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談修行

  離開紐約不到四年,這次重回紐約,我問了很多道友:“有沒有拜懺啊?”“地藏圣號有沒有念?”“修行的功課有沒有斷啊?”有的答覆是:“沒斷!”但十分之七的人都沒做了!大家一起共修時,每個都很精進;沒有共修或沒有佛堂,少了那種氣氛,就精進不起來了!這是為什么呢?

  不管我在加拿大或美國其他地方,甚至人到了臺灣,到了大陸五臺山,特別是在五臺山時,我特別惦念著你們這批道友,希望文殊菩薩加被大家,祝大家幸福,希望大家生活美滿愉快。給大家求了,但是我的力量太薄弱,我回來紐約之后,知道有些道友還是經(jīng)過了很艱難的歷程,這是因為大家向三寶的心不夠!今天我們談修行,到底修什么呢?怎么樣才算是修行呢?

  照顧自己的心

  不論顯密所要修的就是“心”,我們的心不停地動,如何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是很重要的。

  心的活動相當復雜,人的心在活動的時候,是不會停的,連睡覺也沒有停過,睡覺時人的身體是停了,可是心還是照樣活動。你看!人在睡覺時還是會做夢,即使不做夢,心還是不停的活動。心的活動范圍非常復雜,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分析這種心的過程:

  心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的心跟外面的境界(景像)結(jié)合起來時,就會受外面景物(境)的影響,而產(chǎn)生了情感。產(chǎn)生了情感之后,高興的,就使身體感到快樂,這叫樂受;不愉快的,就產(chǎn)生了痛苦,在身體“受”的方面來講,就有苦和樂兩種。這種“受”“經(jīng)過”“心里思惟”,就有歡喜和憂愁(煩惱),例如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幸福美滿的,當然會感到愉快;如果家庭成員不和,一天到晚吵吵鬧鬧,或不幸生病、出車禍等,這就苦了。這些境界使我們的心有憂也有喜。而這些受都是“心的領(lǐng)受”,不是“肉體上的受”;身體雖受諸苦痛,如果心里愉快的接受。譬如有人遇到種種不愉快的事,使心里不快樂,但他想,欠債就得還,現(xiàn)在受諸苦,就像在還債,經(jīng)過這樣一想,他的身體欣然承受這種苦,而心里卻不受影響。

  “想”再深入就是思惟的過程。心對外面景像,好比我現(xiàn)在面對著大家,思想一定會不斷地分析,分析之后,照佛所說的教義,或依師父所講的,加以分別這個是對或不對,好的叫善心;壞的就叫惡心。

  悲喜皆是自作自受

  就像剛才陳圭璋居士介紹我在大陸監(jiān)獄呆了三十三年,大家聽了,都認為是黨嫁禍給我,使我在里頭受苦!其實這是我自己做的──自己的業(yè),自己受。這是很公平的事。經(jīng)常有人向我抱怨:這個世界很不公平!財富有富有貧,壽命有長有短,家庭成員有和睦,也有不和睦的,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平等!他問我:“這樣平等嗎?”我回答說:“從我的角度看去,這一切都很平等!”不是嗎?今生富貴的,是前世布施行善而有;今生貧苦,飽受生活壓力,人家當老板,你當伙計,受人支派。如果有智慧,能看到自己前幾世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這一切都非常公平;明白心里的一切苦、樂、憂、喜,都是自作自受!

  現(xiàn)在面對苦境,一天到晚把心糾在一起,還想求解脫,那是辦不到的事。真正想求解脫就得消業(yè),認識到這是自己應該承受,就怕明明知道應該受,還肯不接受!這樣自然產(chǎn)生痛苦!因此身體的苦樂,心里的憂喜都是自己作的。

  身體和外境接觸后,在心里先有個印象與概念,遇到歡喜的就想吸收,不歡喜的就想排斥,這一切都是幻想,能夠真正隨心所欲嗎?《金剛經(jīng)》講,這一切都如夢幻泡影。

  心經(jīng)過了受、想、思三個歷程之后,就起了怎樣付諸行動,而這種思還只是心的思想而已,身體還未行動。心思惟后通過口叫口業(yè),通過身就叫身業(yè),身業(yè)在佛教講有殺盜淫,口業(yè)則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等,意有貪嗔癡。通過了身口意,造種種業(yè)?诶镔潎@三寶、稱三寶名號、讀誦大乘經(jīng)典,口業(yè)自然清凈;身拜佛或誦經(jīng)、靜坐等,身業(yè)自然清凈;意里思惟觀想莊嚴佛像,或觀想佛所說的經(jīng)義,意業(yè)自然也清凈。

  《金剛經(jīng)》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住心?又如何降伏其心呢?如何把心降伏到純善無惡呢?乃至于善也不可得,善也是心所生的,心無所生,沒有善惡之念了,這種境界我們達不到。由此而生的善惡,善是心的活動,惡也是心的活動,善的活動叫業(yè),惡的活動也叫業(yè),造惡業(yè)的就得受苦果,心所造的業(yè)為主導,身所造的業(yè)還沒有形相時不定罪,若發(fā)自口,發(fā)自于身,就定罪了。

  人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具足了善惡,也就是前生所造的善惡種子,全都帶到今生來。有人講:“一念之間可以造很多的惡業(yè),一念之間也可以行很多善事”,這“一念間”“并不是一個念頭就停了”,而是心里起了一念,口說出來,加上身體實踐;善有善的意識,惡也有惡的意識,如上面講的,善心代表不貪、不嗔、不癡;不善的心就具足了貪嗔癡、貢高我慢、疑及邪見等,但不論善惡,心總是一個。

  發(fā)心助人先量其力

  我們常聽人講:“我的煩惱很重!”煩惱很重,大都從惡而生,煩惱本身就是惡,就是昏了、亂了!煩惱就是心不清凈!有的人心既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但還是煩悶不已,使人感到心很不安定。在心很不安定中,自己分辨不出是煩惱是善或惡。

  煩惱有沒有善念呢?有!例如發(fā)心想幫眾生,利益眾生,幫人解脫痛苦,力量不夠,自然就產(chǎn)生煩惱。這個時候自己要想辦法,在“思”惟上面打主意,如何從惡轉(zhuǎn)善,如何幫助他人解決現(xiàn)前的痛苦。譬如生意失敗,或身體有病痛,特別是醫(yī)生宣布他得了癌癥,或家庭不和…等,在這段過程中,煩惱沒有停過,佛弟子常說要幫助道友或眾生解決一些煩惱,人家的煩惱還沒解決,你自己先煩惱!大家仔細想想,自己是否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譬如我本來是想幫助人的,但幫得不得法,或沒有那么大的智慧,也許你不幫,他不忙;你越幫,他反而越忙!這樣,你不但沒有幫人解決煩惱,自己煩惱,還添了對方的煩惱!但你是出于善意,并非出于惡意想害人呀!所以佛經(jīng)說:“有了智慧,行方便是解脫;沒有智慧行方便,則非但自己被束縳了,連帶的把別人也束縳了!”此正是“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法”,有沒有智慧皆是你自心的思惟,大家多讀《金剛經(jīng)》或《心經(jīng)》吧!

  不執(zhí)著,隨緣盡力而為

  怎么樣的思惟才算是純善呢?不起執(zhí)著,人一起了執(zhí)著,就著相,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用這種執(zhí)著的心去做事,結(jié)果不但自己煩惱,別人也跟著起煩惱。你若不執(zhí)著的去做,一切隨緣,幫助別人時,不要勸對方?jīng)Q定怎么做;也不要勸人決定不怎么樣。一切不忘隨緣,隨緣盡力而為。我們的業(yè)還沒完全消失,定力也不夠,心里的觀想力自然不夠,智慧也不足,這樣煩惱自然消除不了。

  心誠心信則靈

  這樣,你自然會發(fā)出種種的懷疑!懷疑讀大乘經(jīng)典沒用?其實不管讀那一部經(jīng),都是功德無量,特別是地藏經(jīng),當你遇到任何困難,求地藏菩薩或讀誦普門品,求觀世音菩薩,沒有不應的。求不應,問題沒有解決,你就懷疑佛說的話,這當中有個問題,就是你沒有要求自己!我認為讀經(jīng)或觀想或求佛菩薩加持,實際上是你自己的心力,因為你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相應了,觀世音菩薩就會加持你,你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不相應,縱使觀世音菩薩加持,你也得不到。

  你的煩惱心、污染心和觀世音菩薩清凈的心結(jié)合不到一起,你在求的時候,心里有貪嗔癡,求了之后達不到目的,就開始懷疑,一起了疑,心就不誠。再說,你現(xiàn)在心里起了疑,就是你對觀世音菩薩、對地藏菩薩、對普賢菩薩不相信之故!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應呢?

  頭頂佛足心不凈,叩破頭皮也徒然。也許有人不認同上面這段話,說自己是多么地相信,見了菩薩就叩頭!要知道,叩頭是一回事,心里誠不誠又是一回事。三寶是清凈的,你求三寶之前必需先有清凈心才行。再說,佛堂是清凈的,你進佛堂,帶著一顆貪嗔癡的心進來,佛堂也被你染污,跟著貪嗔癡了!再如,各位來這里聽講,如果你提著一桶大糞進來,相信其他的道友都會反對,而你肚子裝著的大糞,別人看不到,就沒人反對。不是嗎?每個人的身體內(nèi)都裝著一桶大糞!這種自然現(xiàn)象沒有人會反對,但你另外再帶一桶進來,別人一定會反對!

  用貪嗔癡的心,到佛堂想得清凈果,就得先把自己的貪嗔癡去掉,否則和佛菩薩不相應,沒感應,就不要抱怨!是自己不誠、自己不信,你信了、誠了,自己就會加被自己,不需要佛菩薩加被了。

  如是因如是果

  再說,我們要相信因果,現(xiàn)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譬如過去生破壞他人家庭,今生遭人破壞時,就想好吧,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業(yè)果,正因為自己過去生曾破壞他人,今生才遭此果報,現(xiàn)在歡喜來還,從此彼此互不相欠!假使你在還的過程中還不斷地反駁或反擊,雖然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六親眷屬經(jīng)常不停地輪轉(zhuǎn),這其間的因緣說也說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眾生的心時,才看得清!善因惡因,善惡因果業(yè)報就是這樣來的;佛菩薩的加持與否就看自己是否心誠。

  至于如何求呢?用一顆誠誠懇懇的心去求求消業(yè)障,業(yè)障消失了,福報自然現(xiàn)前。這些道理看似淺顯,真正做起來卻很深刻,例如同一件事,看他人做起來,覺得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等自己真正去做,才知道困難知道并不容易!再以叩頭為例,叩頭很簡單,人人都會,若與佛無緣者,你要他在佛前叩頭,那可是比什么都難!同樣的,信了佛的,對三寶非常恭敬;不信的,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觀照我們的煩惱,把這一連串心的活動,從受、想、思乃至善惡的心境,你就能明白一半了。

  知道自己現(xiàn)在所受的,都是自己過去生所做的,現(xiàn)在想解決問題,從今后別再做就好了。不做就不再受;以前的,我今生受了還了,還了之后就不再受。再舉個例子,譬如我們誦地藏經(jīng)、或觀音經(jīng)、金剛經(jīng),就不再墮入三涂(三惡道),因為我們的心和念及所有意識的活動都沒有墮三涂的念頭;念頭沒有了,身不行,怎么會再墮入三涂呢?有人曾問我:“老法師啊,監(jiān)獄里頭是什么味道?”我回答說:“你想嘗一嘗嗎?想嘗的話,你造點罪就去啦!”你一犯罪,警察就來捉你入牢,你沒造罪,自然沒有進監(jiān)獄的因!所以《地藏經(jīng)》第一品,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怎么到地獄來呢?無毒鬼王說到地獄有兩種力量,一是業(yè)力,另一種是威神力(諸佛的威神力)。一切的業(yè)都是自己所做,都是自己現(xiàn)前這一念心所起。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好念頭,起了多少利益他人的念頭?又起了多少個壞念頭,起了多少害他人的念頭?我們的身若是清凈,心也清凈,這樣進佛堂拜佛,都是清清凈凈的。反之,身不清凈,也許多天沒沐浴,或幾天沒換衣服,渾身散發(fā)異味,又帶了一顆煩惱的心,這樣進了佛堂,想求佛菩薩加被,替你解決問題,那是不可能的!這種人最好先解決自己的身心問題,再進佛堂。

  看破放下自在

  我常告訴自己放下、看破!倓虛老法師常講“看破、放下、自在”這六個字。看破不是眼睛看破,而心要能看得破!心的意念,不論什么事情發(fā)生,都不執(zhí)著,也就是心對境,在受、想、思的善惡過程中,都視如夢幻泡影。泡影的東西,有那一樣是永遠不變的?既是泡影就不值得我們執(zhí)假為真!問題是我們的心不這樣想,我們常常把過去的事,再拉回來想一想。以我自己為例,我離開監(jiān)獄十六七年了,有時我還會把它拉回來想一想,想有什么用呢?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過去的形相已經(jīng)沒有,再度拉回,在自己的心里又起一些形相,那些形相只給自己引來無數(shù)煩惱!想自己那個時候該怎么樣!這些已經(jīng)過去的影像,你現(xiàn)在想要怎么樣,也無濟于事了!

  不但把這一生的事拉到現(xiàn)在,甚至把過去生的事也拉到現(xiàn)在,了解做夢的人,就知道夢境常把我們的心拉得很遠很遠,F(xiàn)在誦經(jīng),心清凈了,過去那些影子全出現(xiàn)了。你說是做夢──是在做夢?梢哉f,大家現(xiàn)在都在做夢,問題是,誰肯承認自己是在做夢呢?誰肯在做夢時,把這些夢境觀想觀想,觀想這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呢?只要肯把這些假心妄心停下來,真心就顯出來了,F(xiàn)在這些妄心覆蓋了我們,使我們行善做惡的心全存在著。做好事是對那些壞事而來,做好事,壞事就漸漸消失,好事和我們的真心相合,這顆純善的真心就容易生起,現(xiàn)在我們都迷惑了,人一迷惑,任何事情都不能如實的知。

  上面講一切外面的景就是事,心就是理。想得到真心,就得把妄心去除,有妄,真就不顯不出來,妄盡了,真才能顯出來。妄怎么除盡呢?從修行的角度來講,就是隨時觀照自己的心,使心不隨惡轉(zhuǎn)──不隨貪嗔癡轉(zhuǎn);也不隨著不貪、不嗔、不癡轉(zhuǎn),這樣真就容易顯現(xiàn)。

  無常迅速,菩提路遠

  人的生命說短,很短。問題是,有幾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短暫呢?有時我問道友說:“你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明天會死的問題?”對方笑一笑說:“沒想過這個問題!”正因為大家都不肯認真地想,做起事來都把計劃放得好遠好遠,我們又沒跟閰羅王訂合同什么時候離開?在臺灣時我曾遇到一位道友,他跟我談了許多五十年以后的計劃,沒想到走出門就發(fā)生車禍,經(jīng)過這次體驗,他說一切都是無常!

  一個人想多了就容易憂,容易產(chǎn)生分別心。人的思想有時既不想善,也不想惡的,認為思想活動停止了,就以為自己見到真心,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呢!那是落入了無記,無紀既不屬于善也不屬于惡,只是讓思想的活動停下來而已。

  心心念念是三寶

  受三皈五戒后,請問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照著做呢?受三皈依時,師父告訴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不要忘了每天晚上臨睡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念佛菩薩名號。不管念那一尊佛的名號,都代表三寶。

  再說,受了三皈五戒,入佛門之后,是不是每晚都念著三寶入睡呢?當你每天睜開眼睛時,你的第一念是不是立刻想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如果你能終生不斷,每天都這樣做,死了一定能生凈土!問題是這種人十個里面也找不出兩個呀!由此可知我們的心是看不住的!

  善用其心

  《華嚴經(jīng)》凈行品中,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如何才能使煩惱眾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菩薩答曰:“善用其心”──用自己的心。為此文殊師利菩薩為智首菩薩說凈行品,見到一種境界就發(fā)一個愿,智首菩薩見了一百四十種境界,發(fā)了一百四十個愿。學佛并不是離開了日常生活之外,另外還有什么好方法,佛所說的法就是覺悟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就在自己吃飯穿衣,乃至工作中去求去悟,看自己怎么用自己的心。會用的,就能得到清凈心。

  心是很微妙的,究竟我們的清凈心在那里?有了這個問號,心就已經(jīng)不清凈了,所以《楞嚴經(jīng)》有七處征心,心是在內(nèi)或在外或在中間?心不在這些地方,心又在那里呢?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清清楚楚就是清凈心,失去正念就是糊涂心,并不是離開了清凈心之外還有一個煩惱心、受心、想心、思惟心,要想從煩惱心中恢復自己本來的清凈心,就要清楚地認識這些,認識了之后,不隨著它轉(zhuǎn),就能恢復清凈心。

  善惡原是一念間

  好與壞,以什么為標準呢?以殺人為例,殺人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一個犯法的人該不該殺呢?我曾經(jīng)讀過一則新聞,臺灣土城監(jiān)獄里有位死刑犯,槍決之前他拼命念地藏菩薩名號,結(jié)果打了三槍,子彈都打不到他的頭,執(zhí)法員知道監(jiān)獄里設(shè)有佛堂,供有地藏菩薩,就進去向菩薩上香致敬說:“地藏菩薩,我這是執(zhí)法啊!他殺人犯罪,被判死刑,我這是在執(zhí)法,請您不要再護他了!”出去后再度行刑,一槍就把死刑犯打死了!

  讀到這則新聞,我想犯人臨刑前念地藏菩薩圣號是善念,用這念善把自己所作的惡事全遮住了,能嗎?從這里我告訴各位,大家學佛之后若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不要抱怨菩薩沒有保佑!該還的債就得還,不要懷疑!

  觀念自心

  心非常微妙,限于時間,也沒有辦法在這里按步就班地向大家一一介紹。微妙真心的顯現(xiàn),有很多歷(過)程,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顯現(xiàn)出來。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可以用對治的方法,也就是觀念自己的心,觀照自己從早到晚,這個活動的心,使自己做了多少與自己不相應的事。如果做了,明天我一定要減少,要與佛法相應。在自己的行住坐臥中,隨時想念著三寶,這樣一來,至少自性的三寶就容易顯現(xiàn),就能把這顆心觀照好,這就是最好的修行。這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自己的心里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不要繼續(xù)再想下去!當然,想不是事實,想也不會犯罪,但想可能導向你犯罪,你繼續(xù)想,想了之后,做了,便犯罪了。因此我們應隨時保任,隨時有信心,不要懷疑,不要相續(xù),惡念一起就斷,不要讓惡念相續(xù)下去;起善念時,不要相斷,能夠保持這樣就夠了。

  佛弟子念珠,念珠不是裝飾品,而是拿來不時地念佛念三寶。不但如此,一拿起念珠,就告誡自己所發(fā)的念要純潔,不該想的,絕對不去想;不該做的,也絕對不做。這樣就能使心都貫徹在善念中,善久了就能明心,就能開智慧。就像有人讀經(jīng),剛開始讀,經(jīng)文一句也不懂,讀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懂得其間的道理,因此我們要磨練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不被外面的環(huán)境所轉(zhuǎn),妄心妄境都是幻!

  勤心懺悔消諸障

  再談懺罪,罪性本空,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名為真懺悔,F(xiàn)在我們還達不到“心亡罪滅兩俱空”的境界,但我們能用善心來制止惡心,用善心來懺悔自己過去的罪,使自己的善心增強。惡心消失,善心也不存在了,善惡兩亡,是名為真懺悔。經(jīng)常這樣觀想,對自己的修行應該有點幫助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