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葉尊者的悲心 前言

  釋恒強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來對大迦葉等聲聞眾存在誤解、偏見,說他們自利獨善,貶斥他們?yōu)?ldquo;小乘”,譏毀他們?yōu)?ldquo;癡犬”、“焦芽敗種”,這都是不實、不公的。大迦葉尊者行頭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凈心說法,乃至為正法久住而說法。尊者人間乞食,隨緣教化,也經管精舍,領眾共修,利益大眾。佛陀常常贊嘆尊者、維護尊者,以便在僧團中樹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將佛法付囑于他及阿難。佛陀涅槃后,尊者即發(fā)起僧眾忠實地結集佛陀的教法。不聽舍小小戒、不贊成女人出家,都是為了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時呵斥阿難及結集時以六事責阿難,都是基于長輩對小輩的愛護與教導而嚴詞加之。正是在大迦葉的強力調伏下,阿難很快證果。尊者完成結集后又將佛法轉付給阿難,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沒有絲毫的個人私心,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無我大悲。菩薩行者也要自利,聲聞行者也會利他。因此世人不應落入大小乘對立的窠臼,貶斥、誣謗、譏毀尊者,而應該禮敬、信順、贊嘆乃至學習尊者。

  【關鍵詞】 大迦葉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從出現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斷興盛發(fā)達的過程就是不斷貶斥、抑制聲聞教法的過程。在以大乘思想為特質的漢傳佛教中,以頭陀行著稱的大迦葉尊者并不太引起一般人的注意。只是有些人為凸顯“大乘”的殊勝,偶爾也“供”出尊者,不過不是要禮敬他,而是要把他作反面教材,以襯托出“人菩薩行”的高超。經過這樣的歷史沉淀,在一般的佛教徒眼中,大迦葉尊者便成為“小乘”行者的典型代表,而“小乘”行者往往被呵斥為“癡犬”、“焦芽敗種”。

  就是在這種思想背景下,就連當代研讀過阿含經典、提倡回歸佛陀本懷的印順法師,也并沒有因此“抬舉”大迦葉尊者。在他看來,大迦葉是“小乘圣者”,“崇尚苦行,不染塵欲,厭惡女性,威嚴峻肅”,“更有自視極高的高慢余習”。他“自以為受到佛的特別重視”,“覺得與佛相同,引以為榮”。“換得佛所穿的糞掃衣,也覺得是不凡之遇”。“對于所受釋尊的教益,也缺少尊重”,“我行我素,而不愿接受釋尊的指導”。[1]另外“對僧事、僧伽制度素不關心”,“對說法教化也并無多大興趣”,“只自覺德高望重”。[2]就連他所發(fā)起的第一次結集,也是“偏于苦行與自了漢認識的佛法,不能完滿而忠實的映現釋尊的一切”。[3]他“還有把持的嫌疑”,甚至“運用集團中多數的力量”,奪取了阿難本來對僧團的領導地位。所以,大迦葉在他的眼里,是偏于苦行、隱遁、獨善的,又由于大迦葉頭陀系的影響,“初期小乘佛教的隆盛,只是畸形的發(fā)達”,而“成為釋尊本懷大菩薩道的障礙”。[4]

  然而本人經過對漢譯四部阿含及諸部律典的學習,在充分敬信經典的基礎上,卻發(fā)現了另外一位值得贊嘆的大迦葉尊者。他知足寡欲,嚴于持戒,勇猛修行。也人間乞食,隨緣教化,說法利生。也經管精舍,引領僧眾,共同熏修。又為佛陀倚重,秉承釋尊教法,忠實地結集三藏。雖為人天恭敬贊嘆,卻能心無染著,常行無事。尊者或許有些威嚴峻肅,但他所做的一切,并非純以自利,反而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無我大悲。

  本人面對世人于大迦葉尊者的種種責難、貶斥乃至譏毀,直覺得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本文正是以此為出發(fā)點,從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行的利益、以清凈心說法、佛陀囑法大迦葉、忠實地結集佛法以及對阿難的呵責是愛護等五大方面,向世人略微展示大迦葉尊者的無我大悲,并以此說明世人對大迦葉的指責是不實、不公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