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境界:此時無聲勝有聲
修行境界:此時無聲勝有聲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當下去體證,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道不是一種客體,一種認知對象,而可以作理智測度。從禪宗來說,這種理智測度正是情識的分別作用,是無明煩惱的根本,必須勘破。所以必須引發(fā)般若智,以般若慧觀察萬物,了悟一切萬法無非如如空寂?墒,悟道大事畢竟是禪者的切身體會,一切師友的言說啟發(fā),只是助緣的方便。
《五燈嚴統(tǒng)》卷二記載道謙悟道是由于參禪無著力處,而求助于友人宗元, 由宗元的提示而得契入。如《五燈嚴統(tǒng)》說:
元告之曰:……途中可替的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師曰:五件者,何事?愿聞其要。元曰:著衣、吃飯、屙屎、放尿,馱個死尸路上行。師于言下領旨。
吃飯、穿衣是屬自己份內之事,別人幫不上忙,悟道必須靠自己的體悟,老師只能從旁加以指示。同樣,道是不能說破的,只能由禪者自己默契心源。香嚴智閑的悟道,也是由其師溈山不為其說破而為機緣,據(jù)《傳燈錄》卷十一記載,靈佑問智閑:“父母未生自己,未辨東西時的本分事是什么?”智閑考慮許久,陳述許多答案,靈佑皆不許。于是,智閑請求靈佑為他解說,靈佑斷然拒絕他,并且說:“我若有所說,畢竟是我的體驗,對于你的體悟并無任何益處,”智閑于是到黨子谷去看守南陽慧忠國師的墓塔。一日,他正在打掃滿地的落葉,突然揚起一塊石頭擊向青青的翠竹,發(fā)出“嘟”的清脆聲,智閑仿佛打破虛空,長久以來的迷妄意想剎那間如桶底脫落,廓然大悟。他急步走回寮房,沐浴焚香,對著靈佑禪師駐錫的溈山遙祝跪禱:“感謝和尚的大慈悲,和尚的恩澤超越我的生身父母,假如當初您為我說破的話,弟子就沒有今日親自體悟的喜悅了!”并且說了一首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
動客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禪悟的世界是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高高山頂立,天地獨尊的絕對孤獨。這種卓然獨立的經(jīng)驗世界,是老師不能傳授,言語文字所不能詮釋的。這就如平時我們一個人走進自然風光中,尋幽攬勝,此時的情緒不能說是樂,不能說是喜,只是心曠神怡,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忘了一切,乃至大自然的好處在哪里,也講不出來。因為這種由體會所得到的情感,不是用識心中的知見能揣測到的,更不是用文字語言所能描畫出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