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4 上
夢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jīng)(6-4)上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段經(jīng)文解釋為什么稱到阿彌陀佛那個化土叫極樂,解釋極樂的含義。拿我們娑婆世界來比,拿娑婆世界我們現(xiàn)在肉眼所能見到的來比極樂世界的依報,這是依報,就像我們的公園,五臺山的境界相,跟極樂世界對比,一個是樂,快樂,那地方?jīng)]有春夏秋冬,咱們這里冬天要穿棉衣服,夏天要穿單衣服,極樂世界沒必要。這個現(xiàn)在是廣說的依報,依報是什么形相?就是這個形相,整個一個世界都是這樣子。跟娑婆世界不同,娑婆世界這個城市南方的、北方的、東方的、西方的氣候、條件,極樂世界都是一樣的。我們到蘇州的林園,現(xiàn)在各個省的公園修得都很好了,但是跟極樂世界是不能比 。現(xiàn)在一般的說是意境,意境是想像的,但是極樂世界也是我們想像的,你念阿彌陀佛就能生到,那些個境界相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修因的時候所感的果報。我們這個世界是有為,有為有漏,有為有漏的世界;極樂世界是無為,不假造作的,愿成的。愿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當(dāng)中所發(fā)的愿,發(fā)愿而成就的,說將來他的那個國土,攝受眾生到他那個國土里都是快樂的。為什么叫極樂世界?極樂的含義是由此而定名。
這種的意境還是跟著娑婆世界所有的現(xiàn)相,娑婆世界也有欄楯;現(xiàn)在有網(wǎng),大家看建筑工地那個網(wǎng)是防安全的;這個網(wǎng)不是,這個網(wǎng)是功德成就的!捌咧貦跇J,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咱們現(xiàn)在種的樹也一行一行的,這是人工為的;極樂世界不是,是自然的。但是在我們此土講這個時候把它表成法,拿法來形容,表身口意,表七覺知,表八正道,表五根五力,拿一切法來形容這些。其實這個在極樂世界是自然的現(xiàn)相,像咱們這國、土、山、河這是自然現(xiàn)相,那個“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不是人工的,阿彌陀佛的智慧福德所感召的。我們用來形容這四念處、四如意足,其實在極樂世界是沒有這種的,就是自然的現(xiàn)相。不止這個,還有。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旇Ф鴩里椫。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那個池子底下都是拿金沙鋪的,金沙布地。這是自然感的,不是人為的。四邊的階道也是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一般的房子住處都是樓閣,也是拿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的。在我們這個國土(這個世界)當(dāng)成不可思議的寶貝,而到極樂世界里遍地都是,任何事物都是七寶所成的。但是有一點不同,池中有蓮華,蓮華非常的大,拿車輪形容吧!車輪有大到四十華里,拿我們?nèi)A里看。這都是形容詞,這是表法的,有各種顏色的,蓮華有各種顏色的,這跟我們在大陸看的蓮華各種顏色的都相同的了,有的是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而這蓮華是都有光明的,那就是我們生極樂世界的父母,在蓮華之中化生。翻譯經(jīng)的時候,把極樂世界的形相翻譯的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貪愛,這個世界就貪愛金、銀、琉璃、瑪瑙,貪愛這些七寶,所以把極樂世界形容成了都是七寶所成的。
八功德水,極樂世界的水是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叫八功德。不過這個彌陀經(jīng)上沒詳細說,大本彌陀經(jīng)上介紹了水有八德。一者澄凈,那個水沒有污染的。不像咱們這個水,在山林里頭流出來,或者在地下冒出來,沒有那種清凈的澄凈。二種功德清冷,那個水非常的清湛,但是很涼,冷是形容涼的,形容喝了那個水不會有熱惱,降低你煩惱火,降低你煩惱,清凈。第三種甘美,甘就像我們喝冰糖水一樣的,甘屬于甜的意思,甘美是味道很好。第四種水不粗重,不粗重就是水輕軟,很柔和的。第五種潤澤,潤澤就是滋潤的意思,咱們口干了舌燥了用點水滋潤,就是那個含義,不枯燥。第六種安和,安靜和緩,不像咱們波濤洶涌似的那樣子,那水平面非常的安靜,安和的意思。第七種水的功德除饑渴,當(dāng)然你饑渴的時候有水潤澤,但是那個水能當(dāng)糧食吃,喝了水就不餓了。極樂世界,我們都沒喝過,沒法證實。第八種長養(yǎng)諸善根,就是極樂世界的水,喝了那個水滋養(yǎng)的長養(yǎng)諸善根。這個水都在哪里呢?在七寶池里頭,七寶池里頭的水都具足八功德。四面階道,也有階道,也有臺階,也有道路,都是四寶所成。上面的樓閣,極樂世界的樓閣是建在池的上面,樓閣建到七寶池的上面。樓,兩層以上都叫樓,一層叫平房,我們看我們這個樓就可以知道了。佛跟舍利弗說極樂世界是什么樣子,居住的條件、飲水的條件、生活的條件跟娑婆世界的大相迥異。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所以佛跟舍利弗說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都是功德成就的。我們經(jīng)常念莊嚴佛國土,我們每位道友將來你成佛的時候,那你的國土也是莊嚴的,隨你的意愿去莊嚴,各個莊嚴的不同,大體上都是七寶所合成的。極樂世界這些莊嚴是怎么來的呢?佛跟舍利弗說了,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怎么成就的?阿彌陀佛是能成者,阿彌陀佛的功德行菩薩道的時候感果,因感果。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來持受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阿彌陀佛愿力來成就的,所以極樂世界即是阿彌陀佛的愿力,那么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莊嚴的,阿彌陀佛是能莊嚴的,極樂世界是所莊嚴的。因為阿彌陀佛的行愿,四十八愿成就的極樂世界,所以這些功德就是形容著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所修菩薩道的時候,在因地發(fā)愿修道行,成了這么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那么這個世界全是阿彌陀佛功德所成的。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jīng)行!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那個國土是自然的,天也含著自然義,就像我們這個世界天上的天樂一樣的,但是比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那就美妙得多了。我們怎么樣來形容它呢?我們沒聽到,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佛說阿彌陀佛四十八愿,這四十八愿的功德所感成的。
那個地方的黑夜白日,晝?nèi)龝r,夜三時,晝夜六時。這是按印度計算時間的,現(xiàn)在咱們分二十四小時,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那是晝?nèi)龝r、夜三時,白天是早、中、晚,夜間是初夜、中夜、后夜,把晝夜分成了晝?nèi)龝r、夜三時,晝夜合起來就是六時,晝夜六時。
雨天曼陀羅華,曼陀羅是花,天上經(jīng)常的下雨就是下的一些花。雨是下的意思,雨天曼陀羅花,從天上降來的陀羅尼花。這會這些眾生就拿著這些華、采這些華,供養(yǎng)諸佛。不是供養(yǎng)一尊佛、兩尊佛,盛眾妙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咱們前頭不是在娑婆世界念佛,一念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中間是經(jīng)過十萬億佛土,去的時候是十萬億佛土,那是佛的愿力攝受去的。等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慢慢的回頭游這十萬億佛土。這十萬億佛土都有佛,那就到十萬億佛土供養(yǎng)諸佛去,供養(yǎng)這些佛。所以前頭所見著的、所受用的,“眼、耳、鼻、舌、身”前五根所住的境界相,眼有眼睛所看見的,身體所接觸的,鼻子所聞到的香氣,身體所享受的,完了就聽到天樂,這是耳根,耳根就聞到這個天樂的聲音,就是六根對待外頭的六塵(色、聲、香、味、觸)。這是講那個世界的一切眾生,他所生活的條件、所具足的這些東西,跟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這是贊嘆阿彌陀佛世界的那個成就美妙,讓我們生歡樂之心。那有好地方就要去,要有向往之心,這是形容的 。
也有宣傳這個。我在美國的時候,我們福建省仙游縣,有一個叫三會寺,又叫三教寺,這個廟里有一個和尚瘋瘋癲癲的,被福建省佛教會開除了,流浪街頭。后來被紐約一個居士叫金玉堂,他在美國很發(fā)財,他和這個和尚遇到了,他本來是流浪的,我們問為什么他流浪呢?福建佛教會不承認他,是外道。三教寺就是儒、釋、道,他那廟里頭我去過,也供養(yǎng)老子,也供養(yǎng)孔夫子,所有的神像很多,跟佛像混雜一起。那個廟里的和尚不大清凈,不承認他是和尚,是外道徒。他到美國去了,別人就利用他這個瘋瘋癲癲,福建一個居士跟他倆合作,干什么?編極樂世界。又要開旅行社,又要干什么了,就到極樂世界去旅游,好多人就去旅游去了。旅游費繳了,沒有交通工具,到極樂世界交通工具沒有,飛機也沒有,完了他還是賣票,這一下就觸動法律了,就騙錢。出了一本小冊子叫做到極樂世界旅游,一千塊錢半個月,來回半個月,一千塊錢美金。到曼哈頓飛機場,那人繳了錢到曼哈頓飛機場,哪有這種座位,到哪極樂世界去?沒有這個飛機票。后來抓來抓去把他抓到了,看他是個瘋瘋癲癲的,也沒辦法處理他,他什么都沒有,窮光蛋,啥也沒有。但是因這么一個因緣,編了一部小說,漫游極樂世界,這就成笑話了。
有些道友問我:師父,能不能到極樂世界去?我說:能啊!買票不能。他說:那怎么辦?我說:念阿彌陀佛,你到念佛堂去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他說:得念到什么時候?我說:念到斷氣的時候,你念念沒氣了你就去了。現(xiàn)在有些人假這種真正的圣教量,拿到咱們?nèi)碎g來比。這是不能比的!這種境界是阿彌陀佛的功德量成就的,你要想游極樂世界,那你就念阿彌陀佛你就游到了;不但能游,而且還能了生死。
極樂世界天天下花,下的不是雨,雨曼陀羅,叫曼陀羅花。咱們這下的雨點又涼又濕,下曼陀羅華就不會了。曼陀羅又翻適意,你心里想什么,對你心里憶念所想,非常滿足你愿。又叫白蓮華,翻成咱們漢語叫白蓮華,白色的蓮華。這個下的意思加上一個“天”,天雨曼陀羅華,天是從上到下下來的,這不是人為的,表示自然的意思,這個花不是人種的,功德所成的。像咱們這花草落到地下,把地下都給你塞滿了,沒辦法了。那個極樂世界的花落到地下,剛一落下來風(fēng)就把它吹走了,吹到哪去了不知道,自然義,自然降,自然的風(fēng)把它吹走了,天然的。極樂世界沒清潔工,完全是清潔的,這都是自然的,不能拿人間來跟它來比。
所以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國土的眾生,一清早晨;清旦,就是早晨起來的時候;拿一個衣祴,裝華的花籃,一個布袋,像口袋似的,就是個花籃,把這些華撿到花籃里頭。干什么呢?他不是從娑婆世界去的嗎?中間不是經(jīng)過十萬億佛土嗎?他又回來按這十萬億佛國土供養(yǎng)那些佛,十萬億佛。大家想想這種境界相,這是作意的意思,就是意念,意念一動就游了十萬億佛國土。咱們現(xiàn)在也可以作意念,也可盛著華供養(yǎng)十萬億佛。但是生到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不一樣的了,娑婆世界早晨起來洗洗臉就上班去了,干什么?打工,打工掙錢,要生活。極樂世界不要顧慮生活,他一早晨起來做什么事呢?作佛事,拿著花籃撿花到十萬億佛土供養(yǎng)諸佛去了。
咱們在這個世界說念佛,一天的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光為了自己,這是消極的,不是行大菩薩道的。等到你一生極樂世界就不同了,跟這世界相反了,他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積極的可不是搞名利,上供十方一切諸佛,下化無量眾生。到十方世界供養(yǎng)佛的華,而且到了十方世界的十萬億佛土,那哪一個佛土都有眾生,來化度眾生,這叫上求下化,上供十方諸佛,下化十萬億佛土的眾生。這個量大吧?但是有限制的,十萬億。十萬億就是數(shù)字,他上求的也是十萬億,下化的也是十萬億,十萬億之外愿力還沒有達到,跟華嚴經(jīng)說的那個無量無邊的境界不同。只知道去的路上,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去的路上有十萬億,那他回來供養(yǎng)就按他所去的路供養(yǎng)這十萬億。
我經(jīng)常想這個問題,為什么在這個地方就單講十萬億,為什么不多一點?力量還不夠。一個是釋迦牟尼佛的加持跟我們說這法,這邊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你又回來供養(yǎng)十萬億佛,那是阿彌陀佛的加持。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加持你,你只能在這十萬億佛土上行走,你還沒成佛。一個本佛,你生的本佛加持你,一個所生到的阿彌陀佛加持你,你的神通妙用只能在這兩位佛加持之內(nèi)的,所以經(jīng)文上來回的你只能供養(yǎng)這十萬億佛;像華嚴經(jīng)那無量義,那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億萬億了,都是一念間。但是你作意就不同了,你的作意如果盡虛空遍法界,就像咱們講金剛經(jīng),你已經(jīng)空了,空到遍法界,那你的力量就達到一切佛國土,那就不止十萬億了,那數(shù)量就無限了。
所以此經(jīng)僅說你現(xiàn)在到極樂世界去,還是極樂世界的一員。如果你證得阿羅漢就是阿羅漢,成到菩薩就是菩薩。如果你這個都沒去,沒障道,你生到極樂世界去是假佛力加持,不是你自己成道了,你娑婆世界本佛加持你,生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加持你,是這樣的力量。一清早晨起來,就能夠用花籃裝上一籃華,念著十萬億佛國土去供。等到吃飯的時候,你出去就是一清早晨起來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又回到極樂世界來了,吃飯用齋了。大家想想這種微妙,如果早晨一吃飯的時候之前,一作念供養(yǎng)十萬億諸佛,意念!意念!等到用齋的時候那又回來了,沒有耽誤,沒有耽誤吃飯的時間,供完了十萬億佛又回到極樂世界用早餐。這上沒說吃的什么東西,當(dāng)然不是大米,也不是白面,以法為食。
我這樣想,這是神諸力,這不是二乘的神通,你生到極樂世界自然感到的報,你能生去就有這個報。感到什么報呢?清晨起來能夠供十萬億佛。
- 為什么眾生不能得見諸佛菩薩?
- 學(xué)佛的第一個要求--堅信不疑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學(xué)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為什么要求明心見性?
- 到寺廟里千萬不要起嫌恨心等嗔念
- 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的便宜事
- 為什么修道的人障礙重重?
- 為什么依占察懺法來懺悔?因為地藏菩薩會加持
- 怎么離苦得樂?念地藏菩薩圣號
-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 如何修唯心識觀?什么叫真如實觀?
- 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要隨時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 果報分為幾種?四種
- 聽聞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1 下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2 上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2 下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3 上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3 下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4 上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4 下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5 上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5 下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6 上
-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6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