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門下 曹溪惠能
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曹溪惠能
曹溪惠能(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曹溪惠能
唐韶州南華寺惠能禪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也。其本世居范陽,厥考諱行[陷-(阿-可)+王],武德中(西元六一八─六二六年)流亭新州百姓,終於貶所(案︰《景德傳燈錄》卷五稱︰「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歲喪父,其母守志鞠養(yǎng)!),略述家系,避盧亭島夷之不敏也。貞觀十二年戊戌歲(西元六三八年)生能也。純淑迂懷,惠性間出,雖蠻風(fēng)獠俗,漬染不深,而詭行么形,駁維難測。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屢空,業(yè)無腴產(chǎn),能負薪矣,日售荷擔(dān)。(《景德傳燈錄》卷五云︰「一日負薪至市中!)偶聞肆間,誦《金剛般若經(jīng)》。能凝神屬垣,遲遲不去。問卅︰「誰邊受學(xué)此經(jīng)?」卅︰「從蘄州黃梅憑茂山忍禪師,勸持此法,云即得見性成佛也!鼓苈勈钦f,若渴夫之飲寒漿也。忙歸備所須,留奉親老。
咸亨中(西元六七○至六七三年)往韶陽,遇劉志略(《景德傳燈錄》卷五云︰「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jié)為交友!),略有姑,無盡藏(尼),恒讀《涅槃經(jīng)》,能聽之,即為尼辨析中義。怪能不識文字。能卅︰「諸佛理論,若取文字,非佛意也!鼓嵘顕@服,號為行者。(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八,《大正藏》卷五○.七五四頁下)
於是,居人競來瞻禮。近有寶林古寺舊地,眾議營緝,俾師居之,四眾霧集,俄成寶坊。
師一日忽自念卅︰「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姑魅账煨,至昌樂縣,西山石室間,遇智遠禪師,師遂請益。遠卅︰「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摩,傳心印于黃梅,汝當(dāng)往彼參決!
師辭去,直造黃梅之東禪。即唐咸亨二年(西元六七一年,大師三十四歲)也。
忍大師一見,默而識之。後傳衣法,令隱于懷集四會之間。(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頁中─下)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惠能,自新州來參謁(五祖弘忍),忍師問卅︰「汝自何來?」卅︰「嶺南!谷處熦ΙU「欲須何事?」卅︰「唯求作佛!谷處熦ΙU「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卅︰「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忍師知是異人,乃訶卅︰「著槽廠去。」能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條,《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頁下)
hellip;…欲往求法,念母無依。宿昔有緣,仍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jīng)三十余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祖問︰「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卅︰「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棺嫜冤U「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卅︰「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wù);菽軉⒑蜕些U「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wù)?」祖云︰「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够菽芡酥玲嵩。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八月余日。(以上錄自《六祖壇經(jīng)》流通本,《大正藏》四八.三四八頁上)
經(jīng)八月,忍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卅︰「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
時會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學(xué)通內(nèi)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dāng)之!股裥愀`聆眾譽,不復(fù)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條,《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頁下)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心偈,緣我為教授師,我若不呈心偈,五祖何得見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將心偈上五祖呈意,求法即善,覓祖不善,卻同凡心奪其圣位。若不呈心偈,終不得法!沽家娝嘉,甚難,甚難。夜至三更,不令人見,遂向南廊下,中間壁上,題作呈心偈。(中略)秀上座三更於南廊下,中間壁上,秉燭題作偈,人盡不知,偈卅︰「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神秀上座,題此偈畢,歸臥房,并無人見。五祖平旦,於南廊下,忽見此偈請記,(中略)遂喚門人盡來,焚香偈前,令眾人見,皆生敬心︰「汝等盡誦此,悟此偈者,方得見性;依此修行,即不墮落!(中略)
五祖遂喚秀上座於堂內(nèi),問︰「是汝作偈否?若是汝作,應(yīng)得我法。」秀上座言︰「罪過,實是秀作,不敢求祖。愿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小智慧,識大意否?」五祖卅︰「汝作此偈,見即未到,只到門前,尚未得入。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墮落。作此見解,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須得入門,見自本性。汝且去,一兩日來,思惟,更作一偈來呈吾,若得入門,見自本性,當(dāng)付汝衣法!剐闵献(shù)日,作不得。(以上錄自敦煌出土本《六祖壇經(jīng)》六及七節(jié))
復(fù)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卅︰「誦者何偈?」童子卅︰「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够菽茇ΙU「上人,我此踏碓八個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卅︰「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箘e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別駕言︰「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xué)。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箘e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够菽苜守ΙU「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生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卅︰「亦未見性!贡娨詾槿。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卅︰「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dāng)如是乎!鼓藛栘ΙU「米熟也未?」惠能卅︰「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菽芗磿嬉,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卅︰「不識本心,學(xué)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鉢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卅︰『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弧
祖復(fù)卅︰「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啟卅︰「向甚麼處去?」
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中略)
祖相送直至九江驛,祖令上船,五祖把櫓自搖;菽苎冤U「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棺嬖譬U「合是吾渡汝!够菽茉譬U「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菽苌谶叿,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令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fā)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中略)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jīng)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wǎng),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卅︰「但吃肉邊菜!(以上錄自《六祖壇經(jīng)》流通本,《大正藏》四八.三四八頁下─三四九頁下)
至儀鳳元年丙子(西元六七六年,大師三十九歲)正月八日,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jīng)》。師寓止廊廡間,暮夜風(fēng)揚剎幡,聞二僧對論,一云幡動,一云風(fēng)動,往復(fù)酬答,未曾契理。師卅︰「可容俗流,輒預(yù)高論否?」直以「風(fēng)幡非動,動自心耳」。印宗竊聆此語,竦然異之。翌日邀師入室,徵風(fēng)幡之義,師具以理告。印宗不覺起立云︰「行者定非常人,師為是誰?」師更無所隱,直敍得法因由。於是,印宗執(zhí)弟子之禮,請受禪要。乃告四眾卅︰「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薩!辜粗缸卤R居士云︰「即此是也!挂蛘埑鏊鶄餍乓,悉令瞻禮。
至正月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發(fā)。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受滿分戒。其戒壇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中略)師具戒已,於此開東山法門。(中略)
明年(西元六七七年)二月八日,師忽謂眾卅︰「吾不愿此居,要歸舊隱!箷r印宗與緇白千余人,送師歸寶林寺。
韶州刺史韋據(jù),請於大梵寺轉(zhuǎn)妙*輪,并受無相心地戒。門人紀錄,目為《壇經(jīng)》,盛行於世。然返曹溪,雨大法雨,學(xué)者不下千數(shù)。(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頁下)
武太后、孝和皇帝,咸降璽書,詔赴京闕,蓋神秀禪師之奏舉也。續(xù)遣中官薛簡往詔,復(fù)謝病不起。(中略)遂賜摩衲袈裟一、緣鉢一口、編珠織成經(jīng)巾、綠質(zhì)紅暈花綿巾、絹五百匹,充供養(yǎng)云。(中略)
神龍三年(西元七○七年),勅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務(wù)從嚴飾,賜改額卅︰「法泉寺」。
延和元年(西元七一二年)七月,命弟子於國恩寺建浮圖一所,促令速就。
以先天二年(西元七一三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異香滿室,白虹屬地,飯食訖,沐浴更衣,彈指不絕,氣微目瞑,全身永謝。爾時山石傾墮,川源息枯,鳥連韻以哀啼,猿斷腸而叫咽。或唱言卅︰「世間眼滅,吾疇依乎?」春秋七十六矣。
(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八,《大正藏》五○.七五五頁上─中)
附錄:禪法心要問答.示二種三昧
(一)禪法心要問答
薛簡卅︰「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xí)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卅︰「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jīng)云︰『若見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缓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簡卅︰「弟子之回,主上必問,愿和尚慈悲,指示心要!
師卅︰「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是有盡!
簡卅︰「明喻智慧,暗況煩惱。修道之人,儻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師卅︰「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兒,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购嗀ΙU「如何是大乘見解?」
師卅︰「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往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卅道。」
簡卅︰「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
師卅︰「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無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有詔謝師,并賜摩衲架裟……。
(二)示二種三昧
一日,師示眾卅︰「諸善知識,汝等各個凈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jīng)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蝗粲删头N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能含藏長養(yǎng),成就其實。一相、一行,亦復(fù)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得發(fā)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頁下─二三六頁中)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