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神秀門下選例五則
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神秀門下選例五則
一、五臺山巨方禪師
安陸人也。姓曹氏,幼[稟-禾+示]業(yè)於明福院朗禪師,初講經(jīng)論,後參禪。
會及造北宗,秀師問卅︰「白云散處如何?」師卅︰「不昧。」秀又問︰「到此間後如何?」師卅︰「正見一枝生五葉!剐隳S之。入室侍對,庶幾無爽。尋至上黨寒嶺居焉,數(shù)歲之間,眾盈千數(shù)。後於五臺山闡化,涉二十余載入滅,年八十一。(下略)
二、河中府中條山智封禪師
姓吳氏,初習《唯識論》,滯於名相,為知識所詰,乃發(fā)憤罷講。游行登武當山,見秀禪師,疑心頓釋,思養(yǎng)圣胎,乃辭去。居于蒲津安峯山,不下十年,木食澗飲。
屬州牧衛(wèi)文昇,請歸城內(nèi),建新安國院居之,緇素歸依,憧憧不絕。
使君問卅︰「某今日後如何?」師卅︰「日從蒙泛出,照樹全無影。」使君初不能諭,拱揖而退,少選開曉,釋然自得。
三、兗州降魔藏禪師
趙郡人也,姓王氏,父為豪掾。七歲出家,時屬野多妖鬼魅惑於人,師孤形制伏,曾無少畏,故得降魔名焉。
即依廣福院明贊禪師出家服勤。
受法後,遇北宗盛化,便誓摳衣。秀師問卅︰「汝名降魔,此無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師卅︰「有佛有魔!剐阖ΙU「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師卅︰「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秀懸記之卅︰「汝與少皡之墟有緣!
師尋入泰山,數(shù)稔學者云集。一日告門人卅︰「吾今老朽,物極有歸。」言訖而逝,壽九十一。(以上三例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一.二三二頁上─中)
四、京師興唐寺普寂禪師
姓憑氏,蒲州河東人也,年才稚弱,率性軒昂,離俗升壇,循于經(jīng)律,臨文揣義,回異恒流。
初聞神秀在荊州玉泉寺,寂乃往師事,凡六年,神秀奇之,盡以其道授焉。(中略)
中宗聞秀年高,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師統(tǒng)其法眾。開元二十三年(西元七三五年)勅普寂於都城居止。時王公大臣,競來禮謁。
極嚴重少言,來者難見其和悅之容,遠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年)終于上都興唐寺,年八十九。(中略)賜謚號卅大慧禪師。(下略)(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九,《大正藏》五○.七六○頁下)
五、吉州志誠禪師
少於荊南當陽山玉泉寺,奉事神秀禪師,後因兩宗盛化,秀之徒眾,往往議南宗卅︰「能大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卅︰「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所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無滯於此,可往曹溪質(zhì)疑,他日回復,還為吾說!
志誠禪師聞此語,禮辭至韶陽。隨眾參請,不言來處。時六祖告眾卅︰「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箮煶禮拜,具陳其事。祖卅︰「汝師若為示眾?」對卅︰「常指誨大眾,令住心觀靜,長坐不臥。」祖卅︰「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卅︰『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弧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七頁中)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