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法師于文殊菩薩圣誕開示

  夢參老法師于文殊菩薩圣誕開示

  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圣誕日,我們紀念圣誕日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師利菩薩的教授,就是做一個最聽話的弟子。文殊師利菩薩教我們怎么做,不是我們剛才大家念,念是回憶,念的目的是什么?是讓我們?nèi)プ?那就是最聽話、最孝順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怎么樣做,我們?nèi)?a href="/remen/r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如法而做。這是紀念圣人最好的方法,聽他的話,照他囑托去做。

  那文殊菩薩教我們做什么呢?囑托我們什么?教我們第一個是厭離世間。我們自己應當回顧一下,我們對這個世間相是留戀嗎?是厭煩嗎?是要脫離嗎?是要了卻嗎?當然我們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還有沒出家在家的,四眾弟子都要想離苦得樂。離苦得樂就是解脫,那你就應該照著菩薩教導認識認識這個世界;當你認識這個世界之后,生起一種厭離心,要脫離這個世界,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苦,要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難,乃至咱們認為幸福的,其實也都是苦難都要認識清楚,這樣我們就沒有貪戀心,就能生起出離心。

  光出離心還不夠,你還得發(fā)大悲心。自己出離了,把我們所認識這個世界的苦難給一切眾生講,讓一切眾生也脫離這些苦難。這就發(fā)出離的同時還要大悲,這兩種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學習,我們就學習文殊師利菩薩,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時候,你厭離心是不會強的。有了智慧,認清楚這個世界全是苦的。

  但是這個苦怎么來的?是你召感來的。盡管我們每天道友們都在學出離法、都在修行,但是心,我們自己明白,被過去的業(yè),現(xiàn)在所起的惑;因為過去的業(yè)果,對你的心,你降伏不了的,知道是苦了,別再召感了。這苦是現(xiàn)在受的果,這苦果怎么來的呢?你過去造的因所積聚的。我們想離苦,先斷因,別再造了!知苦斷集,知道苦,但是我們的心我們降伏不了它。

  我們雖然聞見法了,由過去的善根,今生得遇著勝法,聞到法了。佛法,就是告訴我們怎么樣離苦的方法;離苦的方法,就是你別再造因了,沒有因就沒有果,F(xiàn)在我們就是不能夠按照大士教授我們的斷集,別再造因了。由于我們智慧力不夠,煩惱斷不了。為什么斷不了?因為你心里頭天天還在起惑,起惑是因,還在造業(yè)。假使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這種亂象,都是過去造的業(yè),那我們現(xiàn)在別造了。業(yè)是果,那別再造因了。但是現(xiàn)在今天在我們這個法堂之內(nèi)的道友們,都知道斷集,不造業(yè)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心里不起念、不造業(yè)的功夫還沒到。

  要能夠止心不起念,一切的惡念沒有;沒有惡念,當然不會感惡果,也能把過去的惡果,集善因,從善因來消滅過去的惡果,就是現(xiàn)在我們的生老病死。但是你心里一天的想什么,那就是起的業(yè)。我們想盡在三寶當中,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都這個。當然這是善念,善念能轉變過去的惡果。如果不能轉變,我們要修行什么呢?但是你轉的力量夠不夠。

  例如我們現(xiàn)在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是什么呢?消滅我們過去一切的惡果,用文殊師利菩薩智慧轉變我們的惑,轉變我們的業(yè),都把它轉成善業(yè)!拔税⑷前驮侵B”就是成佛的因,以這個因得到成佛的佛果。但是這是個轉變過程,在這個轉變過程,假使大家功夫用得深的話,從早到晚,你自己觀照你的心在想什么?

  如果你把你的心念束縛到一定程度上,過去我們有的道友用過這樣的方法,我小時候也用過,當你預備一張清凈的紙,起個惡念你點個黑點,起個善念點個紅點,那你就這么記吧!一天點下來,看是紅點多、黑點多。假使如果你的善念多,惡念沒有了,你的因已經(jīng)成熟了,容易開智慧,這是一種檢驗自己的方法。如果你能記得到我一天除了給三寶誦經(jīng)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其他的念頭沒有,一切貪愛的心都沒有,漸近道矣!這時候你的心跟道相結合了。

  我們念經(jīng)的時候是不是善念呢?讀誦大乘當然是善念了,這是念經(jīng)念的功德。但是經(jīng)上所說的什么話,那是教我們做的,不是光念念就完了的。你再進一步把你所念的經(jīng),就是佛教授我們,讓我們?nèi)プ龅。?jīng),就是佛跟我們說話,佛跟我們說話教我們怎么樣做,怎么樣去斷煩惱,怎么樣去證菩提。那我們做的如何,這就是進一步了。光讀誦不行,得思惟,思惟經(jīng)上所教我們做的。就是佛說的話,教我們怎么樣去做,怎么樣去想,口里怎么樣去說。在你念經(jīng)時候,你口里念的大乘佛法,念的佛的教授,口業(yè)是清凈的。身業(yè),當你念經(jīng)坐那個地方,或者跪到那個地方去,身業(yè)清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意念,咱們的思想。我自身檢查,我個人是這樣子的。這一部經(jīng)念下來,回顧一下,好多妄念夾雜里頭,不是從頭到尾清清凈凈的按佛所說的去觀想。

  彌陀經(jīng)教我們要一心不亂,不但一個時候一心不亂,而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咱們檢查一下子吧!就是你念彌陀經(jīng)的時候,從頭到尾你中間有妄念,你不是一心。那不是違背佛的教導了嗎?一天如是,不能天天如是。你今天念彌陀經(jīng)的時候打了些妄想,自己訶責,向佛懺悔。明天再念的時候,應該愈來妄念愈少,這叫有進步了。而念的經(jīng),經(jīng)上佛所教我們做的,我們的思想就照著佛教我們做的去做,那絕對就成功了;成功的意思就是解脫了,了了生死了。

  如果你能這樣做的時候,煩惱絕對斷除。如果沒有這樣做,那念是念的功德,你對這部經(jīng)只有讀誦的功德;讀誦的功德只是人天福報,不能證道。我們念金剛經(jīng)的時候,金剛經(jīng)里頭說的你功德很大很大,但那不是了生死。金剛經(jīng)所說的最重要的,就是須菩提請問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說我這個心住不下來,怎么樣使我心能安住?就是不動念。那我們降伏不了,我不能讓我的心,一心的常念佛、常念眾生。常念眾生,就是要利益眾生;常念諸佛,就把諸佛的佛法傳達給眾生,讓眾生依著佛教。那這個心為什么住不住?所以他請問佛云何住、云何降伏。佛告訴他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整個金剛經(jīng)就這么一個意義,乃至于般若部門全是這個意義。

  那我們就檢查我們的心有沒有住?住在什么地方?怎么樣降伏?假使說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沒有境,這個心怎么生?不生了,無生。這就究竟了,不但一切煩惱不生,一切善念也不生。

  就是說我們平常用功念經(jīng)的時候,你自己問問自己心,在這個時候生心沒有?生的是什么念頭?心有念,有念就是妄;心到無念,無念就是真,這就靠你自己的功力了。乃至于你禮拜,就是讀誦大乘乃至禮拜的時候,你心在想什么?像我們最初求的時候,觀想佛像,我禮到文殊師利菩薩,觀想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加持我。在我們最初開始用功磕頭禮拜的時候,注重有相法門,等到最后你拜到深入的時候,能禮的我不存在了,所禮的相也不存在了,達到無我無人。這就是咱們拜懺時候,“能禮所禮性空寂”,它的體性是空寂的,在這個時候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你能禮的心,所禮佛的心,合為一體。能禮是感,所禮的佛是應,就叫“感應道交難思議”,不可想像了。乃至于沒有能禮,也沒有所禮,為什么?性空寂,體性是空的。這是高深了,這種境界我們現(xiàn)在還達不到。但是你的心,能禮的心跟所禮的佛,就是你的觀想力跟佛加持力相通了,所以不可思議,“感應道交難思議”!

  在這個時候,你為你自己求成佛、求消災免難,效果是非常殊勝。給人家回向,道友們求你讓給回向,不論他求任何事物,你應當以無心來應一切有心,效果非常大!這個道理恐怕我們道友一時達不到;但是你最終的目的是達到這——能禮所禮性空寂,能念所念性空寂,能說所說性空寂,一切什么無能無所,體性是空寂的。

  如果大家紀念文殊師利菩薩以這種心紀念,能紀念的心跟所紀念的文殊師利菩薩一心,無能無所,心心相契,這就是不可思議了,這叫“感應道交難思議”!不是我們想像得到,也不是我們妄想去想,你所求的功德是無量的。無論大家讀任何經(jīng)卷,要以文殊師利菩薩的智來讀經(jīng)。那怎么讀呢?就是我們念心經(jīng)的時候,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當你無論念哪部經(jīng),使你的智慧照。這個照里頭沒分別。所以過去古德他在短暫時間念經(jīng),或在一個小時之中,他念了一部華嚴經(jīng),或者念一部法華經(jīng),或者是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他不是口念,也不是心里想,他是照!

  照的含義,就是我們大家每天都念心經(jīng),念完心經(jīng)沒體會到照的含義,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不論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無論哪一位菩薩,他不是用的分別心,他用的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智者是照,沒有分別。咱們現(xiàn)在有能有所、有取有舍、有求有應。但是以文殊菩薩的智慧說,無能所;無能所才能得感應,感即是應,應即是感。就是道和心,道者就是心,咱們的心,跟文殊師利菩薩的心,跟諸佛的心,合為一體。道交,沒有交,道是通的,這才叫道交難思議。就是你在修行、禮拜、念經(jīng)、讀誦的時候,都是文殊菩薩智慧,只是照而已!無能無所,無圣無凡。如果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你是真繼承文殊師利菩薩了。

  我們作法會即是沒作法會,作法會是形相,文殊智慧不是形相的。剛才我進來,我看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就是諦。諦是什么意思?文殊師利菩薩心,跟一切眾生心,跟十方無量諸佛心,就是諦諦諦諦...。諦,就是沒有,萬法皆空,唯此一心,心亦不立,就是諦。當咱們念諦諦諦諦諦...的時候,咱們心跟文殊師利菩薩心化為一個了,一也不立,就成為一體了。我不曉得剛才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諦...”,是不是把你的心進入菩薩的智慧,菩薩智慧就是你現(xiàn)前的一念心。如果你有這個觀照,乃至于說這個想法吧!你有這個想法,你是真正紀念文殊師利菩薩。

  這話怎么講?例如釋迦牟尼佛升座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師,佛升了座之后,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鐘聲偈唱完了,佛下座了。佛本來升座說法的,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并沒說話,佛為什么就下座了呢?那文殊師利菩薩這個鐘聲偈唱的什么呢?“法筵龍象眾”,說今天到法會的這些個都是龍相,形容詞,都是大菩薩!爱斢^第一義”,什么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要你入理的來審察觀察法王法!胺ㄍ醴ㄈ缡恰,這就是法王法。佛就下座了。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就把法說完了,佛就告訴與會大眾,你們觀見了沒有,佛的第一諦是什么?“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

  因為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就想到這個偈子,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那我們就把我們所念的經(jīng),乃至每天所行的,你諦觀一下子。諦觀,如實的觀。我們講了幾年華嚴經(jīng),我想大家可能體會到吧!說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說到最后是什么?無說。佛說了演法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一句話也沒說,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唱的鐘聲偈,“諦觀法王法”,把佛所說的法你好好觀想一下子,你觀想知道“法王法如是”。是什么樣子呢?那我們大家再說回來,這個咱進入不了,咱們就從苦集滅道,就是二重因果,一個世間法的因果,一個出世間法的因果。因為這種甚深的義,就像佛說完了華嚴經(jīng)的時候,眾生沒法進入,佛才從菩提場到鹿野苑給五比丘說,這才從頭說起,說因果法,說十二因緣,逐漸的說到性空緣起。我剛才跟大家講的有些個完全是性空的道理,在體性上沒有言說,也沒有想像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這種義理一切眾生沒法領受,佛再從苦集滅道開始給眾生說。

  說到現(xiàn)實的情況,那我們就希望今天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大家給當前社會上的一切眾生消業(yè),求文殊菩薩智慧幫他們消業(yè)。眾生是在有門入手的,現(xiàn)在眾生在苦難當中,求佛菩薩加持。眾生達不到最高境界,先給他斷苦吧!求佛菩薩加持,斷一切眾生苦難。例如世間沒糧食吃,希望佛菩薩加持,讓一切眾生都有糧食吃;一切世間沒有水喝,希望菩薩加持,求菩薩加持有水喝。這把它又翻回來了,不是眾生能領略的,得從眾生的分中能領略。

  我們這個含義可以回觀一下子,我們現(xiàn)在普壽寺的組織情況。我們從最初來,頭一項不是考了,有很多道友剛考進來,那你還得從戒律入手,先學規(guī)矩,學在生活當中你該怎么樣做,一步一步地又從頭來吧!完了最后才能達到我前頭講的那些話。不是一進門就能懂得那個道理。先從你的行為,口里說的,不要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話;身體所做的,不要做殺盜淫的事;心里所想的,不要起貪瞋癡念。那就一步一步的來,從頭做起。等到最后了,進入文殊菩薩智慧,你才知道一切法無常

  為什么?本來就沒有。有什么常?有什么斷?因此我們現(xiàn)在大家學的,就知善去惡,那種深義是你修善法才能達到的,不是一下就能進入的。從日常生活起吧!現(xiàn)在很多道友感覺著,特別我們在家道友,乃至我們出家道友,心安不下來。這個心安不下來,指的是不能依著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去做,就叫心不安。這個不安各有各的境界相,怎么叫各有各的境界相?我們在社會上,社會的動態(tài),一切生活的情況,使你心不安。但是我們出家道友在寺廟里頭,在這清凈環(huán)境里頭,該安吧?也不安,這個就是細惑了,比在家道友們心里頭不是粗惑引起的,說內(nèi)在煩惱。在家多是外頭的外界煩惱,在我們修道者有他內(nèi)在的煩惱。

  很多道友問我,說:無緣無故的心里不安,為什么?我只能說:業(yè)障發(fā)現(xiàn)。你過去的業(yè)障現(xiàn)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給你做障礙,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辦?你認識它了,安一安吧!當你這個時候,心不安的時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參禪。做什么?讀誦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誦大乘。第二個好的方法,磕頭、禮拜,以動制動。當你心里不安的時候,煩惱來了,這是動態(tài),依著動態(tài)的法門,或者拜、讀誦大乘來降伏它。這時候你還去打坐,容易入魔,煩惱愈來愈重,讀誦大乘就減少了。再不出坡、勞動,勞動,有意義的才勞動,出坡干什么?搬磚運瓦。

  過去晉朝時候有個賢人陶侃,他一天早晨起來,就搬一百塊磚搬到外頭去了,晚上回來,他又把一百塊磚搬進來了。別人看見他跟瘋子一樣,什么事沒有,就搬進來搬出去。有個人這樣問我,他說:干什么?我說:他斷煩惱。這叫斷煩惱的方法。我們不必來搬磚,你煩惱來了,爬黛螺頂,或者一步一個頭磕上去,或者朝五個臺;朝完了,業(yè)障也消了,煩惱也好了,你就安定了。

  佛跟我們說的法門很多很多,得看你是什么煩惱。過去大善知識,你一請他,他就知道你應該怎樣用什么方法來對治你的煩惱。當你一用,把這段克服過去了,煩惱輕了,智慧就長了。所謂智慧長,煩惱輕,有了智慧了,就用智慧一照,它就不現(xiàn)行了。所以我們每天師父們在這住了十年了、八年了、二十年了,為什么?磨練!過去有這句俗話,“不受磨,不成佛”。這個磨不是魔障的魔,磨練!磨練你的心。我們這有些個老道友,看著很平平靜靜的,他經(jīng)過一、二十年在佛門中磨練,不容易!

  我出家七十八年了,還有兩年就八十年了,我感覺到磨練的還不行,現(xiàn)在就是業(yè)障發(fā)現(xiàn)了,腿也不聽使喚,手腳都不聽使喚。病吧?沒病啊!沒病,它就指揮不動,沒有以前靈活,我就給定為我自己的業(yè)障發(fā)現(xiàn)。那業(yè)障發(fā)現(xiàn)怎么消?頭幾天我剛把五個臺朝完了。怎么消?朝臺啊!自己消不了,消不了怎么辦?請文殊菩薩幫著消,到臺頂上拜拜,特別拜中臺說法臺。你看,文殊菩薩在那說法,你去聽聽法吧!或者你跟我說:我什么也沒看見?那還業(yè)障障住了,沒有業(yè)障你就發(fā)現(xiàn)了,文殊菩薩在中臺說法不停的了。

  我這回朝中臺,我回想起如瑞法師帶著我們道友那回全寺爬中臺,爬的大家那個汗流,晚上到什么時候才都回來。我們是走上去的,可沒有坐車,走上去的,走上去,走回來,我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回來,夜間十點多鐘才有回來。干什么?咱們瘋了?不是的,消業(yè)障!如果大家感覺業(yè)障還沒消了,那不能單獨行動,你在家里頭拜佛可以,乃至念文殊師利菩薩也可以。

  今天是文殊菩薩圣誕,大家就消業(yè)障念文殊師利,或者我剛才進來聽見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諦字多念一下,“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念到?jīng)]氣了,諦不上來了,就差不多了!“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這個諦就消業(yè)障,諦諦諦諦諦...,一直消業(yè)障。這是我在西藏我的上師跟我講的,說你要學語言,先不要學,干什么,念“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這“嗡阿惹巴扎那諦”咒的含義非常廣,所以就不講了,“嗡阿惹巴扎那諦諦諦諦諦...”,就念一個諦。諦是什么?就是心,文殊菩薩心,我的心,跟文殊菩薩都結合了,跟一切十方諸佛的心結合一起。希望我們今天在座大家,把你的心跟文殊師利菩薩心,跟十方諸佛的心,結為一體,諦諦諦諦諦...。

  好,今天就講到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