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景德傳燈錄 第十卷

  景德傳燈錄 第十卷

  懷讓禪師第三世下卷六十一人。

  池州南泉普愿禪師法嗣一十七人一十二人見錄。

  湖南長沙景岑禪師。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

  終南山云際師祖禪師。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

  趙州東院従諗禪師。

  池州靈鷲閑禪師。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蹤禪師。

  洛京嵩山和尚。

  日子和尚。

  蘇州西禪和尚。

  池州行者甘贄。

  資山存制禪師。江陵道弘禪師。宣州玄極禪師。新羅國道均禪師。宣州刺史陸亙。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古

  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八人三人見錄。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唐宣宗皇帝。白云曇靖禪師。潞府淥水文舉禪師。新羅品日禪師。壽州建宗禪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齋

  婺州五泄山靈默禪師法嗣四人一人見錄。

  福州龜山正原禪師。甘泉寺曉方禪師。甘泉寺元遂禪師。

  明州棲心寺藏奐禪師。已上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古

  洛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一人見錄。齋

  杭州刺史白居易。主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三人二人見錄。知

  新羅國迦智禪師。古

  杭州天龍和尚。新羅國忠彥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齋

  荊州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五人三人見錄。主

  湖南上林戒靈禪師。知

  五臺山秘魔巖和尚。古

  湖南敗林和尚。呂后山文質禪師。蘇州法河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主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法嗣二人一人見錄。

  鎮(zhèn)府普化和尚。鎮(zhèn)州上方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古

  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法嗣。京兆法智禪師。京兆慧建禪師。京兆無表禪師。京兆元凈禪師。京兆光禪師。京兆義宗禪師。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主

  云水靖宗禪師法嗣。華州小馬神照禪師。華州道圓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古

  潭州龍牙山圓暢禪師法嗣二人。齋

  嘉禾藏廙禪師?一人見錄?。羊腸藏樞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主

  汾州無業(yè)國師法嗣。鎮(zhèn)州常貞禪師。鎮(zhèn)州奉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知

  廬山歸宗寺法常禪師法嗣六人。古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齋

  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主

  新羅大茅和尚。知

  五臺山智通禪師?已上四人見錄?。洪州高安大愚禪師。江州刺史李勃。?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魯祖山寶云禪師法嗣。云水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主

  紫玉山道通禪師法嗣。唐襄州節(jié)度使于頔。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知

  華嚴寺智巖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黃州齊安和尚。

  懷讓第三世。

  前池州南泉普愿禪師法嗣

  ○卷十·長沙景岑

  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初住鹿苑,為第一世。其后居無定所。但徇緣接物,隨請說法。故時眾謂之長沙和尚。

  上堂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里須草深一丈。我事不獲已。所以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共盡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fā)時,汝等諸人,向什么處委。光未發(fā)時,尚無佛無眾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土來。”

  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師云:“長長出不得。”又云:“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回出不得。”僧云:“未審出個什么不得。”師云:“晝見日夜見星。”僧云:“學人不會。”師云:“妙高山色青又青。”

  僧問:“教中云:而常處此菩提坐,如何是坐。”師云:“老僧正坐,大德正立。”僧問:“如何是大道。”師云:“沒卻汝。”僧問:“諸佛師是誰。”師云:“従無始劫來承誰覆蔭。”僧云:“未有諸佛已前作么生。”師云:“魯祖開堂,亦與師僧東道西說。”

  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僧云:“卻據地時如何。”師云:“拖出死尸著。”僧問:“如何是異類。”師云:“尺短寸長。”僧問:“如何是諸佛師。”師云:“不可更拗直作曲邪。”僧云:“請和尚向上說。”師云:“阇梨眼瞎耳聾作么。”

  師遣一僧去問同參會和尚云:“和尚見南泉后如何。”會默然。”僧云:“和尚未見南泉已前作么生。”會云:“不可更別有也。”僧回舉似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僧問:“只如百丈竿頭如何進步。師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請師道。”師云:“四海五湖皇化里。”

  有客來謁。師召曰:“尚書。其人應諾。”師曰:“不是尚書本命。”對曰:“不可離卻即今。只對別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么。”彼云:“恁么總不只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非但只對與不只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有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従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

  有秀才看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師曰:“黃鶴樓崔顥題后。秀才還曾題未?”曰:“未曾。”師曰:“得閑題一篇何妨。”

  僧問:“南泉還化向什么處去。”師云:“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僧云:“此意如何。”師云:“要騎即騎,要下即下。”

  僧皓月問:“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問果上涅槃。”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曰:“為什么未證。”師曰:“功未齊于諸圣。”曰:“功未齊圣,何為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師有偈曰:“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又曰:“果上三德涅槃已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師曰:“大德是。”

  又問:“教中說幻意是有邪。”師曰:“大德是何言與。”云:“恁么,幻意是無邪。”師曰:“大德是何言與。”云:“恁么即幻意是不有不無邪。師又曰:“大德是何言與。”云:“如某三明盡不契于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云:“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云:“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師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大德云:“據華嚴云: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又華嚴云: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云: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師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又問:“蚯蚓斬為兩斷,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動與不動,是何境界。”云:“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只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界。出自何經。”師曰:“酌然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大德豈不見首楞嚴經云:當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師有偈云:“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剎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

  又問:“如何是陀羅尼。”師指禪床右邊曰:“這個師僧卻誦得。”又問:“別有人誦得否。”又指禪床左邊曰:“這個師僧亦誦得。”云:“某甲為什么不聞。”師曰:“大德豈不知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云:“恁么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師曰:“離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云:“如何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真聞。”師乃有偈曰:“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僧問南泉云:“貍奴白牯卻知有。三世諸佛不知有。為什么三世諸佛不知有。”師曰:“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僧曰:“貍奴白牯為什么卻知有。”師曰:“汝爭怪得伊。”

  僧問:“和尚繼嗣何人。”師曰:“我無人得繼嗣。”僧曰:“還參學也無。”師曰:“我自參學。”僧曰:“師意如何。”師有偈曰:“虛空問萬象。萬象答虛空。誰人親得聞。木叉凹去上下留中間角童。”

  僧問:“如何是平常心。”師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云:“學人不會。”師云:“熱即取涼,寒即向火。”僧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云:“一口針三尺線。”僧云:“如何領會。”師云:“益州布揚州絹。”僧問:“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如何是法王。”師指露柱曰:“何不問大士。”

  因庭前向日。仰山云:“人人盡有這個事。只是用不得。”師云:“恰是請汝用。”仰山云:“作么生用。”師乃踏倒仰山。仰山云:“直下似個大蟲。”長慶云:“前彼此作家。后彼此不作家。”乃別云:“邪法難扶。”自此諸方謂為岑大蟲。

  僧問:“本來人還成佛也無。”師云:“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否。”僧云:“未審是何人成佛。”師云:“是汝成佛。”僧無語。師云:“會么。”僧云:“不會。”師云:“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什么。”

  三圣令秀上座問云:“南泉遷化向什么處去。”師云:“石頭作沙彌時參見六祖。”秀云:“不問石頭見六祖。南泉遷化向什么處去。”師云:“教伊尋思去。”秀云:“和尚雖有千尺寒松。且無抽條石筍。”師默然。”秀云:“謝和尚答話。”師亦默然。秀上座舉似三圣。三圣云:“若實恁么,猶勝臨濟七步。然雖如此,待我更驗看。”至明日三圣上問云:“承聞和尚昨日答南泉遷化一則語?芍^光前絕后,今古罕聞。”師亦默然。

  僧問:“如何是文殊。”師云:“墻壁瓦礫是。”又問:“如何是觀音。”師云:“音聲語言是。”又問:“如何是普賢。”師云:“眾生心是。”又問:“如何是佛。”師云:“眾生色身是。”僧曰:“河沙諸佛體皆同。何故有種種名字。”師云:“従眼根返源名為文殊。耳根返源名為觀音。従心返源名為普賢。文殊是佛妙觀察智。觀音是佛無緣大慈。普賢是佛無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體。用則有河沙假名。體則揔名一薄伽梵。”

  僧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師偈曰:“礙處非墻壁,通處勿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又偈曰:“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殊佛面。”

  僧問:“第六第七識及第八識畢竟無體。云何得名轉第八為大圓鏡智。”師有偈曰:“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又有僧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妄想作么。”僧云:“爭奈動何。”師云:“汝豈不知火風未散。”

  僧問:“如何轉得山河國土歸自己去。”師云:“如何轉得自己成山河國土去。”僧云:“不會。”師云:“湖南城下好養(yǎng)民。米賤柴多足四鄰。”其僧無語。師有偈曰:“誰問山河轉,山河轉向誰。圓通無兩畔,法性本無歸。”

  講華嚴大德問:“虛空為是定有為是定無。”師曰:“言有亦得,言無亦得。虛空有時但有假有。虛空無時但無假無。”云:“如和尚所說,有何教文。”師曰:“大德豈不聞首楞嚴經云:十方虛空生汝心內。猶片云點太清里。豈不是虛空生時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發(fā)真歸源。十方虛空皆悉消殞。豈不是虛空滅時但滅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無是假無。”

  又問:“經云:“如凈琉璃中內現真金像,此意如何。”師曰:“以凈琉璃為法界體。以真金像為無漏智體。體能生智,智能達體。故云如凈琉璃中內現真金像。”

  問:“如何是上上人行處。”師曰:“如死人眼。”云:“上上人相見時如何。”師曰:“如死人手。”

  問:“善財為什么無量劫游普賢身中世界不遍。”師曰:“你従無量劫來還游得遍否。”云:“如何是普賢身。”師曰:“含元殿里更覓長安。”問:“如何是學人心。”師曰:“盡十方世界是你心。”云:“恁么則學人無著身處也。”師曰:“是你著身處。”云:“如何是著身處。”師曰:“大海水深又深。”云:“學人不會。”師曰:“魚龍出入任升沈。”

  問:“有人問。和尚即隨因緣答。揔無人問和尚如何。”師曰:“困即睡健即起。”云:“教學人向什么處會。”師曰:“夏天赤,冬寒須得被。”

  問:“亡僧什么處去也。”師有偈云:“不識金剛體,卻喚作緣生。十方真寂滅。誰在復誰行。”

  南泉有真贊云:“堂堂南泉,三世之源。金剛常住。十方無邊。生佛無盡,F已卻還。”

  南泉久住投機偈。今日還鄉(xiāng)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仡^慚愧好兒孫。師答曰:“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還鄉(xiāng)盡是兒孫事。祖父従來不入門。”

  師又有勸學偈云:“萬丈竿頭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禪師愿達南泉去。滿目青山萬萬秋。”

  因臨濟和尚云:“肉團上有無位真人。”師乃有偈云:“萬法一如不用揀。一如誰揀誰不揀。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來同個眼。”

  師誡人斫松竹偈云:“千年竹萬年松。枝枝葉葉盡皆同。為報四方玄學者。動手無非觸祖公。”

  ○卷十·白馬曇照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常云:“快活快活。及臨終時叫苦苦。”又云:“閻羅王來取我也。”院主問曰:“和尚當時被節(jié)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么地。”師舉枕子云:“汝道當時是,如今是。”院主無對。法眼代云:“此時但掩耳出去。”古

  ○卷十·云際師祖

  終南山云際師祖禪師。初在南泉時問云:“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如何是藏。”南泉云:“與汝來往者是藏。”師云:“不來往者如何。”南泉云:“亦是藏。”又問:“如何是珠。”南泉召云:“師祖。”師應諾。南泉云:“去汝不會我語。”師従此信入。

  ○卷十·香嚴義端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示眾云:“兄弟,彼此未了。有什么事相共商量。我三五日即發(fā)去也。如今學者須了卻今時。莫愛他向上人無事。兄弟,縱學得種種差別義路。終不代得自己見解。畢竟著力始得?沼洺炙擅钫戮洹<崔D加煩亂去。汝若欲相應。但恭恭盡莫停留纖亳。直似虛空,方有少分。以虛空無鎖無壁落無形無心眼。”

  有僧問:“古人相見時如何。”師云:“老僧不曾見他古人。”僧云:“今時血脈不斷處如何仰羨。”師云:“有什么仰羨處。”僧問云:“某甲不問閑事,請和尚答話。”師云:“更従我覓什么。”僧云:“不為閑事。”師云:“汝教我道。”師又云:“兄弟,佛是塵法亦是塵。終日馳求有什么休歇。但時中不用掛情,情不掛物。無善可取,無惡可棄。莫教被他籠罩著,始是學處。”

  有僧云:“曾辭一老宿,示某甲云:去則親良朋附道友。未審老宿意旨如何。”才禮拜次,師云:“禮拜一任,不得認奴作郎。”僧問:“如何是直截根源。”師乃擲下拄杖入方丈。一日師謂眾曰:“語是謗寂是誑。寂語向上有路在。老僧口門窄,不能與汝說得。”便下堂。

  僧問:“一句子如何。”師云:“此間一句亦無。”僧問:“正因為什么無事。”師云:“我不曾停留。”又云:“假饒重重剝得凈盡無停留。權時施設亦是方便接人。若是那邊事,無有是處。”

  ○卷十·趙州従諗

  趙州觀音院亦曰東院。従諗禪師曹州郝鄉(xiāng)人也。姓郝氏。童稚于本州扈通院従師披剃。未納戒,便抵池陽參南泉。偃息而問曰:“近離什么處。”師曰:“近離瑞像。”曰:“還見立瑞像么。”師曰:“不見立瑞像,只見臥如來。”曰:“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沙彌。”曰:“主在什么處。”師曰:“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體萬福。”南泉器之而許入室。

  異日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曰:“擬向即乖。”師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耶。”師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壇納戒。卻返南泉。

  異日問南泉:“知有底人向什么處休歇。”南泉云:“山下作牛去。”師云:“謝指示。”南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師作火頭。一日閉卻門燒滿屋煙。叫云:“救火救火。”時大眾俱到。”師云:“道得即開門。眾皆無對。南泉將鎖于窗間過與師。師便開門。又到黃檗。黃檗見來,便閉方丈門。師乃把火于法堂內叫云:“救火救火。”黃檗開門捉住云:“道道。”師云:“賊過后張弓。”

  又到寶壽。寶壽見來,即于禪床上背面坐。師展坐具禮拜。寶壽下禪床。師便出。又到鹽官,云:“看箭。”鹽官云:“過也。”師云:“中也。”又到夾山,將拄杖入法堂。夾山曰:“作么。”曰:“沁水。”夾山曰:“一滴也無,沁什么。”師倚杖而出。

  師將游五臺山次,有大德作偈留云:“何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云中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師云:“作么生是正眼。大德無對。法眼代云:“請上座領某甲卑情。”同安顯代云:“是上座眼。”師自此道化被于北地。眾請住趙州觀音。

  上堂示眾云:“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時有僧問:“未審佛是誰家煩惱。”師云:“與一切人煩惱。”僧云:“如何免得。”師云:“用免作么。”

  師掃地,有人問云:“和尚是善知識,為什么有塵。”師曰:“外來。”又僧問:“清凈伽藍為什么有塵。”師曰:“又一點也。”

  又有人與師游園,見兔子驚走。”問云:“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么兔子見驚。”師云:“為老僧好殺。”

  僧問:“覺華未發(fā)時,如何辨貞實。”師云:“開也。”僧云:“是貞是實。”師云:“貞是實,實是貞。”僧云:“什么人分上事。”師云:“老僧有分,阇梨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納是如何。”師佯不聞。僧無語。師云:“去。”

  師院有石幢子被風吹折。僧問:“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圣去。”師云:“也不作凡,亦不作圣。”僧云:“畢竟作什么。”師云:“落地去也。”

  師問一座主:“講什么經。”對云:“講涅槃經。”師云:“問一段義得否。”云:“得。”師以腳踢空吹一吹云:“是什么義。”座主云:“經中無此義。”師云:“五百力士揭石義,便道無。”

  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保壽云:“射虎不真,徒勞沒羽。”長慶問覺上座云:“那僧才出禮拜。為甚么便收伊為墼子。”覺云:“適來那邊亦有人恁么問。”慶云:“向伊道什么。”云:“也向伊恁么道。”玄覺云:“什么處卻成墼子去。叢林中道才出來便成墼子。只如每日出入行住坐臥。不可總成墼子也。且道,這僧出來具眼不具眼。”古

  有僧游五臺,問一婆子云:“臺山路向什么處去。”婆子云:“驀直去。”僧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其僧舉似師。師云:“待我去勘破這婆子。”師至明日便去問:“臺山路向什么處去。”婆子云:“驀直去。”師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師歸院謂僧云:“我為汝勘破這婆子了也。”玄覺云:“前來僧也恁么道。趙州去也恁么道。什么處是勘破婆子。”又云:“非唯被趙州勘破,亦被這僧勘破。”主

  僧問:“恁么來底人師還接否。”師云:“接。”僧云:“不恁么來底師還接否。”師云:“接。”僧云:“恁么來者従師接。不恁么來者如何接。”師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師出院路逢一婆子。問:“和尚住什么處。”師云:“趙州東院西。”婆子無語。師歸院,問眾僧。合使那個西字;蜓詵|西字,或言棲泊字。師曰:“汝等總作得鹽鐵判官。”僧曰:“和尚為什么恁么道。師曰:“為汝總識字。”法燈別眾僧云:“已知去處。”齋

  僧問:“如何是囊中寶。”師云:“合取口。”法燈別云:“莫說似人。”主

  有新到僧謂師曰:“某甲従長安來。橫擔一條拄杖,不曾撥著一人。”師曰:“自是大德拄杖短。”同安顯別云:“老僧這里不曾見恁么人。”僧無對。法眼代云:“呵呵。”同安顯代云:“也不短。”齋

  有僧寫得師真呈師。師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卻打殺老僧。不似我即燒卻真。僧無對。玄覺代云:“留取供養(yǎng)。”知

  師敲火問僧云:“老僧喚作火,汝喚作什么。”僧無語。”師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法燈別云:“我不如汝。”齋

  新到僧參。師問:“什么處來。”僧云:“南方來。”師云:“佛法盡在南方。汝來這里作什么。”僧云:“佛法豈有南北門。”師云:“饒汝従雪峰云居來。只是個擔板漢。”崇壽稠別云:“和尚是據客置主人。”古

  僧問:“如何是佛。”師云:“殿里底。”僧云:“殿里者豈不是泥龕塑像。”師云:“是。”僧云:“如何是佛。”師云:“殿里底。”僧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也。”師云:“洗缽去。”其僧忽然省悟。

  師上堂云:“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還有答話分也無。”樂普在眾扣齒。云居云:“何必。”師云:“今日大有人喪身失命。”僧云:“請和尚舉。”師便舉前語。僧指傍僧云:“這僧作恁么語話。”師乃休。

  僧問:“久向趙州石橋,到來只見掠彴。”師云:“汝只見掠彴,不見趙州橋。”僧云:“如何是趙州橋。”師云:“過來過來。”又有僧同前問。師亦如前答。僧云:“如何是趙州橋。”師云:“度驢度馬。”僧云:“如何是掠彴。”師云:“個個度人。”云居錫云:“趙州為當扶石橋扶掠彴。”知

  師聞沙彌喝參。向侍者云:“教伊去。”侍者乃教去。沙彌便珍重去。師云:“沙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云居錫云:“什么處是沙彌入門,侍者在門外。這里若會得,便見趙州。”主

  師問新到僧,什么處來。僧云:“従南來。”師云:“還知有趙州關否。”僧云:“須知有不涉關者。”師云:“這販私鹽漢。”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下禪床立。僧云:“莫即這個便是否。”師云:“老僧未有語在。”

  師問菜頭:“今日吃生菜熟菜。”菜頭拈起菜呈之。師云:“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僧問:“空劫中還有人修行也無。”師云:“汝喚什么作空劫。”僧云:“無一物是。”師云:“這個始稱得修行。喚什么作空劫。”僧無語。僧問:“如何是玄中玄。”師云:“汝玄來多少時耶。”僧云:“玄之久矣。”師云:“阇梨若不遇老僧,幾被玄殺。”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

  僧問:“夜生兜率,晝降閻浮。于其中間摩尼為什么不現。”師云:“道什么。”其僧再問。師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師問院主,什么處來。對云:“送生來。”師云:“鴉為什么飛去。”院主云:“怕某甲。”師云:“是什么語話。”院主卻問:“鴉子為什么卻飛去。”師代云:“某甲有殺心在。”師托起缽云:“三十年后若見老僧,留取供養(yǎng)。若不見,即撲破。”一僧出云:“三十年后敢道見和尚。”師乃撲破。

  有僧辭。師問:“什么處去。”僧云:“雪峰去。”師云:“雪峰忽若問汝云和尚有何言句,汝作么生只對。”僧云:“某甲道不得,請和尚道。”師云:“冬即言寒,夏即道熱。”又云:“雪峰更問汝,畢竟事作么生。”其僧又云:“道不得。”師云:“但道親従趙州來,不是傳語人。”

  其僧到雪峰,一依前語舉似雪峰。雪峰云:“也須是趙州始得。”玄沙聞云:“大小趙州敗闕也不知。”云居錫云:“什么處是趙州敗闕。若檢得出是上座眼。”主

  僧問:“如何是趙州一句。”師云:“老僧半句也無。”僧云:“豈無和尚在。”師云:“老僧不是一句。”僧問:“如何是出家。”師云:“不履高名,不求茍得。”僧問:“澄澄絕點時如何。”師云:“這里不著客作漢。”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乃敲床腳。僧云:“只這莫便是否。”師云:“是即脫取去。”

  僧問:“如何是毗盧圓相。”師云:“老僧自幼出家,不曾眼花。”僧云:“豈不為人。”師云:“愿汝常見毗盧圓相。”

  問:“和尚還入地獄否。”師云:“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識為什么入地獄。”師云:“若不入,阿誰教化汝。”

  一日,真定帥王公攜諸子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么。”王云:“不會。”師云:“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王公尤加禮重。翌日令客將傳語,師下禪床受之。少間侍者問:“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禪床。今日軍將來,為什么卻下禪床。”師云:“非汝所知。第一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師寄拂子與王公曰:“若問何處得來。但道,老僧平生用不盡者。”師之玄言布于天下。時謂趙州門風。皆悚然信伏矣。唐乾寧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脅而寂。壽一百二十。有人問:“師年多少。”師云:“一串念珠數不盡。”后謚真際大師。

  ○卷十·靈鷲閑

  池州靈鷲閑禪師。謂眾曰:“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座。”有僧便問:“與蛇畫足即不問。如何是本分事。”師云:“阇梨試道看。”其僧擬再問。師曰:“畫足作么。”

  明水和尚問:“如何是頓獲法身。”師云:“一透龍門云外望。莫作黃河點額魚。”仰山問:“寂寂無言,如何視聽。”師云:“無縫塔前多雨水。”僧問:“二彼無言時如何。”師云:“是常。”僧云:“還有過常者無。”師云:“有。”僧云:“請師唱起。”師云:“玄珠自朗耀,何須壁外光。”

  僧問:“今日供養(yǎng)西川無染大師。未審大師還來否。”師云:“本自無所至,今豈隨風轉。”僧云:“恁么即供養(yǎng)何用。”師云:“功力有為互不換義相涉。”

  ○卷十·鄂州茱萸山

  鄂州茱萸山和尚。初住隨州護國院,為第一世。金輪可觀和尚問:“如何是道。”師云:“莫向虛空里釘橛。”觀云:“虛空是橛。”師乃打之。觀捉住云:“莫打某甲。已后錯打人在。”師便休。云居錫云:“此人具眼不具眼,因什么著打。”知

  趙州諗和尚先到云居。云居問曰:“老老大大漢,何不覓個住處。諗曰:“什么處住得。云居曰:“山前有古寺基。”諗曰:“和尚自住取。”后到師處。”師曰:“老老大大漢,何不住去。”諗曰:“什么處住得。”師曰:“老老大大漢,住處也不知。”諗曰:“三十年弄馬伎,今日卻被驢撲。”云居錫云:“什么處是趙州被驢撲處。”古

  眾僧侍立。師曰:“只恁么白立,無個說處,一場氣悶。”有僧擬出問。師乃打之曰:“為眾竭力。”便入方丈。有行者參。師曰:“曾去看趙州么。”曰:“和尚敢道否。”師云:“非但茱萸,一切人道不得。”曰:“和尚放某甲過。”師曰:“這里従前不通人情。”曰:“要且慈悲心在。”師便打曰:“醒后來為汝。”

  ○卷十·子湖利蹤

  衢州子湖巖利蹤禪師。澶州人也。姓周氏。幽州開元寺出家,依年受具。后入南泉之室。乃抵于衢州之馬蹄山。結茅宴居。唐開成二年。邑人翁遷貴施山下子湖創(chuàng)院。咸通二年。敕賜額曰安國禪院。一日上堂示眾曰:“子湖有一只狗。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議即喪身失命。”僧問:“如何是子湖一只狗。”師曰:“嗥嗥。”

  臨濟下二僧到參,方揭簾。師曰:“看狗。”二僧回顧。師歸方丈。師與勝光和尚鋤園。師驀按鑊回視勝光云:“事即不無,擬心即差。”光乃禮拜。擬問:“師與一踏。”便歸院。

  有一尼到參。師曰:“汝莫是劉鐵磨否。”尼曰:“不敢。”師曰:“左轉右轉。”尼云:“和尚莫顛倒。”師便打。

  師中夜于僧堂前叫,賊賊。大眾皆驚。有一僧従僧堂內出。師把住云:“捉得也捉得也。”僧云:“不是某甲。”師曰:“是即是,即是不肯承當。”

  師有偈示眾曰:“三十年來住子湖。二時齋粥氣力粗。無事上山行一轉。問汝時人會也無。”

  師居子湖說法四十五稔。廣明中無疾歸寂。壽八十有一臘六十一。今本山有塔。

  ○卷十·洛京嵩山

  洛京嵩山和尚。僧問:“古路坦然時如何。”師曰:“不前。”僧曰:“為什么不前。”師曰:“無遮障處。”僧問:“如何是嵩山境。”師曰:“日従東出,月向西頹。”曰:“學人不會。”師曰:“東西也不會。”僧問:“六識俱生時如何。”師曰:“異。”僧曰:“為什么如此。”師曰:“同。”

  ○卷十·日子和尚

  日子和尚。亞溪來參,師作起勢。亞溪曰:“這老山鬼猶見某甲在。”師曰:“罪過罪過,適來失只對。”亞溪欲進語,師乃叱之。亞溪曰:“大陣前不妨難御。”師曰:“是是。”亞溪曰:“不是不是。”趙州云:“可憐兩個漢。不識轉身句。”古

  ○卷十·蘇州西山

  蘇州西山和尚。僧問:“三乘十二分教則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舉拂子示之。其僧不禮拜,去參雪峰。雪峰問:“什么處來。”僧云:“浙中來。”雪峰曰:“今夏在什么處。”曰:“蘇州西禪。”雪峰曰:“和尚安不。”曰:“來時萬福。”雪峰曰:“何不且従容。”曰:“佛法不明。”雪峰曰:“有什么事。”僧舉前話。雪峰曰:“汝作么不肯。”僧曰:“是境。”雪峰曰:“汝見蘇州城里人家男女否。”曰:“見。”雪峰曰:“汝見路上林木否。”曰:“見。”雪峰曰:“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總是境,汝還肯否。”曰:“肯。”雪峰曰:“只如拈起拂子,汝作么生不肯。”僧乃禮拜曰:“學人取次發(fā)言,乞師慈悲。”雪峰曰:“盡乾坤是個眼。汝向什么處蹲坐。”僧無語。

  ○卷十·陸亙

  宣州陸亙大夫初問南泉曰:“古人瓶中養(yǎng)一鵝。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作么生出得。”南泉召曰大夫。陸應諾。南泉曰:“出也。”陸従此開解。暨南泉圓寂。院主問曰:“大夫何不哭先師。”陸曰:“院主道得即哭。”院主無對。長慶代云:“合哭不合哭。”知

  ○卷十·甘贄

  池州甘贄行者。將錢三貫文入僧堂。于第一坐面前云:“請上座施財。”上座云:“財施無盡,法施無窮。”甘云:“恁么道,爭得某甲錢。”卻將出去。上座無語。又于南泉設粥云:“請和尚念誦。”南泉云:“甘贄行者設粥。請大眾為貍奴白牯,念摩訶般若波羅密。”甘乃禮拜便出去。南泉卻到廚內打破鍋子。雪峰和尚來。甘閉門召云:“請和尚入。”雪峰隔籬掉過納衣。甘便開門禮拜。

  有住庵僧緣化什物。甘曰:“若道得即施。”乃書心字問:“是什么字。”僧云:“心字。”又自問其妻,什么字。妻云:“心字。”甘云:“某甲山妻亦合住庵。”其僧無語。甘亦無施。

  又問一僧,什么處來。僧云:“溈山來。”甘云:“曾有僧問溈山,如何是西來意。溈山舉起拂子。上座作么生會溈山意。”僧云:“借事明心,附物顯理。”甘云:“且歸溈山去好。”保福聞之,乃仰手覆手。知

  前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

  ○卷十·關南道常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舉拄杖云:“會么。”僧云:“不會。”師乃喝出。”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與一拳。

  師每見僧來參禮,多以拄杖打趁。”或云:“遲一克。”或云:“打動關南鼓。”而時輩鮮有唱和者。

  ○卷十·雙嶺玄真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初問道吾:“無神通菩薩為什么足跡難尋。”道吾曰:“同道者方知。”師曰:“和尚還知否。”曰:“不知。”師曰:“何故不知。”曰:“去,不識我語。”師后于鹽官契會。

  ○卷十·徑山鑒宗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湖州長城人也。姓錢氏。依本州開元寺大德高閑出家。學通凈名思益經。后往鹽官。謁悟空大師決擇疑滯。唐咸通三年。止徑山,宣揚禪教。有小師洪徠以講論自矜。徠即徑山第三世法濟大師。師謂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詮。汝算海沙,于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泯絕外緣,離一切心,即汝真性。”徠聞茫然禮辭。游方至溈山,方悟玄旨。乃師溈山。宗禪師咸通七年丙戍閏三月五日示滅。后謚曰無上大師。即徑山第二世也。

  前五泄山靈默禪師法嗣

  ○卷十·龜山正原

  福州長溪龜山正原禪師。宣州南陵人也。姓蔡氏。幼厭俗出家,于本州籍山落發(fā)。唐元和十二年丁酉。建州乾元寺受具。尋造五泄山默師之室,決擇玄微。后住龜山為第二世也。師嘗述二偈。其一曰:“滄溟幾度變桑田。唯有虛空獨湛然。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度者要須舡。”其二曰:“尋師認得本心源。兩岸俱玄一不全。是佛不須更覓佛。只因如此更忘緣。”師咸通十年終于本山。壽七十八臘五十四。敕謚性空大師慧觀之塔也。

  前洛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

  ○卷十·白居易

  唐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法。兼稟大乘金剛寶戒。元和中,造于京兆興善法堂致四問。語見興善章。十五年,牧杭州。訪鳥窠和尚,有問答偈頌。鳥窠章敘訖。嘗致書于濟法師。以佛無上大慧演出教理。安有徇機高下應病不同。與平等一味之說相反。援引維摩及金剛三昧等六經。辟二義而難之。又以五蘊十二緣說。名色前后不類,立理而征之。并鉤深索隱,通幽洞微。然未睹法師酬對。后來亦鮮有代答者。復受東都凝禪師八漸之目。各廣一言而為一偈。釋其旨趣,自淺之深,猶貫珠焉。凡守任處,多訪祖道。學無常師。后為賓客,分司東都。罄己俸修龍門香山寺。寺成自撰記。凡為文,動關教化。無不贊美佛乘,見于本集。其歷官次第,歸全代祀。即史傳存焉耳。

  前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

  ○卷十·新羅迦智

  新羅國迦智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待汝里頭來即與汝道。”僧問:“如何是大梅的旨。”師云:“酪本一時拋。”

  ○卷十·杭州天龍

  杭州天龍和尚。上堂云:“大眾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豎起拂子。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師云:“汝即今在什么處。”

  前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

  ○卷十·上林戒靈

  湖南上林戒靈禪師。初溈山曰:“大德作什么來。”師曰:“介胄全具。”溈山曰:“盡卸了來與大德相見。”師曰:“卸了也。”溈山咄曰:“賊尚未打,卸作什么。”師無對。仰山代云:“請和尚屏左右。”溈山以手揖云:“諾諾。”師后參永泰,方喻其旨。

  ○卷十·五臺秘魔巖

  五臺山秘魔巖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卻頸云:“那個魔魅教汝出家。那個魔魅教汝行腳。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學僧鮮有對者。法眼代云:“乞命。”法燈代云:“但引頸示之。”玄覺代云:“老兒家放卻叉子得也。”主

  ○卷十·湖南祗林

  湖南祗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才有僧參禮便云:“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潛入方丈。如是十二年,后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為什么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后為什么不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前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法嗣

  ○卷十·鎮(zhèn)州普化

  鎮(zhèn)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許人也。師事盤山,密受真訣。而佯狂出言無度。暨盤山順世,乃于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冢間,振一鐸云:“明頭來也打,暗頭來也打。”一日臨濟令僧捉住云:“不明不暗時如何。”答云:“來日大悲院里有齋。”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鐸一聲。時號普化和尚;驅㈣I就人耳邊振之,或拊其背。有回顧者,即展手云:“乞我一錢。”非時遇食亦吃。

  嘗暮入臨濟院,吃生菜飯。臨濟曰:“這漢大似一頭驢。”師便作驢鳴。臨濟乃休。僧問法眼:“未審臨濟當時下得什么語。”法眼云:“臨濟留與后人。”齋

  師見馬步使出喝道。師亦喝道,及作相撲勢。馬步使令人打五棒。師曰:“似即似,是即不是。”

  師嘗于鷓鋏間搖鐸唱曰:“覓個去處不可得。”時道吾遇之,把住問曰:“汝擬去什么處。”師曰:“汝従什么處來。”道吾無語。師掣手便去。

  臨濟一日與河陽木塔長老。同在僧堂內坐。因說普化每日在街市中掣風掣顛。知他是凡是圣。言猶未了師入來。濟便問:“汝是凡是圣。”師云:“汝且道,我是凡是圣。”濟便喝。師以手指云:“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禪。臨濟小廝兒,卻具一只眼。”濟云:“這賊。”師云:“賊賊。”便出去。

  師唐咸通初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一個直敠。”人或與披襖,或與布裘。皆不受振鐸而去。時臨濟令人送與一棺。師笑曰:“臨濟廝兒饒舌。”便受之。乃告辭曰:“普化明日去東門遷化。”郡人相率送出城。師厲聲曰:“今日葬不合青烏。”乃曰:“第二日南門遷化。”人亦隨之。又曰:“明日出西門方吉。”人出漸稀。出已還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外。振鐸入棺而逝?と吮甲叱龀恰=夜滓曋,已不見。唯聞鐸聲漸遠,莫測其由。

  ○卷十·嘉禾藏廙

  嘉禾藏廙禪師衢州信安人也。姓程氏。唐元和中。辭親往長沙岳麓寺。禮靈智律師出家。長慶三年。于武陵開元寺受戒。因聽律部,語同學曰:“教門繁廣,宜扣總門。”遂緣會龍牙山暢禪師。龍牙告之曰:“蘊界不真佛生非我。子之正本,當復何名,而従誰得。”師一言領悟;乜律,避會昌沙汰。后于龍興廣揚道化。乾符六年三月中長往。壽八十二臘五十六。

  前歸宗寺法常禪師法嗣

  ○卷十·芙蓉靈訓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初參歸宗問:“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還信否。”師曰:“和尚發(fā)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師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眼,空華亂墜。”法眼云:“歸宗若無后語,有什么歸宗也。”知

  師辭歸宗。宗問:“子什么處去。”師曰:“歸嶺中去。”宗曰:“子在此多年,裝束了卻來。為子說一上佛法。”師結束了上堂。”宗曰:“近前來。”師乃近前。宗曰:“時寒途中善為。”師聆此一言,頓忘前解。后歸寂。謚弘照大師,塔曰圓相。

  ○卷十·谷城高亭

  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有僧自夾山來禮拜。師便打。僧云:“特來禮拜,師何打。”其僧再禮拜。師又打趁。僧回舉似夾山。夾山云:“汝會也無。”僧云:“不會。”夾山云:“賴汝不會。若會即夾山口啞。”

  ○卷十·新羅大茅

  新羅大茅和尚。上堂云:“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常住不雕性。向萬木遷變處識取。”僧問:“如何是大茅境。”師云:“不露鋒。”僧云:“為什么不露鋒。”師云:“無當者。”

  ○卷十·五臺智通

  五臺山智通禪師。自稱大禪佛。初在歸宗會下時。忽一夜巡堂叫云:“我已大悟也。”眾駭之。明日歸宗上堂集眾問:“昨夜大悟底僧出來。”師出云:“智通。”歸宗云:“汝見什么道理言大悟。試說似吾看。”師對云:“師姑天然是女人作。”歸宗默而異之。師便辭。歸宗門送與拈笠子。師接得笠子,戴頭上便行。更不回顧。后居臺山法華寺。臨終有偈曰:“舉手攀南斗;厣硪斜背。出頭天外見。誰是我般人。”

  前華嚴寺智藏禪師法嗣

  ○卷十·黃州齊安

  黃州齊安和尚。示學眾曰:“言不落句,佛祖徒施。玄韻不墜,誰人知得。”僧問:“如何識得自己佛。”師曰:“一葉明時消不盡。松風韻罷怨無人。”僧曰:“如何是自己佛。”師曰:“草前駿馬實難窮。妙盡還須畜生行。”人問:“大師年多少。”師曰:“五六四三不得類。豈同一二實難窮。”師有頌曰:“猛熾焰中人有路。施風頂上屹然棲。鎮(zhèn)常歷劫誰差互。杲日無言運照齊。”師后居鳳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