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出離三界牢獄的道心
我們的生命也像一種投資。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資。要把我們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那就是修道了生脫死。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命無常,所以要常行精進!俺!本褪遣婚g斷,“行”就是行持,“精”就是專心致志、一門深入,“進”就是有進無退。
我們每個人是天生想放逸的。但是修道,就像一個人披上盔甲上戰(zhàn)場,與百萬魔軍對決,是容不得懈怠的。所以我們要樹立強大的動力機制,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做到精進不懈怠。
三界如牢獄,我們是囚犯。我們不自由,苦不堪言。認知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把精進勇猛的心發(fā)出來,與煩惱對決,出離三界。由五陰衍生為十八界,這就是我們凡夫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牢獄,我們是關(guān)在這個牢獄中的囚犯。原來我們不知道關(guān)在牢獄里面,現(xiàn)在知道了,就要常行精進,早日沖出去。沖出牢獄就是一個大光明、大智慧、大安樂的境界。所以我們要有出離牢獄這樣的一顆道心。如救頭燃,常行精進,我們今生就能得救了。
學佛是要了解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的,是要了解三界六道輪回的可怕,我們學佛是要了生脫死,學佛是要圓成我們本具的佛性,你先要把這個目標樹立起來。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吉兇禍福都是在做夢:好一點是美夢,壞一點是惡夢。這些都要一概放下。佛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減劫的時代、末法的時代,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日不如一日,眾生的這種諂偽機心越來越重,五惡、五痛、五燒是愈演愈烈,以后會演變到刀兵劫。所以這整個是一個大苦海,是一個火宅,是一個茅坑,這個地方是不容一刻地停留,我們趕緊要求出離,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已經(jīng)給我們建立一個無有眾苦、但受極樂的故鄉(xiāng),讓我們?nèi)ァV劣谶@一輩子能活多少壽命,能不能賺錢什么的,你都可以放下。
大安法師:生起出離心,生命只在呼吸間
一個修行人的出離心和對世間的貪戀心,兩者是此長彼消的關(guān)系。如果對于佛道有很強的好樂,對世間的貪戀之心自然就會淡化;如果對世間貪戀越來越強,越來越猛,出離的道心自然就會越來越淡,以致于無影無蹤。所以說這兩者是不能并存的,就好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并存一樣。
看看我們周邊發(fā)生的事情,地震、瘟疫、癌癥、空難、車禍、水災、旱災...... 難道我們就不會遭遇到嗎?經(jīng)常觀照發(fā)生在身邊的這些苦、空、無常的事,想象災難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情形,你的出離心就會慢慢地生起。
19世紀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她寫到: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天,我該怎樣度過?佛教說得更精確,生命就在呼吸間!如果你時時想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間,經(jīng)常去思維生命的危脆、不牢固、無常、稍縱即逝,你把這種觀念在你腦中熏修的非常牢固了,形成定解了,這時你的出離心自然就出來了。
有了極強的出離心,這時你念佛求往生的心就如決江河,沛然莫御,句句佛號都具備了真信切愿,這樣到了臨命終時,自然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凈土!
大安法師:八苦焦煎,不念彌陀更念誰?
在所有的佛里面,唯有阿彌陀佛跟我們緣分最深,給我們的利益最大。我們了解了這一樁事情,就唯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凡夫眾生所應(yīng)當竭盡全力去執(zhí)持的了,當做本命元辰,命根子,救生圈啊。抓住他就得救了,離開他我們解脫就遙遙無期了。所以徹悟大師曾經(jīng)寫過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前面兩句是:
“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你看祖師大德這種宗教情懷,是非常深厚的。只要說著西方極樂世界,眼淚就像雨一樣的流下來,那種感動啊!他是觀察到南閻浮提眾苦充滿了苦趣、惡趣、惡道啊。
我們真的是備受八苦的煎熬,卻對自己生存的境況還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這種苦難還是沒有看得很清楚。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沒有一刻的安寧啊,真是苦樹上掛黃連——苦上加苦啊!再加上這個世間種種的生態(tài)問題、環(huán)境問題、戰(zhàn)爭問題、生存壓力問題、天災人禍問題,現(xiàn)在的苦比古代又加劇了很多。我們要清楚這樣的苦,知道這個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知道這個魔鄉(xiāng)不容一刻的停留,呆在這個世間是非常悲哀慘苦的,要生出深刻的厭離心,把它(厭離心)激活啊!
你沒有這個厭離心,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欣求心就很難成就啊!反過來說,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欣慕之心成就,也自然對娑婆世界的五欲六塵這種苦難的本質(zhì)有深刻的厭離。所以這兩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具有一種很深刻的情懷在里面。他對這個世間苦的悲痛,對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感動的淚水,他有這樣的心態(tài)他才會念佛懇切啊!
徹悟大師天分很高,對自己生命終極關(guān)懷是非常負責任的一個人。所以當他要去選擇法門的時候,他可是了解的很多了,對世間的宗教、哲學、學說,他都了解過、都思惟過、都比較過;出世間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宗門、教下他也思惟過,而且去實踐過,他都走了一遍。走了一遍,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不念彌陀更念誰?”最后他的結(jié)論就是念阿彌陀佛,不念彌陀更念誰啊?
他常常開示念頭,你念頭落在哪個方面就是哪一個法界出來,你念阿彌陀佛就是佛的法界出來。那么一定要把念頭放在一個最究竟利益的法界上,那當然念阿彌陀佛是最高的、最好的。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誰啊?
有甚深智慧的人才會有厭離心,厭離心即是無上道心
大安法師
發(fā)無上道心怎么發(fā)? 善導大師在《觀經(jīng)四帖疏》里面,給我們開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他這樣開示的:“唯發(fā)一念厭苦,樂生諸佛世界!蹦憔蛷漠斚逻@一念,厭離娑婆世界的苦開始。這個比較親切實在。有時候我們反照我們身體上的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以及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種種的諸惡,這種苦難的逼迫。如果我們有一念厭苦之心,對這個苦能夠厭,做到“厭”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情。一般的人在苦當中他不會去“厭”,他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苦中作樂,要么苦不以為苦,麻木。要產(chǎn)生“厭”,這個“厭”是一種智慧的表達,只有有甚深智慧的人,他才會有厭離心。
所以大乘經(jīng)典中,佛教我們要用佛法、智慧來熏修我們的心,才能夠?qū)喕氐目唷丝?生出厭離心來。那么就從當下這一念,厭離娑婆世界的苦開始,他厭離就有一個出離的愿望,出離到什么地方去,馬上就對佛國凈土產(chǎn)生了好樂,知道佛的凈土能夠快速圓滿菩薩的菩提愿以及菩薩行。他發(fā)起“我要到凈土圓滿菩薩行”這樣的愿,這樣的心。到凈土見佛得到無生法忍之后,再回到生死苦海來普度有緣的眾生,他能把這個心發(fā)起來,這就叫“無上菩提心”。如果一下子從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樣的高度來發(fā)菩提心,有時候很難辦到,那你就從當下厭離娑婆苦開始,還能夠辦到。
蓮池大師開示:“欲生彼國,須多善多福。今持名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執(zhí)持名號,愿見彌陀,誠多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也!故當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fā)菩提心。”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jīng)要解》云:“深信發(fā)愿即無上菩提。合此信愿,的為凈土指南;由此而執(zhí)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愿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定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yè)者,不可不知也!”
大安法師:換個蓮華化生的妙色身
我們確實要厭離這個身體啊,沒有一點值得留戀的。我們身體是這樣的骯臟啊,造糞的工具啊。再精美的飲食到了我們肚子里都變成大小便了。每天口里都是臭氣啊,一天到晚搽點香水就能解決問題了?
這種凡夫眾生的地火水風的污穢,它是本質(zhì)上的污穢。就是用四大海水來洗這個身體,也洗不干凈。那怕把它洗到一個微塵,這個微塵都是臭的。這個身體還有什么貪念的?所以我們極大的厭離這個身體,是要神往換一個身體,換什么?換蓮華化生的身體,金剛那羅延身,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要換這個身體啊。不要再有這個血肉的這個身體,太污穢了,太苦惱了。想一想,越想這個身體不值得留戀。
轉(zhuǎn)換,靠彌陀的愿力,才能轉(zhuǎn)換。這樣到了西方凈土,當下,就有甚深的般若智慧,遠離這種對身見的貪念、執(zhí)著,我們本有的這種六種神通才顯現(xiàn)出來。那么通過這六種神通我們來看,所有往生者都有這六種神通。如果我們知道西方凈土所有的往生者都有這六種神通,我們就要老實一點了。我們做的每一個行為,西方凈土的人都能看得到。我們講的每句話,他都能聽到。我們動的每個念頭,他都能知道。所以還是做老實人更好。騙得了一般凡夫眾生,騙不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
所以當我們在這討論四十八大愿的時候,西方凈土那些往生者也都看著我們呢,也都在聽著我們呢,也知道你心里在動什么念頭啊,你是不是在這里專心致志地聽,是不是又打妄想,想其他事情去了?而正因為佛菩薩有六種神通,所以才有能力加持我們。在末法的時代,能夠講經(jīng),能夠聽經(jīng),能夠聞法歡喜,及至能夠感動地掉下一滴眼淚,這都是佛菩薩加持的結(jié)果。所以我們要處處細微地來感知到佛菩薩與我們同在,在我們心里,和我們之間的一種互動關(guān)系。
大安法師:魔鄉(xiāng)不可停!
這個時代的共業(yè)就是這樣惡劣,你也沒有辦法阻擋的時候。想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離心啊!感嘆“歸去來,魔鄉(xiāng)不可!卑!無量劫的輪回,無有休止啊,“曠劫來流轉(zhuǎn),六道盡皆經(jīng),到處無余樂,唯聞愁嘆聲。畢此生平后,入彼涅般城(極樂世界)!”
在我們中國,你只要看看種種的現(xiàn)象,殺盜淫妄是這樣普遍;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看到的是一些什么樣的東西,你才知道什么是“法弱魔強”,那真的百分之百是魔鄉(xiāng)啊!不容一刻停留啊,這種火宅感,已經(jīng)是猛然的點上了烈火,已經(jīng)燒到面前了!
“三界無趣,猶如魔窟,險惡苦毒,不可久住!”
你能思維到這一點,而且生命是這樣的無常,這樣的危脆,明天是不是活在這個世間都沒有把握的時候,你還打什么妄想啊?趕緊念阿彌陀佛,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啊,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隨時啟程往生凈土。
最近我們寺院有一個比丘往生了,29歲,大家都覺得很可惜,而我倒覺得這有什么不好啊,這叫提前釋放啊!(熱烈鼓掌)你本身就是牢獄里面的一個囚犯,現(xiàn)在提前讓你走,你還可惜什么呀!所以我們要有這么一種堅定不移的、毫不含糊的出離之心。你這樣就好辦了。
可是現(xiàn)在有些人很糊涂,我們有一個老居士得了病,他開始到醫(yī)院里還很懇切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他忽然對阿彌陀佛說:“哎呀,我的孫子還沒有考上大學,等我孫子上大學我再走吧!”他這一說,那阿彌陀佛很慈悲啊,恒順眾生,你不想走佛也不能硬拽著你走,到時候你還要控訴阿彌陀佛害了我的命!那就不對了!他就活過來了,但活過來了也是半身不遂,他的兒子孫子推著車到我這里,他還說:“哎呀,我這次差點死啊,我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慈悲呀,還讓我活著啊!”我說:“你老人家可是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機會,你活在娑婆世界干嗎啊?!”“活著我要為大家作一個榜樣啊,念佛我能活下來!边@個沒辦法,做榜樣是念佛往生才是好榜樣,這個你念佛活過來坐在輪椅上有氣無力,這是作什么榜樣?
關(guān)鍵時刻貪生,實際上他還是貪生怕死。不行啊!這就是信愿問題都沒有解決呀!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深可怖畏!
三界可惡,猶如魔窟,險惡苦毒,不可久住!
一旦無常至,方知夢里人,萬般帶不去,惟有業(yè)隨身。
愛河千尺浪,苦海萬丈波,欲免輪回苦,及早念彌陀。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愿生西方凈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上一篇: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 下一篇:輪回就是一大夢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凈界法師:佛陀用長行和重頌這兩段來說明三界火宅
- 大安法師: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仁德上人:若想出三界必須放下貪欲心、嗔恨心與愚癡的心
- 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大安法師: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大安法師: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大安法師: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大安法師: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仁德上人:傳心直心歌
- 大安法師: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凈界法師:如何對待痛苦?三界的三苦分別是什么?
- 大安法師: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大安法師: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大安法師: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大安法師: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大安法師:為什么念佛、持經(jīng)要有至誠心?
- 大安法師: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大安法師: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