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人生思想過程(下)

  印光大師人生思想過程(下)

  內(nèi)容提要:本文以《印光大師全集》為中心,其中以《印光大師文集》為重點。論文以時間為軸、以思想為線索,對凈宗士十三祖印光大師的生平作了簡要描述。本文的重心在于闡明大師學(xué)佛、修行、弘法的過程,對大師如何由儒轉(zhuǎn)佛、為何獨依凈宗等問題作了探討。

  關(guān)鍵詞:印光大師、人生、思想

  四 臨終一著與舍利證信

  1937年十月初十(民廿六年),師剛抵靈巖,十八日日軍便占領(lǐng)了蘇州城[41]。此時大師已77歲高齡,仍有許多弟子來函及來訪,師依舊以大悲心不顧年邁而滿足之。但師常在信中這樣說:“光老矣,目力精神不給,只此來往之信皆用手眼二鏡而看而寫,以后切勿來信,亦勿介紹人皈依,以目力不能應(yīng)酬也”[42]。雖如此說,但仍舊回信,如穆宗凈有三封信中都有類似的話,文鈔續(xù)編中大師仍復(fù)崔振德有五封信,可見大師慈悲之心懷了。

  師在往生前一年,即常云“在靈巖待死而已”“光乃朝不保夕”,并強調(diào)死后不許用時人之惡派,作贊作誄妄為贊譽。應(yīng)當(dāng)宣揚凈土法門,令見聞?wù)呱鸀橘t善,死生樂邦。如在《復(fù)了凡冶公居士》信中云:

  光已七十九,過二十日即八十,或在年內(nèi),尚要受幾年罪,光死只許你們認(rèn)真以凈土法門自利利他。若為光作贊傳誄,傳送遐邇,乃系光之怨家。光一生不受人之虛譽,以死而無知而虛譽之,是為欺心,光只要彌陀慈父肯垂憐,此外一不愿聞。[43]

  修行人最注重臨終一著。盡其一生,皆可現(xiàn)形,有人一生名揚環(huán)宇,心中卻是充滿名利、損人利己之念,實是骯臟透頂,到死時皆現(xiàn)其形(當(dāng)然,也有一生行惡,臨終頓悟而悔者,但畢竟少而又少)。中國古代就有五福之說,其中有一個是“考終命”,就是“好死”的意思。凈土法門實際上也特注重臨終之事,臨終對于未法時期無把握的修行者實在非常重要,另外大善知識的善終也可以啟后人之信。大師在《文鈔》許多處顯示出特別對臨終的關(guān)懷,專門著有《臨終三要》。

  1940年(民廿九年,師80歲),夏歷十月廿七日是靈巖山寺沐浴之期,師晨七時便策杖由關(guān)房赴浴室,因步稍急,腳崴了一下,侍者扶回關(guān)房,請大夫診察,毫無損傷。次日精神仍如平常,下午召集全山執(zhí)事及居士等三十余人,開示靈巖之沿革,并說明靈巖住持不可久懸(十余年前由慈舟法師任,后一直在外弘法,不能顧及靈巖),即以妙真法師任之(此前為監(jiān)院,料理寺務(wù)吃苦耐勞)。大眾遂商討升座之期,先訂于冬月初九,大師云太遲了;又改為初四日,大師亦云太遲了;最后擇定初一日,大師曰斯可矣。廿九日,師精神微現(xiàn)疲乏,午后即恢復(fù)發(fā)如常。冬月初一,早起精神甚佳,并與眾師詳細(xì)討論接座儀式。后由于真達(dá)法師從上海趕到,遂請達(dá)師送座。初二早精神稍有不適。

  初三早午均好,尚能自己行動(抽解、洗手、禮佛等),晚食粥后對真達(dá)老和尚云:“凈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yè)往生”。說畢大解一次,尚不需人扶持。后精神漸疲,初四日凌晨一時三十分,大師由床上起,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罷大聲念佛。二點一刻,大師呼水洗手,洗畢,站起來說:“蒙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發(fā)愿生西方”,說完竟坐到椅子上,面朝西,侍者說:沒坐端正。大師又自己站起來,端身而重坐正。后遂口唇微動念佛。三點多鐘時,妙真和尚過來,大師對他說:“你要維持道埸,你要弘揚凈土,不要學(xué)大派頭”,此后便不再說話了,只唇動念佛而已。到早五點鐘時,大師如入禪定,笑容宛然,在助念聲中安詳生西[44]。往生后大師之面貌仍如生時,矗坐如前。黃智儼在大師圓寂后聞訊而至,云:“初五晨去拜,入室,兀坐如常,但不能言,一拜之下,佇立而觀,真耶?夢耶?[45]”從種種跡象來看,大師之自知時至是不言而喻的。

  大師西逝后百日,即次年二月十五日,真達(dá)老和尚舉火荼毗,入晚煙白如雪,現(xiàn)五色光。次日晚,妙真和尚偕眾檢骨:骨色白質(zhì)堅,重如礦,觸之作金聲;頂骨裂五瓣,如蓮花;齒全不壞,三十二顆;發(fā)現(xiàn)舍利上千,有珠粒、花瓣形、塊式,有紅色、白色、碧色、五彩色。精圓瑩徹,夜間視之,有光放射,在山緇素,親見之后,莫不驚嘆罕有。妙真和尚檢過之后,仍有許多法師、信眾檢余灰燼,禮拜禱求,又從灰燼中檢得各種舍利,如菲律賓吳國英居士、新加坡廣洽法師得五彩舍利、五臺山廣濟(jì)茅蓬法度上人得翠色舍利、上海樂慧斌居士得巨塊血舍利等等,殊妙感應(yīng)甚多。[46]

  又有無錫袁德常居士,見灰中尚有極小骨屑,思此亦為大師精血所成,遂發(fā)心專查檢靈骨,與所得三小舍利一并存于瓶中;丶液,焚香頂禮,迎請靈骨,啟而視之,忽見靈骨中有無數(shù)舍利,光耀奪目。次日供于無錫凈業(yè)念佛社中,觀之者莫不悲欣交集,信心大增。[47]

  大師之從始至終,以實地風(fēng)范利濟(jì)眾生,即使是生西之后,仍以靈瑞啟發(fā)眾生之凈土信心,是為大師慈悲無極也!

  ----------------------------------------

  本文發(fā)表于:廣東省佛教協(xié)會會刊:廣東佛教 2006年第4期(總第110期)

  --------------------------------------------------------------------------------

  注 釋:

  [41] 文鈔三卷上P345,《復(fù)常逢春居士書十三》。

  [42] 文鈔三卷下P739,《復(fù)張仁本居士書》。

  [43] 文鈔三卷上P247,《復(fù)了凡、冶公二居士書》,信中,師自稱“八十”,乃中國過去的民間稱法,是虛歲,按西方的算法是七十九歲,即中國的足歲。

  [44] 永思集P29,全五P2383,靈巖山寺護(hù)關(guān)侍者《印光大師示寂記》;又紀(jì)念文集即全七P300,袁德!痘貞泿熥鹕髦耙埂。

  [45] 永思集P182,全五P2536,黃智儼《哭師座光公》。

  [46] 永思集P31,全五P2385,范古農(nóng)《印光大師舍利記》。

  [47] 永思集P33,全五P2387,袁德!队」獯髱熒崂`變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