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華居士遺集(下)

  題寶華山隆昌寺留念冊

  莊嚴果海中,萬行因華,約惟戒定慧三字,而戒為上首。此土濁惡障重,人身難得而易失,從迷入迷,枉入諸趣,不承佛慈,求出無期,故遺教經(jīng)云:‘吾滅度后,汝等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是汝大師,如吾在日。’誠以戒乃人身之止境,佛身之胚胎也。千華嶺隆昌寺為律宗首剎,亙千余年而未衰,迨見祖更發(fā)揚光大,祖祖相續(xù),律風丕振,遐邇景從,當此末法,去圣時遙,賴有千華律宗,毗尼久住,俾眾生得以超凡入圣,成就如斯功德,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斯則眾生之大幸也,入此山者,幸毋空過!

  民國丙子春題冊

  寶華山隆昌寺

  妙柔大和尚

  呈松法師書

  松老導師座下:

  奉五三來書,知西方寺佛七期中,善信俱會,想克期果證,必多成就如是功德者,脫心預道場,自他當不隔毫端也,聞易老居士,赴會已久,法筵清眾行人,得慧根增上,事理雙修,凈緣殊勝,仰慕之至!

  現(xiàn)去佛時遠,眾生根性愈劣,人欲橫行,不明因果,實堪憐憫,佛法大海,信為能入,背父逃逝者,誠不知自產(chǎn)豐富,體性平等,窮露他方,終無得家寶之一日,是在當前知識,作種種方便,應機廣度,必使已信者增上,今信者精進,當信者翻邪反求諸己,就路還家,方契菩提本愿也。敬請質(zhì)之易老,印可否,靈峰學會之議,服膺蕅祖,初合時要,歡喜贊嘆,恭祝如愿,脫行解無似,自慚不易入選,適有同旅滬上之張滌珊老居士,(法名一留,世名援。清末在南通師范丙班時名博)聞大德長者,將有此組織,亦克誠披露,愿所有益我善知識,常愿與我同集會,謹為介紹作一得力之凈業(yè)伴侶也。張居士為印老門人,潛心大乘,精研正教,垂數(shù)十年,譯述已多,易老聞之,能鑒其求哀懺悔,(在通校時原名博,甚承易老青眼有加,以負師恩而逃學東渡,忽忽三十余年,迄未有機緣親近,然居恒拳拳也。往事如昨,漸悚無地,此張居士所言如此。)而許列法眷耶?乞為代陳,示覆。觀音大士影印一冊,脫久有供奉菩提社常住之愿,靈峰宗論兩部,乃由佛學書局請到,茲敬謹呈上,余略。

  二六年春二月下旬,之掘港西方寺,敬禮龍藏,歸舟適遇馬塘孫家窯準提庵住持僧九皋師,相與閑話。師乃直心相□,歡洽殊勝,師當發(fā)愿盡形壽不違本誓,閱二月書以報之。濟華五、廿四。

  九皋上人法鑒:同舟閑話,瞬將五旬,劫波遷流,如斯,如斯,佛教至今每易為魔外欺悔,非魔外之敢于若此,佛教徒本身不免自暴其丑耳。如來教化眾生,千經(jīng)萬論,不過止惡生善度生而已。法門無量,行門亦無量,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祗須依教奉行,終可一門深入。古德每多戒乘俱急,事理雙修,在己則一生成辦,在教則大振宗風。即或根器稍遜,若盡形壽,深信切愿,異日時節(jié)因緣成熟,必可超凡入圣。茍或裨販如來,倒行逆施,奈何不地獄門前僧道多也。業(yè)無自性,當體本空,介爾一心起懺滅忘,在當人一念間耳。智脫聞法甚晚,而信守不敢稍懈,半日之談,業(yè)蒙印可,固猶靈山夙緣,亦可知

  上人多生善根,猛利成熟矣,所愿承斯善利,廣為傳播,使惡習已深之同參,各自猛省,再勿自害害人,為魔外所乘則幸甚!末法眾生,根器既劣,難聞正法,既聞法矣!是猶久病得良醫(yī),闇夜得光明,何可不向上一著,免入寶山空手回也。鄉(xiāng)俗向不明了佛法,更不明了佛制,勸善重道,人同此心,凡我佛徒,以身作則,始必俗美,終必化行,隨處度生,不待往生再來矣。馬塘人氏,于佛教很多信仰,慧芬?guī)煈环?誠屬當前僧寶,晤時煩以言談質(zhì)之。(下略)

  致宗敬之兄書

  民四十年七月六日

  敬老我兄道席:企兄轉(zhuǎn)來尊作,拜讀之余,仰慕 菽叟達尊兼三,非斯人不能有斯文,非斯文不足壽菽叟也。難能希有,心折!心折!

  窈有感焉,華嚴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其相,大種無差別。’世間果報,莫非往昔滿業(yè)之因,直如過眼云煙,終非自力所能把握。吾人旅泊三界,必有歸期,歷來大智澈悟者,無不明了四大非自身相,六產(chǎn)緣影非自心相,一切浮塵幻化,因緣合離,當處生滅而已。于求不得者每妄求,于求必得者每忽視,此我佛世尊所堪憐愍。吾人極應自覺,選擇此生之歸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病不求耳,乃者以兄文彩過人,菽叟福報超倍,夙世善根,深厚可知,深愿吾 兄由世智轉(zhuǎn)得文字般若,進而得觀照及實相般若,并轉(zhuǎn) 菽叟由世福而修出世;。

  兄與菽叟,若能時刻警惕,此生將來之歸路,即須認與俗浮沉,虛此一生矣,佛法并無高玄,簡言之可謂心學,心之體、相、用、至大。凡心佛心,一如一如,是在吾人之善自運用,成佛作祖,道源不外求也,虛空有盡,佛壽無量,昔儒者錢牧齋,祝友壽文中,亦陳入佛之請,今以 兄壽 菽叟機緣,樂為一言,濟障深業(yè)重,幸文字萬千中祗認識一佛字,不敢自私,伏希 仁者察復,若不以為愚妄,值此彩色分布,相續(xù)不斷時,當機立斷,則佛法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須者求之,拜頌

  六時吉羊

  弟李濟華合十 七月六日

  覆彭華元居士(出家法名廣化)函

  華元同愿居士慧鑒:

  廿七手書奉悉,藉諗安抵新隊為慰。人生離集無常,足臻愛別之苦,未到解脫境地,究不免情執(zhí)也。昨日參加普德佛堂浴佛盛典后,仍在小寓舉行三字經(jīng)研究,研究的是五蘊、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等。座無居士,殊為減色。上月人生集志第一頁題為‘臺灣的佛教光復了’。光復之責,事在慧根銳利,荷擔如來家業(yè)者。居士夙植德本,及時為我教發(fā)揚而光大之,無任企盼。三字經(jīng)研究約在七月初圓滿,屆時通知,如能惠予蒞嘉尤佳。

  此復,并頌

  法樂。

  學弟李濟華和南 五月卅日

  內(nèi)子附筆問訊

  致程郁靄(法名觀心)居士函

  郁靄居士凈席:

  我此次在尊處凡二十余日,能看到你初發(fā)心辦道,使我得到莫大欣慰。人生一夢耳!吾人無始以來,真如不守自性,以致沉溺六道,頭出頭沒。‘萬般將不去,惟有業(yè)隨身’。吾人既受業(yè)力支配,偶然出生今世,返躬自問,從何處來?既難得到切實答案,我輩其能不求我所愿之去出路。佛法最平等博愛自由,一切超出凡夫知見。

  ‘佛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一切心者,質(zhì)言之,貪嗔癡三毒而已,發(fā)揮之則煩惱無盡,生死根本,剎那剎那,無盡無盡。佛慈悲故,說種種法門,種種行門,‘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吾人切須知因果,了生死,由‘信’而求‘解’,而加‘行’,方可差別‘證’得。

  你夙根匪淺,莫空手回,即‘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我生平人入佛,必先契機,你今已機熟,宜多親近諸大善知識,即知我言實非偶然,愿共勉之’

  覆程觀心居士函

  觀心居士道席:二十四日

  惠書奉悉,欣悉尊翁身心清泰,親友均安,不憑佛力加被,曷克臻此?深信切愿,當勤精進,愿共勉之!小疾于數(shù)日內(nèi)即霍然矣。遷回臺南后,絕交息游,瞬及五旬,除禮佛誦經(jīng)外,無他興趣。宗鏡錄僅余十卷,未曾圓滿,祗以業(yè)深慧淺,平時并未作深切有系統(tǒng)之研讀,終恐數(shù)他人寶,于我無分耳!

  擬若干日后,將要旨撮要以正仁者。八識規(guī)矩頌,為研究唯識學之最初一步。六根門頭,凡圣同具。若無末那,無圣可欣,無凡可厭,此宗鏡語也。小兒正航美,歸期未定。家昌想勞勞國事,煩致意。如函 尊大人之便,代為致聲何如?順此祝 福

  智脫和南智薰隨禮 小婿附問

  致程觀心居士函

  觀心居士道席;今屆四十一年之最后一日,未來的美景想必充滿了一般人的意念中,但我卻是去日苦多,來日少,羨慕他人,更不得不感慨自我也。來函云以年終事冗,稍假時日,當來省親。知 念以及:鄉(xiāng)居甚安,‘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法華所謂一色一香悉皆中道實相,信不虛矣。前參預智老人講心經(jīng)時,曾簽名加入世界佛教會發(fā)起人,當時填明假尊寓為通信地址。請注意隨時轉(zhuǎn)知,又南老面贈之法華尊經(jīng)兩部,其一已遵囑轉(zhuǎn)交臺南市羅乃秋老居士,其一敬謹信受,祈便為南老一言。關(guān)于學佛有一二奉告之點,詳另紙乞察。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權(quán)作年終禮品可耳。此賀

  潭第新禧。恕不一一。凈侶智脫和南

  十二月三十一日

  古德智旭所著教觀綱宗,有云:‘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教是教相,觀是觀心。諸祖所宗佛法,各主門戶,判教觀心,諸宗本可互通,獨天臺法華三昧,觀法周遍,五時八教為教相,一心三觀為觀心,近代多崇尚之,舉凡由人身至佛身,必須經(jīng)過如華嚴之信,解,行,證;或法華之開,示,悟,入等等,否則眾生仍然流浪生死,諸佛常住寂光,不能感應道交,所以諸佛證得自性真如理體,亦希望一切眾生同證。法華偈云:‘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然而教典淵深,有畢生不能窺其門徑者,若一塵遮眼,銀海迷茫,半句才通,鐵圍突兀,行人可不戒慎之哉?茍能解行俱急,自必克期證果;解急行緩,他人說食,我何能飽。舍利弗在楞嚴會上,自云:‘一向多聞,未全道力’。且沉滯在凡夫之列?芍兄ㄩT,為行人之必要。觀亦行也,觀心又為行之首要之圖。修行法要,如斯如斯。萬法唯心,故心之體,相,用,大哉大哉!背覺合塵、此心耳,轉(zhuǎn)識成智、亦此心耳。覺也,塵也,識也,智也,在于自我自心取自心,自觀觀自心,一轉(zhuǎn)念之間而已。法華全部,前半為跡門,后半為本門,開跡顯本,開權(quán)顯實,釋尊一代時教之極致,預斯會者,舉手低頭,共成佛道,F(xiàn)值減劫,又為末法時代,仁者顧法名而思義,所愿承受法益,得證法華三昧,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方不上負佛恩,入寶山而空手。質(zhì)之凈侶,以為如何?

  永明禪師之宗鏡錄,清雍正帝推崇至極,都一百卷,共一百數(shù)十萬言,內(nèi)容浩博,六度萬行齊圓,三藏十二分具舉,可與閱藏知津同其價值,禪師禪凈雙修,師承者代有其人,其所行世之四料簡,有云:‘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佛門譽之為萬古一人。道力之入人心如此,世傳禪師誕降,實惟慈氏下生,雍正謂不必慈氏下生,現(xiàn)同慈氏本說。懿歟休哉!此錄系上海凈友所贈,忽忽數(shù)年,尚未展讀,茲訂阿彌陀佛圣誕日,開始敬謹誦讀,約須半年左右,方能圓滿,擬寄 居士隨緣,必可邀壽祖默佑,急速成就也,謹以遠聞,并祈代向十方佛祖作證 智脫再禮 四十一年除夕日

  致程觀心居士函

  觀心居士慧鑒:

  上月下旬,曾手泐平安,拳致衷曲,想荷察及。新居開門見山,盡多詩情畫意,更富文藝材料,惜脫無此佳興耳,此間佛徒無健全組織,正信我教中人,正擬延聘隆泉法師卓錫,以期翻邪歸正,如可實現(xiàn),脫不虛此一來矣。善導寺藥師法會想當殊勝,脫夙愿有約未成,同仁能諒解否?舊疾初愈,內(nèi)人手疾亦僵持,業(yè)力不可轉(zhuǎn)耳。中佛寫稿事已自動中止,并聞,此頌

  凈樂

  凈業(yè)學人智脫和南十月廿九日

  覆廣化法師函

  廣化法師道席,久別忽奉

  惠書,忭慰,忭慰。

  囑事已托善導寺佛經(jīng)流通處照辦,費用由濟及王天鳴、俞安澄、徐文實君,會同供養(yǎng),并此附聞。

  仁者解行俱急,不僅佛教三字經(jīng)同人放一異彩,將來成就定可預卜。濟衰頹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西方或不拒此貧窮孤露也。此復。順頌凈樂

  凈業(yè)行人李濟華和南二月廿四日

  民二十五年國歷十月三日為項子清業(yè)師法名智源題主說詞

  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性真常中,本無一物,不守自性,即旅泊三界,流轉(zhuǎn)生滅,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從生至生,由迷入迷,忘失清凈妙圓如來藏性,此虛空、世界、眾生、惑業(yè),相續(xù)不斷也。

  今子清業(yè)師,背塵合覺,就路還家,當來復本心源,究竟清凈,不違本愿,不變隨緣,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此一點也,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凈本然,周遍法界,能點所點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千江有水千江月,實相無住無不住。

  祝贊

  良月吉日題主禮成仰承佛力放大光明彌陀接引

  蓮華化生究竟成佛還度群萌留此嘉木永庇孫曾

  四十年古四月一日香港荃灣鹿野苑明常老和尚掩關(guān)之吉獻詞

  巍巍精室,普照十方,弘誓如海,不動道場。悲此火宅,演若多狂。彼岸非遠,利濟慈航,全修在性,六解一亡。果空異熟,位證金剛。明鏡無垢,常住寂光。歸敬鹿苑,一瓣心香。

  敬步智純居士‘佛涅槃日省心蓮社禮懺后步月’迭韻五古二首 并就正 志光居士

  三福資凈因,大乘嘗讀誦,我愿發(fā)菩提,如法廣修供,沉溺諸眾生,等持染凈種,妄執(zhí)攀緣心,討賊出嚴楞嚴莫放縱。普度感慈恩,輪轉(zhuǎn)應自痛,凡身至佛身,始終猶一夢,世尊同體悲,現(xiàn)起他受用,迷惑今覺知,竭誠呻深恫,月缺復月圓,證十八不共。

  李智脫拙稿庚寅三月 上己日

  李濟華居士遺集終

  附錄 印光大師開示李濟華居士法語 民國廿二年二月

  今為取法名為智脫,謂以智慧脫離煩惱,修持凈業(yè),迨至報盡,直登蓮邦,如囚出獄歸本家鄉(xiāng)也。汝婦張氏法名智熏,謂以佛功德香,用以自熏,復以熏人,俾彼一切,內(nèi)而眷屬,外而親朋,并見聞?wù)?同受其熏,熏之久久,則濁惡凡夫,皆具如來戒定慧功德香氣矣。

  附錄 印光大師覆李濟華居士函

  黃本嚴法名宗敬,嚴者嚴肅,即敬之存于心而表于外者,今又表之以敬,則于一切處,不致或有放僻邪侈之心,以此心念佛,則易得與佛心相應,而必可往生,如其所羨矣。

  附錄 追思

  釋知遠

  江蘇省如皋縣李濟華老居士,宿有善根,稟性純厚,早年戒殺吃素,篤信佛法,遂禮凈祖印光大師,皈依為師,精修凈業(yè),深研大乘經(jīng)典,發(fā)愿念佛離苦,往生得樂,行解并重,數(shù)十年如一日,宏揚佛法,不遺余力,寺廟法會,有必參與,組臺北市蓮友念佛團,費盡苦心,初假善導寺籌備,繼借梵音園、法華寺舉行法會,成立干事會,自任總干事,勸募基金,展開法務(wù),苦心籌劃,殫精竭慮,逢人勸信因果,信愿念佛,此種菩薩悲愿,求之當代,不可多得。宜其化緣將盡,往生時至,對眾宣講彌陀經(jīng)既終,即曰:‘我要去了’!便端坐而化,眾人助念,佛聲不絕于耳。次日入殮,周身柔軟,面目如生,火化后,得堅固子數(shù)顆,足證真修凈土,必有寔證。當時報章刊載,傳播遐邇,素對念佛生西懷疑者,轉(zhuǎn)而生起信心,對凈土弘揚,影響甚大。然臨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預知時至,此何境也?茍非信愿堅固,當此時,對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普門品云:“觀音菩薩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xiàn)居士身而為說法。……”謂此老為彌陀使者,現(xiàn)身說法,也不為過。今念佛團全體蓮友暨董事長王天鳴居士,繼其遺志,領(lǐng)導之下,由破爛平房,改建而為一座矗立念佛大廈,蓮友人數(shù)逐漸增加,遠千人之多,推本逐源,當歸功于濟老一番苦心。茲當遺稿付梓之際,追思故德,模范后世,略以敘之,用作紀念云爾。

  附錄 默哀

  程觀心

  ~~本文轉(zhuǎn)載慈明雜志~~

  蒼涼的二月天,空氣冷得像看不見的冰,到處充滿寒風和陰影。前幾天是天天跑醫(yī)院,誰想到現(xiàn)在跑到殯儀館來了。這兒是個頂頂陌生不祥的地方,我茫然呆立在暈黃的斜暉中,任夕陽影子在腳下蔓延,不知往那兒走是好。

  ‘要不要來化裝室,看看李老太太?’一張熟悉的面孔,帶著滿臉笑,站在距我有十碼之遙的一扇半開著的門邊,向我打招呼。

  ‘化裝室’我一怔,難道人生舞臺終結(jié)的一幕,仍需要粉墨登場?對了,我聽人說過,那棵大樹旁邊的房子是停尸間、未大殮以前的死人,統(tǒng)統(tǒng)冷藏在那幢房子里,等待排定的日期,一個個臨著來,搬到大廳中開喪。

  遠遠望過去,隱約看見一個個橫直放著的長方形紗罩,一陣寒栗打背脊骨冷起,恐懼淹沒了悲哀,我踟躕不前,再鼓不起勇氣越過生之界線一步,去作死亡行列的巡禮。同時,忽然憶起一位現(xiàn)代詩人悼佛洛斯特文章的題目叫:‘死亡,你不要驕傲。’真的,死亡,你不用以攫取生命,破壞有形的軀殼來唬嚇人,我雖膽怯于注視那變形的僵硬的尸體,卻堅信于解脫超升的靈魂。

  因此,李老婆婆,我得請求您的原諒,自您停止呼吸之后,我一直不曾再瞻顧您的遺容一眼,只為的是我要得留著您老人家完整的活生生的印象。我要您永久活在我的心中—兩頰帶著玫瑰的紅潤,一絲不茍的花白頭發(fā),梳一個松松的結(jié),一身剪裁合度的旗袍,早一件藏青羊毛衫,而白鞋總是雪一樣的白....。每次您一進我們家大門就喜歡喊:‘大姐呵,大姐呵!’我常說:‘老婆婆,您怎么可以叫我大姐呢?這豈不把我折死?叫我的名字呀!’我耳邊猶清清楚楚聽到那低嗄的聲音,夾著微微的氣喘和咳嗽。

  而此時,‘化裝室’的門緊閉而寂靜,一道隔音的門,隔開永恒的沉默。門邊的大樹,飄下幾片枯葉,在地上旋轉(zhuǎn)唏嗦。那邊空場上,堆滿零落的花圈,白的菊花,綠的樹葉,已凋謝枯萎。昨天它們曾經(jīng)排列在這兒整整齊齊,上面飄著布條寫著死者和奠者的名字,代表著哀悼,尊敬,莊嚴,而今卻成了委棄的垃圾,多么短促!

  記得八天以前,是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我們在龍江新村向李老婆婆拜年,她臉有些浮腫,兩頰紅紅的,看來似乎氣色很不錯。她嘆息著說:今年過年什么都沒有弄。為了供老爹,買了點菜,還是房東太太和鄰居幫忙燒的。

  李濟老是去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一日在念佛團法會中往生的。自失去老伴兒以來,她的全部生活興趣都隨他帶走了。當然,她的健康欠佳,也是原因之一。她患的是不容易根治的氣喘、咳嗽、心臟擴大,常常發(fā)作,時重時輕。首先飲食在她已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一片面包,一碗稀飯就打發(fā)掉一天,甚至幾天都不燒飯。念了念佛,她唯一的消遣是單獨面對濟老的照片發(fā)呆。望著望著就情不自禁的淚眼婆娑,喃喃詢問:‘老爹,你答應兩三個月后,一定來接我的,現(xiàn)在已過了多少個月啦?’濟老生前曾戲言和老伴定下往生的約會,誰先走一步,三個月中間說定來接引對方。所以自濟老逝世后,婆婆嘴上永是掛著一句:‘老爹答應來接我的’。日久了,她常是認真焦灼的詢問著,淚如泉涌,嗚咽不能成聲,仿佛責備老爹言而無信。這孤寂凄楚的情景,令人鼻酸,也令人起敬;這是一種永失不渝的深摯的愛情,沒有言語,沒有詞匯可以比擬。它是精神的,靈魂的,超于一切生存欲望之上,安祥無畏于死亡。她時時刻刻在期待迎接著和濟老歡聚于極樂世界的那一瞬的來臨。

  正月初六住進中心診所的第二天,她猶在病床上侃侃而談:‘我知道這次不行啦。老爹給了我兆頭,初一晚上,好端端的,屋子里什么也沒有,茶杯上的蓋子,忽然自己掉下來,在桌上打轉(zhuǎn),老爹真正要帶我去了。’我安慰她說:‘預先曉得那是兆頭,它就不會是兆頭了。’她仍自顧自的說下去:‘我什么都準備好了,就是陀羅尼被子沒有買,襪子太大……我只求正念分明,這樣痛苦,還是遠報改近報啊。’當時,病情并不算是嚴重,誰想到三天后果然應了她的預言!自后三天來,病況的惡化,急轉(zhuǎn)直下,好像真有一個死神在急亟進行攫取生命的步驟似的。

  第四天,她已不能言語,聽覺可是清楚的,呼喚她仍答應著。我們說:‘婆婆,念阿彌陀佛。’她掙扎著卷動失去靈活的舌根,有如牙牙學語的嬰孩,發(fā)出一聲含糊的阿彌陀佛。聽到那一聲佛號的人,不管誰都哭了,可憐的婆婆,您的愿望就要實行了,您的正念是分明的。您的喉舌雖不能出聲,您心中有阿彌陀佛坐鎮(zhèn),您得到圓滿的歸宿了。氧氣通過橡皮管,通過瓶水泛著汨汨的空泡,葡萄糖液一滴一滴緩慢地流,一滴有一世紀長。生命最后的節(jié)奏是無上的肅穆莊巖,直到達最后的休止符。人生至此幻夢大覺,在塵世一切原來都不屬于我們的。唯有那至善的永恒,凝聚在清磬的裊裊余音中,悲切懇摯的佛號聲里,使清凈的心靈如星一般的升起,讓肉體如經(jīng)霜的枯葉一般落下……。

  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變得較為理智了,還是變得無情了。當婆婆溘然長逝的那一剎,我除了專誠精進的念佛,沒有流一滴淚。為她著想,我反而有解脫和滿愿之感。我想得對嗎?婆婆!但是我站在殯儀館滿布陰影和寒風的空場上,望著和死亡一般遙遠的化裝室,卻忍不住哽咽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