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講錄 貳 列重輕戒相(分二) 四十八輕戒 第廿八·別請僧戒

  第廿八‧別請僧戒

  若佛子。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及一切檀越請僧福田求愿之時(shí)。應(yīng)入僧坊問知事人。今欲請僧求愿。知事報(bào)言。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圣僧。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別請僧者。是外道法。七佛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

  「若佛子,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菩薩散于九界,天、人、阿修羅,那里頭都有菩薩,所以出家、在家里頭都有菩薩!讣耙磺刑丛健供s檀越是梵語。檀,譯為布施;越,即超越。以布施功德故,能超越苦海。簡單來說,檀越就是三寶護(hù)法。

  檀越「請僧福田求愿之時(shí)」,他求愿時(shí),「應(yīng)入僧坊問知事人」﹕僧坊,即是大眾僧住的地方。應(yīng)當(dāng)入僧坊,先問知事人,說:「今欲請僧求愿」。那么,知事人就應(yīng)當(dāng)報(bào)言:「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圣僧」﹕要是次第請,就可以請得十方賢圣僧。「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世人要是單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你看!別請,就是在羅漢中請出一個(gè)羅漢來,還趕不上一個(gè)凡夫僧,這是怎么回事?羅漢是圣人,為什么趕不上一凡夫僧呢?世人能次第如法請僧,即能得十方賢圣僧。因?yàn)榉彩ルy測,故不應(yīng)妄生分別。又凡夫僧里,往往有佛菩薩羅漢等示現(xiàn),非一般世俗人所能了悉,故請僧不應(yīng)生分別心,否則頓失功德。

  羅漢ARHAT,是梵語,譯為(一)殺賊:殺除見思二惑諸煩惱賊。(二)應(yīng)供:既除妄想,具大福德,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三)無生:羅漢已斷分段生死。凡夫舍命,前五陰已斷,后五陰未生,此時(shí)有「中陰身」,俗稱為靈魂、鬼魂。五陰,色、受、想、行、識也,凡夫未斷煩惱,故不能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脫出輪回。但羅漢既斷分段生死,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已證入空理,超出三界,故曰「無生」!溉魟e請僧者,是外道法」:若挑選別請,就是一種外道法。

  「七佛無別請法」﹕七佛皆無別請法。七佛者,(一)毗婆尸佛VIPASYIN:翻勝說、勝觀。(二)尸棄佛SIKHIN:或云式棄,翻曰寶頂、大勝。(三)毗舍浮佛VISVABHU:翻遍一切自在。此三世尊是過去莊嚴(yán)劫出世。(四)拘留孫佛KRAKUCCHANDA:翻所應(yīng)斷,即現(xiàn)在賢劫千佛之第一位佛。(五)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翻金寂、金色,即賢劫中第二位佛。(六)迦葉KASYAPA:翻飲光,即賢劫中第三位佛。(七)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釋迦翻「能仁」,牟尼翻「寂默」,是賢劫出世之第四位佛。戒文茲引七佛證義,謂皆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若是別請僧,就犯輕垢罪。

  次第請僧,請來的僧,就能使人悟道都不一定。茲述公案二則,用為引證:

  佛住世時(shí),比丘尼半月僧中求教授,到大眾僧里請一位和尚來供養(yǎng),之后,請他說法。周利盤陀伽,他是釋迦牟尼佛最蠢的一個(gè)弟子佛教他四句偈子,他就是記不起來。之后,教他念「笤帚」兩個(gè)字,念了「笤」就忘了「帚」,念了「帚」就忘了「笤」,人人都知道他是佛的笨弟子。比丘尼請說法,次第請,就把他請來了。他說:「我生來就愚蠢,不會什么,我只在世尊那兒學(xué)了四句偈!蛊渲杏幸晃荒贻p比丘尼,輕慢地說﹕「你那四句我知道,我給你背背!顾,就張不開嘴。你看!他就有神力了。之后,周利盤陀伽把這四句偈子一講,比別的羅漢都來得利益大,很多比丘尼都悟道了。這四句偈是﹕

  身語意業(yè)莫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之欲境空,如是行之得度世。

  為甚么他這么樣愚蠢呢?因?yàn)樗奘赖臅r(shí)候,他是個(gè)三藏法師,卻吝法不教人,人家問他問題,他不肯教,所以得這個(gè)愚癡報(bào)。幸虧這時(shí)候遇到佛,因權(quán)巧方便,證了阿羅漢果。

  中國終南山有一位女居士,每半月都到寺里請一位和尚到家里應(yīng)供,之后,請和尚給說法?墒,最后請的這一位,他出家日子不多,在家時(shí)又沒讀過書,一個(gè)字也不認(rèn)得,次第請,就輪到他身上了,他說﹕「只吃飯,我會;我不會說法,叫我去,不會說法,怎么辦呢?」有人告訴他,說﹕「不會說法,你說一句就行!埂敢痪湮乙膊粫f!」說:「一句,你不會說,我告訴你啊!你吃完飯了,要說法的時(shí)候,你說﹕『謹(jǐn)慎莫放逸!荒阒徽f這一句法就行,就把這事應(yīng)酬過去了!顾f﹕「要那么的一句話,那我可以!顾腿チ,到了那地方,吃完飯,搭上法座,要說法的時(shí)候,那一句法他忘了,也想不起來了。這時(shí)候,他坐在那兒,腦袋直冒汗,想了一陣,他說﹕「苦啊!」一說苦,女居士說﹕「今天師父說這話真好極了!你看世間這苦該有多苦啊!生苦、老苦、病苦,哪樣不是苦呢?!」這女居士就證初果了。

  你看!這一位和尚,他能說一個(gè)苦。其實(shí),他說這苦的意思,不像我們平常說的苦,我們說的苦,沒達(dá)那苦的環(huán)境上,就像我們沒吃過黃連的人,就不知道黃連的苦,不知道那個(gè)味。他是真苦,他自己知道這個(gè)苦,所以說出來那苦,特別的有一種滋味的苦,他這個(gè)逼迫之苦,他正說在那苦境上了。

  舉個(gè)例子,就像越南難民,他在輪船里受怎么樣的災(zāi)難,他說起來,必定比我們說得透徹,因?yàn)樗麌L那苦味了。所以這個(gè)時(shí)候,這位和尚說一聲:「苦啊!」他就下座了。下座后,他想,女居士若要他再繼續(xù)說,他沒辦法。因此,他沒敢穿鞋,就偷偷溜回寺了。這位女居士聞法之后,想了一會,說:「哎呀!今天師父說這話,這么好!」之后,抬頭一看,師父走了,鞋留下了,就把鞋包起來了,送到廟上去。她要謝法,她找這位師父,想請師父再說法。

  這位師父不敢見她,他愈藏得緊,她就愈找得緊。她說﹕「我非得見著師父不可!怪,找到了,她說﹕「師父!今天你說的法真好極了!你看這世間哪樣不是苦呢!」這位和尚一聽,說﹕「根本我不會說法。」他大生慚愧,之后,他也證初果。慚愧,《遺教經(jīng)》云﹕「慚恥之服,于諸莊嚴(yán),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dāng)慚恥,無得暫替!谷说囊簧,一大生慚愧,這就能進(jìn)道;之所以退道,就是因?yàn)闊o慚愧才容易退道。你看!聽法的,說法的,都證初果,這不就是因?yàn)榇蔚谡埖年P(guān)系嗎?她若挑好的請,就不能有這樣的法益。這么一個(gè)不會說法的人,倒反比會說法的人還說得好,還得利益了。

  具緣:此是遮業(yè),施主生出親疏厚薄,論僧勝劣高下,不順平等法門。若云:「這位出家人有德行,吾于彼廣植福田。那位出家人非福田,吾不供養(yǎng)之!雇謩e,心性狹窄,有乖平等。而諸佛普緣所有眾生,一視同仁,故云:「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佛法才是大公無私,最平等的教義!此戒有開緣:(一)如親師取友,則善須揀擇:好比說,居士在別請僧的時(shí)候,或者是自己受皈依的師父,或者是自己特別親厚的道友。(二)如欲說法授戒,化導(dǎo)眾人,擇其才德俱優(yōu)者請之,非犯:或者想專請某法師來說法或授戒,如虛云老和尚、印光老法師,真正品學(xué)兼優(yōu)之法師,若請之,不犯。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