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十四愿、聲聞無數(shù)愿

  第十四愿、聲聞無數(shù)愿

  設(shè)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shù)者,不取正覺。

  頌曰

  聞聲得道名聲聞 非是小乘愚二乘

  三千界中小二乘 不知界外有凈土

  一、列諸愿名

  此愿諸師所立之愿名有四:?攝多眷屬愿〔義寂、璟興〕?愿眾無限愿〔法位、玄一〕?眷屬圣者無數(shù)眾多愿〔智光、良源〕?聲聞無數(shù)愿〔法然、真源、慧云、靜照、禮阿、慧心、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今從法然上人,采用「聲聞無數(shù)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又聲聞菩薩,其數(shù)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jīng).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聲聞,無有知其數(shù)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有情,及諸緣覺,于百千歲,盡其智算,亦不能知,若有知者,不取正覺。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漢譯〕:

  我作佛時,我國諸弟子,令八方上下各千億佛國中,諸天、人民、蠕動之類,作緣一覺大弟子,皆禪一心,共數(shù)我國中諸弟子,住至百億劫無能數(shù)者,不爾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jīng)》〔吳譯〕:

  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各千億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作辟支佛、阿羅漢,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shù),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知有幾千億萬人,皆令無有能知數(shù)者,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終不作佛。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jīng)》〔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雖住聲聞、緣覺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nèi),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jīng)

  ?《悲華經(jīng)》第三十九愿:

  令我世界,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諸菩薩,無量無邊無能數(shù)者,除一切智。

  ?《大悲分陀利經(jīng)》第四十二愿:

  令我菩薩僧眾無數(shù),聲聞、緣覺無能數(shù)者,除薩婆若智。

  五、顯明愿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fā)此愿?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國土教主,但化菩薩,無有二乘;或雖授小記,大化未遍,多取滅度;或說三乘,不會二乘,永沉空寂,焦佛道芽;或雖說三乘,皆悉成佛。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多近惡友,唯用其言,深著五欲,如火益薪,乃自修不著妙境,恭敬同學,回與眾生,而發(fā)此愿言:「我成佛時,國土中諸菩薩、阿羅漢,無量無邊,不可計數(shù)!

  法藏菩薩,舍二乘不成佛之土,取二乘成佛之土;然二乘人實際為證,不生佛道根芽,而以本愿不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必當復以神力,令生無上道心,如此不應生而生,真不可思議之至也,《無量壽莊嚴經(jīng)》曰:「雖住聲聞,往百千剎,遍作佛事!拐赏蟹鹪敢宰鲝娋,致使五乘齊入,是此愿之德也。

  六、釋疑通妨

  問:攝圣人愿,何必先聲聞乎?

  答:因順此方,聲聞常隨侍佛會,法會第一莊嚴,所以特舉之。

  問:《悲華經(jīng)》謂彼佛國土,無有聲聞,純是菩薩,此愿聲聞無數(shù),豈非相違?

  答:蓋此二者,文雖相左,而義實無違。解有四義:?約來生言:彼國二乘種子不生,不妨他方來生,因順他方,仍本名故,稱為聲聞。?約應化言:為莊嚴徒眾,應化所生,稱為聲聞,如彼土無三惡趣,而有化禽化鳥。?約名義言:如《法華經(jīng)》云:「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菇窦s名聲聞十方,德立聲聞名,實為菩薩。?約誘引言:為引他方小圣,令速得生成佛,暫稱聲聞,其體本是菩薩,故稱聲聞。

  七、愿文略解

  「聲聞」者,聞佛所說四諦聲教,而得證果,故言聲聞。吉藏大師《法華經(jīng)論》曰:「聲聞有四種:一者決定聲聞,二者增上慢聲聞,三者退菩提心聲聞,四者應化聲聞。」《不退轉(zhuǎn)*輪經(jīng)》曰:「以菩薩摩訶薩,能使無量眾生,聞佛法聲,亦名聲聞!菇癖藝新暵,指趣無上妙果之大乘極位菩薩。

  「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者,此明其處廣且其中人多。眾生者,謂于五陰等法和合中,妄計眾共而生,故名眾生。眾生有二種:一者習愛眾生,習即數(shù)習,愛即貪愛,謂諸眾生于世間一切聲色香等五欲境界,多生貪愛,不能舍離,是名習愛眾生。二者習見眾生,見即分別有無等見,謂諸眾生于一切法,計有計無,及計斷常等見,是名習見眾生。

  「悉成緣覺」者,此明能算之人,乃是圣者,非是凡夫。

  「悉共計校」者,此明其人人相集一處,竭盡智力,共同計算。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土中聲聞眾的數(shù)量有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成為緣覺,于百千劫中,一起計算,如果能數(shù)盡我國中聲聞眾人數(shù)者,我就不取正覺。

精彩推薦