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玄奘精神 第85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8)

  在之前的講述中我們曾提到,玄奘在那爛陀寺附近游歷時見到過一座"鴿子廟",在鴿子廟的東面有一座塔,就叫大雁塔。也許是大雁塔奇特的造型給玄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也許是佛祖化身大雁舍身成仁的故事太過感人,也許是忘不了那段在那爛陀寺求學的美好時光;也許,他還想到了麹文泰,想到了辯機,想到了唐太宗……

  玄奘是執(zhí)著的,他會用一生來完成自己的信念與理想;

  玄奘是倔強的,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來追憶一些事、一些人。

  隨著時間而流逝,這些人和事都會化作歷史的碎片,但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當我們站在大雁塔前,這座儼然已是玄奘法師化身的古塔在歷經(jīng)滄桑風雨之后依然聳立,依然是那般的倔強而挺拔……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玄奘圓寂于玉華宮,一代高僧就此辭世。

  玄奘的一生是成功的,從取經(jīng)到譯經(jīng),他用畢生的精力實現(xiàn)了自己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他的成功超脫了普通意義上的功利色彩,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做到了職業(yè)和事業(yè)的完美結(jié)合,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他把個人成就與象征大唐、象征民族的時代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從這個角度看,玄奘是用職業(yè)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又用事業(yè)成就了整個時代的精神,這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高度,也讓職業(yè)和事業(yè)的分界線不那么清晰,讓二者都成了人生目標,這也是當代職場人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附 錄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蓋聞二儀有像,顯復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shù)。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而微,雖愚不惑;形潛莫覩,在智者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于宇宙,細之則攝于毫厘。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qū)區(qū)庸鄙,抆其旨趣,能無疑惑者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F(xiàn)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虛。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廣被,拯含類于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于焉紛亂。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諧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lǐng)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nèi)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抒理,廣彼前聞;截偽存真,開茲后學。是以翹心凈土,法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證。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云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引達,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菀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yè)。一乘五津之道,馳驟于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于口海。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yè)。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垂。圣教缺而復合,蒼生罪而還福。

  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yè)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嶺,云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zhì)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翼茲經(jīng)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皇帝在春宮述三藏圣記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旨。蓋真如圣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jīng)之輒(足屬)也。綜括宏遠,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減之機要。詞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圣慈所被,業(yè)無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翦。開法綱之綱紀,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zhèn)常;赴感應身,經(jīng)塵劫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于鷲峰;慧日法流,轉(zhuǎn)雙輪于鹿菀。排空寶蓋,接翔云而共飛;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斂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禾辱)達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性德凝寂,麋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于是百川異流,同會于海;萬區(qū)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yōu)劣,堯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齔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幽巖。棲息三禪,巡游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一乘之旨,隨機化物。以中華之無質(zhì),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法還,十有七載。備通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譯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智燈之長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值勝緣,何以顯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儀之固。

  伏見御制眾經(jīng)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聲,文抱風云之潤。治輒以輕塵足岳,墜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