,流聞于天下,為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惡魔,或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當(dāng)中,自身作證,也為他人說法,所說的上中下言(始終所說之法),都是真正的,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凈。此村的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們,都眾聚相隨,欲去問訊沙門瞿曇啊!」

  這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就敕令其侍者說:「你趕快帶我的語言,去對諸人們說:『你們大家小住一下!須等我同往,當(dāng)會和你們一同去拜見沙門瞿曇!』」當(dāng)時,那位侍者就承受主人的教令,去對眾人說:「『大家且等一下!須等我到來,會和你們一同到沙門瞿曇之處!』眾人就回答那位使者說:「你趕快回去向婆羅門說:『現(xiàn)在正是其時,應(yīng)宜共同往詣!』d」侍者回去報告說:「眾人都停下來,

  眾人都說:『現(xiàn)在正是其時,應(yīng)該共同往詣!』」這時,婆羅門就下樓,出在中門,站立在那里。

  這時,有其余的五百人在中門外而坐,都在協(xié)助究羅檀頭所施設(shè)的大祀的事務(wù),他們看見究羅檀頭后,就都起來迎接而問說:「大婆羅門!您要到那里去呢?」回答說:「我聽說有一位沙門瞿曇,為釋迦族的子弟,已出家成道,在于俱薩羅國的人間游行,而到佉妙婆提村的北邊的尸舍婆林。他為一有大名稱,流聞于天下,為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當(dāng)中,自身作證,也為人說法,所說的上中下之言(始終所說之法)都是真正,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凈。像這樣的一位真人,都應(yīng)該去覲現(xiàn)。諸婆羅門!我又聽說瞿曇乃知道三種祭祀(奉獻(xiàn)牛、犢、羊之三種犧牲的祭祀之儀),以及十六種祀具(后列出),現(xiàn)在我們大眾當(dāng)中的先學(xué)舊識(先輩耆宿)所不能知道的。我現(xiàn)在欲舉行大祭祀,牛羊都已齊備,欲詣瞿曇之處,去問三種的祭祀,以及十六種的祀具之事。我們得此祭祀之法后,功德就能具足,名稱就能遠(yuǎn)聞!」

  這時,五百位婆羅門白究羅檀頭說:「大師您不可以去!為甚么呢?因為他應(yīng)到這里來,你不應(yīng)該到那邊去。大師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并不被人所輕毀。如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來拜訪您,您不應(yīng)該到他那邊去的!褂终f:「大師對于異學(xué)的三部圣典都諷誦的很通利,種種的經(jīng)書都統(tǒng)統(tǒng)能夠分別,世典幽微的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以及瞻相吉兇、祭祀儀禮等,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至于這里,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的顏貌端正,得梵色之像(如梵天那么的端嚴(yán)),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到這里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戒行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來這里,您不應(yīng)到那邊去。又大師所言的為柔和,辯才又具足,義味都清凈,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到這里來,您就不必到那邊去。

  又大師乃為眾導(dǎo)之首腦人物,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來這里,您就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常教授五百名婆羅門,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來這里,您就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為四方的學(xué)者都來請受,都來問諸技術(shù)祭祀之法時,均能具答,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到這里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大師為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所恭敬供養(yǎng),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該到這里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富有財寶,庫藏都盈溢,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到這里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為一智慧明達(dá),所言都通利,沒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yīng)到這里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大師如具足此十一法,他就應(yīng)該來此,您則不必到那邊去。」

  這時,究羅檀頭說:「如是!如是!如你們所說的,我實在具有了這些德行,并不是沒有的。然而你們應(yīng)當(dāng)再聽我說,沙門瞿曇所成就的功德,你們就知道我們應(yīng)該到他那邊去拜見他,他乃不應(yīng)該來這里拜訪我的。要知道!沙門瞿曇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純正的血統(tǒng)),并不被他人所輕毀的,他為成就此法的人,我們應(yīng)該去拜見,他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的顏貌很端正,出身于剎帝利種,成就此法的人,我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不必到這里來。又沙門瞿曇乃生于尊貴之家,而能夠舍棄其榮華,而出家去學(xué)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訪,他則不應(yīng)來這里。又沙門瞿曇乃光明具足,種姓真正,而去出家修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這里。又沙門瞿曇出生在于財富家庭,有大的威力,而能出家去修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這里。

  又沙門瞿曇乃具足賢圣之戒,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yīng)該來此。又沙門瞿曇乃善于言語,其言語為柔軟和雅,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到這里來。又沙門瞿曇乃為大眾的導(dǎo)師,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yīng)到這里來。又沙門瞿曇乃永滅欲愛,并沒有卒暴,憂畏已除滅,衣毛不會有恐怖而倒豎,都非常的歡喜和悅,看見人就稱喜,善于講說行報,不會毀謗外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到這里來。又沙門瞿曇乃常被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禮敬供養(yǎng),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這里。又沙門瞿曇乃被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禮敬供養(yǎng),也被梵婆羅門、多利遮婆羅門、種德婆羅門、首伽摩納兜耶子(均為德學(xué)兼?zhèn)涞钠帕_門)所恭敬供養(yǎng),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訪,他則不應(yīng)該到這里來。

  又沙門瞿曇乃被其諸聲聞弟子所宗奉、禮敬、供養(yǎng),也被諸天,以及諸鬼神們所恭敬。釋種(釋迦族)、俱梨(俱嚕國)、冥寧(密彌沙國)、跋祇(跋祇國)、末羅(末羅國)、蘇(蘇摩國)的人們,都均宗奉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來這里。又沙門瞿曇乃授受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這里。又沙門瞿曇乃授與沸伽羅婆羅婆羅門等人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傳授弟子們?nèi)褰?諸天、釋種、俱梨(俱嚕國)等人,都受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就不必來這里。

  又沙門瞿曇所游行的地方,都被一切人們所恭敬供養(yǎng),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所到的城郭村邑,都沒有不傾動去恭敬供養(yǎng)他的,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所到的地方,那些非人、鬼神都不敢去觸嬈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yīng)該來這里。又沙門瞿曇所到的地方,在那個地方的人民都看見光明,都聽到天樂的聲音,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到這里來。又沙門瞿管所到的地方,假若將離開那個地方之時,眾人都會戀慕,都會涕泣而送別,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yīng)該到這里來。

  又沙門瞿曇初出家之時,其父母宗親都涕泣戀恨,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在少壯時去出家,而能舍棄諸飾好,以及所擁有的象馬、寶車、五欲、瓔珞,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能舍棄轉(zhuǎn)輪王的地位,而出家去修道,如果他在俗家的話,就能王治四天下,統(tǒng)領(lǐng)所有的民物,我們都屬于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

  又沙門瞿曇乃明解梵法,能為他人講說,也能和梵天來往語談,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乃明解三種的祭祀,以及十六種祀具,這是我們這些宿舊(先宿耆舊的學(xué)者)所不能知的事,能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乃三十二相都具足,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又沙門瞿曇為一智慧通達(dá),沒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yīng)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yīng)該來。

  那位瞿曇現(xiàn)在來此佉妙提村,對于我來說,是為一位尊者,又是一位貴客,我應(yīng)該去覲現(xiàn)才對!

  這時,五百位婆羅門,乃向究羅檀頭說:「甚奇!甚特!他的功德乃如是的偉大嗎?倘使瞿曇對于這些功德當(dāng)中成就一項的話,尚且不應(yīng)該屈駕而來,更何況他乃盡具這些功德,因此,應(yīng)該統(tǒng)統(tǒng)相攜,共往去問訊才是!」究羅檀頭說:「如欲前往的話,現(xiàn)在正是時候了!

  這時,婆羅門,就嚴(yán)駕寶車,和五百位婆羅門,以及佉妙婆提村的諸位婆羅門、長者、居士,被他們前后圍遶,往詣于尸舍婆林。到達(dá)后,就下車,就徒步至于世尊之處,問訊后,退坐在一邊。這時,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們,或者禮佛后,坐下來的,或者問訊后,坐下的,或者有稱名后,坐下的,或者有叉手向佛后,坐下的,或者有的則默然而坐的。眾人坐下已定后,究羅檀頭則白佛而說:「欲有所問(我想請問您),如果有閑暇得以見到您的聽允的話,才敢請問!狗鹜诱f:「隨意所問!(隨你意講出來吧!)

  這時,婆羅門白佛說:「我聽說瞿曇您,能明解三種祭祀的條件,以及十六種的祭祀應(yīng)具備的條件,這些事是我們這些先宿耆舊所不能知道的事。我們現(xiàn)在欲舉行大祭祀,已辦好五百只特牛、五百只牸牛、五百只特犢、五百只牸犢、五百只羖羊、五百只羯羊,欲將這些畜生為祭祀之用。今天因此緣故而來,也想請問三種祭法,以及十六種祭祀應(yīng)具備之事。如能得以成就此祭祀的話,就能得大果報,名稱能遠(yuǎn)聞,為天人所尊敬!

  那時,世尊告訴究羅檀頭婆羅門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諦聽!應(yīng)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它,當(dāng)會為你闡說!蛊帕_門說:「唯然!瞿曇!愿樂欲聞!」

  那時,佛陀告訴究羅檀頭說:「乃往過去久遠(yuǎn)之世代的時候(很久的古時),有一位剎帝利王,是以水澆頭之種(以海水灌頂,正式為王的人),他欲設(shè)大祀,就召集婆羅門大臣(神職種族出身的大臣),而告訴他說:『我現(xiàn)在大有財寶具足(財寶很豐富),有五欲可以自恣(可自由的享受五欲),年紀(jì)已朽邁,而士眾乃很強(qiáng)盛,無有怯弱(不怖畏),庫藏很盈溢,F(xiàn)在欲舉行大祭祀,你們就說說祭祀之法,要舉行此法時,須用甚么事物呢?』這時,那位大臣就白王說:『如是!(是的),大王!如王所說的沒有錯!現(xiàn)在國富兵強(qiáng),庫藏又盈溢,但是諸民物(民眾)都多懷惡心,都習(xí)諸非法。

  假若在這時候舉行大祀典的話,就不能完成祀法。有如遣盜去追逐盜者那樣,就不能達(dá)成其使命的了。大王!您不可以作如是之念而說:這些都是我的人民,都能伐能殺,能呵能止的。您要對于諸親近王的人(效忠的人),當(dāng)給與其所須要的,諸治生的人,當(dāng)給與其財寶,諸修田業(yè)的人,當(dāng)給與其牛犢、種子,使他們各各都能自營。大王您不逼迫于民眾,則民眾自會安隱,會養(yǎng)育子孫,共相娛樂!弧

  佛陀告訴究羅檀頭說:「當(dāng)時,大王聽諸臣之語后,就對于諸親近的人,給與其衣食,諸有商賈的人,給與其財寶(融資給商業(yè)界),修農(nóng)田的人,就給與牛,以及種子。這時人民各各都能自營,都不相侵惱,都能養(yǎng)育其子孫,共相娛樂!狗鹜佑终f:「當(dāng)時,大王又召諸臣,而對他們說:『我的國家很富有而兵強(qiáng),庫藏乃盈溢,使他們都沒有所缺乏,都能養(yǎng)育其子孫,共相娛樂。我現(xiàn)在欲舉行大祭祀,你們說說祀法,都應(yīng)該須要甚么事物呢?』諸臣白王說:『如是!如是!如王所說的,國富民強(qiáng),庫藏乃盈溢,已給與諸民眾,使他們已沒有缺乏,都能養(yǎng)育子孫,共相娛樂。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的話,可對宮內(nèi)的人說,使他們都知道此事!贿@時,大王就照大臣之言,入宮內(nèi)去傳話而說:『我國富兵強(qiáng),庫藏盈溢,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贿@時,諸夫人尋白王說:『如是!如是!如大王所說的:國富兵強(qiáng),庫藏盈溢,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現(xiàn)在正是時候!淮笸蹙统鰧m外,而對諸臣說:『我國富兵強(qiáng),庫藏盈溢,也已給與民眾,使他們都沒有缺乏,都能養(yǎng)育子孫,共相娛樂,F(xiàn)在欲舉行大祀典,已經(jīng)告訴過宮內(nèi),你們就盡說給我聽,到底須用甚么事物呢?』

  這時,諸大臣即白王說:『如是!如是!如王所說的,欲舉行大祭祀,已通告于宮內(nèi),然而還未對太子、皇子、大臣、將士們說,大王應(yīng)該對他們說!贿@時,王聽諸臣之語后,就對太子、皇子、群臣、將士們說:『我國富兵強(qiáng),庫藏盈溢,欲舉行大祀典!贿@時,太子、皇子,以及諸群臣、將士們,就向大王說:『如是!如是!大王!現(xiàn)在國富兵強(qiáng),庫藏盈溢,欲舉行大祀典的話,現(xiàn)在正是其時!贿@時,大王又告訴大臣們說:『我國富兵強(qiáng),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已通告于宮內(nèi)、太子、皇子,乃至將士了,現(xiàn)在欲舉行大祀典,須要用甚么事物呢?』諸臣白王說:『如大王所言的,如欲設(shè)大祀的話,現(xiàn)在正是時候了!淮笸醪⒙犓麄儗τ诖箪氲慕ㄑ院,就在于城東蓋起新的堂舍。大王入新舍時,乃被鹿皮之衣,以香酥油涂摩其身體,又用鹿角戴在于頭上,用牛屎涂在于地,而坐臥在其上面。及王的第一夫人、婆羅門大臣,都選一黃牸牛,一牛乳為王食,一牛乳為夫人之食,一牛乳為大臣之食,一牛乳則供養(yǎng)大眾,其余的都給與犢子。這時,大王乃成就八法,大臣則成就四法。

  甚么為之大王之成就八法呢?(大王成就那些八種法呢?)1.那位剎帝利大王,其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血統(tǒng)不混雜),不被他人所輕毀,這就是成就初法。2.那位大王的顏貌端正,為剎帝利種族,就是第二法。3.那位大王的戒德增盛,智慧具足,就是第三法。4.那位大王乃習(xí)種種的技術(shù),如乘象、馬車、刀矛、弓矢、戰(zhàn)斗之法,都沒有不具知的,這是第四法。5.那位大王有大的威力能攝諸小王,沒有不靡伏,這是第五法。6.那位大王善于言語,所說的都是柔軟,義味都具足,就是第六法。7.那位大王多有財寶,庫藏盈溢,就是第七法。8.那位大王智謀勇果,不再怯弱,就是第八法。那位剎帝利種之王,乃成就此八法。

  甚么為之大臣所成就的四法呢?1.那位婆羅門大臣,其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血統(tǒng)純正無混雜),不被他人所輕毀,這就是其初法。又次,2.那位大臣對于異學(xué)的三部圣典,都諷誦通利,種種的經(jīng)書均能分別。世典幽微,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瞻察吉兇、祭祀儀禮等事,就是第二法。又次,3.那位大臣乃善于言語,所說的都為柔和,義味都具足,這是第三法。又次,4.大臣乃智謀勇果,沒有怯弱,凡是祭祀之法,沒有不解知,就是第四法。這時,那位大王成就八法,婆羅門大臣則成就四法,那位大王有四援助(太子、皇子、群臣、將士等四類的人物),有三祭祀法(具足祭祀的三種類,1.王成就八法,2.婆羅門大臣成就四法,3.王有四類援助的人),有十六祀具(十六資助祭祀的條件,下文詳。)

  這時,婆羅門大臣在于那棟新舍。以十六事,去開解王意,去除大王的疑想。那十六事呢?大臣白王說:『或者有人說:1.現(xiàn)在剎帝利大王欲舉行大祀典,而七世以來的父母都不正(血統(tǒng)不純),常被他人所輕毀。假若有此言,也不能污穢大王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七世以來的父母,乃為真正,不被他人所輕毀之故。2.或者有人說:現(xiàn)在剎帝利大王將舉行大祀典,然而顏貌丑陋,不是剎帝利種。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污穢大王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您的顏貌為端正,是剎帝利種族之故。3.或者有人說:現(xiàn)在剎帝利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乃沒有增上戒(不持戒),智慧不具足。假如有這種語之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的戒德增上,智慧也具足之故4.Q或者有人說:現(xiàn)在剎帝利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卻不善于諸術(shù),如乘象、馬車、種種的兵法,都不能了解知道。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您乃善于諸技術(shù),對于戰(zhàn)陣兵法,都沒有不解知的之故。5.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沒有大威力可以攝諸小國王,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有大威力,能攝受諸小國王之故。

  6.或者有人說:王欲舉行大祭祀,然而不善于言語,所說的都是麄獷之言,義味也不具足。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為一位善于言語,所說的都為柔軟,義味也具足之故。7.或者有人說: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沒有多財寶,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的庫藏盈滿,多有財寶之故。8.或者有人說: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沒有智謀,志意也怯弱,假如有這種話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為一智謀勇果,沒有怯弱之故。9.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不通告于宮內(nèi)的人,假如有此語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欲祭祀時,已事先通告于宮內(nèi)之故。10.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不告訴太子、皇子們。假如有這種語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欲祭祀時,都先對太子、皇子們說過之故。11.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不對群臣說,假如有這種話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因為大王欲舉行大祀典時,都先通告于群臣之故。12.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不對將士說。假如有這種言的話,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大王欲祭祀時,都先告訴諸將士之故。13.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所任用的婆羅門大臣的七世以來的父母都不正(血統(tǒng)不純),都常為他人所輕毀的。假如有這種語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我(大臣自稱)七世以來的父母乃為真正(血統(tǒng)不混雜),并不被人所輕毀之故。

  14.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的大臣對于異學(xué)的三部都諷誦不利(不精通于諷誦三部吠陀圣典),對于種種的經(jīng)書也不能分別,世典幽微,也不去綜練,不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不能瞻察吉兇、不精于祭祀儀禮。假如有這種話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我對于三部異典都諷誦通利,種種的經(jīng)書都能分別,世典幽微的,也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也精通于瞻察吉兇、

  祭祀儀禮之故。15.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而大臣卻不善于言語。所說的都為麄獷,義味都不具足。假如有這種話之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我乃善于言語,所說的都很柔和,義味都具足之故。16.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其大臣的智謀乃不具足,志意也怯弱(畏頭畏尾),也不解大祭祀之法。假如有這種語時,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為甚么呢?因為我乃智謀、勇敢果決的人,也不會怯弱(不畏忌),凡是祭祀之法,都沒有不解知的之故!弧

  佛陀告訴究羅檀頭說:「那位國王對于十六處(十六祭具)有疑問,而他的大臣乃用十六事開解王意。」佛陀又說:「這時,大臣在那棟新舍里,以十事行(十種善惡業(yè)),去示教利喜于大王。那十事行呢?大臣說:『大王在舉行祭祀時,不管是諸有殺生,或不殺生的都來集會的話,都應(yīng)平等布施給與他們。如果有殺生而來的話,也應(yīng)布施給與他,使他能自知:不殺生而來的話,也布施給與他,為了如是之故而布施,要像如是的心施(由衷歡喜而布施)。如果又有偷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貪欲)、嫉妒(瞋恚)、邪見(愚癡)的,來在于大會的話,也布施給與,使他能自知;或者有不偷盜,乃至正見的,來參與大會的話,也布施給他,為了如是之故而布施,像如是的出自內(nèi)心歡喜的布施(心施)!弧狗鹜痈嬖V婆羅門說:「那位大臣乃以此十行事去示教利喜大王的!

  佛陀又告訴婆羅門說:「這時,那位剎帝利王,在于新舍之時,乃生起三種的悔心,大臣則消滅其反悔之心。那三種呢?大王生反悔而說:『我現(xiàn)在舉行大祀典,已作大祀、當(dāng)作大祀、今作大祀,都會多損財寶!淮笸跎鸫巳,乃懷著悔恨(對于已作、今作、當(dāng)作之大祀典,會損失很多的財物,所謂將損,已損,當(dāng)會損之三反悔)。大臣則向大王說:『大王已舉行大祀典,已施、當(dāng)施、今施(過去、

  現(xiàn)在、未來的典禮布施),對于此福業(yè)的祀典,不應(yīng)該生后悔!』這就是大王進(jìn)入新舍時生起三種后悔心,而大臣乃適時消滅其悔中之義!

  佛陀并告訴婆羅門說:「那時,剎帝利王,經(jīng)以水澆瞿頭頂之種的大王,在十五日月滿之時,出離那棟新舍,在于新舍之前的露地,燃燒大火積,手執(zhí)油瓶注入于火上,而唱言:『與!與!』這時,王的夫人聽聞大王在于十五日月滿之時,步出新舍,在于舍前點(diǎn)燃大火積,手執(zhí)油瓶注入于火上,唱而說:『與!與!』那些夫人、婇女們就多持財寶,來詣于王所,而白大王說:『我們所拿來的這些雜寶,要協(xié)助大王祭祀之用。』婆羅門啊!這時那位大王遂告訴夫人、婇女們說:『止!止!妳們便為供養(yǎng)已(留作供養(yǎng)自己之用),我自己大有財寶,足夠以祭祀的!恢T夫人、婇女乃自生念而說:我們不應(yīng)該將此寶物拿還于宮中。假如大王在于東方施設(shè)大祀之時,當(dāng)用來佐助之用。

  婆羅門!其后來,大王在于東方施設(shè)大祀之時,那些夫人、婇女們,就用這些寶物,去助設(shè)其大祀典。

  這時,太子、皇子,聽聞大王在于十五日月滿之時,步出新舍,在于新舍的前庭點(diǎn)燃大火積,手執(zhí)油瓶注入于火上,唱而言:『與!與!』那些太子、皇子就多持財寶,來詣王所,白王而說:『我們持這些寶物,要助父王所舉行的大祀之用!淮笸跽f:『止!止!你們便作為另行之供養(yǎng)之用吧!我自大有財寶,足夠祭祀之用的!恢T太子、皇子們,則自生念而說:我們不宜將這些寶物拿回去,大王如果在于南方施設(shè)大祀時,當(dāng)用以佐助之用。像如是的,大臣也持寶物來,也愿以助王祭祀西方之用;將士也持寶物而來,也愿以助王祭祀北方之用!

  佛陀又告訴婆羅門說:「那位大王舉行大祭祀時,并不殺牛與羊,以及諸眾生,唯用酥、乳、麻油、蜜、黑蜜、石蜜(黑蜜、石蜜就是黑砂糖,赤砂糖),作為祭祀的敬物!狗鹜硬⒏嬖V婆羅門說:「那位剎帝利大王將舉行大祀時,其初也喜,中也喜,后也喜(始終都懷著歡喜誠敬的心情)!狗鹜佑指嬖V婆羅門說:「那位剎帝利王,舉行大祀后,就去剃除須發(fā),穿服三種法衣,出家去學(xué)道,而修習(xí)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在他身壞命終之后,往生于梵天上(色界初禪天)。這時,王的夫人,實行大布施后,也是除去其頭發(fā),穿服三種的法衣,出家去修道,而行四梵行(修四無量心即能往生于梵天,據(jù)此而說四無量心為四梵行),在其身壞命終之后,也生在梵天上。那位婆羅門大臣教王行四方的祭祀后,也行大布施,然后也剃除須發(fā),也服三種的法衣,去出家修道,也行四梵行,在他身壞命終之后,也生在于梵天上!

  佛陀說后,問婆羅門說:「這時,大王為三祭祀法,十六祀具,而完成大祀典。你的意見如何呢?」這時,究羅檀頭聞佛言后,乃默然不回答。當(dāng)時,五百名婆羅門就對究羅檀頭說:「沙門瞿曇所說的為微妙的,大師您為甚么緣故默然不回答他呢?」究羅檀頭回答說:「沙門瞿曇所說的為很微妙,我并不是以為不然,所以會默然的緣故,乃自思惟耳(正在思察其內(nèi)中的涵意)。沙門瞿曇說這些事,不言(不像)從他人所聞的樣子,所以我才默自思惟:沙門瞿曇是否是那位剎帝利大王嗎?或者就是那位婆羅門大臣呢?」

  那時,世尊告訴究羅檀頭說:「善哉!善哉!你觀察如來之事,正得其宜啊!(猜對了)那個時候的剎帝利大王,而舉行大祀典的人,豈為他人嗎!不可以作此觀察,因為即是吾自身是也,我在于那時,真的是極大的布施恩惠于人啊!」

  究羅檀頭白佛說:「齊于此三祭祀,以及十六祀具,而得大果報。然而又有那一種功德能勝于此的嗎?」佛陀說:「有的!箚柖f:「是那些呢?」佛陀說:「將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假若能常供養(yǎng)眾僧,使其不斷的話,功德就會勝于它的。」又問:「將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假若能常供養(yǎng)眾僧,使其不斷的話,則此功德為最勝,然而又有優(yōu)勝的功德嗎?」佛陀說:「有的!褂謫:「為那些呢?」佛陀說:「如果用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養(yǎng)眾僧,使其不斷的功德,乃不如為了招提僧(招到菩提之僧,指四方的僧)玉而蓋起僧房堂閣,因為此種布施,乃最為勝!褂謫:「為三祭祀,及十六祭具,并以供養(yǎng)眾僧,使其不斷絕,以及為了招提僧而蓋起僧房堂閣,則這種福德為最勝,然而又有優(yōu)勝于此功德的嗎?」佛陀說:「有的。」又問:「為那些呢?」

  佛陀說:「如果為三種祭祀、十六種祀具,去供養(yǎng)眾僧,使其不斷絕,以及為招提僧蓋起僧房堂閣(雖然功德很大),但是乃不如起歡喜心,口自發(fā)言而說:『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此種福德為最勝的。」又問:「齊于此三歸依,而得大果報嗎?又有比這優(yōu)勝的功德嗎?」佛陀說:「有的!褂謫:「為那些呢?」佛陀說:「如果以歡喜心,而受,而行五戒,盡形壽(一生當(dāng)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欺誑、不飲酒的話,此福為之最勝的!褂謫:「齊于此三祀,乃至受持五戒,而得大果報嗎?又有優(yōu)勝的嗎?」佛陀說:「有的。」又問:「為那些呢?」佛陀說:「如果能以慈心思念一切眾生,有如構(gòu)牛乳之頃(短時間)的話,其福德乃最為勝的!褂謫:「齊此三祀,乃至以慈心的話,能得大果報嗎?又有優(yōu)勝的嗎呼」佛陀說:「有的!褂謫:「那些呢?」

  佛陀說:「如果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xiàn)于世間,有人在于佛法當(dāng)中出家修道,而至于眾德悉備,乃至能具足三明,滅諸癡冥,而具足慧明。為甚么呢?因為以不放逸,樂于閑靜之故,此種福德,乃為最勝的!

  究羅檀頭又白佛說:「瞿曇!我為祭祀而具備的諸牛羊,各種都有五百頭(五百匹),現(xiàn)在將全部放舍,任牠們自游其隨逐水草。我現(xiàn)在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請聽允我在于正法當(dāng)中為一優(yōu)婆塞!自今以后,盡形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欺誑、不飲酒,唯愿世尊,及諸大眾,明天接受我的邀請!」那時,世尊,乃默然納受。

  這時,婆羅門,見佛已默然受請后,就起來禮佛,繞旋三匝后離去;氐郊依,供辦種種的肴饎,等明日時到。那時,世尊著衣持缽,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位俱齊,都詣于婆羅門之合,到后,就座而坐。

  這時,婆羅門乃親手斟酌,供養(yǎng)佛,以及諸僧伽,食后收缽,行澡水完畢后,佛陀即為婆羅門作頌而說:

  祭祀火為上諷誦讀為上人中王為上眾流海為上

  星中月為上光明日為上上下及四方諸有所生物

  天及世間人唯佛為最上欲求大福者

  當(dāng)供養(yǎng)三寶

  (祭祀以火為最上,諷誦以讀為最上,人中以王為最上,眾流當(dāng)中乃以海為最上,眾星當(dāng)中乃以月為最上,光明當(dāng)中乃以太陽為最上。在上下,以及四方里面的諸有所生之物,天神,以及世間之人當(dāng)中,唯有佛陀為最上。如果欲求大福報的話,就當(dāng)應(yīng)供養(yǎng)三寶。)

  那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即取一小座,而坐在于佛前。當(dāng)時,世尊乃漸次為他說法,示教利喜于他。所謂闡述施論、戒論、生天之論。說明貪欲就是大患,上漏為之障礙,出要(出苦的要諦)為上,分布顯示諸清凈之行。那時,世尊觀察那位婆羅門的志意已柔軟,陰蓋已輕微,已容易調(diào)伏。就如同諸佛的常法,為他講說苦圣諦,分別而顯示。也說集圣諦、集滅的圣諦、出要的圣諦(出離苦的要道,道圣諦)。這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即在于其座上遠(yuǎn)塵離垢,得法眼凈(能分別而觀察佛法之眼,為法眼),猶如凈潔的白氈容

  易受染那樣。檀頭婆羅門也是如是。他能見法而得法,能獲果定住,都不由于他信,而得無所畏(沒有恐怖),而白佛說:「我現(xiàn)在重新再三的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圣眾,愿佛聽我在于正法當(dāng)中,為一優(yōu)婆塞!自今已后,盡形壽,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顾f完后,重白佛說:「唯愿世尊更受我七日之請(供養(yǎng)七天)!」那時,世尊乃默然而接受其請愿。這時,婆羅門就在于七日當(dāng)中,親自斟酌,而供佛及僧。經(jīng)過七天后,世尊就再游行于人間(到別地方去。)

  佛陀離開后不久之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因疾病而命終。這時,眾多的比丘聽到究羅檀頭供養(yǎng)佛陀七天后,在佛離開后不久之時,由于疾病而命終,就自念而說:那個人命終之后,當(dāng)會趣于甚么地方呢(會轉(zhuǎn)生何處呢?)這時,諸比丘就往詣世尊之處,頭面禮佛足后,退坐在一邊,而白佛說:「那位究羅檀頭現(xiàn)在已命終,到底當(dāng)會轉(zhuǎn)生于何趣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那個人學(xué)佛后即凈修梵行,法法都成就,也不會對于法有所觸嬈,由之而已斷除五下分結(jié)(貪、瞋、身見、戒取、疑),在于那個地方,而現(xiàn)般涅槃(在于色界已得正果而涅槃),已不來于此世間的了!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十五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