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教程-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七)
十五、無諸難功德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國,見到有些剎土的眾生,常受苦難的煎迫。譬如娑婆世界即有八苦八難。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與五陰熾盛。此八苦恒常逼惱眾生身心。八難是地獄難、畜生難、餓鬼難、長壽天①難、北郁單越難、盲聾喑啞難、世智辯聰難、生在佛前佛后難。此八難障礙眾生見佛聞法修道的機緣。由是阿彌陀佛發(fā)愿,要令自己成佛的國土,無有眾苦諸難,但受諸樂,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西方凈土名為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無有八苦,具言之:彼國蓮華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生死,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怨憎會苦;資生用具應念而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心得清涼,則無五陰熾盛苦。①西方凈土亦無三苦(苦苦、壞苦、行苦),西方凈土離欲清凈,則無苦苦;依正二報,無衰無變,則無壞苦;超過三界,則無行苦。
極樂世界無有八難,具言之:西方凈土諸往生者,無貪瞋癡三毒之因,不造惡逆之業(yè),故無地獄畜生餓鬼三途之難;聽聞正法入正定聚,不墮無想,故無長壽天難;雖受極樂,常受佛教化,故無北郁單越難;六根清凈,明利黠慧,故無盲聾喑啞難;阿彌陀佛今現(xiàn)在說法,經(jīng)無量劫后,觀音勢至次第補法王位,故無佛前佛后難。②
極樂世界無諸難功德,令十方苦難眾生油生無限神往,世紀末的現(xiàn)代娑婆眾生,舍往生西方凈土一途,欲求遠離身心逼惱,免除天災人禍的恐懼,常受安樂,不可得也。吾人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與高度警覺。
十六、大義門功德
大義門即是大乘義門。西方極樂世界乃純一菩薩法界。諸往生者悉已發(fā)大乘菩提心,信愿持名方得往生彼土,同享大乘平等法味,同證無上正等正覺,平等一相,絕對沒有二乘、女人、根缺人等可譏嫌的體相與名稱。定性聲聞不能往生西方凈土,小乘種性人臨終回小向大,信愿持名,方得成就往生。
大義門功德顯示阿彌陀佛究竟?jié)缺娚谋。十方佛剎中,尤其在娑婆忍土,發(fā)心固且不易,障道因緣尤多。欲護持菩提心不退墮,實非易事。諸佛有護念菩薩令其不退之責任。阿彌陀佛安立西方凈土,實為接引十方大乘根性之凡夫往生彼土,增上菩提心,護念加持,令其速成佛果。可見成就往生,就等于穩(wěn)操成佛的勝券,大乘之門完全敞開。有如是殊勝利益,所以十方恒沙諸佛,殷勤勸勉我們,當信是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凈土法門。
十七、一切所求滿足功德
西方極樂世界能滿足十方九法界眾生各種層次的需求,諸如:一般女人大多厭女羨男,所以凈宗有臨終往生轉女成男以滿其愿;三途眾生悉愿出離苦報,所以彼國以無三惡道,甚至無三途苦難之名,以滿其愿;眾生趨樂避苦,希求長生不死,彼國以無有眾苦,但受其樂,個個壽命無量以滿其愿;諸天逸樂,難免輪回,彼國以永脫輪轉,勝過三界之樂以滿天人所求;他方佛國二乘根性難生佛道根芽,彼國大乘善根界,能使聲聞復生無上道心,圓成佛道以滿其愿;大乘菩薩自力修道,動經(jīng)無量劫,始得成佛,中途亦常退轉,彼國令往生者速證不退轉位,速證菩提以滿菩薩上求下化之愿……。總之,極樂世界如以上十六種功德所示,悉能滿足十方諸往生者各層次的所有愿求。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亦是阿彌陀佛愿力所致。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性德所流現(xiàn),性德開顯則有求必應。帶業(yè)往生的凡夫,得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能得到與法身大士同等的神通享受。正如太子降生,安享榮華富貴,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現(xiàn)成安享父王之福報,諸往生者在西方凈土的情形,亦復如是。可見成就往生凈土一愿,就等于滿足一切愿。曇鸞大師這個觀點,真實不虛。吾人應深契這個圓頓義理,由此發(fā)殷重心,傾一生心力專求往生,則一了百了,阿彌陀佛!
綜上所述: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功德,無量無邊,贊莫能窮,上述十七種功德只是擷其有代表性者,作滄海一粟般的描述。
十七種功德,具有觀行境界之次第。第一種清凈功德——“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是總相,后十六種功德是別相。
十六種別相功德中,先觀察西方凈土的量功德(空間的廣袤);既知凈土之廣量,此量以何為體性,是故觀性功德(出世善根);此善根顯現(xiàn)何種相狀,所以次觀形相功德(凈光為體);既知形相,宜知形相由什么構成,是故次觀種種事功德(珍寶構成);既知種種事功德,宜知種種事外顯的妙色,是故次觀妙色功德(瑩潔無垢);既知妙色功德,此色有何觸受,是故觀觸功德(清凈柔軟);既知身觸,應知眼觸,是故次觀水功德(八功德水,適意說法),地功德(七寶合成),虛空功德(寶網(wǎng)交絡)三種功德莊嚴;既知眼觸,應知鼻觸,是故次觀雨功德(香氣普薰);既知身眼鼻等觸受,宜應離染著,是故次觀光明功德(慧光破癡闇);既知慧光凈力,宜知名聲遠近,是故次觀妙聲功德(梵聲聞十方);既知聲名,宜知誰為增上,是故次觀主功德(阿彌陀佛善住持);既知有主(佛),誰為主眷屬,是故次觀眷屬功德(蓮華化生);既知眷屬清凈無染,宜知此眷屬如何受用,是故次觀受用功德(應念即至);既知諸往生者受用具足,宜知此受用有無厄難,是故次觀無諸難功德(惟樂無苦);既知諸往生者無有苦難,為何能免諸難,是故次觀大義門功德(純一菩薩法界);既知諸往生者悉發(fā)菩提心,宜知是否圓滿,是故次觀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有求必應)。證知,十七種依報功德以大圓滿為終結。
十七種總別功德,具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聯(lián),符合緣起律。令見聞者,不僅能釋除對西方凈土的種種疑惑,生起清凈信心,而且依此次第觀察凈土相狀,必定成就往生,其力用與《觀經(jīng)》十六妙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吾人觀想西方凈境,即是以佛法身熏習自心,真如熏無明,如是久久,自成革凡成圣之效用。吾人討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深解義趣,增進觀力,便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法益。
本章闡述的西方極樂世界三類二十九種莊嚴,悉由阿彌陀佛清凈愿心所成。天親菩薩點示:“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愿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凈句;清凈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①
西方凈土三類二十九種依正莊嚴,相即相入,廣略互攝。種種莊嚴事相會歸理體,只是一法;一法者即是清凈一心;清凈一心,即真實智慧(生滅門、方便法身),無為法身(真如門、法性法身),生滅門方便法身屬廣,隨緣起用,能生萬法;真如門法性法身屬略,清凈本然,一味空寂。此廣略相入,即是緣起而性空,性空而緣起;性空即是無量壽(無為法身),緣起即是無量光(真實智慧)。廣略相生互入,凈業(yè)行人若不知廣略相入,則不能自利利他,亦不能了達凈土成立之因。
究而言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廣),凝聚在阿彌陀佛名號中(略),六字洪名含攝著西方凈土三類二十九種乃至無盡的莊嚴。凈業(yè)行人信愿持名時,當下即成就佛身凈土,心作心是,直截了當,至極圓頓,故得十方恒沙諸佛同贊凈宗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第十五章 凈土宗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
西方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妙明真性所流現(xiàn),凈宗玄奧理念由佛果覺境界所衍生,所以,凈宗境界與理念上契圣心,下應九法界眾生心相,從空出假,照真達俗。既有不可思議的妙體,又有可涉比量的相用。凈土宗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雖然不可在同一層面等量齊觀,然二者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卻耐心尋味,啟迪良深。本章擬從凈土妙嚴與科學美、凈宗玄門與前衛(wèi)科學兩方面,予以討論。
第一節(jié) 凈土妙嚴與科學美
科學以觀察現(xiàn)象、提出假設、建構數(shù)學模型、經(jīng)由實驗證明等為特點,大多由人的第六識分別識來完成。凈土則是非六識所能分別而必須以般若智慧來觀照的對象,因此凈宗可以說是一種殊勝的科學,是建立在般若基礎上的。凈宗與科學難以作簡單的類比,而美或能充當溝通二者的信使。
西方科學經(jīng)歷著從重視美到傾向經(jīng)驗最后又回歸美的螺旋式的發(fā)展。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與柏拉圖認為形式美是世界的本原實相,美具有先天性。柏拉圖說:“靈魂一見到美的東西就感到敬畏而戰(zhàn)粟,因為它感到有某種東西在其中被喚起,那不是感官從外部曾經(jīng)給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無意識的境域之中。”①由此理念,衍生出美的兩種定義:其一,美是“一”的永恒光輝透過物質現(xiàn)象的朦朧顯現(xiàn);其二,美是部分同部分、部分同整體之間固有的協(xié)調(diào)。
而亞里士多德開辟的注重經(jīng)驗、邏輯與分類的科學路向把美看作是觀察者的個人特性,而不是自然事物的特性,這種觀念致令西方科學長期偏離美。本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出現(xiàn)了一種引入注目的逆轉。西方前衛(wèi)科學家開始注重美,認為美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是發(fā)現(xiàn)科學真理的最高手段,是衡量真理的第一標準。愛因斯坦一生尋求對世界本質的了解,堅信自然的基本設計應是簡單與和諧。這一理念引導他作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見的科學發(fā)現(xiàn)。海森伯說過:“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這種光輝(指美的光輝——注),借助于它的照耀來認識真理。”德國數(shù)學物理學家魏爾更把美推到科學認識至高無上的地位:“我的工作總是力圖把真和美統(tǒng)一起來,但當我在兩者中挑選一個時,我總是選擇美。”分子生物學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沃森曾提到美如何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甚至將由美求真視作科學探索的唯一動因:“我沒有試圖直接解決某一個物理問題,而只是試圖尋找某種優(yōu)美的數(shù)學。”②事實上,對理論形式的美的揭示,常常導致對理論內(nèi)涵的深刻把握?傊,科學的真與科學的美有高度的一致性。
現(xiàn)代物理學家探究亞原子微觀世界,對物質內(nèi)部構造的優(yōu)美、和諧、對稱、質樸等規(guī)則性表示驚嘆,他們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數(shù)學原理運行的。
- 懷玉禪師十劫修行,志在金剛臺含笑往生
- 老鼠每天聽女居士念佛后往生
- 如何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 吃葷對誦經(jīng)和臨終往生是否有影響?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凈業(yè)行人應致力培養(yǎng)“向西定勢”
- 臨終業(yè)障現(xiàn)前沒念佛號,能往生嗎?
- 亡者要有什么景相才能判斷是否往生?
- 念佛的勝妙功德真是無窮無盡
- 凈土法門的真實大利
- 往生時只見蓮花不見佛能到極樂世界嗎?
- 一生信愿持名,若臨終無瑞相能往生嗎?
- 這種瑞相能說明一定往生了嗎?
-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 念佛機代替助念可以嗎?
- 親人臨終不愿往生,該如何勸導
-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嗎?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大安法師談母親念佛及往生
- 親人臨終不愿往生怎樣勸導?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