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祖堂集 第十一卷

  祖堂集 第十一卷

  祖堂卷十一·保福

  保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師諱從展,姓陳,福州福唐縣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于本州大中寺受戒。既師子之乳育,乃檀樹之抽芽。片月新生,孤云出岫。海鵬成羽,望霄漢以勝身;善友臨溟,探摩尼而近掌。暫游吳楚,尋復(fù)巾瓶。弟子之禮才施,接示之言便至。雪峰云:“還會摩?”師欲擬近前,雪峰以杖拄之。師頓契玄要,更無游心,凡有機緣,悉皆冥契。后以漳州王太傅仰師道德,請轉(zhuǎn)法輪,師出世一十二年矣。

  師上堂云:“有人問話高聲問。”時有人出來問:“學(xué)人高聲問,請和尚高聲答。”師云:“道什摩?”學(xué)人再申前問,師云:“我不是患聾。”有人問:“摩騰入漢,一藏分明;達摩西來,將何指示?”師云:“上座行腳底事作摩生?”僧云:“不會。”師云:“會取好,莫傍家取人處分。”有人問:“才施三寸,盡涉米+茶胡,如何示徒免負于前機?”師云:“收舍看。”學(xué)云:“大眾咸委。”師云:“汝也是天津橋上皺眉。”僧問:“祖祖相傳,有何言屬?”師云:“汝從什摩人邊傳得來?”進曰:“與摩則學(xué)人退一步。”師云:“你無端進前退后作什摩?”

  有時上堂云:“夜來還有悟底摩?乞個消息。不悟底摩?乞個消息。悟底是,不悟底是?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莫見與摩道,便道非悟非不悟。莫錯好,者風漢與摩道,莫屈著人摩。”問:“承師有言,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未審如何是不悟底事?”師云:“教我向阿誰道?”云:“如何是悟底事?”師云:“悟人即委。”有人問:“學(xué)人欲見和尚本來事時如何?”師云:“退后。”進曰:“與摩則非次也。”師曰:“汝亦知而故犯。”有人問:“不弁諸塵,如何端的?”師云:“虧汝問即道。”進曰:“與摩即學(xué)人有賴去也。”師云:“山鬼屈汝自作得。”僧問:“不將一物來時如何?”師云:“莫向這里污人田地。”云:“如何免得?”師云:“如何即不免?”有僧問:“十二中時如何據(jù)驗?”師云:“恰好據(jù)驗。”云:“學(xué)人為什摩不見?”師云:“不可更捏目也。”僧問:“至理幽微,如何得到?”師云:“別更夢見作什摩?”進曰:“幽微之說,猶是夢言,以何所示即得出于夢言?”師云:“還解怪笑得摩?”僧問:“十二分教是背后贊言,請師當贊便贊。”師云:“當不當。”云:“還得全也無?”師云:“莫囈語好。”

  師昔在江外時,欲先歸雪峰,遂問招慶云:“某甲先歸山,山中和尚忽問上座‘有什摩信',作摩生只對?”招慶云:“不避腥膻,亦有少許。”師云:“有信道什摩?”招慶云:“教某甲分付與阿誰?”師云:“雖有此語,未必有與摩事。”慶云:“若與摩則前呈全在阇梨。”招慶云:“阇梨先歸山,山中或有異聞底事,乞個消息。”師云:“設(shè)使有,上座還肯摩?”招慶云:“是什摩心行,推人向泥里著?”招慶臨赴清源請時,遂命安國與師同游。山行次,招慶云:“某甲來去山門,已經(jīng)二十八年,此回住,心中也足。”師問:“于二十八年中,山中和尚有什摩樞要處,請和尚不費家才,舉一兩則。”云:“有一則,某甲收為方便。”師云:“什摩處?”招慶舉首顧視師云:“這個則收為方便,只如宗脈中事作摩生?”良久,師云:“教什摩人委?”招慶云:“阇梨又與摩泥豬疥狗作什摩!”

  招慶因舉僧問石霜:“如何是一句?”云:“非句無句不是句。”師拈問:“古人與摩道,意作摩生?”答曰:“實即實。”師云:“還得實也無?”答曰:“委曲話似人即得。”師云:“非句無句不是句,委曲話似人即得,據(jù)本分作摩生?”師曰:“大眾總委,兄弟有此問!”師云:“謝和尚領(lǐng)話。”招慶因舉僧問德山:“從上宗乘,和尚此間如何稟受與人?”德山云:“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巖頭云:“實即實,于唱教中猶交些子。”師拈問招慶:“巖頭平生有什摩言教過于德山?”招慶舉巖頭云:“如人學(xué)射,久久方中。”時有人問:“中時如何?”云:“莫不識痛庠?”師云:“今日非唯舉話。”招慶云:“是什摩心行?”招慶因舉佛陀婆梨尊者從西天來,禮拜文殊,逢文殊化人,問:“還將得尊勝經(jīng)來否?”云:“不將來。”文殊曰:“既不將來,空來何益!縱見文殊,亦何必識之!”拈問招慶:“將得經(jīng)來,文殊在什摩處?”慶答云:“恰是。”慶卻問師:“將得經(jīng)來,文殊在什摩處?”師云:“互換之機且從,只今作摩生?”招慶因舉古人道:“金屑銀屑雖貴,肉眼里著不得,豈況法眼乎!”招慶拈師問:“只如著不得,還著得摩?”師對云:“未在,更道。”招慶遂喝。師卻喝,招慶卻問:“阇梨作摩生道?”師云:“某甲齋后未吃茶。”師舉教中云:“寧說河不入海,不說如來有二種語;寧說羅漢有三毒,不說如來有二種語。不道如來無語,只道如來無二種語。”師拈問招慶:“作摩生是如來語?”招慶云:“聾人爭得聞?”師云:“和尚向第二頭道則得。”招慶問:“阇梨作摩生道?”師云:“吃茶去。”招慶舉南泉玩月次,時有僧問:“何時得似這個月?”泉云:“王老僧二十年前亦曾與摩來。”招慶續(xù)起問:“如今作摩生?”師代云:“近日老邁,且摩過時。”招慶云:“不因阇梨舉,洎成亡記。”師云:“宿習難忘。”

  困山云:“今日可殺寒。”因舉東寺問:“近離什摩處?”云:“近離江西。”東寺云:“還將得馬師真來不?”對云:“只這個是。”云:“背后底。”師代云:“洎不到此間。”招慶云:“大似不知。”因舉長慶云:“我有一個問,啞卻天下人口。”又云:“汝且作摩生問?”師代云:“謝和尚重重相為。”因舉無著和尚到五臺山,見文殊化寺,共吃茶次,文殊提起茶垸子云:“南方還有這個不?”無著云:“無。”文殊云:“尋常將什摩吃茶?”無著無對。師代云:“幾不與摩道。”又代云:“久向金毛,今日親見。”招慶代云:“若與摩,則癡客勸主人:‘請盡茶'。”因舉先洞山辭興平,興平問:“什摩處去?”洞山云:“沿流無所止。”興平云。“法身沿流?報身沿流?”洞山云:“總不作如是見解。”師代云:“覓得幾個?”因舉耆婆向弟子云:“汝于山中覓不中為藥草歸來。”弟子歸來云:“并無有不中為藥底草。”師遂提起問:“這個還中為藥摩?”對云:“有什摩病敢出頭?”師不肯,自代云:“有什摩不冰消?”因舉鹽官問座主:“《花嚴經(jīng)》有幾種法界?”對云:“四種法界。”提起拂子:“這個向阿那個法界中收?”無對。師代云:“若只禮謝,則著和尚棒。”因舉南泉云:“文殊普賢昨夜三更各打與二十捧,一時趁出院。”趙州云:“和尚棒教什摩人吃?”師代云:“不得不道。”因舉先洞山問雪峰:“入門須得語,不得道‘早個入門了也'。”雪峰云:“某甲無口。”師曰:“無口則且從,還我眼來。”無對。師代云:“若問眼,和尚謹隨狀退。”因舉僧問先洞山:“從上幾人得入此門?”洞山云:“實無一人得入此門。”進曰:“與摩道,莫屈人也無?”洞山云:“若實如此,亦不屈著人。”時有學(xué)人問:“古人還扶入門,不扶入門?”保福云:“行腳得什摩人力?”

  僧舉盤山云:“光境俱亡,復(fù)是何物?”洞山云:“光境未亡,復(fù)是何物?”“據(jù)二彼商量,盡未得剿絕。”師拈問其僧:“作摩生道得剿絕?”僧云:“還解怪笑得摩?”師云:“非常怪笑得。”學(xué)人卻問:“和尚如何道得剿絕去?”師云:“兩手扶犁水過膝。”自后舉似招慶:“保福道‘非常怪笑'意作摩生?”招慶云:“盡法無民。”因舉曹山“三種闡提”云:“殺盡一切,名曰闡提;殺一闡提,得福無量。”僧問:“只如一闡提作摩生殺?”師云:“不殺。”進云:“為什摩不殺?”師云:“若殺,則同于闡提。”因舉云居示徒云:“舉得一百個話,不如揀得一個話;揀得一百個話,不如道取一個話;道得一百個話,不如行取一個話。”時有僧問:“只如一個作摩生行?”師云:“不行。”進云:“為什摩不行?”師云:“汝須禮拜。”因舉曹山云:“佛既說一言五百害心生,如何是此言?”師云:“冷侵侵地。”進曰:“既有此言,為什摩卻返怨?”師云:“汝喚什么作返怨?”對云:“唯不喜見父面。”時有學(xué)人問:“父有什摩過?”師云:“父無過。”云:“既無過,為什摩不喜見?”師云:“只為無過,所以不喜見。”因舉南泉問座主:“講什摩經(jīng)?”座主云:“講《上生經(jīng)》。”南泉云:“彌勒在什摩處?”對云:“在兜率陀天。”南泉叱云:“天上無彌勒。”后僧舉似洞山,洞山叱:“地下無彌勒。”有人問師:“彌勒在什摩處?”師乃叱之。因舉教中有言:“應(yīng)真菩薩內(nèi)外俱作黃金色。”時有人問:“直得與摩時,是什摩人分上事?”師云:“不是兄分上事。”云:“與摩則有強有弱去也。”師云:“前話已墮。”

  師因舉初祖于少林寺里,面壁打坐九年。寺里三千個聽徒口似懸河,只云:“此是西天小乘壁觀婆羅門,有什摩雪處?直是有理無雪處!”時有人問:“既有理,為什摩無雪處?”師云:“只為如此,所以如此;若不如此,焉知如此?”僧云:“不如此事作摩生?”師云:“莫放我打睡。”

  師有時云:“不座諸法,還得無過摩?”有時云:“欲得見諸圣,亦從此門入;不欲得見諸圣,亦從此門入。”師卻問僧:“作摩生是汝入門底事?”僧云:“當不當。”師云:“是凡,是圣?”對曰:“未問已前,卻疑和尚。”師叱之。問:“古人有言,‘欲達無生路,應(yīng)須識本源。'如何是本源?”師良久,卻問侍者:“適來僧問什摩?”其僧再舉,師便喝出,云:“我不是患聾!”

  師患漏次,僧問:“善知識諸漏已盡,為什摩患漏?”師云:“若是善知識,一物亦不違。”增云:“爭奈苦楚何?”師云:“若見眾生苦,則同受苦者。”因小師行腳歸,師問:“汝亂走,還變也未?”對云:“不是神,不是鬼,變什摩?”師云:“又亂走作什摩?”對云:“也要和尚鑒。”師云:“放汝二十棒。”師代云:“和尚見走到什摩處?”師問僧:“我尋常道,莫道道不得,設(shè)而道得十成,猶是患謇。”既道得十成,為什摩卻成患謇?”僧云:“從來豈是道得底事那作摩?”師抗聲云:“脫卻來!”其僧別云:“頭上不可更安頭。”師云:“停囚長智。”僧辭師,問:“什摩處去?”對云:“什摩處不是某甲去處?”師云:“忽然山河大地又作摩生?”對云:“喚什摩作山河大地?”師云:“汝話墮也。”問:“不問不答時如何?”師云:“不道。”進曰:“為什摩不道?”師云:“你也虛有這個問。”

  師上堂云:“此事似個什摩?閃電相似,石火相似,火焰相似,霹靂相似。是你諸人著力,須得趁著始得;若不趁著,喪身失命。”有人便問:“承師有言:‘是你諸人著力,須得趁著始得;若不趁者,喪身失命。'直得趁著還不喪身失命也無?”師云:“失不失,即且置。是你還趁著也無?”對曰:“若道趁不著,招人怪笑。”師曰:“是你趁著底事作摩生?”對曰:“和尚還解怪笑得摩?”師曰:“汝是惡人。”僧曰:“何必!”師便打出去。師舉曹山代無著曰:“久承大師按劍,何得處在一塵?”僧便問:“作摩是文殊劍?”對曰:“不道。”“為什摩不道?”曰:“道則在一塵。”鼓山問靜道者:“古人道,這里則易,那里則難。'這里則且從,那里事作摩生?”道者曰:“還有這里那里摩?”鼓山打之。師云:“打有道理,打無道理?”學(xué)人云:“于靜道者分上商量則得。”師云:“古人意作摩生?”學(xué)云:“不可道,某甲辜負古人。”師云:“不辜負古人事作摩生?”對云:“和尚慣得此便。”師云:“你也是慣得此便。”因舉彥上座問九峰和尚:“又須道取柏樹子,不得觸著,和尚如何道?'和尚無對。彥上座舉似長慶,長慶卻問上座:“當此問,上座代和尚作摩生道?”上座對云:“不逐四時雕。”長慶舉似保福,保福拈問長慶:“只如上座道‘不逐四時雕',與摩道還得剿絕,為當不得剿絕?”慶云:“爭得剿絕!”師云:“大眾分明記取,向后舉似作家第一機對。”困山云:“不是桄榔樹。”師云:“桄榔樹不是。”

  師上堂,因示徒云:“過去如許多諸圣,乃至今時老宿,出頭來盡道‘我愿度一切眾生,成道成果,與我無異。'灼然吾徒等輩,為不承他先圣方便,今日向什摩處填溝塞壑?然雖如此,于中還有一人具眼也無?”師代云:“汝問天下人怪笑得摩?”因舉古人道:“諸方只有殺人之刀,且無活人之劍。”時有學(xué)人問:“如何是活人之劍?”師答曰:“我老大漢,不能禮拜汝。”師問僧:“我都置一問,汝作摩生對?”曰:“與摩即退一步。”師云:“非時作摩生?”云:“和尚因什摩龍頭蛇尾?”師云:“汝是作家。”對曰:“未在,更道。”師云:“我不辭向汝道,恐汝會去。”問:“教中有言,‘師子捉象,亦全其力',未審全個什摩力?”師答曰:“若問全力,我怕。”進云:“和尚為什摩卻怕學(xué)人?”師云:“為汝有全力。”問:“承古人有言,‘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頭角生。'和尚如何?”師答曰:“收。”進曰:“若向無頭角處收,即招大眾怪笑。”師云:“失錢遭罪。”因舉《金剛經(jīng)》云:“一切諸法,皆是如義。”師卻問僧:“作摩生是如義?”對云:“和尚問阿誰?”師云:“忽遇道伴相借問,作摩生向伊道?”對云:“和尚是什摩心行?”師不肯,代云:“何處有與摩道伴?”

  祖堂卷十一·云門

  云門和尚嗣雪峰,在韶州,師諱偃禪,蘇州中吳府嘉興人也。姓張。年十七,依空王寺僜律禪師下受業(yè)。年登己卯,得具尸羅,習四分于南山,聽三車于中道。

  辭入閩嶺,才登象骨,直大/烏鵬程,三禮欲施,雪峰便云:“何得到與摩?”師不移絲發(fā),重印全機,雖等截流,還同戴角。每于參請,暗契知見。復(fù)出甌閩,止于韶州靈樹知圣大師。密懷通鑒,益固留連。去世后,付囑住持。南朝欽崇玄化,賜紫號匡真大師。

  問:“如何是透法身之句?”師云:“看山。”師上堂云:“汝若不會,三十年后,莫道不見老漢。”

  師有十二時偈:

  半夜子,命似懸絲猶未許。因緣契會剎那間,了了分明一無氣。

  雞鳴丑,一歲孫兒大哮吼。實相圓明不思議,三世法身藏北斗。

  平旦寅,三昧圓光證法身。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髏誰得親?

  日出卯,嘿說心傳道實教。心心相印息無心,玄妙之中無拙巧。

  食時辰,恆沙世界眼中人。萬法皆從一法生,一法靈光誰是鄰?

  禺中巳,分明歷歷不相似。靈源獨曜少人逢,達者方知無所慮。

  日中午,一部笙歌誰解儛?逍遙頓入達無生,晝夜法螺擊法鼓。

  日日+失未,灌頂醍醐最上味。一切諸佛及菩提,唯佛知之貴中貴。

  晡時申,三壇等施互為賓。無漏果圓一念修,六度同歸凈土因。

  日入酉,玄人莫向途中走。黃葉浮漚貝+無殺人,命盡慞惶是了手。

  黃昏戍,把火尋牛是底物。素體相呈知道非,奴郎不弁誰受屈?

  人定亥,莫把三乘相疋配。要知此意現(xiàn)真宗,密密心心超三昧。

  又宗脈頌曰:

  如來一大事,出現(xiàn)于世問。

  五千方便教,流傳幾百年。

  四十九年說,未曾忤出言。

  如來滅度后,付囑迦葉邊。

  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傳。

  達摩觀東土,五葉氣相連。

  九年來面璧,唯有吃茶言。

  二祖為上首,達摩回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缽后不傳。

  派分三五六,各各達真源。

  七八心忙亂,空花墜目前。

  苦哉明眼士,認得止啼錢。

  外道多毀謗,弟子得生天。

  昔在靈山上,今日獲安然。

  六門俱休歇,無心處處閑。

  如有玄中客,但除人我山。

  一味醍醐藥,百病悉皆安。

  因緣契會者,無心便安禪。

  師因把杖打柱問:“什摩處來?”對云:“西天來。”師云:“作什摩來?”對云:“教化唐土眾生來。”師云:“欺我唐土眾生。”卻問:“大眾還會摩?”對云:“不會。”師打柱云:“打你個兩重敗闕!”師良久,僧問:“何異釋迦當時?”師云:“大眾立久,快禮三拜。”

  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師云:“蒲州麻黃,益州符子。”問:“一口吞盡時如何?”師云:“老僧在你肚里。”僧曰:“和尚為什摩在學(xué)人肚里?”師云:“還我話頭來。”

  問:“如何是禪?”師云:“露柱吞蝦蟆。”僧云:“如何舉唱,則不負于來機?”師云:“道什摩?”僧云:“還可來意也無?”師云:“且款款問。”

  師問僧:“諸方行來道我知有,且與我拈三千大千世界,向眼睫上著。”學(xué)人應(yīng)喏。師云:“錢唐去國,為什摩三千里?”師問僧:“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拈卻了與你道。”對云:“拈卻了也。”師云:“與摩驢年去。”

  祖堂卷十一·齊云

  齊云和尚嗣雪峰,師諱靈照,東國人也。

  自傳雪峰密旨,便住浙江。錢王欽重,敬賜紫衣,號真覺大師。初居齊云,后住鏡清、報慈、龍花。四海玄徒,長臻法席矣。

  師有時上堂云:“盡令去也,如存若亡。私曲將來,礙著老學(xué),與摩相告報,還解笑得我摩?”時有人問:“請師盡令。”師云:“底底。”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喚少兒老,法歸亦慶幸。”僧云:“與摩則只今諱什摩?”師云:“到京不知有京風。”問:“此個門風,如何繼紹?”師云:“昔年漢主,今日吾君。”

  師住報慈時,開堂日云:“帝子王孫,及四眾云集。金枝玉葉,未離王宮。及諸高班君子等,猶在貴居;乃至諸寺大師大德,只在本寺。正當與摩時,微僧早與相著了也,于中還有省察者摩?諸仁者才擬跨門,萬里望鄉(xiāng)關(guān),豈況到報慈,何處更有也?與摩語話,莫輕角/牛上人摩?放過則萬事絕言;若不放過,一場禍事。雖然如此,不可斷絕。今時于中還有懷疑者摩?快出來!”時有人出來問:“承師有言,未離本處。早與相著了也。未審未離本處,什摩處是師與眾人相著處?”師云:“阿你若不得我力,爭解形得此問?”

  問:“寸絲不露時如何?”師云:“隱密。”僧云:“與摩則無面可露也。”師云:“林下月彩足人撮。”

  問:“諸圣會中,還有不排位者也無?”師云:“諸圣會中則且置,喚什摩作不排位?”僧云:“與摩則出身無路也。”師云:“玉不處雪,那辯堅貞?”因說百丈打侍者因緣。有人拈問:“百丈打侍者,為上座打,為侍者打?”師云:“理[里]正不了,累及家丁。”

  師問招慶:“事須有與摩道,不被人檢點,初機后學(xué),又須得力。自古先德苗稼,是什摩次第,附得其中?此問請和尚擇。”招慶擇云:“放曠長如癡凡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問:“未納問前,請師指示。”師云:“成什摩道理?”僧云:“已領(lǐng)師意。”師云:“獻璧加刑。”困措多人主寺問僧:“此寺名什摩?”其僧不知名額,措多送作一首詩曰:

  此寺何年造?問僧僧不知。

  系馬枯松下,拂塵讀古碑。

  有人拈問師:“碑文道什摩?”師云:“三藏入室。”

  師問招慶:“作摩生是投機如未肯?”招慶曰:“遇茶即吃。”師曰:“適來立久腳疒@登痛。”招慶卻問:“什摩處是成塵處?請兄擇。”師云:“即此猛提取。”招慶肯之。

  師有時上堂,驀地起來伸手云:“乞取些子,乞取些子。”又云:“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問:“古人有言,‘無言無說,直入不二法門。'文殊與摩道,還稱得長老意無?”師云:“比擬理國,卻令家破。”

  問:“靈山會上,法法相傳。未審齊云將何付囑于人?”云:“不可為汝一個荒卻齊云山。”僧云:“莫便是親付囑也無?”師云:“莫令大眾笑。”

  師一日見僧上來立次,豎起物問:“你道這個與那個別不別?”僧無對。師代云:“別則眼見山,不別則山見眼。”

  問:“‘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未審是什摩人則能傳得?”師云:“千圣也疑我。”僧云:“莫便是傳底人無?”師云:“晉帝斬嵇康。”

  師上堂,偏立告云:“莫不要升此座摩?”云禪大師云:“人義道中。”自代云:“大眾還體悉摩?”

  師初入龍華,上堂云:“宗門妙理,別時一論。若也大道玄網(wǎng),包三界為一門,盡十方為正眼。世尊靈山說法之后,付囑摩訶迦葉。祖祖相繼,法法相傳。自從南天竺國王太子舍榮出家,呼為達摩大師,傳佛心印,特置十萬八千里過來。告曰:‘吾本來此土,傳教救迷情。'以經(jīng)得二千來年貞風不替。我吳越國大祖世皇,崇敬佛法,當今殿下,敬重三寶,興闡大乘,皆是靈山受佛付囑來。大師令公迎請大士歸朝,入內(nèi)道場供善,兼宣下造寺功德。以當寺便是彌勒之內(nèi)苑。寶塔安大士真身,又是令公興建,地久天長,古今罕有。播在于四海,八方知聞。昨者伏蒙圣恩,宣賜當寺住持,許聚玄徒。敢不率以焚,修勵一心而報答圣躬?許賜從容,有事近前。”

  時有學(xué)人問:“只如龍花之會,何異于靈山?”師云:“化城教一級。”僧云:“與摩則彼彼不相羨也。”師云:“前言終不虛施。”僧云:“未審當初靈山合談何法?”師云:“不見道‘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僧云:“與摩則‘不睹王居殿,焉知天子尊'?”師云:“酌然,瞻敬則有分。”

  師問僧:“作什摩云‘掃佛身上塵'?”云:“既是佛,為什么卻有塵?”僧無對。自代云:“不見道‘金屑雖貴'?”

  問:“古人有言:佛有正法眼,付囑摩訶迦葉。如何是‘正法眼'?”師云:“金屑雖貴。”僧云:“‘正法眼'又作摩生?”師云:“也須知有龍花惜人。”

  有人問:“某甲下山去,忽有人問:‘龍花有什摩消息',向他作摩生道?”師:“但向他道:‘馬鳴龍樹白槌下。'”

  問:“不二之言,請師道。”師云:“不遵摩竭令,誰談毗耶理?”

  麗天和尚頌無著對文殊話。頌曰:

  清涼感現(xiàn)圣伽藍,親對文殊接話談。

  言下不通好消息,回頭只見翠山巖。

  師和頌曰:

  遍周沙界圣伽藍,觸處文殊共話談。

  若有門上覓消息,誰能敢道翠山巖?

  問:“古人有言:‘粗中之細,細中之粗。'如何是‘粗中之細'?”師曰:“佛病最難治。”進曰:“師還治也無?”師云:“作摩不得?”僧曰:“如何治得?師曰:“吃茶吃飯。”

  祖堂卷十一·永福

  永福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師諱從徊,福州閩縣人也,姓陳。于雪峰山出家。依年具戒,密契玄關(guān)。周游吳楚,卻復(fù)甌閩。初住漳南報恩,后居永福。閩王欽敬,賜紫號超證大師。

  師有時上堂,向繩床一邊立云:“二尊不并化。”便歸方丈。問:“教中有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如何是‘一乘法'?”師云:“汝道‘我在這里',為個什摩?”僧云:“與摩則不知古人去也。”師云:“雖然如此,卻不辜負汝。”問:“諸余則不敢問,省要處乞師垂慈。”師云:“不快禮拜,更待何時?”因舉:“長慶上堂:‘盡法則無民。'永福則不然:若不盡法,爭得有民?”

  有人問趙州:“古人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何是不揀擇底法?”趙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僧云:“此猶是揀擇底法。”州云:“田舍奴。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什摩處是揀擇?”有人舉問長慶:“如何是不揀擇底法?”慶云:“還我有異底法來。”師聞舉云:“此兩人總在揀擇中收。”僧便問:“如何是不揀擇底法?”師云:“今日是幾?”

  后長慶聞舉云:“須道超證有親疏不?無他與摩道。”

  祖堂卷十一·福清

  福清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師講玄訥,東國人也。

  泉州王太尉仰師道德,請轉(zhuǎn)法輪,敬奏紫衣。問:“如何是人王?”師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何是法王?”師云:“無手指天,無手指地。”學(xué)曰:“人王與法王,相去幾何?”師云:“汝自斷看。”進云:“學(xué)人斷不得。和請和尚斷。”師云:“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光卒未休。”

  問:“如何是菩提?”師云:“庠梨失卻半年糧。”學(xué)云:“為什摩失卻半年糧?”師云:“只為圖他一斗米。”問:“圓伊三點人皆信,靈秀家風事若何?”師云:“靈秀家風也且從,是汝家風作摩生?”學(xué)云:“爭奈學(xué)人未現(xiàn)何?”師云:“阿誰教你不會?”

  祖堂卷十一·潮山

  潮山和尚嗣雪峰,在吉州,師諱延宗,泉州莆田縣人也。

  僧問:“和尚是咸通前住,咸通后住?”師云:“嘎。”學(xué)人再申問,師乃云:“病鳥棲蘆,困魚止泊。”

  問:“師久修何業(yè),而隱此山?”師云:“什摩處得這個消息?”學(xué)人應(yīng)諾,師叱之。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師云:“爭受人謾?”

  祖堂卷十一·惟勁

  惟勁禪師嗣雪峰,在南岳般舟道場,生緣福州永泰縣人也。

  自參見雪峰,便契玄旨。經(jīng)游五頂,南北叢林,遍探宗師,推為匠伯。后棲南岳,平生苦節(jié)。寰海播名,編續(xù)《寶林》、《鏡燈》、《漩澓》、《防邪論》,并《插釋贊》,廣流于世。楚王欽仰,迎請出岳,留駐府廷,為教網(wǎng)之紀綱,作祖天之日月,住持報慈東藏,奏賜紫衣號寶文大師矣。

  師因贊《鏡燈》曰:

  偉哉真智士,能開方便津。

  一燈明一體,十鏡現(xiàn)十身。

  身身相映涉,燈燈作互因。

  層層身土廣,重重理事□。

  儼睹微塵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從茲顯,帝網(wǎng)義由詮。

  一塵說法界,一切塵亦然。

  五蘊十八界,寂用體俱全。

  圓光含鏡像,一異不可宣。

  達斯無礙境,遮那法報圓。

  又述象骨偈曰:

  象骨雄雄舉世尊,統(tǒng)盡乾坤是一門。

  詞鋒未接承當好,莫待言教句里傳。

  擬議終成山海隔,擗面渾機直下全。

  更欲會他泥牛吼,審細須聽木馬嘶。

  如體禪師雄頌曰:

  古曲發(fā)聲雄,今古唱還同。

  若論第一拍,祖佛盡迷蹤。

  長慶拈問僧:“只如‘祖佛盡迷蹤',成得個什摩邊事?”對云:“成得個佛未出世時事,黑豆未生芽時事。”慶云:“只如佛未出世時事,黑豆未生芽時事,成得個什摩邊事?”對云:“某甲到這里舉不得。未審和尚如何?”慶云:“成得個痕縫邊事。”師又頌曰:

  學(xué)道如鉆火,逢煙且莫休。

  直得金星現(xiàn),歸家始到頭。

  有人舉問中招慶:“古人有言:‘直得金星現(xiàn),歸家始到頭。'如何是‘金星現(xiàn)'?”慶云:“我道直得金星現(xiàn),也未是到頭在。”僧云:“作摩生?”慶云:“遇茶吃茶,遇飯吃飯。”

  祖堂卷十一·越山鑒真

  越山鑒真大師嗣雪峰,錢王欽敬賜紫,師因睹寫真,有偈曰:

  真之本源,頂足方圓。

  彌淪不壞,實相無邊。

  恆沙劫數(shù),古今現(xiàn)前。

  漚起漚滅,空手空拳。

  此之相貌,三界亦然。

  師頌三種病人曰:

  盲聾喑啞格調(diào)高,是何境界自擔荷。

  昔日曾向玄沙道,笑殺張三李四歌。

  祖堂卷十一·睡龍

  睡龍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師號道溥,姓鄭,福唐縣人也。

  出家于寶林院,依年具戒,便參見雪峰,密契玄關(guān),更無他往。后清源王太尉,欽仰德高,請住五峰。旋奏紫衣錫號弘教大師矣。

  有時僧參次,于時云:“莫道,空山無可只對。”便起歸丈室。

  有俗官問黃檗供養(yǎng)主:“黃檗和尚驢馬相似,上座作供養(yǎng)主,作什摩?”僧無對。卻歸舉似黃檗。黃檗云:“道薄人微,甚是難消。”有人舉似南泉,南泉云:“池州麻黃,蜀地當歸。”有人舉似師,師云:“泉州葛布,好造汗衫。”

  問:“古人有言:‘含珠不吐,誰知有寶?'含珠則不問,便請吐。”師云:“看者甚多,弁者甚少。”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事?”師云:“不是你自己是什摩?”問:“太尉相公送繩床,和尚將何報答?”師云:“天津橋上無異路,報答之心性不殊。”僧云:“與摩則相公殷勤,師之不謬。”師云:“我道毗盧不點頭,你作摩生?”僧云:“學(xué)人到這里,直得無言可進。”師云:“饒你與摩,亦與老師較一階地。”

  問:“學(xué)人乍入?yún)擦?乞和尚指示個入路。”師良久,學(xué)人禮拜。師云:“汝禮拜阿誰?”學(xué)云:“禮拜和尚。”師云:“汝若會,即是汝禮拜汝;汝若不會,即是禮拜老僧。”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云:“我委。你不問古佛心。”問:“如何是佛?”師云:“覿面相呈由不識,問佛之人焉能委?”師頌三種病人曰:

  奇哉大師啞盲聾,善能方便唱真宗。

  為報知音須帶會,莫將意句競來通。

  問:“教中有言:‘羅侯羅密行。'如何是‘密行'?”師云:“汝是粗人,爭得委?”學(xué)云:“和尚還委得也無?”師云:“不委。”學(xué)云:“和尚為什摩不委?”師云:“若委則不密去。”

  問:“教中有言:‘開方便門,現(xiàn)真實相。'如何是‘方便門'?”師豎起拳。“如何是‘現(xiàn)真實相'?”師良久,學(xué)云:“若不置問,焉委得和尚慈悲?”師曰:“也須進步。”

  太尉問:“如何是摩尼珠?”師云:“明日更獻北禪看。”太尉云:“非北禪,還有鑒者也無?”外師云:“臣僧有幸得遇明君。”又述示學(xué)偈曰:

  瞎眼善解通,聾耳卻獲功。

  一體歸無性,六處本來同。

  我今齊舉唱,方便示汝儂。

  相傳佛祖印,繼續(xù)老胡宗。

  因雪峰問玄沙:“汝還識國師無縫塔也無?”玄沙卻問:“無縫塔闊多少?高多少?”雪峰顧示,玄沙云:“和尚何得自犯?”僧問師:“玄沙豈不是不諾雪峰?”師云:“是也。”僧云:“既然如此,請師代雪峰對玄沙。”師云:“向后不用修造。”

  祖堂卷十一·佛日

  佛日和尚嗣云居,在越州。

  師到徑山,徑山問:“伏承長老,獨處一方,何得再游峰頂?”師云:“朗月當空掛,冰霜不自寒。”使山云:“莫是長老家風也無?”師云:“峭峙萬重山,此中含寶月。”徑山曰:“此猶是文言,長老家風作摩生?”師云:“今日賴遇佛日,師別申一問。隱密全生時人知有道得,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不得。于此二途,猶是時人升降處。未審長老親道自道,云何道?”徑山云:“我家道處無可道。”師云:“如來路上無私曲,更請玄音和一場。”徑山云:“任你二輪更互照,碧宵云外不相干。”師云:“為報白頭無限眾,此中年少莫歸鄉(xiāng)。”徑山云:“老少同輪無向背,我家玄路莫參差。”師云:“一言已定天下,四句為誰留?”徑山云:“汝道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亦無。”徑山因此偈曰:

  東西不相愿,南北與誰留?

  汝則言三四,我道其中一也無。

  師頌曰:

  遍學(xué)窮切抱死尸,出身不得病難治。

  任汝入海常獻寶,不如自治劍輪飛。

  祖堂卷十一·水西南臺

  水西南臺和尚嗣云居,在潭州。

  問:“祖祖相傳,未審傳個什摩?”師云:“不因阇梨舉,老僧亦不知。”

  祖堂卷十一·中曹山

  中曹山和尚嗣曹山,在撫州,師號慧遐,姓黃,泉州莆田縣人也。

  自造漕源法席,密契玄道,更無他往,而居荷王矣。

  僧問:“抱璞投師時如何?”師云:“不是自家珍。”僧曰:“如何是自家珍?”師云:“不啄不成器。”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云:“曹山不如。”曰:“佛出世后如何?”師云:“不如曹山。”

  問:“四山相逼時如何?”師云:“曹山在里許。”僧曰:“還求出離也無?”師云:“若在里許,則求出離。”

  祖堂卷十一·金峰

  金峰和尚嗣曹山,在杭州,師諱從志,福州古田縣人也。

  自離閩越,便造漕源,頓契玄猷,更不他往。初住金峰山,后住報恩寺,師號玄明禪師矣。

  問:“四海晏清時如何?”師云:“猶是階下漢。僧曰:“王還知也無?”師云:“王不少神。”

  問:“如何是禪?”師云:“不動轉(zhuǎn)。”“如何是道?”師云:“不同萬物。”進曰:“禪與道相去近達?”師云:“近則近,遠則遠。”“如何是‘近則近'?”師云:“對面弁不得。”“如何是遠則遠?”師云:“過于兜率。”

  問:“古人以調(diào)弦,以弁為希。只如熊耳與曹溪,以何為驗?”師云:“無紋彩。”進曰:“既然如此,六葉從何來?”師云:“豈是有紋彩那作摩?”僧云:“古人還傳也無?”師云:“若不傳,爭得到今日?”僧曰:“既無紋彩,作摩生傳?”師云:“傳是無紋彩。”僧曰:“和尚還傳也無?”師云:“作摩不傳?”僧云:“古人意如何?”師云:“曹溪門前力掌,直至如今不忘。”僧曰:“向后事如何?”師云:“千囑萬囑。”

  祖堂卷十一·鹿門

  鹿門和尚嗣曹山,在襄州,師諱真禪。

  問:“如何是得道底人?”師云:“有口似鼻孔。”僧曰:“忽有客來,將何敗對?”師云:“柴戶草門,謝你經(jīng)過。”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