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4

命運是注定的嗎?

  問:一個人的生辰八字給兩個會算命居士算,卻算出了兩個不同的命運。請問您怎么看待算命一說?命運是注定的,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答:大概大家都看過《了凡四訓》了!读朔菜挠枴返谝黄驼劻⒚A朔簿褪窃瑢W海,以后改為了凡先生。他遇到孔先生把他的命算得很準,哪一年干什么哪一年干什么……,然后他就以為命運已經定了,就消極無為了。以后碰到云谷禪師跟他講造命一說,他幡然醒悟:原來命運還是可以轉變的。所以,一個人沒有必要去算命。

  這個命運,哪怕你原來命不怎么好,你生慚愧心,改變你的心態(tài),改變你的行為,就會漸漸地變好;或者說你原來的命好,你的心術越來越不正,你的好命也會變成壞命。一切由心回轉,這才是佛教的真理。那些都會改變的東西,我們還去算它干嘛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你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命,好命壞命都是夢中之事,都是虛假的,應該要好好念佛,到極樂世界作大覺者,才是我們最好的目標。

如何看得破放得下?

  問:雖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覺照?如何覺照“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答:這個覺照是要有功夫的,不是口頭上的。我們常常是口頭上念得很溜啊,很熟啊,但境界現(xiàn)前又不行了,這叫所謂的“看得破,放不下”。實際上你放不下,還是沒有真正看破,真正看破不容易。你說一切如夢幻泡影,但是別人贊嘆你一句,你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的甜;人家罵你幾句,你就恨恨不已,咬牙切齒。你當下就空不了。

  現(xiàn)在從哪兒下手?從“淡”下手,先看淡一點。你說你現(xiàn)在就要看破,還沒有這個水平。你原來追求五欲六塵,非常猛利,不成功就要死要活,F(xiàn)在你就看淡一點,你也可以去追求,也可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但結果怎么樣,你看淡一點。結果如何,它是你的命運、你的福報決定的。比如你考研也可以考,考不上就考不上;追求一個美女,追求上就好,追求不上也算了。

  世間的一切都是有為法,無論你的學業(yè)、你的官位、你的事業(yè),包括你看重的妻子、子女,哪一樣它有真實性哪。所以,你把一切作如夢觀、如幻觀、如泡沫觀、如影子觀,你真的觀得很嫻熟的話,那你就很自在了,喜怒哀樂懼就跟你沒有關系了,那你真的就能瀟灑走一回了。

世界繽紛心如何清凈?

  居士:面對這繽紛的世界,如何保持內心清凈?

  法師:你首先要看到這繽紛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雖然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無常、苦、空!不要被五欲六塵的幻相所迷惑。

  為什么心不清凈呢?這繽紛的世界,無非是財、色、名、食、睡,你認為它真實,就調動了你的欲望,內心猛烈地貪著,就不清凈了。

  現(xiàn)在你看穿了它是虛幻之相,不受它誘惑,不留戀,不貪著,這就是智慧觀空。

  智慧觀空有時候還不是太得力,雖然知道它是空的,但境界一現(xiàn)前,又是很猛利地執(zhí)著上來了,怎么辦呢?那就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碰到這些繽紛的世界,你就轉個念頭,不去注意它,而是注意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這句佛號里面有無量光、無量智慧,佛號如清凈摩尼寶珠,令吾人內心逐步清凈。伏冀勤勉念佛。

皈依佛法十多年,為什么還是事事不如意?

  信眾: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這是逆增上緣,可是我的處境常讓我對念佛感到灰心,請開示。

  法師: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皈依三寶,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圓成本具的正覺佛性,并不是為了人天福報。

  如果妄想著一皈依學佛,就得錢比別人賺得多,官比別人當?shù)么,身體比別人健康等,用這些來證明學佛的成效,這個觀念是偏頗的。

  固然學佛不但為了出世間的解脫,也能夠獲得世間利益,然眾生業(yè)力不可思議,因果錯綜復雜,所以不可平面線性地看待此事。

  作為凈業(yè)行人,對世間順逆等事,應作如理的觀照,無論遭遇倒霉的逆境,還是成功的順境,都屬夢幻泡影,最終都是一場空。

  念佛行人宜應隨高隨低隨緣而過,順境感恩阿彌陀佛,逆境同樣感恩阿彌陀佛,因為逆增上緣更能增加我們的道心。

  這個世間,眾苦充滿,被喻為“三界火宅”,冤家對頭常常碰面,苦不堪言,吾人應當趕緊求出離。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呀。

  不如意的事情會成就出離心。如果天天都很順利,日日過得舒舒服服,就會感覺這個世間蠻不錯的,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最后就會死于安樂。

  我們念佛行人對苦難要有一種敏銳的感受,即使在所謂的成功快樂中,也要看到其本質上的苦空無常。由是對現(xiàn)世的福報不必過于貪戀,應利益眾生、惜福培福,這樣便不至于在福報中迷惑顛倒。

  人往往是在順境中容易驕逸造業(yè),而在憂患中或能令我們生起一種出離心,從三界苦域中超拔出來。

  心理學有個實驗,將青蛙放進沸騰的池水中,它會“嘣”地一下跳出來,僥幸逃一命;如果把青蛙放在涼水里面,慢慢地加熱,直至沸騰高溫,那么青蛙在這過程中出不來,會被煮死。

  所以修行人應以八苦為師,成就菩提,斯言不虛。

  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時,不要怨天尤人,應逆來順受,修德進業(yè),以慚愧心念佛,懺悔業(yè)障。如此便是轉化逆境之良方,進而心地光明,靜定安樂,念佛法喜洋溢,方為真正的凈業(yè)行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