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卷一·毗婆尸佛

  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樓,剎利王種。父字般裱,母字般頭末陀。所治國名剎末提。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

  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祖堂卷一·尸棄佛

  第二尸棄佛,姓拘樓,剎利王種。父字阿輪孥,母字婆羅訶越提。所治國名阿樓那和提。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祖堂卷一·毗舍浮佛

  第三毗舍浮佛,姓拘樓,剎利王種。父字須波羅提和。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國名阿耨憂摩。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然,罪福如幻起亦滅。

  祖堂卷一·拘留孫佛

  第四拘留孫佛,姓迦葉,婆羅門種。父宇阿枝達兜,母字隨舍迦。所治國名輪訶利提。偈曰:

  見身無實是見佛,了心如幻是了佛。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祖堂卷一·拘那含牟尼佛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姓迦葉,婆羅門種。父字耶目+夾缽多,母字郁多羅。所治國名差摩越提。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祖堂卷一·迦葉佛

  第六迦葉佛,姓迦葉,婆羅阿種。父字阿枝達耶婆,母字檀明越提耶。所治國名婆羅私。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祖堂卷一·釋迦牟尼佛

  第七釋迦牟尼佛,姓釋迦,剎利王種。父字閱頭檀。母字摩訶摩耶。所治國名迦維羅衛(wèi)。偈曰:

  幻化無因亦無生,皆則自然見如是。

  諸法無非自化生,幻化無生無所畏。

  是釋迦佛者,即賢劫中第四佛也。三劫之中,初千佛、花光佛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過去莊嚴劫中而得成佛也。中千佛者,拘樓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于現(xiàn)在劫中次第成佛也。后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佛,于未來星宿劫中當?shù)贸煞鹨。賢劫初時,香水彌滿,中有千莖大蓮華,王其第四禪。觀見此瑞,遞相謂曰:“今此世界若成,當有一千賢人出現(xiàn)于世。”是故,此時名為賢劫。準《因果經》云“釋迦如來未成佛時,為大菩薩,名曰善慧,亦名忍辱。功行已滿,位登補處,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亦曰護明。為諸天王說補處行,亦于十方現(xiàn)身說法,期運將至,當下作佛。覲諸國土何者處中,則知迦毗羅國最是地之中矣。”故《本起經》云:“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生邊地之傾斜也。此迦毗羅城,三千日月,乾坤之中央也。往古諸佛,皆興于此。”《俱舍論》云:“剡浮洲之中矣。”《山海經》云:“身毒之國,軒轅氏居之。”郭璞注曰:“則中天竺也。彼土自分五天竺國,中天竺國是天地之中。名既非邊,中義現(xiàn)矣。”《因果經》云:“中天大夏種姓有四,謂殺利帝種、婆羅門種、毗舍羅種、首陀種。剎利王種最為高貴,劫初以來,相承不絕。余之三姓,非此所論,但明佛性,自分五別。”又《長阿含經》云:“劫初成時,未有日月光明。諸天福盡下生,皆化為人。歡喜為食,身光遠照,飛行自在,無有男女、尊卑、親屬。自然地味,味如蘇蜜。有試當者,遂生搏食,光威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食小形澤,便興勝負。地味則沒。又生地皮,因食地皮故,諸惡湊集。又生林藤粳米等,眾味甘美。因茲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轉,便為姻媾,遂始胎生。”《樓炭經》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中阿經》云:“米長四寸,人競預取。”如是相煞,預取之處,后更不生。”《長阿含經》云:“爾時眾生既見不重生,故各懷憂惱,互封田宅,以為疆畔。其有自藏以來,盜他田谷,由是諍起,無能決者。議立一人,號平等主,賞善罰惡,仍共供給。時有一人,容質瑰偉,威嚴鞠物,眾所信伏。則往請之,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樓炭經》云:“眾人言議,為作長號,謚之曰王,以法取祖,故名剎利,此譯田地主也。”時閻浮提,天下富樂安隱。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方郡國,聚落相聞。無有寒熱及病惱者。王以正法治世,奉行十法,互相崇敬,猶如父子。人壽極久,不可量計。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壽遂減至十千歲。如是漸減,至今百年。先于劫初,創(chuàng)始為王,展轉相承。至菩薩身,羅候羅正嫡便絕余族,枝派今猶嗣位,故下廣列傳輪粟散,紹續(xù)之相也。

  初民主王號曰大人,第二珍寶玉,乃至第三十三善思王。如上三十三王子子相承也,亦是粟散而已。次下并是轉輪圣位,嫡嫡相承,至于菩薩!稑翘拷洝吩:“真阇王有一太子,名波迮迦,譯云大魚王也。”《佛本行經》云:“中天有城,名曰褒多那。人民繁熾,其中有帝,名大魚王。”從此王乃至大名稱王,有子孫相承苗裔計有八萬四千二百七十二王,盡是金輪王。最后有二王,為閻浮提主,名茅草王。草王有太子,名大茅草王。大茅草王無子為王,作是念言:“我上祖代代相承,皆是金輪王之苗裔。我今無嗣,種姓將恐斷絕。我若出家,恐斷王種;若不出家,則斷圣種。”思惟是已,則持國事付諸大臣,王乃入山修道,成五通仙,名曰王仙。此王仙先有夫人,名善襲,在宮有娠,后生一子,是大茅草王之苗裔也。后諸大臣知是王仙太子,遂則重冊灌頂,紹承王位,號為遮王,又云郁魔王,亦曰懿摩王也。王有二妃。一名善賢,二名妙端正。妙端正者,生四太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眾,四名別成。善賢夫人唯生一子,名曰長壽,端嚴可喜,世間小雙。唯無骨相,不堪紹位。善賢思維:“妙端正四子,炬面等輩,兄弟群族。我今唯此一子,雖然端正,不堪為王。作何方便,今我此子得紹王位?”

  爾時,遮王駕車宮苑,安慰諸妃。善賢出來。啟王言:“我種種安隱,唯有一愿,擬從王乞,愿王賜我。”王曰:“從心所欲,朕當與之。”善賢曰:“王不得變悔!請王設誓!”王言:“若變悔者,朕當破作七分。”善賢白太王曰:“炬面等四子,宜可擯出。”王言:“此四子無過,云何擯出?”

  王良久思惟,為自設誓已不違愿故,遂判四子擯于他方。

  時四王子白父王言:“我等四人不造余過,忽然擯我出國,何也?”王言:“知汝四子實無過失,不辜橫遭如上所說。此非我心,善賢之意。”

  時四童子所生庶母并眷屬等聞此事已,疾至王所,白大王言:“我等四子奉王擯出,我愿隨去。”王言;“宜依。”遮王有敕,續(xù)告四子:“若欲姻娉,莫婚他族,宜親內姓,無令種姓斷絕。”

  此四童子敬王教敕,則領眷屬面北而去。至含夷林,其中水土寬平,無諸坑阜。將諸眷屬住此林中。福德盛故,遂成巨國。

  后遮王思問群臣:“朕昔擯出四子,今在何方?”大臣奏曰:“今在香山之北,雪山之南。二山中間有林,名日含夷。地沃豐饒,人民熾盛,百姓歸之,猶如廛市。郁成大國,冊立為王,名尼拘羅城。古仙迦毗羅得道之處,因茲立城名也。”時遮王聞已,再三嘆言:“我子釋迦!我子釋迦!”釋迦者,譯言能仁也。

  大遮王三子已歿,唯有別成,號曰尼拘羅王,是佛祖祖。此王有太子,名曰拘盧王,是佛高祖。此王有太子,名曰瞿拘盧王,是佛曾祖。此王有太子,名曰師子頰王,是佛祖。此王有四太子,一名輸頭檀那,則凈飯王。二名輸拘盧檀那,則白飯王。三名途盧那,則斛飯王。四名阿彌都檀那。則甘露飯王。凈飯王有二太子,一名悉達多,則是佛,四月八日生,身長丈六。二名難陀,則是逆風掃地者也,四月九日生,身長丈尺四寸。白飯王有二太子,一名調達,是佛當兄,四月七日生,身長丈五尺四寸。二名阿難,是佛侍者,四月十日生,身長丈五尺三寸。斛飯王有二太子,一名釋摩男,捉土成金者,四月十二日生,身長丈四寸。甘露飯王有二太子,一名波投,出家竟,四月十三日生,身長丈四寸。二名跋提子,八道,四月十四日生,身長丈四寸。

  《佛本行經》曰:“爾時,護明菩薩在兜率天上,心念欲化一切眾生。遂敕金團天子:‘汝善觀察諸王種族,則當為吾揀一生處。'金團天子奉菩薩敕為其觀察。觀察已竟,白菩薩言:‘有剎利種,姓瞿曇氏,剎利帝后。依瞿曇大仙學道,從師姓瞿曇氏。元本以來,世世為金輪王之種族,乃至遮王苗裔以來,子孫相承,住彼逕毗羅城,釋種之所都也。其中有王,名師子頰王。此王有太子,名輸頭檀那王。今此王者,于一切世間天人之中有大名稱,堪為菩薩托生之處。'菩薩嘆曰:‘善哉!善哉!汝善觀察諸王種姓,如汝所說,我定生彼。'”又《經》云:“護明菩薩欲降下時,摩耶夫人告凈飯王言:‘大王當知,我今欲受八禁清凈齋戒。'當齋戒已,遂則眠。于夢中見有一六牙白象,其首硃色,七支柱地,以金裝牙。天人乘之,從空而下,赴凈飯王宮。”

  據《阿含經》曰:“推佛降神母胎,則當此土姬周第五帝昭王即位二十三年癸丑之歲七月十五日托陰摩耶。至二十四年甲寅之歲,摩耶夫人于毗羅苑中游戲快樂,見婆羅樹花可愛,舉右手攀枝,菩薩從右脅而誕生。身真金色,相好具足。”

  又《普曜經》云:“佛初生時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地涌金蓮,自然捧足。東南西北,各行七步。觀察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又偈曰:‘我生胎分盡,是最后末身。我已得解脫,當復度眾生。'說此偈已,感九龍吐水,沐浴太子。大子浴已,默然不語,還同世間嬰兒。”

  又案《周異記》云:“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之歲,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漲,宮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動。其光有五色,貫入大微,遍于四方。昭王問大史蘇由曰:‘是何祥也?'蘇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又問:‘于天下如何?'由曰:‘則時無也。他一千年外聲教被于此土。'”即是佛初生西天竺國迦毗羅城凈飯王宮瑞應此土。

  案《十二因緣經》云:“太子年登十九,厭皇后宮'。父王恐畏出家,遂敕簫韻,娛樂太子。太子不樂。坐至三更,五百宮人,悉皆得睡。凈居太子時在虛空中,說偈告于太子:

  世間不凈眾惑迷,無過婦人身體性。

  世問衣服莊嚴故。愚癡是邊生貪欲,

  是人能做如是觀,如夢如幻非真實。

  速舍無明勿放逸,心得解脫功德身。

  又天人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時可去矣。”太子聞此偈已,心生歡喜。潛命車匿革+皮健陟來。四神捧足逾城,西北而去。太子念言:“夫出家者具大慈悲,不留馬跡,王必罪于門人。”則于城西北角留一馬跡,令知騰空西北而去。時當此土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八日夜半也。

  案《律》云:“太子去已,至摩竭陀國斑荼山中,于其石上結跏趺坐。作是念言:以何物剃除鬢發(fā)?”才起此念,凈居天子便捧刀。太子自把,剃鬢發(fā)已,凈居天子更捧縵僧伽梨衣,便脫舊日所著衣服,并脫頭冠白馬等付與車匿,將還王宮,并說偈言辭父王曰:

  假便恩愛久共處,時至命盡會別離。

  見此無常須臾間,是故我今求解脫。

  爾時太子在于山中勇猛精進,修無上道。又詣阿藍迦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舍。復至郁頭藍弗處,一年學非想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于六年?嘈袑M,則于尼連阿浴?嘈腥站,就岸稍難,追成仙人挽低樹枝,接于太子。

  又《因果經》云:“浴已。‘我若以羸劣之身而取道者,外道言自餓則是涅盤,故當受食。'太子才起此念時,有難陀波羅奈姊妹二人捧上乳糜,太子又自念言:‘當將何器而為受食?'才起此念時,四天王各捧石缽。其時,菩薩為平等故,并總受之。息貪欲故,按成一缽以受乳糜。食充色力,欲詣正覺山。

  準《本行經》云:“太子思念:‘當用何物而坐?應須凈草。'才起此念,路上遇刈草人,名日吉安。太子語曰:‘此草可能惠施小許?不為愛惜?'吉安則授與。邐迤而去,至正覺山。為太子德重故,其山震動,山神出現(xiàn),語太子曰:‘此非成道處。'太子問曰:‘何方堪耶?'山神曰:‘從此去,摩竭提國東一十六里有金剛座,賢劫千佛皆升此座,成等正覺。宜當往彼。'”

  爾時太子遂則下山,遇一盲龍。盲龍語太子曰:“菩薩欲求成道處也。”太子問:“汝何知我菩薩?”盲龍曰:“我昔于毗婆尸佛時,為惡性比丘,毀罵王寶,遂壟龍中,兼盲其目。過去三佛出世,我眼則開,滅后還閉。今見汝身,令我眼開,故知汝是菩薩。”則引太子詣金剛座,以草敷上,遂升此座。太子發(fā)弘愿言:“我若不成無上菩提,誓不起于此座!”而成正覺,號之為佛。故《普曜經》云:“菩薩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時大悟,便造偈曰:

  因星得悟,悟后非星。

  不隨于物,不是無情。

  時當此土周第六帝穆王三年癸末之歲二月八日成道,因此三十成道也。”

  爾時釋迦如來成道竟,示眾曰:“夫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本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業(yè)結;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敬,名之為道。”有一比丘問:“如何是清凈本性?”佛言:“畢竟凈故”。“如何是本性無知?”佛言:“諸法鈍故。”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佛乃良久。外道作禮贊曰:“善哉!善哉!世尊有如是大慈大悲,開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難問佛:“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言:“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行。”如是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后于拘尸那城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入于涅盤,壽齡當七十九矣。時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暴風忽起,飄損人含,傷折樹木。山河大地,悉皆震動。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通過此土,連夜不滅,當此之時,則佛入涅盤之祥應。

  又《涅盤經》云:“爾時世尊欲涅盤時,迦葉不在眾會。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又云:‘吾有清凈法眼。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付囑于汝,汝善護持。'并敕阿難嗣二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爾時,迦葉與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身心寂然,入于三昧。于正受中倏然心驚,舉身戰(zhàn)栗。從定中出,見諸山地皆大振動,則知如來已入涅盤。告諸弟子:“我佛大師入于涅盤,經于七日,已入棺中?嘣!苦哉!應當疾往至如來所。”恐荼毗不得見佛,以敬佛故,不敢飛空往如來所,則將弟子尋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滿七日,至拘尸城荼毗所。問大眾言:“如何得開大圣金棺?”大眾答曰:“佛入涅盤,已經二七。恐有損壞,如何得開?”迦葉言:“如來之身,金剛堅固,不可俎壞。德香芬馥,若啃檀山。”作是語已,涕淚交流,至佛棺所。爾時,如來大悲平等,為迦葉故,棺自然開,皆則解散,現(xiàn)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金紫磨堅固之身。爾時,迦葉復重悲衷,與諸弟子繞佛七匝,長跪合掌,說偈哀難曰:

  苦哉苦哉大圣尊,我今荼毒苦切心。

  世尊滅度一何速,大悲不能留待我。

  我于崛山禪定中,遍觀如來悉不見。

  又觀見佛已涅盤,倏然心戰(zhàn)大振驚。

  忽見暗云遍世界,復睹山地大振動。

  則知如來已涅盤,故我疾來已不見。

  世尊大悲不普我,令我不見佛涅盤。

  不蒙一言相教告,令我孤露何所依?

  世尊我今大苦痛,情亂迷悶昏濁心。

  我今為禮世尊頂,為復哀禮如來胸?

  為復敬禮大圣手,為復悲禮如來腰?

  為復敬禮如來臍?為復深心禮佛足?

  何故不見佛涅盤?唯愿示我敬禮處。

  如來在世眾安樂,今入涅盤皆大苦。

  哀哉衷哉深大苦,大悲示教所禮處。

  爾時迦葉說是偈已,世尊大悲,則現(xiàn)二足;千輻輪相出于棺外,回示迦葉。從千輻輪放干光明,遠照十方一切世界。爾時迦葉與諸弟子見佛足已,一時禮拜。千輻輪相大覺世尊金剛雙足還自入棺,封閉如故。爾時如來以大悲力從心胸中火涌棺外,漸漸荼毗,經于七日,焚妙香薪,爾乃方盡。佛力威神,內外白執(zhí)\衣而無損也。此有二表:外一重白執(zhí)\衣不損者,表俗諦存焉,內一重白執(zhí)\衣不損者,表真諦不壞也。

  自如來入涅盤壬申之歲,至今唐保大十年壬子歲,得一千九百一十二年。教流漢土,迄今壬子歲,凡經八百八十六年矣。

  祖堂卷一·迦葉

  第一祖大迦葉尊者,摩竭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名飲澤,母字香志。與瓶沙王競富,唯讓一犁;共摩竭以爭饒,更逾千倍。積長者之貝玉,祈請樹神;獲貪女之金珠,莊嚴塔像。載誕金光之子,結成金色之妻。果合前緣,深扶宿愿。雖為貴偶,乃無欲情。欲求出家,澤志聽許。便投世尊,發(fā)弘誓愿。上法受戒,清貞守素。無愛無欲;常行頭陀。世尊在日,命坐付衣,常于眾中稱嘆第一。

  爾時大迦葉告諸比丘曰:“佛已荼毗,金剛舍利,非我等事。何以故?自有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求最勝福田者,自當供養(yǎng)。我等宜當結集法寶,無令斷絕,為未來世作大照明,紹隆正法。”

  爾時迦葉作大神通,往須彌頂而說偈曰:

  如來諸弟子,且莫般涅盤。

  若得神通者,當赴于結集。

  說是偈已,則擊撾銅。撾銅之中而傳此偈,聲遍三千大世界。得神通者,悉皆赴集。圣眾既驚,遂揀內閑三藏、外達五明、足滿六通、智圓四辨者。其數(shù)四百九十有九,悉集王舍城耆阇崛山賓缽羅窟,此云七葉巖。

  爾時阿難為漏未盡,當被跋阇比丘有他心智,則便觀察知:“阿難兄有欲漏故,未及眾圣,不得入會。”時阿難比丘當自念言:“我事如來亦無缺犯,為自有漏,不及眾數(shù)。”思惟是事,曉夜經行。明相出時,身體疲極。兼臥之次,頭未至枕,得證果位。心生歡喜,則往賓缽羅窟,擊其石門。

  爾時迦葉在于窟中問:“是何人敲我此戶?”答言:“是佛侍者比丘阿難。”迦葉語曰:“汝漏未盡,不得入來。”阿難答言:“我已證無漏。”迦葉報言:“汝既證無漏,可現(xiàn)神變以遣眾疑。”爾時阿難則騁神通,從鑰孔入,得在眾會,添數(shù)五百。

  案《育王經》云:“迦葉告阿庠世王:‘我今欲集如來三藏。愿大王為我檀越。”王言:“愿大圣集如來三藏,無有遺余,不舍慈悲,受我供養(yǎng)。”

  阿庠世王為結集主時,諸比丘則從座起,諮問長老大迦葉:“于三藏中先集何藏?”迦葉語云:“當集修多羅藏。”迦葉白圣眾言:“此阿難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梵行清凈。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余。佛所贊嘆,聰敏第一。宜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允之。

  迦葉告阿難曰:“汝于今者宜宣法寶。”阿難躬受敬諾,觀察圣心而說偈曰:

  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眾星之無月。

  說是偈已,禮眾圣足,則升法座。

  案《七事記》云:“爾時阿難當升座已,尊諸相好,現(xiàn)身如佛。眾見此瑞,則生三疑。一謂大師慈悲故,從涅盤起,為我等輩宣甚深法。二謂他方諸佛知我釋迦奄化故,而來此中宣揚妙法。三謂阿難轉身成佛,為眾說法耶?爾時阿難而說是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城某處,說某經教,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阿難則下法座,卻復本身。諸菩薩等知是世尊加被,眾疑悉遣。時迦葉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諸比丘皆云:‘不異世尊所說。'于是迦葉請優(yōu)波離集毗尼藏,次命迦旃延集阿毗曇藏,迦葉則入愿智三味。觀所集法藏,皆無欠少。因茲流布而不斷絕。”

  阿庠世王懺悔經有三種阿難。一阿難陀,此云慶喜,持聲聞法藏,于上二乘隨力隨分。二阿難陀跋羅,此云慶喜賢,持中乘法藏,于上大乘隨力隨分;于下小乘客與兼持。三名阿難陀婆伽羅,此云慶喜海,持菩薩大乘法藏,于下二乘容與兼持。

  又臺教中有四阿難。何等為四?一者慶喜阿難,結集藏教。二者賢阿難,結集通教。三者典藏阿難,結集別教。四者海阿難,結集圓教。論其本也,唯一金龍尊佛;語其邊也,分四阿難弟子。

  梵語阿難,此翻無染。阿者無也,難者染也。論此無染,亦分為二。一者斷除煩惱,名為無染。二者出離修證,名為無染。斷除煩惱無染是名傳教阿難,出說修證無染是名傳禪阿難矣。

  阿難問師:“傳佛金蝠外,別傳個什摩?”師喚阿難,阿難應喏。師曰:“倒卻門前剎竿著!”

  阿庠世王請師說法,師受請升座,良久乃下。王問師:“何故不為弟子說?”師云:“大王位崇名重。”

  迦葉尊者闡一乘而利物,弘二教以度人。實得他心,終無我想。說法住世四十五年,度無量眾。乃告阿難言:“如來正法眼付囑于我,我今年邁,持佛僧伽犁衣入雞足山,待慈氏一生。汝受佛囑,弘揚正法,勿令斷絕。聽吾偈曰: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有法有非法。

  爾時迦葉說是偈已,遂入王舍城,等阿庠世王。王寢不遇,留言付于門者,令奏王知云:“吾當往雞足山矣。”準《西域記》云:“此山三峰,如仰雞足”,故因此立號也。

  迦葉尊者于此山上以草敷坐,結跏而已,作是念言:“今我此身著佛所與糞掃之衣及持僧伽梨等,經于五十七俱低,六十百千歲,慈氏佛出世,不令其朽壞。”作是念已,遂語山曰:“若阿庠世王與阿難來,山當為開,令其得入。若歸去后,復當還合。”言訖,便入滅盡定,應時大地六種震動。

  爾時阿庠世王于睡夢中見殿梁折,遂則驚覺。時執(zhí)扃之使奏王知云:“大迦葉辭王,往雞足山,欲入涅盤。過王殿寢,未敢奏聞。”王聞此語,遂生悲泣。云:“朕何薄佑!諸圣涅盤,不得睹見。”則詣竹園精會,禮阿難足,借問迦葉所在。遂命阿難同往雞足。王到山已,山自開辟,迦葉在中,全身不散。王乃敕諸力士積諸香薪,欲庠維之。阿難白大王曰:“摩訶迦葉以定持身。待于彌勒下生,捧付僧伽梨竟,方入涅盤。如今切不可焚也!”王聞是語,以種種供養(yǎng),心生悲戀,然后禮辭定身。卻命阿難入于王舍城。阿庠世王與阿難才出此山,山合如故。

  師入滅時,當此土周第八主孝王五年丙辰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偉哉迦葉,密傳佛心。

  身衣一納,口海千尋。

  威儀庠序,化導幽深。

  未逢慈氏,且定雞岑。

  祖堂卷一·阿難

  第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利帝,白飯王子,是佛之當?shù)芤。本是金龍尊?今為如來所化。建立法幢,度六萬眾;高懸佛日,大照迷徒。博達總持,多聞第一。師巡游往至一竹林之間,聞一比丘錯念佛偈曰:

  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涸。

  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

  阿難聞已,嗟嘆曰:

  世間一凡有,不解諸佛意。

  徒載四圍陀,不如空身睡。

  阿難嘆已,語比丘曰:“此非佛語。如今當聽我演佛偈。”曰:

  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簿呷纭秾毩謧鳌匪f也〕

  爾時阿難告商那和修言:“如來正法眼付囑于我,我今付汝。當弘吾教,無令斷絕。”復謂末田底曰:“佛預記汝:吾滅度后,罽賓國中一百二十年有一比丘,名末田底,流布佛法。”

  爾時商那和修與禾田底同師阿難。末田底無弟子,商那和修有一弟子,名優(yōu)婆紡多,西國羅漢宗首。

  爾時阿難付法偈曰: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

  各各既自悟,悟了無無法。

  師付法已,踴身處空,作十八變,入風輪奮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叨利天,一分奉沙竭羅龍王,一分奉毗舍離王,一分奉阿庠世王。各起寶塔供養(yǎng)。

  阿難入滅時,當此土周第十主厲王十二年癸巳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多聞慶喜,高建法幢。

  傳佛金偈,繼祖銀钅工。

  慈悲第一,智慧無雙。

  飲光后囑,月印秋江。

  祖堂卷一·商那和修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亦名商諾迦,是西天自然九枝秀草名也,摩突羅國人也。姓毗舍多,父名林勝,母字嬌奢耶。在母胎中六年始生。尋后出家,身衣自然化成九條。得慶喜之法,廣度群生,大作明燈。乃云:“佛記:‘吾滅度后二百年中,圣者繼我,則入三昧觀見。'吒利國中有長者子,名日善意而姓首陀。后生三子,少者出家,當續(xù)于我,大興吾教。吾當以小神通至于彼國,不將徒眾而自往之。”長者作禮問:“尊者遠至,有何所須?”答曰:“我無伴侶,孑然一身。欲命徒侶而歸佛道。”長者曰:“我樂世俗,不能出家。若復生子,當給于汝。”師云:“善哉!善哉!”言已,則歸本座。

  時長者尋后果生三子。前二子不愿出家,第三子名優(yōu)婆紡多,年十七。爾時和修告父而曰:“佛記此子云:‘吾滅度后二百年中,當?shù)谒膸煻然I眾。'”父聞佛記,則奉尊者,任其出家。師乃問紡多曰:“汝年幾歲耶?”子曰:“年十七歲也。”師曰:“汝十七歲,姓十七歲耶?”子曰:“性非十七歲。”子曰:“姓非十七歲。”子白師曰:“為心白耶,為頭白耶?”師曰:“此白是發(fā),非心頭也。”子曰:“身自十七歲,非姓爾也。”在師左右三四年間,出家具戒,便證圣果。

  爾時商那和修告紡多言:“如來以大法眼付囑迦葉,如是展轉,乃至于我。我今付囑于汝。聽吾偈曰:

  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簿呷纭秾毩謧鳌匪f也!

  自商那和修滅度時,當姬周第十一主宣二十三年乙未歲矣。凈修禪師偈曰:

  胎衣尊者,暗室明燈。

  人天耳目,佛法股肱。

  非心非色,不滅不增。

  良哉至圣,覺海大鵬。

  祖堂卷一·優(yōu)婆紡多

  第四祖擾婆紡多尊者,吒利國人。其姓首陀。佛記:“于禪祖中當其第四。化度群品,如我今日。賢劫之中當?shù)贸煞?名無相好如來。”十七出家,二十成道。隨方行化,至摩突羅國,大眾云集。半月說法,天花時降,地神腰現(xiàn)。而聽法故,盡獲解脫!簿呷纭秾毩謧鳌匪f也〕

  爾時紡多尊者,凡度一人,拋下一籌;I長四寸,滿一石室。室高丈六,縱廣亦然。其后度者名曰提多迦,志求出家。師問曰:“為心出家耶,為身出家耶?”子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而求利益。”師云:“不為身心,復誰出家?”子曰:“夫出家者無我之故,無我之故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則是常故,既是常故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爾。”師云:“汝當大悟。心自明朗,依佛法中度恆沙眾。”

  爾時紡多尊者曰:“我今將此法眼付囑于汝,汝可流布,無令斷絕。汝今當聽吾說偈曰: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紡多尊者付囑法已,即入涅盤。爾時提多迦取石室籌,積之焚燒。拾取舍利,豎塔供養(yǎng)。時當此土姬周第十三主平王三十一年庚子之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優(yōu)波紡多,辯瀉懸河。

  法山崢山+卒,道樹婆娑。

  籌盈石室,尸系天魔。

  性非十七,悟在剎那

  祖堂卷一·提多迦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摩迦陀國人也。在舍,父夢金日從屋而出,放大光明,照一寶山,山頂有泉。初名香眾,因父夢故,號提多迦,譯云通真量。

  紡多云:“如來記汝,吾滅度后一百年中,必有一子而證道果。”又為師解:其父夢寶山者,吾身是也;出光明者,汝智慧也;從屋而出者,入道也;山頂泉者,無上法味也。提多迦聞紡多解夢,心目忻慶而說偈曰:

  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

  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

  紡多尊者以偈答曰:

  我法傳于汝,當現(xiàn)大智慧。

  金日從屋出,照曜于天地。

  爾時提多迦聞紡多偈已,合掌瞻顏。既得付法,游歷諸土而度群品。〔俱如《寶林傳》所說也。〕

  爾時彌遮迦,八千仙中主,欲求出家。爾時提多伽告曰:“汝欲出家,各應自念,非假刀剃。隨所念故,鬢發(fā)自凈;深敬佛故,衣生袈裟而變檀相。”時諸仙人各自念佛,心生敬慕,鬢發(fā)自凈,袈裟生體。心不退轉,盡獲圣果。

  爾時提多迦告彌遮迦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囑迦葉,如是展轉,乃至于我。我今將此法眼付囑于汝。聽吾偈曰:

  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

  師說偈已,化火三昧而燼其體。弟子彌遮迦收得舍利,斑荼山中起塔供善,時當此土姬周第十五主莊王七年已丑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多迦大師,無我出家。

  了根達境,免卻空花。

  體非形相,理出齒牙。

  隨方利物,豈有匏瓜。

  祖堂卷一·彌遮迦

  第六祖爾遠迦尊者,中印土人,得提多迦法!簿闳鐐髦小

  爾時彌遮迦得法已,游歷行化。眾中有一人,名波須密,欲求出家。爾時提多迦尊者曰:“佛在世時,至北天竺而請阿難曰:‘此國土中,吾滅度后三百年末,有一圣者當出于世。姓波羅隨,名婆須密。于諸祖中當其第七。'佛之記汝,非我所知。汝可出家舍除觸器,合證圣果。”時婆須密棄其酒器,合掌作禮,深自覺知:“我昔曾于無量劫中而施寶座于第七佛。與我授記,于賢劫中當?shù)米鞣?于禪祖中當?shù)玫谄。如尊所說,深達昔緣,如寤所睹。尊者大慈,愿接引我。”

  時彌遮迦則為出家,而受佛戒。所作已辦,深自知之。乃命付法而說偈言:

  無心無可得,說得無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師入滅度時,當此土姬周第十八主襄王十七年丙申歲矣。凈修禪師偈曰:

  彌遮迦祖,習五通仙。

  遇師法正,省我心偏。

  悟如來悟,玄之又玄。

  神通示滅,八部潸然。

  祖堂卷一·婆須密

  第七祖婆須密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得彌遮迦法已,而自行化,度諸有情。至迦摩羅國,大作佛事。于此座前,有大智者而稱佛陀難提,問師曰:“解論義不?”師曰:“論則不義,義則不論。若擬論義,終非論義。”佛施難提聞師論義,心則敬伏,而求出家。師則納受,具戒證果。乃命付法而說偈曰: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簿呷绫緜!

  自波須密入定時,當此土姬周第二十一王定王十九年辛未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祖婆須密,入彌遮室。

  迷悟本如,物我冥一。

  手攜酒器,頂擎佛日。

  異是奚非?誰得誰失?

  祖堂卷一·佛陀難提

  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姓瞿曇波。當生之時,頂上有珠,珠光照曜。年至四十,遇婆須密而得出家,使證圣果,游行化導。至提迦國,而有一人名伏馱密多,而問師曰:“父母非我親,誰為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師曰:

  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與法不相似。

  若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

  爾時伏馱密多得聞尊者說是妙法,則五體投地,深作敬禮。爾時尊者則與出家,而命賢圣受具足戒。

  爾時佛陀難提告伏馱密多曰:“如來以大法眼付囑迦葉,如是展轉,吾當?shù)诎。汝受法?勿令斷絕。聽吾偈言:

  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是。

  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簿呷绫緜。〕

  師入滅時,當此土姬周第二十四主景王十二年丙寅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佛陀難提,大化群迷。

  心無內外,法離高低。

  五天論將,三界云梯。

  卓然真氣,南北東西。

  祖堂卷一·伏陀密多

  第九祖伏馱密多尊者,提迦國人,姓毗舍羅!簿呷绫緜鳌。得佛陀難提法已,至中印國,大作佛事,導化群品,百千人俱。有一長者名曰香蓋,家有一子,號難生,依師出家。爾時師既受已,勤苦修行,脅不至席,因茲立號,名脅尊者。

  爾時伏馱密多告比丘難生曰:“如來以大法眼付囑迦葉,展轉相傳,至今于我。我將此法付囑于汝,汝善護持,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而聽偈曰:

  真理本無名,因名現(xiàn)真理。

  領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師說偈已,默然入定。諸天散花,而供養(yǎng)之。時脅尊者則以香薪用阇維之,收得舍利,建塔供養(yǎng)。時當此土姬周第二十六主敬王三十五年甲寅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伏馱密多,大器晚成。

  五十不語,五十不行。

  俄逢大士,倏契無生。

  崖松有操,鍰鶚無程。

  祖堂卷一·脅尊者

  第十祖脅尊者,中印國人也。得伏馱密多法,廣化群迷。至花氏國,有一長者名曰寶身,而有七子。第七子名富那耶奢,禮師白言:“我今欲出家,尊者當濟度。”爾時尊者則為出家,具戒證果。乃命付法而說偈曰:

  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

  獲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師付法已,火化三昧而自焚身。耶奢尊者收拾舍利,豎塔供養(yǎng),時當此土姬周第二十八主貞王二十二年癸亥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脅大尊者,愛憎網矽。

  量等虛空,道唯蕭灑。

  真體自然,因真舒寫。

  約世蒼茫,奔騰意馬。

  祖堂卷一·富那耶奢

  第十一祖富那耶奢尊者,花氏國人也。姓瞿曇,兄弟七人,而處最幼。心明博達,無諸所求。得付法已,廣宣流布,次第游化。又至一城,名波羅奈。遇一長者名馬鳴,問師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師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馬鳴曰:“佛既不識,爭知是乎?”師曰:“汝既不識,爭知不是?”馬鳴曰:“此是鋸義。”師曰:“彼是木義。”師和問:“鋸義者何?”馬鳴曰:“共師并出。”馬鳴卻問:“云何木義?”師曰:“汝被我解。”

  爾時馬鳴聞師勝義,心即歡喜,而求出家。〔俱如傳中!

  爾時富那耶奢告馬鳴曰:“我今將此正法眼藏付囑于汝。汝可流布,勿令斷絕。”而說偈曰:

  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

  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時馬鳴聞師說偈,心大慶悅。師付法已,則現(xiàn)神通,飛行自在。卻至本座,而入寂定。時當此土姬周第三十三主安王十四年戊戍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富那夜師,智若須彌。

  心捐去住,身外榮衰。

  明暗隱顯,視聽希夷。

  現(xiàn)前提取,更莫參差。

  祖堂卷一·馬鳴

  第十二祖馬鳴尊者,波羅奈國人!簿呷绫緜鳌碃枙r馬鳴告毗羅曰:我今將此法眼藏付囑于汝,汝可流布,無令斷絕,而聽偈曰:

  隱顯即本法,明暗元無貳。

  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棄。

  師入大寂時,當此土姬周三十五帝顯王二十七年甲午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尊者馬鳴,化花氏城。

  魔宮霧卷,釋苑風清。

  我欲識佛,不識者明。

  莫非玄解,動足塵生。

  祖堂卷一·毗羅

  第十三組毗羅尊者,花氏國人!簿闳绫緜鳌碃枙r毗羅告龍樹曰:我今將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當護持,勿令斷絕。而聽偈言:

  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

  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毗羅入滅時,當此土姬周三十七帝赧王四十一年壬辰歲。凈修禪師贊曰:

  毗羅大圣,因地魔王。

  憑師指教,豁證真常。

  胡為愚智,詎是詎長。

  德馨蘭慧,性凈冰霜。

  祖堂卷一·龍樹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西天竺人。具如本傳。

  爾時龍樹告提婆曰:“我今將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當受教。聽吾偈曰:

  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

  于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龍樹尊者寂然入定時,當此土秦第二帝始皇三十五年巳五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菩薩龍樹,化龍是務。

  心曉佛心,住而非住。

  身顯圓月,法流膏雨。

  提婆投機,就諳旨趣。

  祖堂卷一·迦那提婆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印土人,姓毗舍羅!簿呷鐐髦。〕爾時提婆尊者告羅侯羅多曰:“我今將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宜傳受,無令斷絕。而聽偈言:

  本對傳法人,為談解脫理。

  于法實無證,無終復無始。

  此師滅度時,當此土前漢第四主文帝十九年庚辰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迦那提婆,德岸彌高。

  回旋香象,吹卻金毛。

  機迅巖電,辯瀉秋濤。

  始終絕證,勿誤王刀。

  祖堂卷一·羅侯羅

  第十六格羅侯羅尊者,毗羅國人。姓梵摩,父名凈德!簿闳鐐髦小!

  爾時僧伽難提而問師曰:“法有證不?有取舍不?有有無不?有內外不?愿尊者慈造而為解說。”爾時羅侯羅多以偈答曰:

  于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此師全身入定時,當此土前漢第六武帝十年戊辰歲矣。凈修禪師贊曰:

  羅侯道德,在口寧論?

  因師說耳,尋得入門。

  高提日月,大照乾坤。

  不取不舍,傳乎子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