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之輪 講記 三
《利器之輪》講記(三) 智海法師講述
2002年·四川省內江市圣水寺
各位同修,我們昨天已經(jīng)講到《利器之輪》的第十六段。第十七段,盡管在生活當中,我們或許說是發(fā)了自己的信心,皈依三寶,隨時隨地準備親近大善知識。但是在生活當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事情,讓我們心里面不舒服。親近老師,無法得到老師的高興;皈依三寶,好像很多時間過去了,三寶怎么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呢?我們祈求佛菩薩,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三寶好像沒有理我,沒有影響。原因是什么?我們要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檢討自己。親近大善知識,無法取悅這些善知識,善知識對我們的行為或許說還沒有給予指導;皈依三寶,三寶的感應好像還沒有顯現(xiàn)出來。那么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就會埋怨了。埋怨什么呢?埋怨三寶沒有感應,埋怨佛法僧三寶不慈悲,埋怨老師好像沒有很關注我。在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學了佛,我們深信因果,明白這一切都是因果造成的。
我們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過程當中,應該檢討自己。檢討自己什么呢?在我們過去世的時候,和現(xiàn)在生的時候,我們沒有遇到善知識,或者說沒有追隨這些善知識;對于三寶,我們也是非常輕視。沒有把自己的懇切心、虔誠心、恭敬心顯示出來。我們的內心里面,偏偏喜歡結交行惡的朋友,偏偏喜歡引誘我們進入紅塵享受,造這種惡業(yè),造那種惡業(yè)的人。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過程當中,是不是這樣的?周圍都是叫你學好的,我們心里有點不大耐煩,厭煩這樣的世界。這個又要叫我學善,那個又叫我學善,自己感覺不好受。學習的時候,老師在教育,家長也在教育,周圍的一切人都在教育,都要說:“你好好努力哦!”感覺到的是什么?我們感覺到的是負擔。我們學佛以后,每個同修見了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行善事。”我們心里呢?偏偏我們行善事的這一片善愿,還沒有發(fā)起來。我們內心里面,還喜歡放逸,還喜歡這邊玩一下,那邊玩一下。“只是叫我行善,為什么沒有教我怎么享樂的呢!”在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我們本身的愿心還在紅塵的享受過程當中。我們輕視三寶,輕視善行,那么今天就因為我們對三寶的不恭敬,對善知識的不恭敬,我們今天遭受到了這樣的命運。學習的時候,無法引起老師的高興;修行的時候,好像遲遲得不到三寶的感應。這些都是來源于我們過去親近惡因,不親近善因這樣的障礙。
所以說,我們一旦反省到這樣的因果行為的時候,我們今天就要發(fā)心,對這些能夠教我知識、道德、修行的善知識,能夠救我們出離苦海的佛法僧三寶,我們就要發(fā)一種決定心,時時刻刻不背離三寶,時時刻刻能恭敬三寶。遇到這些善知識,自己能夠努力照善知識的教導去做,從我們內心里面發(fā)歡喜心,發(fā)隨喜心。這個非常重要!愿意今天承受這樣的惡果。我們無法得到善知識的垂青,我們現(xiàn)在遲遲得不到三寶的感應,我們不去埋怨善知識,不去埋怨三寶,以我現(xiàn)在承受這種惡果,愿天下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把過去世不圓滿的行為懺悔干凈,都能夠在今天的時間,就有人教我們;修行的時候,就有人引導我們。讓我們求三寶加被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恭敬虔誠隨即就能夠得到感應。我們發(fā)愿,在承受這種結果的時候,我們發(fā)這樣的善愿。
在佛法上,一個就是接受我們過去世錯誤的行為,所引起的一種惡果,這叫受;第二個,把自己的善良心愿,布施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叫布施。時時刻刻,把受與布施兩種法門修好。所以說,遇到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要落實這樣的修行法門,要立下堅固的誓愿。這是遇見我們在學習生活當中,或者說是在修行過程當中遲遲沒有感應。念佛,念了幾十年了,好像還沒見到阿彌陀佛;修行,參禪打坐很久了,還沒明心見性。它的障礙來自于哪里?就來自于這些地方。往昔時候,我們對佛法的背離,對善法的背離,就即使是在今天的世間,我們自己檢查一下自己,內心里面是不是時時刻刻對佛法生起親近的意愿?我們內心里面有沒有背離三寶,背離修行的時間。當我們檢查出內心里面有一種潛在的,想逃離于修行,想逃離于善法,想逃離于這些善知識,有沒有這種心?有。表面上說:“善知識好呀,我們知道要這樣學。”內心里一見到就躲:“咋今天就遇到了!”不修行的時候老是說這個修行如何如何之好,真正叫你修行的時候了,“哎喲,師父今天我沒有空。”咋回事?怕修行。沒有學習的時候,哦喲,這個咋樣咋樣地好,真正要叫你學習的時候:“算了,我還要玩一會兒。”是不是這樣的呢?平時,他說佛法咋樣好,真正有機會聽經(jīng)聞法了,我們又躲到一邊去了。算了,我有這樣的事情,我有那樣的事情;有這樣的障礙,有那樣的障礙。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障礙?說句老實不客氣的話,就是我們過去世面臨這種學習機遇的時候,我們內心里發(fā)的那顆心沒有圓滿。乃至于今天的時間,我們面臨三寶,面臨善知識,面臨佛法的時候,我們自己雖然說表面上在聽經(jīng)聞法,但是我內心里面在想著其他的東西。希望去看會兒電視,打會兒游戲,睡會兒覺,聊會兒天,我們內心里面想的是這些東西。在業(yè)果行為上,這叫等起的心念。什么叫等起的心念?你今天面臨這盆花,面臨這個人你起一種什么樣的心念,在以后你再遇到類似的人的時候,這種心念又起來了。它會起一種障礙。你發(fā)圓滿的心,善心那比較好,走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樣的佛法,你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我們就從歡喜心上說起走。老法師講經(jīng),我一次兩次聽不懂,但是我歡喜,很難得遇到這樣的老法師。我歡喜,我贊嘆,我就是要聽,聽久了我就能聽懂了。當你有這種歡喜心的時候,一天一天地增加,以后再遇到講經(jīng)說法的時候,我的內心它就不由自主地歡喜起來。這種心念,在佛法上就稱之為等起。
所以說,在整個學習和修行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我們對生活方方面面的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比較重要的。如果歡喜心你沒有培養(yǎng)出來,那對不起,對以后它會有障礙。對佛法是這樣,對世間上的善知識是這樣,對我們周圍的同修是這樣。當你見到一個人,我們內心里是排斥的,是厭惡的,對不起,這個排斥的心理,厭惡的心理在下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它又同樣地會涌起來。當這種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涌起的時候,排斥的心理和厭惡的心理,它生起來一次就加深一次,生起來一次就加深一次。我們的業(yè),就是在這樣地增長。同樣的道理,假如說生活當中有一個我見到非常歡喜的人,第一次見到歡喜,第二次見到歡喜,第三次見到歡喜,這樣的歡喜心念也在不斷地增加。所以說,修行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道理用得非常好。我們面臨生活的時候,你歡不歡喜?當你不歡喜的時候,你厭惡的心它就不斷地增加;當你面臨學習佛法的時候,你歡不歡喜?只要你內心里有一點點不歡喜,對不起,這一點點不歡喜的念頭就像個種子一樣,不斷地在生長,不斷地在擴大,不斷地在增長它的力量。所以說要注意。
我們內心里,歡喜不歡喜都是一顆種子。如果你不小心,增加的是對眾生的厭惡心,對不起,你從眾生身上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益。見了善知識,我們對善知識是排斥的,一次排斥,兩次排斥,那么在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再想親近善知識的時候,條件不具備了。你自己的業(yè),起心動念,行為結果,把自己障礙住了。我們的業(yè)障來自于哪里?百分之七八十都來自于這個地方。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說:“我有障礙了,我念這部經(jīng)念不下去了,修行佛法修行不下去了,學習學不下去了。”這是什么?障礙。這個障礙來自于哪里?就是這樣的心理,起心動念。所以說,要把這樣的一種業(yè)果機制理解。理解了之后,在自己生活當中見了誰我都不嗔恨,見了誰我都不排斥,見了善知識我打心眼里高興,打心眼里愿意親近。皈依三寶,我愿意用我生命的力量來皈依;我們面對學習的時候,我全心全意用我至誠懇切的歡喜心來學習。這種心態(tài)比較重要。
所以說,大德善知識教我們修行,修行有個訣竅。什么訣竅?就是說每次,比如說打坐,打坐的時候思維打坐的功德,讓自己心里生歡喜心。坐在這里,讓自己隨著自己的呼吸,把心沉靜下來,把其它的雜念全部驅趕開。當你坐得有點滋味了,正當利益生起有點滋味了,這個時候可以了,你可以下坐了。正在自己高峰的時候,不把這個勢頭用盡,正在歡喜境界的時候,要到達頂點了,好,我現(xiàn)在可以下坐了。為什么?始終培養(yǎng)我對打坐的歡喜心。只要你超過一點時間了,本來現(xiàn)在的功力只能夠坐到半小時的,這半個小時之內你就覺得非常歡喜。如果說你打坐超過這半個小時,你心里的排斥情緒就起來了,身體上的反應它就起來了。身體上痛,心理上也就慢慢開始,“哎喲,還要不要坐呢?還要不要坐呢?”有點厭惡了。一旦過分了,有點厭惡出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過頭了,就要讓我們的歡喜正在起來的時候,好,我們可以留點余興,留到下次再來享受。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出坐了。
像這樣,打坐一次,我就培養(yǎng)一次歡喜心;打坐一次,我就培養(yǎng)一次歡喜心。每次打坐,我都在培養(yǎng)歡喜心。負面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反應,都還沒有開始出現(xiàn)。這就是最初修行的訣竅。這樣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我們對打坐的歡喜心就培養(yǎng)得非常濃烈了。念佛也是這樣的,功課也是這樣的。為什么說一開始不要把功課定得太長?剛剛皈依,剛剛學習,我們一下就決定:“我要念五個小時!”開始念,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你心里還能夠歡喜;再念,三個小時,四個小時的時候,“哎喲,我為什么要給自己定這么長的功課嘛!好難受呀!”心里就開始有反應了。當你心里開始出現(xiàn)反應的時候,它的負面因素就開始出現(xiàn)了。像這樣久而久之積累起來的負面因素,它就是我們的障礙。所以說在生活當中,你面臨任何一個眾生都要明白,他是我們成佛的父母,是我們的法身父母。當我們在生活當中,面臨這樣那樣的不愉快的時候,我總能夠非常積極地想辦法,能夠迅速地對治這種不良的情緒。免得給眾生增加一些不愉快,免得給自己內心里面埋下這種怨恨的種子,隔閡的種子。所以說,修行最關鍵的是在念頭上的轉變。
所以說,這是第十七段。專門教我們修行當中的訣竅。面對佛法僧三寶,面臨善知識,我們學習的時候,始終要把自己內心的歡喜心培養(yǎng)起來,把這一點推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等會兒上殿了,我們總是不愿意起來,“哎喲,再睡一會兒,再睡一會兒。怎么這個板就打響了呢!”你心里的怨氣就開始出現(xiàn)了。對不起,這樣不利于你出家的生活。每天聽到鐘聲,每天聽到板聲,自己要發(fā)歡喜心:“哎喲,又敲鐘了。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們就歡歡喜喜地起來,修行,學習,工作。要有這樣的歡喜心態(tài)過生活。如果沒有這樣的歡喜心態(tài)過生活,往往對于我們今后的生活,它有絕大的障礙。這個要應用在我們生活當中。
每天,你起來的時候,我不是教大家嘛,要往好的方面想,想著佛法僧三寶放大光明,加被于我,我自己身口意三業(yè)非常輕松自在,我今天所有要辦的事情,承三寶的加被都能夠迅速地成就,圓滿。你心里要充滿這樣的信心,這樣的心情。在這一天的生活過程當中,你就生活得比較瀟灑,自在,要辦什么事情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成功。假如說你一起來,就非常不滿地,人家把你吵醒了,把你叫起床了,做點這個事情你不愿意,做點那個事情你不愿意。你看看,在今天整個一天的生活當中,好像都有這樣那樣的不順。為什么?就是一天之計在于晨。在早晨的起心動念非常重要。早上起床了,你的心念對于今天的生活將會有影響。我們內心,在越是往后靠的這些起心動念,與前面的起心動念它是有關系的。你只要開頭開得好,始終掌握得順手,那么進行下去也就比較如法。如果開頭開得不好,那就有點麻煩。所以說,這是學習的一個訣竅。
第十八段,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受到來自于家長、親戚、六眷、朋友、老師乃至眾生的無理非難,或者說在某件事情當中,我們往往會成為別人的替罪羊。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會不斷遇見。本來我沒有做這種事情,別人就會無故地給你制造一個,“這個事情就是你做的!”你看,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心里非常非常地沮喪。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也許說你會受到于來自方方面面的非難,挑剔你。當面臨這種無理非難的時候,當我自己無辜地成為別人的替罪羊的時候,在家庭當中,學校當中乃至于社會單位當中,都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掌握不好,我們的心情將會由此而沮喪,要淪入一種惡性的循環(huán)。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利器之輪》教我們,為什么我現(xiàn)在受到別人的無理非難呢?為什么我成了別人的替罪羊了呢?為什么這種倒霉的事情出現(xiàn)在我自己身上了呢?要檢查這種原因,那是往昔時候我們總是無理非難別人,挑剔別人。
就即使是在今生今世,我們檢查一下自己,我們往往都在非難別人,挑剔別人。要求別人的時候,要求得非常嚴格;在別人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這樣不滿意,那樣不滿意。那就是非難別人嘛。那么現(xiàn)在,這種業(yè)果還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一報還一報,還回來了。我們現(xiàn)在正在承受這種結果。像這種,我感謝生活,我往久的錯誤你現(xiàn)在還給我。還給我,我就沒有錯誤了。我現(xiàn)在承受這種錯誤,承擔這種結果,然后祈禱佛法僧三寶的加被,祈禱善知識的加被。愿我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對周圍的人都要有包容心,都要有寬容心,不再去挑剔別人,不再去非難別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我總要增加自己的理解與同情,寬容與建設性的意見我多提一點,指責別人的事情,非難別人的事情我少做。也愿天下所有的眾生,他們受到別人的非難,替別人做替罪羊這樣的事情,不再發(fā)生在眾生身上。所以說,我們承受這種結果,把我們由此而引發(fā)的善良的心愿,布施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有情。就利用這種發(fā)心,一以貫之地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把自己的理解、同情、寬容乃至安慰、建設性的意見布施在世間上。如果你是這樣的生活,逐步地它就會改轉。
所以說,我們要想不作別人的替罪羊,不受到世間上這樣那樣的非難,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在佛經(jīng)上有一個公案,說是有一個老比丘,老比丘修行非常好,他在山上閉關修行。自己煮了一鍋野菜,正在煮得差不多將要熟的時候,山下有一家人把牛弄丟了,晚上牛丟了,第二天到處找,找到山上來,走到比丘這個地方來了,一看到比丘鍋里煮的正是牛,一鍋的菜湯變成牛肉湯了。所以這家人就把比丘抓住捆起來,報關狠狠地打。最后,隔了幾天,這家人的牛終于找到了,才知道冤枉這個比丘了,再進監(jiān)獄里去,請求把比丘放出來。這個比丘就作了別人的替罪羊了。那么,有人就不理解,于是問釋迦牟尼佛:“這個比丘為什么煮的菜變成牛肉了呢?這個情形不可思議的。”釋迦牟尼佛說:“業(yè)力不可思議啊!往昔,這個比丘他就是冤枉別人,到今天他冤枉別人的業(yè)成熟了,他又來償還這種業(yè)報。于是他煮的菜變成了牛肉,這個僅僅是業(yè)的一種顯現(xiàn)而已。”實際上他鍋里煮的是不是牛肉呢?不是牛肉。但是業(yè)力來了,人家看見的就是牛肉。
我們現(xiàn)在也生活在業(yè)報的過程當中,許許多多你看見的事情,也許說僅僅是業(yè)的一種顯現(xiàn),并不是一種真實的現(xiàn)象。是不是這樣的呢?有些人在圣水寺說:“哦,我看見阿彌陀佛了!”別人就說:“哪里呀?哪里呀?”他說:“就在那兒。”一看,哪里有呢!他的業(yè)沒有成熟,他就看不見;你的業(yè)成熟了,你就看得見。有些人在晚上說:“哎喲,我看見鬼了,你看好嚇人哦!”別人再一看,哪里有鬼嘛!沒有鬼。別人與鬼的業(yè)緣就沒有,你與這個鬼的業(yè)緣就成熟了,就見到了。乃至于我們在世間上,所遇見的稀奇古怪的事,他說:“師傅,有個人鉆進我的腦袋了。他指揮我這樣,指揮我那樣!”周圍的同修就不理解了:“哪里嘛?哪里嘛?你指給我看看。”“它在這兒,它在那兒!”別人也看不見,周圍的人不理解,就只能夠說犯病了,神經(jīng)病,差不多要瘋了。原因是什么?業(yè)果報應。他為什么鉆進你的腦筋了?你的業(yè)成熟了。以往你曾經(jīng)折磨過別人,用你的意指控制別人,現(xiàn)在這種報應來了,別人也來控制你。
像這種時候,我們也要進行施與受的兩種修行。什么叫受?歡歡喜喜地承受這種業(yè)果,“好,你該來報我。以往我用我的意指控制你,現(xiàn)在你用你的意指控制我。我現(xiàn)在來償還這種業(yè)報,祈求佛法僧三寶的加被,讓我們能了解這前一世的業(yè)緣。了解了以后,我再也不欠你的了。”愿天下所有的眾生有情,都能夠得到佛法僧三寶的加被。愿天下一切受其他人支配的思想意識,都能夠徹底改變。由我自己承受這種苦難的結果,代替天下所有的眾生銷毀這樣的業(yè)障,而懺悔往昔時候我們要想支配別人,主宰別人這種貢高我慢。來替天下所有眾生,來承擔這種結果。然后把這種好的發(fā)心,布施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身上。愿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愿他們都能夠做自己的主人公,而不至于做冤孽的奴隸。
像這種情況你遇到過沒有?好多人沒有遇到過。只有那些特別的人他才遇到。但是我記得的起碼也有五個人了,北京起碼有三個人給我反應這個情況。“師父,我家里的男人經(jīng)常不放過我,叫我做這樣,叫我做那樣。我自己念佛,他要障礙。”往往念佛的時候,念不專心,他不讓你念佛。休息的時候,他又攪擾你,不讓你休息。”問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說他跟我的兒子有緣,要來幫助我教育我的兒子。說得神神秘秘的,不理解的人就說:“完了,入魔了。”在四川我也遇到兩三個,在我們內江也有這樣的人。什么原因呢?就是這種原因。往昔時候,我們支配別人,主宰別人,無故地侵凌別人,F(xiàn)在,我們就來做這樣的業(yè)的回報,它已經(jīng)回報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替別人受罪,當替罪羊,無故地受到別人的非難,乃至自己的思想意志被他人所控制。但愿這樣的事情,不要發(fā)生在我們諸位的身上。你就要好好地用心,對眾生起心動念要有善良的愿望,不要去挑剔別人,整別人,不要去控制別人,不要去冤枉別人,這就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在家庭當中這樣無故地受到非難,乃至替別人做替罪羊的時間多得很嘛,對不對?家庭里,公公婆婆無故地冤枉自己,有苦說不出;父母、夫妻、兒女往往誤會,做替罪羊的時間多得很。那就要反省,這是一種業(yè)的報應,還到我們自己身上了。
下面一段。當我們在生活當中,這樣的需求,那樣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我們要錢沒有錢,要權沒有權;要做個什么,什么都不成就;要智慧,沒有智慧;要能力,沒有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感到非常缺乏,感到非常軟弱,弱小。原因何在?那就要檢查。這是因果報應的業(yè),這個非常厲害的武器,又返還到我們自己身上了。往昔時候,是我們自己因為慳貪不舍,因為自私自利,總要侵害別人,為了利益自己而損傷別人。為了讓自我脫離苦難,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基礎之上,把自我的利益建立在損傷別人的基礎之上。那么現(xiàn)在,這種結果就回到我們自己身上了。我們自己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當中,想這樣得不到,想那樣得不到。想用錢的時候,往往不夠用;想用智慧的時候,往往智慧也不夠用。原因在哪里?原因在這個地方。來源于自私自利心,來源于自我的自私而損傷眾生。
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承受這種業(yè)的結果,來承受這種往昔時候錯誤行為的一種回報。我們現(xiàn)在,盡自己能力所及能夠對治這種自私自利心。從現(xiàn)在開始,我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基礎上,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對別人的損傷基礎之上。我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利益眾生的基礎之上;我要把自我的利益追求,建立在成就眾生的種種好處之上。這樣,利人利己,方向始終一致。這樣的善法功德利益,它才能夠永保我們在生活過程當中不出現(xiàn)什么?不出現(xiàn)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這種結果。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想穿一件好衣服,穿不著;想買一套高檔家具,買不到;想住一套好房子,住不了;想當個比較大的官,始終就爬不上去;想考一所好的學校,始終就考不起。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我們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障礙了我們自己智慧的顯發(fā)。往昔時候乃至今生今世,由于這樣的自私自利,我們總希望自己快樂,但是我們自己的快樂往往就建立在損傷別人的基礎之上。這個是非?膳碌。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要對這個業(yè)的利器之輪要覺悟,要自覺地應用這種方法。
第二十段,當我們不快樂,但是在生活當中又找不出什么理由,一天到晚郁郁寡歡,精神始終提不起來。人家就問你:“你為什么不快樂嘛?”“對啊,我為什么不快樂嘛!”一想的時候,好像又沒有什么理由。雖然說沒有什么理由,但是那張臉就是一張苦瓜臉,走到哪里眉頭都皺得很緊。人家說:“你把眉頭皺那么緊干什么嘛!你笑一笑可不可以?”“我笑不起來啊!”“為什么笑不起來呢?”“我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找不出真正地不快樂的理由。我們現(xiàn)在這種人太多了。你看他一個人坐的時候,他坐……
會笑的,很活潑的,“哎喲,這個人不知道有什么歡喜事情哦!”找不出原因,我們要怎樣對待這樣的原因呢?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生活當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當我們正當修行的時候,我們內心不是散亂就是昏沉。觀想阿彌陀佛,觀想釋迦牟尼佛,觀想三寶善知識的時候,始終就觀想不起來。一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打瞌睡,就開始睡了,眼睛一閉,念珠撥著撥著就撥不動了。一百零八顆還沒撥到一半,手指就停下來了,腦袋就埋下去了,他就睡著了。還以為自己在念佛。這些正當?shù)男扌?修不起來;不聽經(jīng)的時候,他精神十足;要打麻將的時候,干,不打通宵不睡覺,要干;真正要學習的時候,在經(jīng)堂里一坐,今天要講經(jīng)了,好,我就聽。一坐下就打瞌睡,呼嚕聲就來了。這種時候有沒有?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家里鼓了十二萬分的勁,我今天要去佛堂念佛,到佛堂里一坐下,腦袋就耷下去了。修行不起來。我們不看經(jīng)的時候,我們還想看經(jīng),當把經(jīng)書一捧到手里的時候,一篇經(jīng)不知道念到什么才是個結果。念了幾句,就睡著了;璩羺!
我們在修行生活過程當中,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障礙。當我們修行的時候,這個善愿總是發(fā)不起來,惡愿非常容易就發(fā)起來了。這個是種什么狀況?這些都是這樣子的。我們賭博的時候,可以兩天兩夜不睡覺;我們修行的時候,有半個小時在保持正念已就很不容易了。為什么在生活中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利器之輪給我們說,這都是歸咎于我們往昔時候,趨惡避善的潛在傾向。就是說,我們潛在的,潛意識心里面當我們修法的時候,我們就不高興;當我們做惡事的時候,偏偏內心涌起無上的歡喜。你跳舞,跳兩天兩夜不睡覺,好歡喜,使勁跳。叫你回家抱著經(jīng)書念的時候:“哎喲,又要念經(jīng)咯!”他心里就是這樣的一種趨惡避善。善法欲沒有生起來,惡法欲生起來了。人世之間,這個現(xiàn)象是比較普遍的。
學好不容易,學壞最容易。你看現(xiàn)在的學生,有幾個學生喜歡到課堂去學習呢?沒幾個。一打上課鈴的時候,很不自愿地跑進教室;一打下課鈴的時候,不需要老師招呼,一下子就跑出去了。那些小孩子你看看,放了暑假了,他總是想方設法地玩。說:“你要補課,自己的軟弱之處要補。”一拿到課本的時候,他自己就開始裝模作樣,等你走了,他就跑去上網(wǎng),打游戲,搞其它的他就有勁了。為什么是這樣?我們自己現(xiàn)在還不懂事,對于學習始終提不起善法欲,對世間上的事,這里去玩一下,那里去喝一下,幾個同學朋友跑到外面去玩一下,對這個感興趣。學好不容易,學壞最容易!你不要說學生小孩是這樣,就是我們在座的,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修行的時候你看看,也是有這樣的心理。上殿、過堂、聽經(jīng)、聞法、念佛、修行,雖然說我們表面上在做,但是我們內心里面那份歡喜沒有生起來。什么時間你能歡喜呢?幾個人抓著念珠裝模作樣地撥,然后張家媳婦長,李家媳婦短,講那個的時候你最歡喜。
就由于我們潛意識里面,趨惡避善的心情你沒有改轉。修行的人,如果說沒有把這個心情改轉,對不起,你的修行終究是表里不相應。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表面做的又是一回事。在生活當中,如果我們不能做到表里如一,內外相應,我們的生活往往就是虛假的。我們現(xiàn)在就是非常能夠將就這顆心,所以前幾天在給大家說,《四十二章經(jīng)》上給我們講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方可信汝意。”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凡夫的心情不能將就,真的不能將就。你要將就它,它就想睡瞌睡,就想去打游戲,就想去擺龍門陣,就想在世間上到處去亂耍。無實際意義地想逃避這個世間,F(xiàn)在我們心里面就是這樣的,內心里面真正想修行的心沒有,乃至非常微弱。那個善心的種子,始終還沒有增長起來。這一點點,特別是我們在家的修行人,我們出家的這些法師們,要好好地反省一下。我們內心里是不是真正地喜歡出家?是不是真正地歡喜修行?所以,三門一開的時候我就說,那就應該警覺了。寺廟里這么寬,他不愿意在寺廟里面待。三門一開的時候,晚上下殿了,一吃完晚飯了,他就喜歡朝外面溜。為什么?也是這個趨惡避善的心理。內心里趨惡避善。這種心理非?膳,雖然說是心里面一個念頭,微不足道,但是自己的善法生得起來生不起來,惡法能不能夠避開,關鍵就取決與你這個心理。
潛意識里面,你在修行沒有?潛意識里面,你是不是趨善避惡的?這個心念非常重要。往往那個大水庫的堤壩一崩裂,它的起因在哪里?起因就在小螞蟻給你鉆了一個洞。很容易就讓水把大壩沖垮了。我們現(xiàn)在修行的人呢?身口意三業(yè),意業(yè)為主,內心里有這樣一種不如法的念頭,對不起,整個學佛的修行毀就毀在這個地方。我們這一生的大事能不能夠承辦,你要找到我們內心里,是不是歡喜地成就這件大事,是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圍繞我這個歡喜的事情,努力地加固它,不讓它出現(xiàn)一點點的漏洞,不讓我們內心里面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感覺。這才是成就大事的這個人的根基。在內心里的歡喜。
所以說,我們以上的這些種種不快樂,找不出真正原因。我們正當要修行的時候,心智昏沉,原因就是內在的意識里面,趨惡避善的潛在傾向。你看我們現(xiàn)在天氣炎熱了,聽經(jīng)聞法的他就少了。但是假如說哪里有高興的事情,你叫他去流汗或者干什么,“我愿意!”“我舒服!”“我快樂!”你說是不是這樣的?要讓他去干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他不怕流淚流汗,天氣再熱他都要干,F(xiàn)在為什么天氣一熱,他就喜歡躲到外面去坐呢?甚至于不來呢?他就給自己找借口:“哎喲,太熱了,我們方便一下嘛!”方便是方便了,但是你就將就你內心里面那個趨惡的心,躲避善法的心。就沒有把做惡法的快樂,你能夠轉換來做善法。沒有做起來。所以說修行的人,這個念頭特別特別之重要。就因為這樣的潛在意識力量,歡喜的不一樣,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導致了相互混淆的狀況。還因為我們過去世在修行佛法的時候,對三寶的不恭敬,對護法的不恭敬,傷害了佛法。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聽經(jīng)聞法,往往無故地你就昏沉,無故地你就散亂,正該要修行的時候,就是打不起精神來。原因在哪里?過去世傷害了佛法。
怎樣傷害了佛法呢?因為我們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因為我們在哄三寶,做給三寶看,而內在的思想里面,它并沒想修行。老師教育我們,表面上答應得非常好,但是背過老師之后,又是另外一番心態(tài)。就是由于這樣的心情,導致了我們今天體驗到在整個修行過程當中,有諸多的障礙,有諸多的干擾。我們平白無故地心里會不高興,平白無故地會皺眉苦臉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當我們認識到這是自私自利所引起的一種結果。當我們意識到了,是我們對三寶的不恭敬,對護法菩薩的一種冒犯,導致了今天一種互相混淆的狀況。今天我們無需告訴別人,我們只能夠從自己心里面,發(fā)起對善法真正歡喜的心。真正能夠把善法欲培養(yǎng)起來,真正為了我們想要成就的事情,培養(yǎng)自己的歡喜心,要這樣。所以說,要坦誠面對這種現(xiàn)實,要下定決心,要克服這樣的現(xiàn)象。
當我們現(xiàn)在,在打瞌睡的時候,我們掐一下自己的眼皮,“誒,往昔多少時候,就是因為這樣地不在意的心態(tài),引起了今天你還要打瞌睡,你還要睡到什么時間呢?還要睡到盡未來際嗎?”我們自己策勵自己,自己拿鞭子打自己,“你這個不爭氣的家伙,要叫你學習的時候,你就偷懶;要叫你修行的時候,你就偷懶;要叫你念經(jīng)念法的時候,你就打妄想。”拿起自我約束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它。對于這種自私自利的心,我們自己來鞭策自己,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它。要與自己作戰(zhàn)!所以說要發(fā)大愿,下定決心。
那么第二十一段,我們常常覺得心煩意亂,或者說是全然受挫。舉個例子來說,像做人父母的,將子女送入大學里面,希望他能夠成才,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但是,做父母的很沮喪。為什么呢?這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他退學了。好不容易把他送到大學里去,他不學了,他要回來玩。你怎么跟他說嘛?好不容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孩子找了個好的環(huán)境,找了個好的老師。但是,他跟老師就是合不來,就是學不進去。我們想教育子女成人,但是子女往往不爭氣,讓我們這些家長很有受挫折的感覺。為什么?原因何在?當我們常常想修行,經(jīng)常修行不起來,遭到挫折。乃至我們經(jīng)商謀利,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別人賣衣服可以賺錢,我也就賣衣服,我也想賺點錢。但是別人賣衣服賺到錢了,我賣衣服就虧本;人家做生意能夠賺錢,我做生意連老本都賠完了。經(jīng)常是這樣的。所以說,我們下種,我們期待有一種好的收成。但是,往往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所下的種子或者說遇到干旱了,或者說遇到天災人禍了,我們的收成往往不好。像這些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是什么原因?那就是在過去世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干擾講經(jīng)說法,經(jīng)常干擾他人的修行,經(jīng)常干擾他人的念佛禪定。乃至,在過去的時候,看到別人要成功的事情,往往去做些這樣的手腳,那樣的手腳,讓別人成功不了。說穿了,還是自私自利心,還是對別人成功的一種妒忌心。
就由于這樣的自私自利,就由于妒忌別人,就由于干擾別人,就由于干擾法師的講經(jīng)說法,乃至干擾別人的念佛禪坐修行,導致了我們今天下種,收成不好;教育子女,子女往往不爭氣;做生意想謀利,但是利益往往謀不到;世間上想升官發(fā)財,但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得不到;人生有種種的愿望,我們在付出努力的時候,十二萬分的努力,收獲僅僅是少乎其少。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這種自私自利心。由于這種自私自利心,我們起煩惱,干擾道場乃至分裂道場,乃至離間世間上一切和和滿滿的,破壞別人的成功。就是由于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我們今生今世有這樣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要懺悔這樣的業(yè)障,要承擔這樣的結果。好,這是業(yè)的利器之輪還到我自己身上了,我自己承受。受了這樣的業(yè),就消這樣的業(yè)。在這樣接受的過程當中,以懺悔的心態(tài)來對待它,以歡喜的心態(tài)來發(fā)愿,來對治這種自私自利心,來對治往昔時候,一直到今生時候我們對講經(jīng)說法造成的破壞分裂,來對治于自私自利,妒忌別人的成功,破壞別人的成功。以這樣的懺悔,以這樣的善良愿望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希望他們所做都能夠承辦,希望他們的修行無有障礙,希望世間上一切眾生所求如意,他們的事情都能順利。我們可以朝這個方面去發(fā)愿。以這樣善良的愿望,回向給一切眾生有情,由這樣的起心動念來布施,用這樣的布施逐步來增加我們對業(yè)的正確心理,讓我們自己內心的善業(yè)充斥擴大。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要進一步地對于別人的修善,要贊嘆,要隨喜;對于世間上眾生的這樣事情,那樣事情我能夠幫忙的我就幫忙,不幫忙的我絕不障礙;對于別人的好事情,絕對不搞破壞。這是這一個。
第二十二段,我們用盡了各種方法,仍然無法取悅你的上師。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歸咎于上師,不要挑他的過錯。像藏傳佛教里面,有個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學佛法去找到老師。老師叫他做什么?建房子。建好一座,又叫他再建一座;建好一座,又再叫他建一座,乃至建好一座他把它推倒:“你這個建的什么,不行!重新建!”在常人看來就是無理的非難,就是來折磨他。但是密勒日巴從來不報怨:“你叫我建,我就建。建好了你把它拆了,我又來建。”達摩祖師的故事片里面不是有這個嘛,是不是?達摩祖師,一個王子出去找到一個老禪師,他要修行,禪師說:“你把一座房子建起來,你要修行肯定要個房子嘛。房子建起來了,我就教你。”在他建房子的過程當中,就是故意地去折磨他。要建成了,要建成了,滾了一個石頭過去就給它砸毀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兩個人打架就在那個地方把房子給他推倒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沖過去一頭牛又把房子給他撞倒了。就這樣,通過這樣的折磨,來磨練他的心性,達摩祖師也沒有退悔,乃至到最后期限到了,這個老師用盡辦法破壞他,就是鍛煉他的心性。最后給他說:“你房子沒有建成,算了,你回去,我不教你了。”達摩祖師沒有退啊!“我還要建!過了時間了,我也要建!”當他辛辛苦苦把房子建起來,再去給老師報告:“我把房子建起來了。”老師來看,他才突然間明了了老師為什么要自己建房子。于是不待老師去破壞,他自己去把自己建成的房子拆毀了。常人看不清楚,達摩祖師知道。
- 上一篇:利器之輪 講記 二
- 下一篇:藥師經(jīng) 講記 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